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400000016

第16章 攀附上司——善解人意,善养君欲(4)

和珅见皇上愁云顿散,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再次获得皇帝的恩宠。总领南巡事宜,可谓风光无限,于是向江南各地发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视江南,各地官商务必细心准备,并鼓励商人捐钱捐物,作为乾隆一路上的花费和消耗。虽然公文中没有强求,但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当然要郑重其事。官员们都是些只管自己官位,不管百姓死活的人,谁敢怠慢,纷纷不惜工本大兴土木,惟恐哪里不能让皇帝如意。有哪些想趁此机会更进一步的官吏,更是大肆进贡,以其讨好和珅和皇帝,以谋得升迁。

于是江南官员上下送礼成风,他们当然不会掏自己的腰包,到最后,各种负担还是要转嫁到了百姓头上。而且,百姓们还要服徭役,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建造行宫,修葺龙舟,以供乾隆玩乐。江南景色一时间装扮的焕然一新。然而,在这无数美景的背后是人们对和珅和乾隆的极大不满和愤懑。

终于,心情愉快的乾隆开始南下巡视了,所经之处,一片莺歌燕舞,百姓纷纷跪拜谢恩,乾隆的自尊心、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非常满意。江南秀丽的景色也让他陶醉,心中不禁感叹,大清国在自己的统治下实在好不气派,得意之间又作诗多首,免不了自我表扬一番。

整个江南之行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几乎没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就圆满完成了,好诗文、尊崇文化的乾隆还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师重道的仁德。乾隆将江南千百万百姓的血汗都当成了和珅的功劳,对他越发喜爱,更加器重他,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把整个大清国的财政管理权都交到了和珅手中。由于乾隆行前就下了谕旨要求各级官员不得骚扰百姓,所以百姓都认为乾隆之所以会搞得这么铺张浪费,完全是和珅的责任,纷纷把矛头指向和珅,所以和珅的名声越来越差。最后,当嘉庆赐死和珅时,更是有人放鞭炮欢庆,就是这个原因。

和珅对百姓的指责当然了然于胸,但是他的宗旨就是: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和信任,背多大的黑锅都能忍受,反正自己是得到了实惠。至于名声,那就顾不得许多了。

就这样,和珅“忍辱负重”多年,为满足乾隆帝奢华享用的需要背了不知多少黑锅,但他自己也获得了恩宠,趁机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可谓一时春风得意,好不威风。

找准时机迎上意

大凡真想做事的人,都希望都希望身边的人才华横溢,甚至有很高的才华。皇帝更是如此,他希望能把交予大臣的事情如愿完成。但有才华者又不能锋芒过露,咄咄逼人,锋芒太露则易断,逼人急则自己也难周旋,“想出头,就不要强出头”,和珅就深知此理。

不强出头,自然可以降低损伤,和周围环境维持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为生活奔忙,都想有朝一日熬出头,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但这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和风险,在自我压力、环境压力之下,要逃出出头的自我要求是很难的。

首先,在自己的能力不济的情况下,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可靠性不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其次,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却不允许。以上两种条件下若强力出头,必会遭受意想不到的失败。

所以,善于隐藏的和珅除了时不时显露些许聪敏外,更是不显露一点锋芒。和珅发迹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和珅刚到上虞备用处的时候,在所有侍卫中属于特立独行的人。与周围那些心如死灰、吃喝等死的八旗子弟不同,他上进心强,肯于动脑筋,因此颇受大家的喜爱。

有一次,乾隆有一个大规模的外巡活动,侍卫处的大部分侍卫都参加了,相比之下上虞备用处的侍卫显得微不足道。

乾隆欲巡幸河南,其目的是视察河务。古时所说的河务主要指黄河工程。黄河是中国第二条大河,它从中游即河南开封向东,所过之地尽属平原,由于没有峡谷峻岭的约束而经常决口改道。

清初,黄河屡次决口,河水自上而下横冲乱撞,使附近山阳、高邮、宝应、泰州、盐城、兴化、如皋等七州县饱受水灾,尤其是黄河因水流不畅,形成倒流直入运河,使漕运受阻。这就直接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因为清政府每年需要从东南运送400万石粮入京,以养活人口众多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子弟。所以清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黄河的治理。

和珅随乾隆大驾一路来到山东,驾临曲阜,河督萨载、山东巡抚苏绩迎出几里地去。沿路更是百姓夹道欢迎。加上微风轻拂,幽香阵阵,鸟鸣雀跃,一片祥和气象。御驾所过之处迎驾百姓跪于道旁,口呼“吾皇万岁”,喊声惊天动地。

