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15

第15章 学会放下——平常心是道,执著心即魔(3)

无德禅师教弟子画“龙虎斗”,实际也是在开示我们:为人处世,亦如参禅的道理。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禅宗法眼宗的创立者法眼文益,在公元十世纪初期,享有盛名。

一天,他问一个弟子说:“你对所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作何解释?”

这位弟子回答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但是法眼告诉他这种回答不对。

这位弟子便说:“我无法作别的回答,你的解释如何呢?”

法眼禅师立刻回答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还有一天,法眼升坛时,一个和尚问他:“什么是曹溪一滴?”

法眼回答说:“曹溪一滴。”

和尚站在那里发呆。而在这和尚旁边的德韶,他第一次张开了他的法眼悟到了禅的内在意义,而蕴藏在他内心的疑惑,现在完全解开了。从此以后,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感悟——

法眼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开始说到差别时,便立刻无可避免地建立二元对立,因而陷入理智主义的谬误中。我们在水中——这是事实,禅会告诉我们让我们仍旧停留在水中,因为当我们一旦开始讨水喝,便将自己和水置于一种外在关系之中,而一向属于我们的东西,将从我们身上拿走了。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一个和尚问长沙景岭禅师说:“所谓平常心是道的意义是什么?”

景禅师回答说:“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和尚说:“我不懂你的意思。”

景禅师回答说:“夏天,找阴凉地方;冬天,坐火炉边。”

■感悟——

我们本来就活在道中,根本不能与道相离。玄沙师备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讨水喝!”所以当一个和尚问他“什么是自我?”时,他立刻回答说:“你用自我作什么?”自我和道本来就是一体。

道在何处

有个和尚问兴善惟宽禅师:“道在何处?”

惟宽回答说:“只在目前。”

和尚问:“我为何不见?”

惟宽说:“因为你有‘我’的缘故,所以不见。”

和尚问:“我有‘我’的缘故,所以不见,和尚见到了吗?”

严惟宽说:“有你有我,反复展转,所以不见道。”

和尚问:“如果无我无你,能见道吗?”

惟宽回答说:“如果无我无你,谁求见道呢?”

■感悟——

道在心中,道在你我。道与你我根本不分,所以我不能见,你也不能见。

大千世界一禅床

有一次,苏东坡听说了赵州禅师迎接赵王的故事,心血来潮,也要去拜访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嘱咐禅师要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会以最上乘的礼仪——不接而接,来接他。

出乎意料的是,苏东坡还在船上,就远远地看到佛印禅师已经带领弟子在岸边迎接了。苏东坡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免不了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这次搬出了赵州禅师,佛印禅师必居下风。

禅师哈哈一笑,回答了一首偈子: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心无量褶,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床啊!

苏东坡这次又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怏怏地回去了。

■感悟——

佛印眼前无床,心中有床,而且是一张“尽虚空、遍法界”的无形大床,而苏东坡却执著于肉眼所见的有形之床。其实,世间本无床,正如六祖所言“本来无一物”,一切皆由心造而已。人倘能达到如此境界,也就能洒脱、超越,摆脱一切束缚了。

一堆牛粪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认为修行得不错了,就问佛印禅师:“禅师您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称赞他说:“居士现在的样子就像是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心里很得意。

佛印这时反过来问他:“您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苏东坡生性幽默、诙谐,故意打趣禅师:“我觉得您的样子就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照样是笑嘻嘻的。

回到家以后,自以为占到便宜的苏东坡得意洋洋地跟家人讲了这事儿。苏小妹听后笑话哥哥说:“哥哥你还得意呢!你输给禅师了!”

苏东坡说:“我怎么会输呢?”

小妹就说:“因为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世间万物在他看来都是佛;而你没有修行到家,内心肮脏,所看到的只是牛粪。”

苏东坡听后,懊悔不迭,自己的境界是差得很远啊!

