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000000020

第20章 好莱坞电影时代的终结(2)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结构开始瓦解。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已婚夫妇和他们的亲生孩子,这曾经是典型的美国家庭结构。但是自60年代到90年代,这种家庭结构因为离婚率的上升而逐渐瓦解。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结果造成了再婚家庭(Step Family)的增加;同时,未婚母亲的数量也持续上升,到1999年,未婚女性在生育第一胎的孕妇里占了大多数。这意味着美国家庭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家庭结构不再是基于血缘或法律联系,而是功能性的。家庭关系不是依靠血缘维系而是依靠形式。这种变化是怎样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出来的呢?

家庭在好莱坞电影中被体现为社会中最重要的独立单元,这个单元不是由血缘或法律关系所建构的,而是由功能决定的。一个人成为父亲是因为他选择扮演父亲的角色,发挥父亲的作用。家庭关系由个人的选择决定而不是血缘。家庭仍然在9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家庭的结构不是核心家庭而是由任意的几个人组合而成的。至于家庭是如何组成的并不重要。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看电影成为体现家庭功能的一种形式。消费文化主导者扮演家庭角色的方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购买一盘关于家庭的电影录像带然后和家人一起看。在大家一起看电影的这个过程中家庭就称其为家庭了。

好莱坞还发现,不仅看电影录像带能帮助实现家庭功能,购买与电影有关的专利产品也是一个有效方式。例如迪士尼就生产大量的电影附带专利产品,而且大多数都在中国制造的。生产电影专利产品平均每年创造700亿美元的利润,65%的专利产品是为儿童制造的。而好莱坞电影的票房总收入每年只有70亿美元,仅仅是专利产品利润的1/10。可以说像《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已不单纯是电影制造商,他还是专利产品制造商。《星球大战》每一集电影的发行都是与其相关的电子游戏、塑胶模型、T恤、玩具等等专利产品的生产密切配合的。乔治·卢卡斯的拍摄动力不是电影本身,而是为了保证注册商标的商业价值。

电影业的变革要求我们的电影研究方式也随之变革。在电影制造史上,电影制造目的不再是吸引人们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而是吸引像我这样的父亲去给自己的孩子购买电影专利产品。因为孩子并不在意电影本身,而是自己的玩具。想象一下好莱坞下一个发专利产品之财的机会在哪里?当然是Harry Potter《哈里·波特》。哥伦比亚公司已经准备拍摄电影《哈里·波特》,制片人正是《小鬼当家》的同一人。因此,我们研究电影的方式必须革新,好莱坞电影业已经进入尾声,电影业死亡了。人们不再到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能存在下去只是因为美国人热衷于在黑屋子里吃爆米花。我们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命名这门研究电影的学科。它既包括传统电影研究的所有内容,也包括从电影本身到我女儿的睡衣、麦当劳的儿童套餐、中国制造的儿童玩具等等……这一切电影的副业都应该包括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这不仅仅是对电影的研究也不仅仅是对媒体的研究,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呢?

罗波特·爱伦回答听众问题

问:国际市场对好莱坞有多大的影响?您不认为广大的国际市场仍然足以使好莱坞继续生存下去吗?好莱坞电影并没有死亡。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的演讲中的确没有涉及这一点,谢谢你帮我指出来。国际市场对好莱坞的确是很重要的。另一点我刚才没有提及的是,好莱坞之所以继续为电影院制作电影是因为“新婴儿潮”一代正渐渐长大,青少年的数量将在人口中重新占据主流,正如我这一代人年轻时的情形。未来十年的趋势都是如此,所以现今像American Pie(《美国派》)、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在做什么》)、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ry(《我为玛丽狂》)等等电影和我刚才说到的电影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好莱坞拍这些电影呢?因为,13岁到25岁的白种男孩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正在上升。为了使今天的话题更全面,应该补充谈谈国际市场和正逐渐长大的“新婴儿潮”一代。“新婴儿潮”的孩子总会长大,他们将为电影业带来阶段性的繁荣,但是,无论如何,好莱坞电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以电影为本的辉煌时代了。原谅我不能直接回答国际市场对好莱坞的影响,不过我所了解的是有些好莱坞电影是专门为了投放国际市场而制作的,如果没有国际市场,有的电影明星像阿诺德·施瓦辛格也许会失业了。因为这些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赚的钱比国内更多。我不敢肯定刚才所运用的人口统计理论是否适用于美国以外的好莱坞电影市场,这仅仅是美国的现象不是国际现象。

问:好莱坞电影是占据主流地位的,那么国际电影的趋势会不会走美国一样的道路呢?