乾隆到达行宫后,稍事休息,即召见河督萨载、山东巡抚苏绩以示勤政。乾隆照例对河务、河赈、天象等一一过问。

萨载在下面更是谨慎地洗耳恭听,不敢有丝毫走神,回答问题也是恭敬有加,生怕皇上对他的回答表现出不满,山东巡抚也偶尔补充回答几句。

过了一会儿,领侍卫内大臣阿桂说有边报送来。一名侍卫从阿桂手中接过边报,走到乾隆眼前,恭恭敬敬地展开边报,让乾隆阅览。

乾隆暂时打断与山东官员的问话,仔细阅读起边报来。边报上并无重要的军事情况奏上,但奏明了有一名朝廷要犯从拘囚地脱逃的事。乾隆帝看到此处,不禁皱起双眉,脸现微怒之色,他将边报随手往侍卫手中一丢,目视前方,缓缓说道:“虎兕出于柙!”

乾隆说这句话时声音很轻,周围的大臣知道他说了一句话,但听不清具体是什么。阿桂、河督、山东巡抚以及离乾隆最近的侍卫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免心中紧张。他们担心乾隆刚才的话是有什么旨意要传达,要是这么重要的事没有听清,罪过可就大了。

“虎兕出于柙!”他的思绪好像仍停留在边报上,乾隆又缓缓地说了一遍,目光人没有离开手中的边报。

周围的大臣和侍卫这次都听清了,但却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敢随便插话。只有和珅知道,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实际上是下了一道委婉的口旨,要查办这位要犯典守者的过失罪。照理,领侍卫内大臣应对这道口旨做出一种礼节性的反应,然后等有了空通知军机处拟旨查办此事,众人却毫无反应。和珅碍于自己的身份,更不敢随便在诸位高官和皇帝的对话中插话。

这样一来,大殿上显得十分出奇的静,大家因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而连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殃及自己。就连阿桂也毫无反应,和珅不由得向阿桂望了过去。

阿桂虽然非常着急,可是苦于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敢出声,他向萨载和苏绩投去求援的目光,无奈这二位也是一脸迷茫、暗暗摇头,一脸的无辜。三位朝廷大员一向疏于读书,没料到乾隆爷会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传达旨意。

阿桂虽然不知道皇帝意思,但是从乾隆脸上的怒容可以看出,定是边报上的事情引得乾隆不快,生怕与自己有牵连,一时间不免冷汗直冒。阿桂越想越害怕,顿时站立不安起来。

和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有心想帮阿桂一把,阿桂毕竟是他岳父英廉的好朋友,而且在挑选侍卫的前前后后,阿桂对自己很是照顾。

“虎兕出于柙!”乾隆见无人做声,于是提高了嗓门说了第三遍,这一次,他的语气非常坚决。阿桂、萨载和苏绩的脸上是又窘又急,他们都憋红了脸。和珅看了看周围的侍卫们,个个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看来,只有自己能解阿桂之围了。

于是,和珅不紧不慢、沉着地回答:“圣上是说典守者不能推卸其责任吗?”他的声音并不大,一来是从未在如此多的高级官员前说过话,二来怕惊扰了皇帝的思绪。

阿桂听和珅这么说,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要他追究典守者的责任。他的心中非常感激和珅这当场提醒。看来,和珅是个明白孩子,长期以来对和珅颇的照顾没有白费。

乾隆见有人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终于舒展眉头,不免长叹一口气,朝廷大员竟无法理解《论语》中的话,实在令他伤心。他身为帝王,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三句话都说出来,再解释给侍卫内大臣听。

乾隆见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侍卫竟然能够自己的意思,颇为惊讶:没想到侍卫中竟有熟读《论语》者。乾隆示意阿桂询问这个侍卫的身份,阿桂马上向乾隆禀报说:“这是三等侍卫和珅!”

