登陆注册
1382200000039

第39章 以佛心修因果心——前世因缘,今生果报(5)

如果想求得解脱,就必须遵守戒律,实施道德。因此,戒律绝对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于人的约束,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回应。因为社会都要我们每个人讲道德,如果道德成了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性,那就是我们对整体社会的一种最积极的回报。

从因果和人性的追求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解脱。追求人生圆满的人都必须毫无条件地坚持过完善的道德生活,不这样就不可能克服我们的弱点,真正地离苦得乐。

因此,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至少要持五戒,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还要行十善,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害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的就能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我们的福德智慧,我们的自由和快乐,就在这一消一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得以成就。而同时我们的家庭、团体、社会乃至国家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祥和。因为每个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都是由每一个个体生命组织起来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净化了,就会给这个群体带来祥和,带来清净。

完整的人生离不开道德的修养。道德的修养就是要修善心。佛教讲慈悲心,讲智慧,讲觉悟。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善心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善良意愿和觉照的能力,也就是大悲心和菩提心。善心既是一种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时它又是一种觉照的心,它时刻警觉自己的三业,使之向善、向上。大悲心体现在善心的向善性,菩提心体现在善心的向上性;大悲心要下化众生,菩提心要上求佛道。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善心失落的时代,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件事。造成良心失落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断灭论的思想恐怕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断灭论宣扬人的全部一死百了,否认三世因果。

这种否认三世因果的观念,认为人一死百了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断送了众生的慧命,扼杀了人的善心。这种观念认为,善心有什么用呢?人死了就完了,做了坏事没有责任。只要能够逃过现世法律的眼睛,做坏事就没有责任。现在的实际情形是,法律的眼睛没有用,群众的眼睛更没有用。

金钱至上,关系至上,做了天大的恶事在现世也可能没有任何报应。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这是良心彻底的失落。这个问题是非常重大的,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人类悲惨的现象。它从根本上毁掉了道德价值的基础。

有些人可以说就是无法无天,他们信奉的是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大肆挥霍、及时行乐,根本不管未来,也不管子孙后代。这种现象很可怕,也很可悲,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时时刻刻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感受得到的事情。

佛教认为,人做每一件事都有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当下的责任,而且是一种永恒的责任。这种责任既是现世的,也是未来的,它通三世。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前提下,人才能做到自觉自律。

记住:三世因果是绝对正确的!三世因果简单扼要地说就是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造成的。谁又不是这样呢?谁又能举出反证呢?

所以我认为,有了三世因果的观念,有了生命永恒的观念,人们才能产生对自己的言行永恒地负责任的思想,这样,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良心有了保证,一切就有了保证。无论是从教育的圆融性来说,还是从教化的善巧性来说,应该说佛教在现代社会是有所作为的,它不但能为人类提供一整套终极关怀的价值体系,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戒、定、慧的修行方法。

另一则趣事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鸟巢禅师做人的方法,禅师答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虽三岁小儿也晓得。因此对此回答深感失望。这时禅师又告诫他:三岁小儿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后深受感动,再也不敢轻视禅师的话。因为知识再好,道理再宝贵,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反之,如果能够起而行,努力加以实践,则日积月累,将来必有相当的收获。最后,笔者想引用几句名言来与读者共相勉励。

记住:为行善而行善的人,虽不求取歌颂,也不求取报偿,但两者终将来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能够不为非作歹,而且能够积极做出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便是一种善行。行善的结果,不仅社会大众蒙受其利,个人也必可获得裨益,如有恶报也可获得减轻。

许多人在行善布施,捐印善书,服务人群后,往往身体变得更为健康,事事变得更为顺利和如意,便是获得善报的结果。明朝袁了凡的亲身经验便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事实上,许多研究面相的人士也大都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够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则此人的眼眶泪堂处往往会出现阴骘纹,可以使人化险为夷,趋吉避凶。此外手掌上的生命线也会产生变化,例如生命线原为断裂的,结果会生出细线加以连接,或旁边出现细线为之保护,或出现四方纹,象征其只是有惊无险,这些都是为善的结果(见飞云山人著的《向命运挑战》一书)。

因此要想改变或扭转自己的命运,诸恶莫作,勤种善因,可能就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由一个人平日的作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来正确地推论此人的未来,甚至其后代是好是坏或成败优劣。因此佛家曾言:欲知过去因,令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这句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职是之故,轻信宿命论,任凭命运的摆布是十分错误的,盲目听从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或花钱改运的伎俩更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因此邵康节曾言: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积极行善,对社会众生作有益的贡献,却只是一味想使用其他的手段(例如杀害生灵,用大鱼大肉来从事祭拜,或燃放大量的鞭炮,或焚烧大量的冥纸等等)来祈求福报,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妄想,试问不种善因(而只想讨好公正无私的上苍或神明)则将来怎能获得各种善报呢?