■感悟——

眼为心窗,言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于是看到的都是佛;而苏东坡内心受尘世污染,因此看到的也是肮脏的牛粪。苏东坡离佛的境界确实还差得很远啊。

有与无

道树禅师在道士的“道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道士难以容忍这个佛寺,总想着要除去这个眼中钉。他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呼风唤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的时候天上挂着繁星。果然,不少年轻的和尚都被吓走了。

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在那里住了10多年。最后,道士黔驴技穷,只好沮丧地去别处寻找安身之地了。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的法术那么高强,你是怎么战胜他们的呢?难道你有比他们更强的法术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我也没有什么能胜过他的法术,只有‘无’字能让我战胜他们。”

那个人又问:“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道树禅师说:“他虽有法术,但有就必定有尽头,有尽头就有量,有量就有边;我没有任何法术,无就是无限,无限则无尽,无尽则无量,无量则无边;我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感悟——

只要是存在,即“有”,自然会有限。道士有法术,法术终有万变,但总有用尽的时候。而道树以不变应万变,当万变用尽之时,也就是道士的失败之日。以有限入无限,以万变对不变,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两人的胜负。

不见不闻

道树是神秀的门徒,他和几位学生曾住在山上。

那里常出现一个怪人,穿得破烂,讲起话来却非常粗野和夸大,并且能随意化作佛菩萨、罗汉等形象。道树的学生都非常惊恐,不知这个术士究意是谁?究竟会搞些什么花样?

这个怪人一直在那里作祟了十年,有一天终于消失了,不再出现。

道树对他的学生说:“这个术士为了欺骗人心,施出千方百计。但我应付他的方法,只是不见不闻。尽管他的诡计层出不穷,但总有用完的一天,而我的不见不闻却没有终了。”

有一位和尚听了说:“说不到处用天尽。”

■感悟——

道树的这种方法是运用了老子的一个“无”字,以“无”制“有”。因为这个“有”不论如何广博,如何坚固,总有个边际,总有个竭处。而这个“无”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解粘去执,为用无穷。所以老子主无为,禅宗倡无心。

老僧何似驴

光涌禅师从外地传法回来,去拜访他的老师仰山禅师。

一进大殿,仰山就问他:“你回来做什么?”

光涌庄严地双手合十,施礼拜见老师,恭敬地说道:

“来拜见老师,感谢老师的教导。”

仰山禅师用手指了指自己,问道:“你看得见我,还是看不见我?”

光涌肯定地答道:“看得见!”

仰山禅师非常严肃地再问道:“我长得像驴吗?”

光涌毫不犹豫,直言相告:“您长得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再用一指指着自己,追问道:“那你说我到底像什么?”

光涌不以为然地答道:“如果非要说像什么,像驴又有什么关系呢?万物原是没有分别的。”

仰山禅师听了弟子的回答,哈哈大笑,满意地赞叹道:“你这句话我足足等了10年。多年以来,我一直用这句话考验别人,没有一个人能彻悟了的。你已经达到了凡圣为一的境界,不从分别上去认识世间,不从分别上去体悟世间,真是太好了,一定要好好保持这种境界!”

■感悟——

之前有一则故事中,苏东坡说佛印像牛粪,说明境界还很低;那么说像佛呢?境界也不是最高,因为心中还有执著,即执著于成佛。所以,佛印什么都没说,只是哈哈一笑。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像驴也没什么”,那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去掉分别心了,只有这样才能见自身和周围万物融合在一起,天人合一,其智慧和人生境界都会达到较高的层次。

正与邪

有一个道士考问大珠慧海禅师:“世间有没有超过‘自然’的法呢?”

禅师肯定地回答:“有。”

道士追问道:“那是什么法?”

禅师安详地答道:“能够知晓自然的人。”

道士又不甘心地问道:“元气是‘道’吗?”

禅师:“不是。”

道士:“照你这么说,元气和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禅师:“不是。”

道士又问:“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禅师:“心一味地追逐外物为邪,外物跟随心为正。”

■感悟——

万物为一,没有分别。元气和道都是同一个东西。那么,慧海为什么又说“元气是元气,道是道”呢?慧海的意思仅仅是指元气和道在称呼上的不同而已,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心逐外物,人会失去自主,为物所左右,自然为邪;心外无物,摆脱了物的羁绊,我们的心也就自由了,自然为正。

百年一场梦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见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觅无,实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狱,为什么心里看不见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太尉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呢?”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了,归到哪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经知晓了的。”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啊,只知道人生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

昙颖禅师说:“百年如同一场梦。”

