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900000007

第7章 韩愈(6)

后人评论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高度评价韩愈的文章:“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彩,风采遂焕然于外。”

与陈给事①书

愈再拜。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②,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③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④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⑤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⑥,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⑦,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⑧,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⑨,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⑩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

①给事:给事中的简称。唐代为门下省的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陈给事,即韩愈的旧友陈京。②辱一言之誉:曾得到你称赞我的话。辱,谦词,犹承蒙。③伺候于门墙者:供使唤,在身边照料的人,这里指的那些巴结依附权贵的人。门墙,家门或者家门口。④属:通“嘱”,注目,专注,表示关切。⑤如:往,去。⑥不敏:不敏捷,不明达。诛:责备。⑦疏:分条陈述、说明。⑧生纸:唐代人写字用的纸有生纸、熟纸两种,生纸是未加工精制的。⑨揩:涂抹,此处指修改。⑩略其礼:忽略礼节,寓意是请不要计较我在礼貌上有所不周的地方。

陈给事名京,字庆复,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由考功员外晋升为给事。给事是唐代中央机构门下省的重要官员,掌管着驳正政令的得失。《与陈给事书》是韩愈写给陈京的一封书信,仅为了联络二人感情,但写得委婉动情,不同凡响。书信中回顾过往交情,解释两人曾经冷淡的缘由,委婉表达了对陈的不满,同时希望得到陈京的谅解和体察,从而消除误会,重修旧好。

韩文公早年与陈有旧,从文中韩文公与其的牵挂上看,他们过去的友情是不错的。可后来,韩文公被贬去广东阳山县当县令,而陈京却因精通礼仪,在一次朝廷仪式安排上的得体表现而得到了皇帝的欣赏,给事中虽不是宰辅级的大官,但绝对是皇帝日常视线所及的人了,可谓是宦海扬帆,春风得意。于是乎两人早年的深交,怎比得上后来的腾达与失落之变。这样,陈京有了自己新的交际圈子,而韩愈唯有到阳山令那么个偏僻的小天地,独自苦闷。

韩愈此封书信的目的,无外乎是对仕途充满幻想,希望借助陈京的推荐,重返朝廷做官。读者无不感念韩愈心地纯厚,经“落实政策”“平反昭雪”后,韩文公又回到京师自己昔日的故旧面前,可这时的陈京却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和寡言,这让极为在乎朋友感受的韩愈一时摸不着头脑,甚至一厢情愿地为陈京的冷漠开脱,以为他对自己的漠然完全是对自己不勤于登门的抱怨。

信中韩愈处处自贬自低,可以说是诚惶诚恐。由此不难看出,在封建制度的约束下,一个身处下层的知识分子渴望在仕进路上得到有地位的朋友的提拔和赏识的那种艰难和心酸。就连韩愈这么一位放言无所忌的人,却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委曲求全,“词漫而气亦屈”,字里行间饱含着个人的压抑和委屈之情。

后人评论

林云铭评:“以热泪对人冷面,自己扯淡之极,无可奈何,只好支离附会”,“人知赏其结构之工,而不知其握笔时泪落如雨耳”。

应科目①时与人书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②,曰有怪物③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④。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⑤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⑥而运转⑦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⑧,是以忘其疏愚⑨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注】

①科目:指科举考试中的各种门类。②(fén焚):水边。③怪物:此处指为蚊龙一类。④鳞:鱼类。介:甲壳类动物。⑤(bīn宾):小水獭。獭,水獭,哺乳动物,栖息于水边,善游泳。⑥哀其穷:可怜它没有出路。⑦运转:活动起来。⑧有类于是:与这个“怪物”的处境有点类似。⑨疏愚:疏远、愚昧。

这是一篇韩愈求人帮助的文章,他给韦舍人写信希望对方能提携自己一把。韩愈要考博学宏辞科了,求到这位韦舍人,便写上这封信让他加深对自己的印象。在当时,读书人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们即使求人的时候也有“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的气度,不随意贬低自己,求得别人的怜悯。