事实上这类活动不仅浪费财物,而且可能无形中造下杀生的罪孽及其他的业障。

此外,有人认为虔诚的,长时间的祈祷或念咒,有时也能产生某种奇迹,或实现某一种愿望。事实上,这些祈求如不以实际的行善或功德来配合,或事先许下一个有益社会人群或众生的愿望,承诺要改过行善,则结果也大都未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求的愿望得到实现,事后如不信守诺言,则将来也往往都要遭受种种的恶报。

由此可知,归根究底,行善事积善因才是求得善报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笔者认为,相信合理的因果现象,以培养人定可以胜天、行善足以改变命运、行善愈多福报愈多的观念,结果不仅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进许多积非成是的习俗,而且足以鼓舞人们产生无穷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奋发开拓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这不是迷信,更不是弱者消极的自我安慰而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表示: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同样的,笔者认为:如果有人坚持不承认因果现象的经验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么不仅自己将来要吃亏,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后代会吃亏,而且我们的社会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继续吃多大的亏。

作者却担心有些读者看了本书后,可能以偏概全,误认只要捐款助人就是最好的行善方式,为了避免这类偏差的现象,作者盼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

行善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

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

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

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于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

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佛学简单的说,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就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定律。

详细说,属于恶的行为主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而且依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死后入地狱受苦;中等程度的,死后转生为畜生受苦;较轻程度的,死后生为饿鬼受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1)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命、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害,属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2)偷盗:贫穷;或财产与他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财物,未经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盗。)

(3)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贞,或妻子受人拐骗奸淫、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关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4)妄语:得到受人诽谤、欺骗之果报。(说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5)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想入非非,谓之绮语。)

(6)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即是两舌。)

(7)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诤。(用凶暴或恶毒的话骂人即恶口。)

(8)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名利各种享受,迷恋不舍,谓之贪。)

(9)嗔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陷害。(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即是嗔恚。)

(10)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奉承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中一项是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地狱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他各种恶行各有其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属于善的行为主要的是十善: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绮语;(6)不两舌;(7)不恶口;(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痴。

能实行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死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死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寿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坚守因果正道,修成人生正果

修正内心、修正思维、修正语言、修正行为。不修正道,不会真幸福!正是宇宙的惟一法则。所谓“邪不压正”,所谓“走正道”,所谓“为正义而战”,所谓“追求光明”,所谓追求“快乐、幸福、自由”,所谓追求“平等、公平”,所谓“拔乱反正”,所谓“主流社会,主流文化”,所谓“道德、伦理”,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正”才是宇宙的追求我命令,“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则,“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律。

要弄清什么是“正”。“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乃是将中正与光明正大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易经中另外两卦的卦辞可相互印证这一点。第10卦履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阳刚中正,即使君临天下也不违背天理良心,问心无愧,这才叫光明正大。32卦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既已立志,就持之以恒,尊道直行,决不改变方向。

《司马兵法》对“正”的解释更明朗:“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那么“中正”呢?中内也,这是指内在向度的精神世界了。“中正”,内心恪守仁义之本,上不愧天,下不怍地,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之谓也。

我们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卓越,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要想拥有更多财富、名誉、地位、朋友,就得学会走正道,就得理解“正”,吃透“正”,就得拥有正面发现的眼光,就得堂堂正正地生活,就得光明正大地做人,就得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成正果。