■感悟——

浮生若梦,一切虚幻,本来就无所谓去和来。人的身体,不过是组成世界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由于一定的机缘而暂时地凑合在一起而已,不可错认为属于自己所有,而是属于宇宙。大丈夫磊磊落落,能够自我把握,率性而行,……去和留都自由自在。至于死亡,乃是既往的各位佛圣所开的使人获得大解脱的涅槃之门,复归那本来清净空寂的境界,体现着无为的大道,因而值得赞叹庆贺。

痛并快乐着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说:“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县照禅师说:“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和尚说:“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时的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说:“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感悟——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苦乐双方必须是经过比较、体验才能得出。不经过快乐的体验,怎么能知道是痛苦?同样,没经过痛苦的体验,又怎能知道是快乐?生活中的苦与乐,都是正常的味道,也只有这些味道使得生活有滋有味。

盐酱是生活

马祖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住在大雄山时,马祖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他。当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拄杖指着坛酱对大众说:“这是老师送来的盐酱,你们如果有人说出禅理即不打破,如全体都不能说出就打破!”

学僧们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百丈禅师“碰”的一声,便用拄杖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从大雄山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便问:“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回答:“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说出禅理,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地赞美:“这小子不错。”

■感悟——

禅师们彼此来往,也有世俗人情的一面,但他们都另有一番含意:盐酱是生活中不可缺的食用东西。马祖将盐酱送给百丈禅师,意即要他照顾生活中的禅道,不可离开了生活而去盲修瞎练。百丈禅师打破了酱坛,意即我们的禅道,什么都不缺,就不用老师烦心了。

水东流,日西去

有一位学僧在庵侧旁看见一只乌龟,就向大随禅师请示:“众生都是皮裹骨,为什么乌龟却是骨裹皮呢?”

大随禅师听了之后,并不回答,只是把自己的草鞋脱下,覆盖在乌龟背上。

守端禅师曾为大随的举止,作了一首偈颂,偈颂说:

“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拈起草鞋都盖了,这僧却被大随瞒!”

佛灯禅师也跟着作了一首偈赞颂: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

宝峰禅师更明确地指出:“明明言外传,信何有古今?”

佛灯禅师赞颂说:“掷金钟,辊铁骨,水东流,日西去!”

■感悟——

学僧看见乌龟骨裹肉,即生好奇心,可是这种好奇心用于求知可以,用于悟道就不好了,因为悟道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大随禅师用草鞋覆盖,即覆盖这种虚妄根源的好奇心。佛灯禅师的“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宝峰禅师的“水东流,日西去”,等等,都是世间平常事。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开悟了。

两条船

康熙皇帝与镇江金山寺住持香磬禅师站在高高的望江塔上,只见长江江面百舸争流。

忽然,康熙皇帝指着江面问香磬禅师:“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香磬禅师不慌不忙,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有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

■感悟——

香磬禅师告诉人们,世间的求享乐、争名利,都无意味,一切都是虚幻,是自寻烦恼。惟宽禅师说:“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怀琏禅师说:“世法里面,迷却多少人;佛法里面,醉却多少人!”无论是沉迷于世俗生活,还是执著地追求出世的精神生活,都是迷惘。禅宗就是要做既不沉迷于世俗生活的追求,也不盲从佛家戒律的旷达之人。

定照禅师

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禅师德行超俗,禅法神奇,于是就赐给他紫衣,并亲封法号“定照禅师”。

对于这一荣耀啊道楷却拒不接受。他说:“我一个出家人,专心致志学佛修禅就是了,要这些世俗的名利有什么用?”

宋徽宗感到皇家的尊严被损,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不由得雷霆震怒。他一道圣旨,命令大理寺收押道楷,严厉查办!