从全篇来看,这封信更类似一个寓言,这或许是韩愈的一个创造。因为这是一封求人援手的信,求人之事,直道本意,丑不可耐,所以就借助寓言,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就婉转了许多。尽管如此,本文仍旧写得气宇轩昂,不可小觑。

作为书信,此文很怪,全篇皆用比喻手法,反复说一个在风雨中可以上天下地、变化无穷的“怪物”,因为无水被搁置在江滨海边。但它不是凡品,不是鱼鳖虾蟹之类可比拟,这是一怪。然而,文章一转,言“其不及水”,不用高山远途的阻隔,只能在尺寸之间挪动,无大风大雨不能动,这是二怪。下面进一步申说穷涸不致于水的不幸,并就此一转请有力者出手,而且费不了他多么大的力气。行文至此,问题似乎解决了。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这个“怪物”自负异才,不肯低眉俯首,甚至宁肯“烂死于沙泥”,也不肯丧失自尊、摇尾乞怜,这是三怪。既然如此之“怪”,有力者熟视无睹,任其自生自灭也就不奇怪了。寥寥几笔,把怪物的“怪”这一特征已经写得很充分了,把前人不肯相帮也写得情有可原。

接下来是“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一句,一个“今”点明上面所述皆属怪物之过去,现在它又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了,意味着面前又出现了一位“有力者”了。此处既是一个转折的缘由,又暗含有对考官的奉承之意。

虽然“怪物”鉴于过去的遭遇不敢乐观,但还是有希望的,因此作者以疑问句出之:“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一个长的疑问句把怪物内心的悲哀、疑惧、羞惭、企盼等复杂的情感表现了出来。然而,韩愈仍不敢过于确定,只好感慨同情帮助是命,漠视拒绝也是命,而且连写这一封信也是命,无可奈何谓之命,弱者永远是命运的承受者,只有强者才是造命者。

全文从头到尾都是比喻,只在结尾表明“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我韩愈的遭遇就跟那个怪物一样,您能怎么样对待我呢?以非常含蓄的方式点明自己写信的本意。可谓是经过了四五个转折之后,方才婉转说出作此文的含义,文终于结穴于此。

这篇文章不但写得精彩,还创造了许多成语,直至今日尚为人们所用。如本篇的“一举手、一投足”“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

后人评论

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卷六:“通篇亦无头,亦无尾,竟斗然写一怪物,一气直注而下,中间却有无数曲折。”

后廿九日①复上宰相②书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③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④之为辅相⑤,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⑥,方一沐三捉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⑦,九夷八蛮⑧之在荒服⑨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⑩皆已修理{11},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12}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13}鳞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14}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15}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16}。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17}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18}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注】

①后廿(niàn念)九日:指在第二次上宰相书(二月十六日)以后二十九天。②宰相:时任宰相者为赵憬、贾耽、卢迈。③前乡贡进士:唐代举子进士及第、经过吏部关试(获得春关牒的考试)、领到春关牒(证明进士及第的文书,也是冬集铨选的资格证书)者,称前乡贡进士或前进士。④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名旦,亦称叔旦。⑤辅相: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谓宰相之称沿辅相而来。⑥哺:口中含嚼的食物。周公事见《史记·鲁周公世家》。⑦无虞:无复可预测之事。⑧九夷八蛮:泛指东方、南方少数民族政权。⑨荒服:九州以外之地称荒服。⑩具:器具,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发挥某种作用的手段、途径。{11}修理:实行,举而行之。{12}沾被:浸润覆盖,引申为受益、沾光。{13}休征嘉瑞:吉祥美好的征兆。{14}时百执事:指周公执政时身边供其使令的人员。{15}阍(hūn昏)人:守门人。{16}质:同“贽”,执玉帛以见人谓之贽。{17}亟(qì气):屡次。{18}渎冒:冒犯。渎,轻慢。