怎样才能做到“正”?我读书万卷后认为全世界只有佛家的“八正道”对这个“正”字解释得最透彻,最到位。我们不妨再参考一下这些正道:孔子的正道是“仁爱”,是“进取”;老子的正道是“慈爱”,是“无为”;墨子的正道是“非攻”;庄子的正道是“自由”,是“逍遥”;基督教的正道是“博爱”;伊斯兰教的正道是“普爱”;印度教的正道是“梵”;松柏的正道是“向上,向上”;卡耐基·希尔的正道是“积极心态”;罗宾的正道是“正面连接”,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学的正道是自我引导,自我转“正”;哲学的正道是解释“正”;宗教的正道是在实证中“修正”;思维学的正道是“控制思维箭头”;辩证法的正道是“一正一反你自己选”。

万流归宗,全世界一切有用的学说无非就是说了二点:即正是正,负也是正。正要做正看,负也要转成正后看。

有许多人说,本身是“正的”,要看成正的,这不难;难就难在表现上看上去是负的,硬要看成正的就很难了。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呢?

只有“先打断,后转念”,即“打断转念法”。每当你听到、见到、想到任何不利因素时,就要立即引起警觉,就要立即打断,就要当场终止,绝不让那个“负念、负思、负语、负行”进一步恶化。当然,“打断法”只是终止了“负”,这还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应将负转为正,才能真正朝有利方向发展。

在此,我不妨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领导在会上批评了你。此时,按以往的习惯肯定是十分恼火的,憋了一肚子气,老板不公平,自己失了面子,以后要找机会干扰企业的,等等。但今天,送给大家一盏“彩灯”,大家全面吃透了“彩灯原理”,那么,应该对这次批评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打断。我在大脑里不能再往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转念。他批评我是因为我的确有问题,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他不单独批评我,是想提醒单位其他员工。他本来要私下提醒我的,他下午要出差,没有时间了,而问题又不得不提,所以,他只有在会上提了。也许是我已犯过了许多类似的毛病,他本想开除我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是想我找工作也不容易,没有功劳有苦劳,他想再给我一次机会……

总之,你只要学会了“打断转念法”,你就在人生道路上成长了一大步,你就走到了人生的大道上来了。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重生宠妃攻略

    重生宠妃攻略

    叶昭重生之后代姐入宫,本想安安静静的做个吃皇家闲饭的米虫,可是一不小心却成了皇帝宠妃。皇帝要做明君,就连宠妃都要被拉着一起做贤妃,叶昭感叹做皇帝的女人真辛苦!白天要和皇帝的大老婆小妾室们斗智斗勇,晚上还要提防会不会在睡梦中被人一刀砍了,叶昭感叹做皇帝的女人真危险!哒哒哒,这些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还要宠妃帮着皇帝一起清除佞臣铲除奸妃,叶昭感叹做皇帝的女人还要十项全能!总之这是一个女主重生,吊打渣男成为宠妃,与各路妖艳贱货斗智斗勇的故事!上怼太后,下给妃子递饭盒,真真是难为宠妃!
  • 烟雨入梦来

    烟雨入梦来

    有些人,表面高冷,背地里却撒娇成性,比如宋霖,“安安,你抱抱我好不好?”还有些人,表面温柔好相处,背地里却冷的不得了,比如林安,“宋霖,让开!”前期宋霖“小可爱”可怜巴巴追妻,后期林安“渣女”回头,强势撩夫,本文前期小虐,后期爆甜。
  • 诸天之画

    诸天之画

    这里的琴师,能一曲离殇屠仙戮魔!这里的棋师,能一副棋局逆转天地!这里的儒者,能一句圣言停滞时空!这里的画师,能一画招漫天神兽,唤九幽凶魔,创万世之不朽!
  • 娥妃