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然而,道楷禅师宁可进监牢,也不被名利所动。于是,他坦然接受了刑罚,披枷戴锁,踏上了荒沙漫漫的流放之路。

■感悟——

这就是禅者,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智且大勇,洒脱而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统统是过眼烟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志芝禅师如是说。

不舍一人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修行在人间:精进

    修行在人间:精进

    本书分为调适生命之道、修行之道、君子之道、幸福之道等四卷,所谓“道”即指方法或道理之意,举凡人生各种场合的应对方法和思考理路多有涉及,如谈学习、谈生活、谈交际、谈家庭、谈修身养性等,将佛法见解与日常为人处世相融合,实用性颇强。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是一部见解独到、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位的书籍。新版不但增加厂不少新资料、新内容,而且它使初版的著述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觉得,这种著述风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实”。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热门推荐
  • 我,亡灵法师,想做个好人

    我,亡灵法师,想做个好人

    ……偶的亡灵法师系统,穿梭于好莱坞电影世界,终将踏上巅峰…………经历世界:漫威,加勒比海盗,漫威,权利的游戏,漫威…………
  • 嫡女毒妃

    嫡女毒妃

    既是要嫁,那便嫁最好的!天下男子谁最好?自然是——皇上!*一碗褐色汤药送至她唇边,她惊慌看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男子:“这是您的骨肉!”他不屑看她一眼,冷冷吐字:“灌!”*他宠她爱她,她们妒她恨她,笑中刀,绵里针。他说爱她,却当着全天下人的面当众退婚。他说爱她,却在转身之际将她抛弃。而他从不说爱她,却处处牵着她的线,握着她的骨,引她之血流向他所需之处。他们一个个折了她的翅,断了她的手,伤透她的心。从此她步步为营,与嫔妃斗阴狠,跟权臣拼矫智,再不做任何人的棋子,发誓要活得万民敬仰!她们说她不配,配不配只有争过才知道!皇权倾轧,风起云涌,真相大白天下,她方知一切不过是他运筹帷幄的一场赌局。任凭她如何算计,殊不知早已落入他的圈套,生生世世,画地为牢!他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毁了你我的婚约,可不可以有一辈子的时间让我来弥补?他说,洛阳初见我便认定你是我今生等候之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样貌,我对你的心始终不变。他说,婳儿,你不过仗着朕喜欢你……然而这些终牵出一个惊世阴谋,孰真孰假,真真假假,她又该何去何从?————简介无能,暂且先这样。文文比较慢热,但是后续内容绝对精彩!给寐一点时间,寐会给你们一个荡气回肠!!妞们,收藏一个,给寐一点动力与支持,爱你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是人间不值得

    最是人间不值得

    顾暖以为,苏亦程带给自己的只有幸福甜蜜,直到最后,她才知道,她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他——而她身后却是一直默默爱着她的陆凉。“顾暖,只要你转身,我一直在原地等你。”帝都只手遮天的太子爷,竟然为了顾暖,扮穷,装怂,多年的等待,终于抱得美人归。
  • 30岁女人身体使用手册

    30岁女人身体使用手册

    女人的健康影响着一个家庭。女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在身体出现状况时,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不让小病变大病。如果你要很久才能适应黑暗,常常感到眼睛疲劳,容易患感冒,皮肤干燥,那么你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如果你平均每周三次在外吃晚餐,容易起小脓包和湿疹,站立时曾感到眩晕,身体时常感到疲劳,经常饮用清凉饮料,容易引起口腔炎,最爱油腻食物和甜食,那么意味着你可能缺乏B族维生素。如果你刷牙时牙龈处有出血现象,轻微撞伤而导致出血过多,应酬时喝酒的机会多,初春时易患花粉症,长期服用抗生素,经常情绪急躁,最近斑点增加,容易便秘,那么意味着你可能缺乏维生素C。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自控力&自制力&重复力(套装三册)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自控力&自制力&重复力(套装三册)

    《重复力:如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本书告诉读者: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落的力量。同样的道理,柔弱的幼苗之所以能够破土而出,不是苗的力量,而是重复顶的力量。这样的重复充满了精气神。美国的马尔科姆曾经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做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以上,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即使没有发生奇迹,至少也会战胜自己。若是能再多学学反复倒油的卖油翁和反复试验的爱迪生,或许真的会有奇迹发生。《自控力: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自控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本书告诉读者: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美好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自制力就是尽管你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尽力去做,这样你就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 从政录

    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小巫师

    乱世小巫师

    林梦七,呱唧吧唧魔法学院,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词,缺阴差阳错的被连到了一起,开始了一趟传奇之旅……
  • 诸天绝境王者

    诸天绝境王者

    唐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绝境,历史的、电影的、神话的……他绝望、挣扎、反抗、斗争、力挽狂澜。当突破绝境后,他惊喜地发现,他因此获得了那些英雄的超能力……
  •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