本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三月。同年正月、二月,韩愈先后作《上宰相书》、《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上呈时相求仕,结果时相不予理睬,于是韩愈便写了这第三封《上宰相书》。第三次上书和前两次上书一样,都是杳无回音。三次上书宰相,都是为了求仕途,但是三次都未果,还使他得了个“躁进”的名声,这样的经历对韩愈的求仕之心打击极大,以至于对功名前途有一种失望感,而且放弃了年底到吏部正常铨选授官的机会。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虽为三上宰相书之一,但由于它写在二上宰相书未果之后,其写法和风格便与前二书大为不同。前两封书信因为初次自荐,所以尚显得冷静理性,带有投石问路性质,屡引经文并反复阐述经义说明“长育人材”、“教育英材”为宰相之责,而“我”学统正而文才优秀,正堪造就,宰相当举我用我,不应以我“自进”为非。或者是改为陈情以感之,即用一比喻极言自家穷饿之状,大声疾呼,望宰相发仁爱之心施以援手。总体来说文风纡曲道来,风格近于平和。

但是本文是第三书,是韩愈在引经以告、陈情以感都未奏效的情况下再次上书,当然是怨愤多于希翼,故文中挟怒带愤直击之,对宰相责以大义,侃侃而言,无不气壮辞直,突出表现了作者刚直不屈的天性。

当然,韩愈在书中“直击”宰相,并非使性乱道,而是高明地巧占地步,气盛法立。一是借周公来说理,二是说宰相事。文章开篇就摆出周公礼贤的事实,特以“周公”“辅相”“争于见贤”作关键词,一下子就树起了全文“立说”的顶梁柱。下面的议论即以此为基点展开。然后用周公在天下大治之时尚且礼贤下士为比照,来指责宰相在天下并未大治时对“所求进见之士”的默然不理,然后再用古今对比陈说自己何以“自进而不知愧”的原因。周公为儒家圣人、辅相典范,韩愈借他说宰相对“所求进见之士”不予“引而进之”为非,自然有力。

在这个过程中,韩愈以周公之事和宰相所为反复对说,自然引出对宰相在“求士”方面“不作为”的指责。对说的好处是将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行为摆在一起,构成鲜明对比,使得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由于“立说”高占地步,出言便理直气壮,许多想说但不便明说的话,就可以无所不言,文笔放得开,说得酣畅淋漓,以至不掩锋芒,几乎把一封求援信写成了一篇声讨书。两段文字皆用顿跌手法造成文势的开合,而造句方式大体相同,这与作者独特的修辞手法有关。

第二段说宰相事实际上言周公事反复对照。在叙说过程中,作者极尽铺陈作论,多使用排比句和反诘句式。原本一个“岂尽”二字就带有慨叹意味,加上连用11个以“岂尽”构成的句子一路追问到底,故第二段文字文气勃郁,其势则如连珠炮发,显出作者的激愤心情。作者将其“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都说成是为“忧天下之心”所迫,立论自高。而所谓“有忧天下之心”,实承上言“周公之心”而来,说得在理,且语气平和,接得自然,无刻意标举之嫌,用语不可谓不妙。文势宕开,行文大开大合、大合中有小开合,直吐心中不平之气。

此外,本文还特别注意两段之间的承接语句。比如第一、二段之间“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这句话说得简略,却用意微妙。它不但能在两段文字之间起转折、过渡作用,还隐含作者对时相为官之时与周公相近而急于求贤远不如周公的不满。还比如,句中“为辅相亦近耳”数字,余味曲包,简直无可取代。若将全句换为“今阁下如何”或“今阁下不然”,较韩愈用语之贴切、意味之深长,显然都大打折扣。后人评述说此书出语气盛言宜,正表现在这些地方。

后人评论

林希元《正续古文类抄·书类》:“以周公来立说,自是压倒人。后面明说当时不如周公,人亦不敢怪。意复婉转,令人都不觉。末虽有求乞之态,要其自处亦甚高。文字开合变化有法度,有气势,有光焰,熟读可发才思,可长文格。”

同类推荐
  • 迷死人的故事

    迷死人的故事

    细腻体察人物心灵,在历史的侧面,看到古今名人的真性情。作者阅读古书,除了体味历史的孤寂,也经常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读书而有感想,就在书上写批语,感想太多或有所辩驳,就需要写札记,由此而衍发成文章。作者写读书札记,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因不想只做一个书房里的读书人,不怎么信任士大夫阶级的学术霸权观点,书里的文章,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哪怕是研究一个小问题,作者还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狮子搏兔的精神,全力以赴,从黄帝大战蚩尤说到陈寅恪有个间谍弟弟,话题汗漫无际,故事都十分迷人,在这些历史的侧面,也能稍稍窥出古今人物的真性情。
  • 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

