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400000011

第11章 命断紫禁城——一朝天子一朝臣(3)

昨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泄漏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于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并将出宫女子取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自剿办川楚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备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谈笑如常,其大罪六。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间有未真,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管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奎舒奏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在青海肆劫,和珅竟将原折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全不顾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曾在伊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隔段皆仿照宁寿官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家内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较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宝石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数十,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太罪十六。银两、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佘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藏埋银两三百余万,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蓟州有当铺、钱店赀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家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太珠及珍珠手串,偌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其余贪纵狂妄之处尚难悉数。著将胡季堂原折发交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阅看,悉心妥议具奏。如有自抒所见者,另折封陈。

同时,嘉庆委派由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朱珪等人组成强大的审理班底,对和珅的罪行进行审理。虽然具体审理过程难见记载,但是李孟符在《春冰室野乘》中也有所体现:

一问和珅:“现在查抄你家产,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并有多宝阁,后隔段样式,皆仿照宁寿宫安设,如此僭妄不法,是何居心?”

一问和珅:“昨将抄出你家藏珠宝进呈,珍珠手串有二百余串之多。大内所贮林串,尚只六十余串,你家较大内多至两三倍,并有大珠一颗,较之御用冠顶苍龙教子大珠更大。又真宝石顶十余个,并非你应戴之物,何以收贮如许之多,而正块大宝石,尤不计其数,甚有极大为内府无者,岂不是你贪墨的证据么?”

一纸系和珅供词,凡三条:

奴才城内原不该有楠木房子,多宝阁及隔段式样是奴才打发太监胡什图到宁寿宫看的式样,仿照盖造的。楠木都是奴才自己买的,玻璃柱子内陈设都是有的,总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珍珠手串,有福康安、海兰察、李侍尧给的。珠帽顶一个,也是海兰察给的。小些的给了丰绅殷德几个。其大些的有福康安给的。至大珠顶是奴才用四千余两银子,给佛宁、额尔登布代买的,亦有福康安、海兰察给的。镶珠带头是穆腾额给的,蓝宝石带头系富纲给的。

又家中银子,有吏部郎中和精额于奴才女人死时,送过五百两。此外寅著、伊龄阿都送过,不记数目,其佘送银的人甚多。自数百两至千余两不等,实在一时不能记忆。

再,肃亲王永锡袭爵时,彼时赉住(布)有承重孙,永锡系赉住(布)之侄,恐不能袭王,曾给过奴才前门外铺面房两所。彼时外间不平之人,纷纷议论,此事奴才也知道。以上俱是有的。

又一纸亦系供词,而问词已失。凡14条:

大行太上皇帝龙驭宾天,安置寿皇殿,是奴才年轻不懂事,未能想到从前圣祖升遐时,寿皇殿未曾供奉御容,现在殿内已供御容,自然不应在此安置,这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太上皇帝册封皇太子的时节,奴才选递如意,泄漏旨意,亦是有的。

又,太上皇帝病重时,奴才将官中秘事向外廷人员叙说,也是有的。

又,太上皇所批谕旨,奴才因字迹不甚识,将折尾裁下,另拟进也是有的。

又,因出官女子貌纳娶作妾,也是有的。

又,去年正月十四日,太上皇帝召见时,奴才一时急迫,骑马进左门,至寿山口,诚如圣谕,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奴才罪该万死。

又,奴才家资金银房产,现奉查抄,可以查得来的。至银子约有数十万,一时记不清数目,实无千两一锭的元宝,亦无笔一枝、墨一盒的暗号。

又,蒙古王公原奉谕旨,是不出痘的不叫来京。奴才(决定)无论已未出痘都不叫来,未能仰体皇上圣意。太上皇帝六十年来抚绥外藩,深仁厚泽,外藩蒙古原该来的,总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因腿痛有时坐了椅轿抬入大内,也是有的。

又,军报到时,迟延不即呈递,也是有的。

又,苏凌阿年逾八十,两耳重听,数年之间由仓场侍郎用至大学士,兼理刑部尚书,伊系和琳儿女姻亲,这是奴才糊涂。

又,铁保是阿桂保的,不与奴才相干。至伊犁将军保宁升授协办大学士时,奴才因系边疆重地,是以奏明不叫来京。朱珪前在两广总督任内,因魁伦参奏洋盗案内奉旨降调,奴才实不敢阻抑。

又,前年管理刑部时,奉敕旨仍管户部,原叫管理户部紧要大事,后来奴才一人把持,实在糊涂该死。至福长安求补山东司书吏,奴才实不记得。

又,胡季堂放外任,实系出自太上皇帝的旨意,至奴才管理刑部,于审情实缓决,每案都有批语,至九卿上班时,奴才在围上并未上班。

又,吴省兰、李潢、李光云都系奴才家的师傅,奴才还有何办呢?!至吴省兰声名狼藉,奴才实不知道,只求问他就是。

又,天津运司武鸿,原系卓异交军机处记名,奴才因伊系捐纳出身,不行开列也是有的。

和珅此前何等风光,能够承认这么多项“指控”,可见是遭受了不少牢狱之苦。所审问内容多又围绕事先罗列好的二十大罪展开,和珅当然要承认。那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和珅,早就一去不复返,牢狱之中,只剩下一个威风丧尽,听凭摆布的囚犯,如此而已。