    娥妃

    《别样红楼别样情》一个女子,两个皇帝,演绎着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有宫廷的阴谋,有江湖的险恶,有感情的纠葛,有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如水的月光透过芙蓉树参差的枝叶洒下来。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披散着及腰的如瀑一般的黑发,手执一把宝剑在上下翻飞。粉红色芙蓉花从树上散落下来,在空中飞舞,衬着女子白衣黑发形成绝美的画面!那张倾城倾国的脸上充满了宁静、淡雅,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灵动飘逸。看着她从自己眼前消失,心中是无限的怅然。她是谁?苦苦找寻却始终擦肩而过,难道她只是自己的一场春梦吗?谁说自古帝王最无情?她在偷走了他的心之后,毫不怜惜的放在脚下践踏,所以他必须无情!可是在伤害她的同时自己也伤痕累累。在爱过痛过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江湖里有苦有乐,只是伤害已远走。因为那颗受伤的心已留在了皇宫。纷乱的战场,哭泣的百姓,还有可怜的和亲的公主,让她再一次面对他们。这次,她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辛娥儿------一个被后世披上神秘色彩的女子!身为名门之后的她逃脱不了入宫的命运,一个弱女子在阴险的深宫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金昊天------少年天子,坐在皇位上的傀儡。面对着风云变幻的宫廷,虎视眈眈的皇兄,大权在握的丞相,垄断后宫的太后,他又该何去何从?爱上那个淡扫蛾眉的女子,他又该怎样保护她?左丘独冥---敌国的皇帝,一个狠毒、冷酷、绝情的男子。偏偏在遇到她以后,也会变成绕指柔!杀人不眨眼,血流成河,只为得到她!金哲天------金昊天的皇兄,与皇位失之交臂。时刻觊觎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也觊觎她闭月羞花的美貌。金德天------金昊天的皇弟,一个温文尔雅,善良的男子。偏偏生在最残酷无情的帝王之家!一边是他敬仰的皇上,一边是他倾心的女子,他在矛盾痛苦中挣扎徘徊!辛擎---------辛娥儿的哥哥,大内统领。对皇帝忠心耿耿,却因为喜欢上公主儿陷入了痛苦之中。为了国家,为了他所谓的忠心,不得不奉命送心爱的女人去和亲。
  • 凤傲九天之神医夜九

    凤傲九天之神医夜九

    她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一不小心穿越成了九真公主,谁知道刚穿越过去国家就被灭国了,自己还被某给腹黑薄情的王爷给盯上了。妖宠太厉害了,要她上。敌人太卑鄙了,也要她上。就连缺个暖床的都要找到她的头上。很久之后,她才发现这男人竟然还有另一重身份。
  • 明月之劫

    明月之劫

    月球爆炸,灾难降临地球。天灾之后,掀起了生物变异的狂潮。沿海告急,森林告急,高原告急。在人类绝望之际,失落的能力重新觉醒。苏青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尸潮,跳了下去。
  • 仙尊归来当奶爸

    仙尊归来当奶爸

    他是永仙门最强的大弟子。也是传说中掌控一切的仙。他是天地间最无情的刽子手。却也是红尘中最痴情的浪子。千年前,他错伤了心爱的人。从此放弃仙门,踏入红尘。九世之后,重遇故人,还捡到一个萌娃。............千寻:粑粑,龙王欺负我!李沐风:等我抽了他的筋来给你跳皮筋。千寻:这个恶魔好凶啊!李沐风:没事,拉回家当看门狗。.......叶无双:李沐风,还在装逼,还不快过来跪搓衣板!书友群号:755091704
  • 星际战神很凶残

    星际战神很凶残

    许微从没想过自己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人也能遇见一个喜欢自己
  • 锁春深

    锁春深

    一场阴谋,锁住姜氏命运。一遭灭门,满盘棋局皆输。她借乌鹭逆天改命,布一局生死棋。鬼物纵横,世间乱起,庭院深深,锁住的,是文茵挣脱不开的命运。
  • 光芒纪4·星芒

    光芒纪4·星芒

    叶深深在服装设计上屡创奇迹,在时尚界打出了巨大的名气,更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以“中国力量”拯救了巴斯蒂安品牌,巴斯蒂安深受感动,帮助叶深深创办“深叶”。在事业上大获成功的叶深深,也逐渐感动了顾父,争取到了自己与顾成殊的爱情。一批国外品牌为狙击叶深深的品牌在欧洲市场扎根,使得叶深深四面楚歌。顾成殊和叶深深不屈不挠,向对方展开还击。在远赴美国拿到了破历史纪录的全球最佳设计师大奖之后,终于成功扭转了局势。此时叶深深受邀为众多首脑设计出席大会的衣服,然而郁霏与坏人勾结,破坏了服装,危急时刻,叶深深与朋友成功地赶在最后一秒将完美的成衣交出,拯救了叶深深的设计师之路,更维护了国家形象,展现了中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