    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

    本书所收的百篇文章是从各高校所报送的文章中出来的。这些文章以“读书”为主题,或反映读书生活,或畅谈阅读感受,或评论名篇,共分为书苑寄情、聆听经典、古今漫步、彼岸扬帆等四个部分。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灭亡

    灭亡

    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 莫言研究(2004—2012)

    莫言研究(2004—2012)

    《莫言研究(2004—2012)》主编陈晓明先生,是我国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旗帜性人物。他身处学术制高点,高屋建瓴地甄选国内及海外最具深度的研究成果于一册,展现莫言作品扎实的力道与灿烂。正如他在《序言》中坦言:“《莫言研究(2004—2012)》选文自2004年起,而下限则止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批评界对于莫言的评价论述,想必会有所不同,而《莫言研究(2004—2012)》的下限设定恰恰是希望避开有意无意的后见之明。”
热门推荐
  • A Miscellany of Men

    A Miscellany of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世界民俗,就是关于世界各地的民俗。全书给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风俗独特的世界民俗、世界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 太白杀星

    太白杀星

    太白铸杀星,杀星破万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剑无尘从北境妖地一路杀出,横压四境,踏破九禁,最终臻至绝巅,铸就太白杀星的真正传奇。这本书亦是讲述一位剑修的生死沉浮,于大世之中超脱自在的故事。本书很热,切勿着迷。
  • 淡定是最好的优雅

    淡定是最好的优雅

    优雅,是对一名女子的礼赞。它折射出她内心的丰盈、处世的智慧、生活的热情和与岁月一起成长的美丽。畅销书《时光深处的优雅》作者慕容素衣,继民国才女名媛之后,再次起笔于娱乐时代的明星女神——林青霞、刘嘉玲、张柏芝、王菲、舒淇、莫文蔚……32个魅力女子,32段传奇经历。故事里的她们都在各自的人生中极致地成全了自己,傻过疯过奋不顾身过之后,最终活成了真实的自己喜欢的样子,青涩的棱角和野性一点点褪去,在时光中留下的是云淡风轻和一派从容。我比我之前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荒神侠传

    大荒神侠传

    上古神侠,唯我独尊。八荒六合,行者无疆。东方道宗,西方佛宗,北方真宗,南方灵宗,宗脉通三界;道义,侠义,宗义,情义,四义乱洪荒。少年身负血仇,脚踏悲歌,纵是聪俊无双,神力通天,也难逃神佛之掌。愿以此身此魂,护你一世安好,百岁无忧。
  • 后谷歌时代:大数据的没落与区块链经济的崛起

    后谷歌时代:大数据的没落与区块链经济的崛起

    《后谷歌时代》一书的作者乔治·吉尔德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智者。他在技术和文化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视野和见地。他向读者描述了谷歌所面临信任与安全危机,并勇敢地预测了即将到来的后谷歌时代。谷歌的“搜索和排序”能力吸引了世界。看似免费小应用,诸如视频、地图、电子邮箱等让用户欲罢不能。但一个没有价格竞争的体系必将扼杀创业精神,并最终将互联网变成广告的荒原。缺乏信任与安全是谷歌致命的弱点,且当前的计算机和网络体系无法解决这一危机。如果价值和安全不是信息技术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个体系结构必将被替换。作者认为长期由少数巨头把持的互联网将面临着一场“大拆解”。
  • 课堂那点事

    课堂那点事

    生活不易,当老师更不易,当一辈子老师更是不易中的不易!老师转型后会怎样呢?这部作品写得就是一个老师的成长经历。
  •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我叫李天一

    我叫李天一

    天行于野,得令控人间,千年谋划,千年对峙,惊天谎言,破灭还是沉寂。少年踏上强者之路,斩尽世间阻碍,寻求一个掩埋了千年真相..........且看少年热血,为爱,为仇,为狠,为强,踏上一段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