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900000060

第60章 苏轼(9)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岂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15},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词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16},天孙{17}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18}。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19}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疑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20}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21}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22}。于粲{23}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发下大荒。

【注】

①申、吕:申伯,吕侯,周朝大臣。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②傅说(yuè悦):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bēn奔)、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房、杜:房玄龄、杜如晦,贞观年间贤相。姚、宋:姚崇、宋璟,开元年间贤相。⑥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⑦道济天下之溺:谓提倡儒家之道,使天下人不受佛教、道教之害。济,拯救。⑧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⑨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兵变,韩愈奉命前去宣抚,说服叛军首领归顺朝廷。⑩豚(tún屯)鱼:猪和鱼,比喻微贱之物。{11}开衡山之云:韩愈赴潮州中途,谒衡岳庙,因诚心祝祷,天气由阴晦转睛。{12}驯鳄鱼之暴:韩愈在潮州作文驱赶鳄鱼。{13}皇甫镈(bó博)、李逢吉:均当时宰相。{14}朝散郎:五品文官。{15}凄怆:祭祀时引起的感情。{16}云汉:天河。天章:文采。{17}天孙:织女星。{18}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地方。扶桑:神木名。{19}籍湜:张籍、皇甫湜,均韩愈学生,其古文的成就远不及师,因此说“不能望”。{20}海若:海神。{21}钧天:天之中央。{22}犦(bó博)牲:牦牛。鸡卜:用鸡骨卜卦。{23}于粲:颜色鲜亮明丽。

这篇文章是苏轼于六祐七年(1092)三月,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无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韩愈)而上之”。

开头两句蓄足了气势,“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劈空而来,突兀高亢,豪迈警策,为下文论述浩然之气作了充分的铺垫。作者并没有急于说出具体是谁能具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和如此深远的影响,而是继续泛论这种伟人的作用,能“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接着又举出“申侯、吕侯是岳神降生,傅说死后变为列星”的古代传说来说明这类伟人降生到这世上来是有目的的,从这世上逝去后也能有所作为。于是,文章顺势引出孟子的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明这种气无所不在,“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并不吝笔墨,连用三组排比句,从所遇对象的反应、此气存在的条件和此气存在的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具体予以描述、评论。

第二段转入评述其道德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碑文先强调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当时文风日下,内容空虚,陈言泛滥。一直到贞元、元和之际,“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用“谈笑”“麾之”“靡然”等词语来强调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号召力之强、声势之大,使前文的低迷文风为之一振。接着连用四个排比分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一个分句一个方面,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这几句话概括力极强,气势充畅,成为整个碑文最警策的名句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至此,读者才能充分理解,原来碑文首段所放笔泛写的浩然正气,实际上是句句都在描写韩愈。由此可见此文立意的精巧,独具匠心。

第三段完全转换角度,另起炉灶,从论“天人之辨”入手。归纳韩愈的一生是凡属天意者,都能取得成功;凡属人为者,几乎全遭失败。所以得出“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的结论。这样论说,不仅能与上文论述浩然之气的话完全吻合,不致矛盾,而且主要是突出和强调韩愈受到贬滴、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人为的结果,也即是君昏臣奸的黑暗政治所造成的。因此,碑文这样写,不仅是为了歌颂韩愈的忠诚和正直,也寄寓着作者对韩愈在政治上屡遭陷害打击的无比愤懑。

碑文第四段重点描写韩愈在潮州的政绩以及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由于韩愈在潮州期间重视兴办教育事业,故“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由于韩愈在潮州期间重视水利、根除民患,故“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说明韩愈的政绩和民间影响之深远,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行文至此,作者意犹未尽,为了进一步抒写自己对于韩愈的高度崇敬之情,在碑文最后又创作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诗中想象韩愈是天仙下凡,是“下与浊世扫秕糠”的;他的诗歌成就极高,可以“追逐李杜参翱翔”;他忠诚耿直,敢于“作书诋佛讥君王”;他感动上苍,“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这种浪漫的想象,既再一次高度赞扬了韩愈的业绩,天人共鉴,韩愈的精神,感天动地,从而表现一位古文运动完成者对于古文运动开拓者的十分虔敬的心情,又紧密呼应碑文首段对于浩然正气的描述、评论,文心之深细严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篇碑文将议论、描述、引征、对话、诗歌等熔铸于一炉,高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正如黄震在《三苏文范》中所称赞的:“《韩文公庙碑》,非东坡不能为此,非韩公不足以当此,千古奇观也。”

后人评论

王世贞:“此碑自始至末,无一懈怠,佳言格论,层见迭出,如太牢之悦口,夜明之夺目,苏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御选唐宋文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①。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②。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③,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④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⑤,则汉文为之太息⑥;魏相条晁、董之对⑦,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⑧。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⑨。

【注】

①备员:凑数。讲读:指侍讲、侍读,官名。②逮(dài待):到,及。③陆贽(zhì志):任翰林学士、宰相,后受谗被贬,著有《翰苑集》,亦名《陆宣公奏议》。④名器:《左传》:“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赏赐不可滥。⑤颇:廉颇。牧:李牧。均为战国时名将。⑥太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⑦晁:晁错。董:董仲舒。两人均为西汉时思想家。⑧龟鉴:借鉴。因古代用龟甲占卜,根据火烤龟甲后的裂纹形状决定凶吉。⑨取进止:听候决定的意思。