机会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此言非虚。聪明的阿桂见乾隆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色,便知道和珅这次出言很中皇上的意。这件事和珅既露了“脸”,又给皇帝以及阿桂等人解了围,不失为绝妙一着。从此,和珅开始平步青云。

咬定靠山不放松

和珅认为,自己在乾隆身上进行了巨大的感情投资,已然取得旁人难以获得的信任,自己和乾隆已经在一条船上,算是找到了终身的,若靠山不在了,自己也会随之完蛋。于是,他总是尽一切努力使乾隆仍然大权在握,从而保全自己。

《大清会典事例》中也有记载:“(乾隆)践祚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俾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载之数。”乾隆自己也多次表示:“回忆践祚之初元,曾默吁上苍,若纪年周甲,当传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今敬迓洪厘,幸符初愿,朕康强逢吉,九旬望衷,五代同堂,积庆延祺。”至于这样做的原因,他也曾明确提到:“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为了使誓言兑现,这是乾隆要禅位的原因之一。另外,乾隆自觉在位六十年,各项事业都有进展和成就,功绩卓著。也算是对得起祖宗和天下百姓了。所以他余年就想实行训政,过上一段太上皇的生活。

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的一种制度,历史上的太上皇也是因境遇有天壤之别而让乾隆顾虑重重。于是把准备让出皇位、归政于子的消息最先告诉了和珅。乾隆退位之事对于和珅来说,事关重大。于是他开始发挥其巧言善辩的功效,想让乾隆回心转意,至少要保留权力。

和珅为什么对乾隆禅位十分敏感呢?因为对和珅来说,失了乾隆这个大靠山,而新帝又不信任自己。自己的万贯家财、权倾朝野岂不是要付诸东流,官位、前途不明朗。因此,和珅本意极不愿乾隆退位,可是这会涉嫌妄议国事。于是,和珅忙上书一本:吾皇万岁,内禅大礼,合乎仁义,昭乎日月,前史之中虽多有所闻,然未见有多少荣誉,惟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方算是千古盛典,但考究尧传舜之时,在位七十三载,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余载方行禅位之礼,当今我主,精神瞿铄,威风不减,定寿比尧舜,如此一二十载之后,再传位太子,也不为迟,况且四海之内,视万岁如父母,人心齐仰,如日昭昭,皇上御宇一日,四海即仁被一日,百姓感恩一日,奴才等近沐恩慈,尤愿皇上永护。

和珅本来就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乾隆怕放权后自身难保,所以犹豫不决。他的这番话正中要害,不能不让乾隆想起历史上的几位太上皇的经历:唐太祖李渊被迫传位李世民,之后被软禁;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玄宗又不得不做太上皇。宋朝时,金兵南下,宋徽宗不得已才传位于太子。历史上的朝廷就是个争权夺利的名利场,权势的诱惑可以让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扭曲,所以禅位移交权力的下场可想而知。和珅这些话说得非常围满,是希望乾隆以此为鉴,知难而退,但说得又毫不刺耳,让人听来还觉得想得周到。最后,又说不仅是自己希望皇上不要退位,天下的百姓也都深感圣恩,乾隆继续在位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之举。

和珅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乾隆的虚荣心。于是,乾隆决定让位不放权,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太上皇帝。他还在乐寿堂前门内他自撰并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自比宋高宗和明代官僚潘恩。不仅如此,他还仿效宋高宗的德寿宫起居注,乾隆决定也要做太上皇起居注。而且决定新皇帝登位后,朝廷上用嘉庆的年号,内廷依然用乾隆年号,也就是说,宫里是存在乾隆六十一年的说法的。

和珅利用乾隆有心继续秉持朝政的心理,轻易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并且继续把持权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和珅像太上皇归天之前把自己和新皇帝嘉庆的关系搞好,以期达到顺利交接的目的。所以他尽可能向新皇帝献媚取宠,希望成为两朝的股肱之臣。他想,只要有乾隆这个依靠,加上自己善于揣摩上意,应该不成问题,和珅计议已定,心里不免美滋滋畅想自己的光明前程。

一切安排妥当,乾隆于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发布上谕,将他要做太上皇的来龙去脉、内禅的步骤和训政的意图一并表达出来,只是把皇位让出来,但决不交出实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太上皇。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和珅发布上谕:“明年降旨归政之后,凡内廷人等俱称上万万岁。”他的谕旨应称为“敕旨”。

有名无实的嘉庆帝登基了,但正如乾隆所说,他并未颐养天年,而是孜孜训政,毫不倦怠。乾隆虽然表面上是禅位给嘉庆,但实际上是更进一步的专制了。他说:“归政后,迅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凡事无巨细,嗣皇帝仍要向他奏报,由他来裁决,下达指令。并规定:“凡有善奏事件,俱著书太上皇帝,其奏对著称太上皇”。太上皇帝并没有到宁寿宫居住,而是依然住在养心殿中,他仍一如往日自称为“朕”。嘉庆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他没有行政权,没有用人权,更不能单独接见外藩和贡使,确实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儿皇帝。