答:我不敢肯定,但是肯定是不会完全一致的。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变化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意大利的人口出生率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意大利是个天主教国家,它的人口变化完全是因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区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来进行。

问: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奖,这是否意味着外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

答:这是有可能的。而且据我所知《卧虎藏龙》在中国并不受欢迎。这部电影的导演李安还曾经导演过《理智与情感》这类与他个人文化背景大相径庭的电影,美国味十足。《卧虎藏龙》正是以西方的方式诠释的东方故事,以异国情调来吸引美国观众。美国人对中国电影很陌生,他们对电影的期望仅仅是异国情调,因此《卧虎藏龙》在美国受欢迎。而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有其他的期望,当他们发现实际并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时,这部电影也就不会受欢迎了。尽管我是在研究现代电影,但是我本人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我的学生建议我去电影院看,因为《卧虎藏龙》的视觉效果很强。但是每次去电影院我都得带着6岁的女儿,当然只能看她爱看的电影。现在只能等《卧虎藏龙》发行录像带了。不过,我认为这部电影极大地开阔了美国观众欣赏外国风格电影的眼界。美国观众所熟悉的成龙、吴宇森的动作片并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的风格,他们体现的更多是香港风格。

问:您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解释了好莱坞电影业的衰落,但是我还听说过两种说法是:好莱坞失去了想象力和社会责任感。

答:你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好莱坞制片商的想象力缺失,二是好莱坞制片商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好莱坞电影只有1/4能实现收支平衡。如果你想烧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电影,因为你只有1/4的机会能收回成本,能不能赚钱还是另一回事。因此,所有的好莱坞制片厂所竭力追求的就是降低风险。如何降低风险呢?就是制造具有最大进入市场几率的电影,或者制造人人都愿意与自己的兄弟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例如,耗资1亿美元拍摄的Titanic《泰坦尼克号》,它是历史上第一部票房收入以10亿计的电影。不仅投资可观,他们对演员的挑选也是经过周密策划的。为什么选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泰坦尼克号》呢?因为他们最吸引十几岁的女孩子。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获得如此成功呢?因为这部被定为PG13级的电影,吸引13岁到25岁的人观看。只要年满13岁就可以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这对《泰坦尼克号》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正是这些13岁以上的女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

制造艺术电影也是可以赚钱的,例如独立制作的电影,但是前提条件是尽量降低成本、降低风险。例如《我为玛丽狂》,它的制作成本是200万美元却赚了上亿美元的利润。我们还必须了解一点,其实所有制片厂都属于像默多克这样的大型的跨国公司。所以电影制造只是各个大型媒体帝国里的一小部分而已。制片商的运作总是与母公司的其他产业密切配合、是为其他产业服务。同时电影制造通过与电视、网络、软件、电子游戏等产业的合作来降低自身的风险。

至于好莱坞电影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婉转地说就是“胡说八道”!我不认为好莱坞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他们只考虑商业利益。我们不能指望靠好莱坞电影来管束什么先进的家庭观念。

问:中国每年从好莱坞进口10部大片,票房收入比国产电影要高,怎么说好莱坞电影死亡了呢?电影是人类梦想所在,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美和力量是其他电影无法取代的。如果说好莱坞电影终结了,那么谁能取代它呢?

答:我这个演讲题目或许有点煽情,我并不是说好莱坞电影终结了。过去我们认为好莱坞电影业是为美国电影院的观众提供电影的,制片商心目中的观众是13岁到25岁的白种男孩。我要说的是,这个逻辑已经站不住脚了。好莱坞电影仍然存在,人们仍然会去电影院,但是在电影院放映电影的作用改变了,超出了电影业本身并成了其他产品的广告。

问:我想知道您将如何回答您在演讲结尾提出的问题,研究电影究竟是哪一门学科?

答:我在美国研究所工作,因此有机会对美国家庭结构的变迁有所研究,有机会研究美国家庭和文化在过去25年里的关系。电影研究包括了社会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等等,如果一定要说是哪一门学科,概括地应该说这是文化研究。问题是,文化研究在美国必须有明确的含义、明确的文字解释。我要求我的学生要注意日常生活、思考电影、电视与个人的关系。

问:您所期望的电影是什么样的?您最喜欢哪一部电影?

答:短时期内,美国的电影仍然是以家庭观众为目标,“美国派”会不断地有续集,青少年观众将成为主流。长远来看,我不能确定,20年后电影院都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了。

至于我最喜欢的电影,应该说是对我人生有触动的电影。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与电影密切相关的人生经验,关键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和你一起看这部电影的人。在我的人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电影是“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

为什么呢?这大约是1965年的电影,当时我16岁。我是乡下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音乐之声》在离我家20英里的一个大城市里上映。那时候我梦寐以求的事就是和一个家里比我富有的女孩子约会。我唯一能想到可以打动她接受约会的办法就是带她到市中心去看《音乐之声》。因此,我们的电影研究是应该和每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研究建构在这些电影、电视、音乐、电子游戏和个人经历的关系上。我要求我的学生每看一部电影都要写感想,我为他们布置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你最喜欢的电影”。他们所谈到的并不是什么理论,而是个人经历,比如“我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问:《花木兰》是一部以美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您认为这是好莱坞变革的一种模式吗?