一条白练了此生

和珅的案子是嘉庆帝主抓的,效率当然非常高,很快罪行就被被确认下来,接下来便是发交各省督抚进行议罪了。嘉庆的这套借大臣之口弹劾,然后皇上再以顺天应民之意,迅速除掉权臣、政敌的把戏,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却屡屡奏效。

常言说:六月的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其实那些当官的见风使舵的能力也不弱。和珅得意时,一个个趋之若鹜,唯恐落于人后,就在乾隆驾崩当天,还有些毫无政治灵敏度的官员,竟然直接绕过嘉庆帝,前往和府劝慰和珅要“节哀”,谁知十日不到,竟会有天壤之别,那些官员也都纷纷倒戈,真是莫大的讽刺。

和珅在朝中经营20多年,从来没被人直接弹劾过。可是等到嘉庆帝下定决心要收拾和珅时,朝中大臣又人人争相控诉,个个表白自己曾如何受过和珅的迫害和打击,惟恐皇帝不信,更有甚者在大殿之上竟然痛哭流涕,对和珅进行血泪控诉。态度变化之快,让嘉庆帝看得目瞪口呆。

从前与和珅过从甚密者自然急于表白自己;素来就看不惯和珅为人者更是群起而讨伐之,纷纷要求将和珅凌迟处死,方解心头之恨。最突出的是直隶总督胡季堂,他在奏折中说:“和珅丧尽天良,非复八类,种种悖逆不臣,峦国病民,几同川楚贼匪,贪墨放荡,实在是个无耻小人,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虽文辞水平一般,但其处死和珅之意志坚决,让嘉庆帝非常满意。嘉庆帝立即批示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其实这就已经定下基调,就是让大家对这个论断进行表决。众人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当然纷纷靠拢。

见大局已经无可挽回,下嫁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固伦和孝公主,“涕泣请全和珅肢体,屡屡恳请不止。大臣董诰、刘墉也乘机进言,认为和珅罪大恶极,虽千刀万剐犹属轻罚,然而是曾任先朝的大臣,请从次律”,嘉庆帝见朝中大臣对自己已经俯首帖耳,知道已经达到了目的,不想过于深究,以妨大臣说自己过于严厉,失了仁慈之心。于是在量刑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变通。

同类推荐
  • 马化腾传

    马化腾传

    他是“QQ之父”,他也是“山寨教父”。精于模仿加适度创新,成就了马化腾网络帝国的商业奇迹。打工族如何华丽转身成功创业?马化腾给出了一个近乎标准的答案。阅读马化腾,更能学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智慧。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本套书包括《蒙哥马利传》、《巴顿传》、《古德里安传》、《山本五十六传》、《朱可夫传》、《隆美尔传》六本书,写了诸位将领从童年时代到二战指挥的各场重大战役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还有对二战局势的重大转折。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热门推荐
  • 何妨吟柳且徐行

    何妨吟柳且徐行

    高中时代,第二名和第一名的爱恨情仇徐行对于柳哲来说,是个阴霾柳哲对于徐行来说,却是阳光阴霾消散,便见阳光
  • 秦先生,爱到犯规

    秦先生,爱到犯规

    她是夏城第一美女,却在世纪婚礼上被他无情抛弃。原来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报复计划两年契约禁锢,她受尽欺辱,终于不堪重负,诈死逃离改头换面的重新出现,只为将手中的利刃送入他的胸膛他却说:别麻烦,我的人,我的命都是你的
  • 女主领便当之后

    女主领便当之后

    特效化妆师秦予希重生了。没事没事,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只是……被表妹坑了怎么办?画只丧尸吓唬她;被极品亲戚缠着去相亲?来个病入膏肓人见人憎妆;然鹅,夜路走多了,总能踢到铁板,这位帅锅锅,请你别对着半张被炸烂了的脸,流露出一副痴迷的表情,好吗?祁子涵:自秦予希交往第一任男朋友开始,他就心怀恶意的希望秦予希和她男朋友某一天会分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秦予希和杜书墨之间,出了点问题。祁子涵想都没想就暗戳戳的冲了上去……(年代架空,不要较真儿,哈哈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教会女人幸福秘诀,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不要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便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 南华辞

    南华辞

    她,本来是天之骄女,却因为爱错了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浴火重生。他,戟朝最小的皇子,母妃早逝,自小受尽冷落,跟随父皇打猎时无意中救了她,而深陷其中……
  • 战后日本文学史

    战后日本文学史

    《战后日本文学史》一书对纷繁的六十年的日本文学做了自己的梳理,把文学放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分别论述日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发展,为读者阐释和解读了战后派、无赖派、第三批新人、现代派、社会派、内向的一代等不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了文学评论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全书数据翔实,引证丰富,文字流畅,论见独到。
  • 善交际看这本就够了

    善交际看这本就够了

    《善交际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讲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处处受欢迎,到处都有“死党”;而有的人却无朋少友。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是否善于和别人拉近关系无疑是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好莱坞流行这样一句话:“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任何人想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都必须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以交朋友的心态为人处事。《善交际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不是教你使诈,是告诉你如何拥有超强的社交能力,教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 Madam How and Lady Why

    Madam How and Lady W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她是生于冷宫,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化敌为友,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一步一惊心。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复仇之火一旦点燃,所到之处皆成灰土。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