陆贽是唐德宗时的进士,所作奏议多切中时弊,为世人所称赞借鉴。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苏轼从被贬谪的黄州被皇帝召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后调礼部尚书。当时朝政弊端甚多,然无人提出,于是苏轼便与同僚共同上书,希望哲宗能够校正陆贽的奏议,作为治国安邦的“龟鉴”。札子,是宋代官员上朝议事的依托,非表非状者一律称为札子。

全文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引言,作者首先提出了君主纳谏好比是病人用药的道理,“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接着论述好的药剂则“多传于古人”。这就很形象地说明自己搬出陆贽的原因,也含蓄表达了时弊多积,需要及时用药。这一段既是对下文的开启,也是对全篇的铺垫。

第二段中,作者首先赞扬了陆贽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总起一句,高度概括,而后分别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具体方面回顾了陆贽对唐德宗的良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借古喻今的手法,因为唐德宗事情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十分相似,所以苏轼搬出陆贽的建议,不如说是想借助陆贽之口向哲宗提出自己的建议。“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这一句中,作者的良苦用心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段中,为了使自己的意思表达更加明确,苏轼举出了汉文帝和汉宣帝的例子。“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表明了汉文帝对良才的渴慕之情,以至于为之而“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则是用晁错和董仲舒的这两位贤才衬托汉宣帝的励精图治。暗喻宋哲宗应该向文帝和宣帝学习,以消除当时的积弊,使天下长治久安。作者的一片忧国忧民苦心,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的写法,尽管忧心如焚,但是一直到最后,都只是含蓄启发,未有片言只语的冒犯之词,这也正是苏轼构文的高超之处。

后人评论

王文濡:“文以道与学并重,而譬喻入妙,如白香山诗,能令老妪都解。”(《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卷三十二)

范文正公①集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②入乡校③,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④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⑤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⑥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⑦、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⑧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⑨,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⑩,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11},擢为执政{12},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13}。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佑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

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②总角:指童年。儿童将头发梳成左右两条小辫,称总角。③乡校:古代地方学校。④石守道:石介,字守道。⑤十一人:十一人是杜衍、章德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韩琦几人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几人均为谏官。⑥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⑦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帮助商汤攻灭夏桀。⑧畎(quǎn犬)亩中:耕于田间。即隐居。⑨画取三秦:秦亡以后,项羽三分关中,封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后指今陕西一带。⑩居太夫人忧:范仲淹为母亲服丧期。{11}至用为将:康定三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庆历二年改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12}擢为执政:庆历三年春范仲淹任枢密副使,秋改任参知政事。{13}无出此书者:没有背离万言书宗旨的行为。

本文作于元祐四年(1089)四月十一日,时苏轼自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任杭州知州,即将离京。这篇序言,如叙家常一般,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苏轼的十余篇序言中,本文是写得最具特色、最动感情的一篇,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全文可以分为五段。前两段表现作者对一代名臣良将范仲淹的景仰和终身不曾谋面的憾恨。庆历三年(1043),当时作者八岁,在地方小学就读。苏轼从乡师口中得知被赞颂的11人中便有范仲淹。47年前的一事,作者记忆仍历历如昨,可见范仲淹在苏轼的幼小心灵中的印象之深。于是作者便从这件小事作为切入点,回忆自己当年“从旁窥观”及当时所说的关于“天人”与“人”的话,表达自己对前贤的无限仰慕、深切缅怀和诚挚的追悼。

小事叙完后,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序,以作者生平不见范公为感情线索,依次铺叙下去:嘉祐二年在京师,读范公墓碑至于“流涕”,以为“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是命运使然;后四人杰中得识其三,但已不识范公为憾;“其后三年”始识范公仲子;“又六年”始见其三子;“又十一年”与范公幼子同僚;“又十三年”完成为范公遗稿作序的工作。这一连串的事情,作者逐一分述,连时间都清晰无比,可谓是不厌其烦,如数家珍。

这段文字看起来平铺直叙,显得单调板滞,其实正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感情,每每波澜起伏。因为每述一件事,对作者都是一次温馨的回忆,都是一次心向往之。

本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赞颂范公的功德文章,分作三步展开。第一步,用表强烈语气的感叹词“呜呼”领起,提出范公的功德是客观存在,“不待文而显”;范公的文章也摆在那儿,“不待叙而传”,即自己为之写序也不会彰显范公文章,只是“畴昔之愿”而已。

同类推荐
  • 悦读者说:安康首届图书评论全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悦读者说:安康首届图书评论全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本书由陕西省安康市文广局主办,安康市各县区、高校图书馆及博阅学社协办,安康市图书馆承办的安康首届图书评论征文大赛,面向全国,举办一月,收到来搞939件,评选优秀作品128件。现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2016年诗歌选粹