答:我对中国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迪士尼仅仅是利用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而已,与中国文化无关。因为这是讲述一个女孩扮成男孩的故事。一般认为吸引男孩进电影院比吸引女孩要容易,因为女孩会去看男孩的电影而男孩不会去看女孩的电影。因此,迪士尼考虑的是什么故事能同时吸引女孩和男孩,而《花木兰》正是他们想要的故事。

问:什么中国电影能进入美国主流市场?

答:中国电影能进入美国市场。世界其他电影业所面对的问题是美国电影市场难以进入。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投资拍摄《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电影,也没有其他电影市场能为这部电影带来数十亿的票房收入。好莱坞电影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其他国家的电影业。其次,美国的媒体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绝缘体,我们看的外国电影比你们看的美国电影要少得多,美国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从来没有播放过一个外国节目。中国电影并非在美国电影市场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它可以拥有一部分特定的观众。中国电影业必须首先在国内发展起来,在国内市场能赚到钱才能保证在美国市场上不赔钱。

问:您说20年后电影院可能会消失,有没有可能是被新型的电影院代替了呢?

答:这是有可能的。电影院不一定非得用来看电影。首先,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可以通过数码技术来拍摄存储;其次,数码技术使通过卫星传送电影成为可能。只要解决了传输过程的信息保密这就是可行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卫星传输电影以外的东西到电影院,比如棒球比赛、拳击比赛。这样电影院就能继续生存下去,人们仍然会到电影院去吃爆米花,只不过不一定是为了看电影。

同类推荐
  •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理财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味理财的快乐。《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的作者一直工作在金融理财的前沿。目睹了很多理财成功、失败的案例。书中详细介绍了人生的理财实施方案和理财技巧。《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就是给普通家庭的理财指导书,读者阅读之后,就可以现学现用。
  • 不会聊天就出局

    不会聊天就出局

    如何说,她才愿意听?如何做,她才会心动?本书从男生视角切入,通过讲述自我管理、形象建设、聊天攻略、互动误区、案例剖析等,让你不仅练就好看的皮囊,更能升级有趣的灵魂,一举打破尬聊危机,化解关系僵局。愿你的爱,得偿所愿。
  •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整成不堪重负的样子,碰到一点不确定就把前途描摹成黯淡无光的样子,碰到一点不开心就把它搞得似乎是自己这辈子最黑暗的时候……这些不过是为了放弃而找的借口。逆风起降的飞机比顺风起降的飞机更安全。痛过的青春比一帆风顺的青春更深刻。每段经历,都是一份礼物。在逆风的方向里,才会飞出倔强的辉煌。
  • 心灵韵律

    心灵韵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热门推荐
  • 人类更新计划

    人类更新计划

    育儿所取代天然子宫孕育婴儿,流行几十年后,人类正处于物种进化的节点上。兰泽身为“重大有价值突变”携带者,也是个不务正业的数学家,号称~~生物设计师。——这个时代,不仅是人类进化的节点,更是整个地球生命进化的节点。人类时代即将落幕。
  • 从零开始的诸天攻略

    从零开始的诸天攻略

    从零开始攻略一个世界容易吗?千万玩家告诉你,给我攻略,无论是三国乱世,还是科幻星海,抑或玄幻仙侠。在玩家面前都不过如此!啥?你说攻略怎么来?当然是无数玩家前赴后继,氪金又氪肝啊!作为轮回殿主的苏顾,邪恶的笑道:“我马上就要成为诸天之主啦!咳咳咳……我的老腰啊!”
  •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吞噬诸天

    吞噬诸天

    致命节奏、黑暗收割、相位猛冲、不灭之握、行窃预兆...在这个被诸神抛弃的混乱无序的时代,高木凭借着前世游戏的天赋,在乱世中艰难求生。若堕落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吞噬诸天之主!
  • 面瘫夫君鬼魅妻

    面瘫夫君鬼魅妻

    他是名震天下的诛妖仙,向来唯我独尊,就连鬼邪都惧他三分。她是极阴之日自华丽的冰棺中迈出来的恶鬼,为了修仙之路,她勇闯人间,经历千难万险,他用最漠然的冷情驱她三尺,却在她最柔弱的时候细心呵护。心动,情动,她时时惹祸,他处处隐忍。他为她铺平修仙之路,为她血洗魔界。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篮球,人生

    篮球,人生

    一个心理咨询师笔下的篮球故事,一段回过头想再打个招呼的青春。
  • 魂舞天歌

    魂舞天歌

    讲的是一个在魂者之上,一位少年成为王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非洲之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非洲之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为大家带来的神奇的非洲世界。详细地给我们展示了百年之前的非洲景象,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还有风土人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种种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