和珅见嘉庆对乾隆百依百顺自己的大靠山乾隆仍然勤政,并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由自己办理,心中不免更加得意。同时也对自己佩服有加——自己这个考试可是没选错!和珅的部分目的还是达到了,也就是他的“后台”乾隆仍是大权在握的“太上皇”。

同类推荐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

    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

    本书介绍了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生平,内容包括:成为西洋船队的统帅、船队的编制、郑和航海图、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传天下等。
  •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本文以真实的笔触记述了伟大领袖的个人性格和由这些性格所产生的巨大魅力。通过这些既普通、又独具魅力的性格,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胆略、胸怀、情操、神采和风范。阅读本书,对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选择了二战前后的52位外国将帅,对其爱情、婚姻、家庭、爱好及退休生活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记叙,其中有许多令人称奇、感动、捧腹、回味,也有一些令人叹息、同情、生厌、可笑,读来感到回味无穷。将帅是军队的骨干和核心,是构成军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军事历史,就要了解将帅及其个人生活。因为,将帅的个人生活可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其个人生活状况往往还可能决定将帅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勃朗特姐妹(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热门推荐
  •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人生好像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它会驰向我们计划中的终点。但是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它会纵横交错,列车会或快或慢,乘客也会上上下下,于是我们会渐渐迷失自己,偏离自己原本的终点。我们变得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了:相濡以沫的夫妻变得劳燕分飞,和睦融融的一家变得支离破碎,诚实守信的人变得奸诈无耻,勤俭持家的人变得挥霍无度……我们或许应该让自己静下心来了,不要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迷失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的第一次出发。然而,我们总是走得太快,把灵魂远远落在后面。忘记初心,能让一个人面目皆非,变成年轻时最讨厌的人。“不要成为自己当初厌弃的人”正是本书创作的目的。本书帮你寻回当初的梦想,找到最初的感动,助你在浮躁世界中依然能守住初心,活出有滋有味的精彩人生。
  • 王朝的呐喊

    王朝的呐喊

    商方年间,中央之地二十四部族,四方有八夷【孤竹、莱夷、薄姑、虎方、林方、巴方、羌地、鬼方】天灵之气扰动世间,鬼巫权谋斗争,乱世之像,恶者更恶,善者更善。鬼子先生传播中教之法,在乱世之中合纵连横,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惊世的谜团……中华先祖的英雄们是如何征服美洲大陆……这是关于一段被历史遗失的中华早期英雄史记……是权力与战争,是斗争与血腥,是流浪与征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娱乐那个圈

    我的娱乐那个圈

    该作品包括了中、日、韩的明星们,同时结合了网络平台。群:558646567
  • 我是罪神

    我是罪神

    神子绝影受万民敬仰,一生灭魔无数,唯独那次放走帝魔尊,而后被审判封印力量送入轮回,并冠以罪神之名!“哈哈哈,我是罪神?何罪之有!”
  • 恶魔舍友

    恶魔舍友

    灵异#想抱同宿舍大佬大腿肿么破?#答:谈恋爱。安景琛无时不刻的都在怀疑,是不是因为他亲爱的父亲知道他怕鬼,所以特地把他送到一所灵异学院来?#瑟瑟发抖#每天都感觉自己命悬一线。
  • 本宫名为瑶三岁

    本宫名为瑶三岁

    堂堂一届国民女神竟然是个精分!粉丝:“不多说了,女神太可爱,抱走抱走。”某大魔王:“我老婆给我放下!”池瑶泽女神:“粉丝们,我是爱你……唔,老公,放手放手,我最爱你!!!”一代影后被自家老公管的死死的。女神,说好的放荡不羁爱自由呢?
  • 飞羽踏星尘

    飞羽踏星尘

    她傲然凛立,一身锋芒,前世吃尽了甜,后世吃尽了苦。她曾天真的以为能永远在他庇护之下,一世无忧,神魔一战,血染尽黄泉,也染尽了她的衣袍。他翩然出尘,温润如水,本该归身道中,却逆天而行甘愿为她受尽轮回之苦,尝尽尘世辛酸,只愿尘寰褪去,还能再见往日容颜。
  •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凤雅柔战败于天圣王朝战神沈言手中,归来,便被卸下兵权,送以和亲,如若她不愿意,谁能奈她何?然而,看到城楼上站立的心上人,陡然心寒,转身披上嫁衣,她未曾想到所嫁之人竟是……阴谋,算计,接踵而至,他握住她的手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棋局,我陪你走下去,这天下,我陪你俯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