    2016年诗歌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120篇诗歌作品。分别为阿翔的《旅程传奇》,安德的《故地》,安吾的《摇晃的人》,阿卓日古的《短诗两首》等。这些诗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消费作为研究当下文学叙事的切入点,对新世纪十年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批评等进行考察。其中既有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同情,也有对研究主体个人立场的坚持;既有对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现象的介入,也有对亘古不变的天道人心的追问。
  • 犹记隔花初相见

    犹记隔花初相见

    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好的你。在芙蓉、海棠、荼蘼、水仙、虞美人……的次第花开中,在诗意与古典的流淌中,在那些红颜旧事、古老传奇里,情感之花悄然绽放,一如前世的传说。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春去春回,岁月离失,有多少故事,化为唐诗里的幽怨,宋词里的咏叹。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此情仍不渝。惟愿花开不败,你我永在。
热门推荐
  • 评诗格

    评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孝经

    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系统:隐藏boss,请接招

    快穿系统:隐藏boss,请接招

    『1v1』系统:宿主,这个世界乱了!舜华:没有乱我就不会来。系统:宿主,求不要添加隐藏剧情!求不要自己成为boss!(能不能不要把三颗星的难度生生加到五颗星!)舜华:这不是我能决定的。(面含浅笑)#我的宿主太强大怎么办#终于……舜华:这个究竟人是谁,为什么我总能遇见他?系统:……佛曰,不可说。(其实它也不知道)……三千小世界不太平,总有奇怪的事发生,命定气运之子出现差错、世界失衡,舜华的任务便是维护世界的天道。其实这就是一篇快穿文,女主会穿越成女主,女配,炮灰等等,还有本来不存在的人。
  • 评估(中篇)

    评估(中篇)

    国家某部委派遣的专家组一周后就要杀向东海大学,对该校的建筑学专业进行真刀实枪的评估了!建筑工程学院上上下下都笼罩在临战前的紧张不安气氛中,一个个磨刀霍霍,进行着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白刃战准备——这是院党委书记在誓师动员大会上要求的,当时他咬牙切齿地说:“没有刺刀见红的思想准备,就赢不了这场硬仗!请大家都把枪擦亮了、刀磨快了,院长一声令下,就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如果出现临阵脱逃或刀枪失灵的情况,军法从事!会后,请各位都把军令状给签了!”所谓“军令状”就是承诺书,要大家承诺评估期间绝不出现教学事故等等。
  • 皇后无颜

    皇后无颜

    大晋昱都有一贵女,世人传,文采斐然,博古通今,腹有诗书气自华。帝召之一见曰:噫!貌无颜,沽名钓誉,其实盛名难副也!怎堪为人妇!第二日,江瑜桐被退亲!某日,帝召青年才俊石俊山围猎,其间,未展颜,后醉酒道:朕不喜之人,尔等却趋之若鹜,非诚心效力于朕。自此,江瑜桐第二桩、第三桩亲事卒!建文五年,江瑜桐岁十八,心绝嫁人之事,只好水利农桑。建文五年的第二天,皇帝自个儿将‘无颜女’娶回了家!堪称史诗级打脸。
  • 漂流岛

    漂流岛

    我爹是个音乐家,认为人们理所当然应该和他一样,可以通过几个支支吾吾的音节获悉说话者内心最深处的准确想法。他是痛苦的,当他对人们一览无余时,人们却仅仅认为他是个有表达障碍的老实人。好吧,既然我和爹在这方面是相通的,我们也就敏锐地探测到了对方身上最细微的罪恶和悲剧意识。但我们不能就这些进行正式交谈,这样的交谈会将我们的生活和整个西风村导向分崩离析的境地,让我们互相做出最为严酷的审判,最终将一无继承。事实上,我们藐视这种交谈,难道有面对面一本正经进行这样一场搜肠刮肚、条分缕析、自我剖白和标榜的交谈的必要吗?
  • Seeing Things

    Seeing Things

    This collection of Seamus Heaney's work, especially in the vivid and surprising twelve-line poems entitled "e;Squarings"e;, shows he is ready to re-imagine experience and "e;to credit marvels"e;. The title poem, "e;Seeing Things"e;, is typical of the whole book. It begins with memories of an actual event, then moves towards the visionary while never relinquishing its feel for the textures and sensations of the world. Translations of Virgil and Homer provide a prelude and a coda where motifs implicit in the earlier lyrics are given direct expression in extended narratives. Journeys to underworlds and otherworlds correspond to the journeys made by poetic language itself. From the author of "e;The Haw Lantern"e;, "e;Wintering Out"e;, "e;Station Island"e; and "e;North"e;.
  • 傲世惊凰:邪帝强宠逆天妃

    傲世惊凰:邪帝强宠逆天妃

    【新文《权逆九界我为后》正在持续连载哦稳定更新请放心】莫名穿越,她打劫师傅,扫荡灵丹。被封郡主,她上抵帝王,下压皇后。神器?灵体?千年源力?那都不是事儿!见惯了世事炎凉、人心淡泊,她凤鸿歌可不是好惹的角色!一朝圣光双拳现,金凤展翅万夫敌,庸俗尘间烟万卷,绝世佳人谁敢敌。纵然见过的大风大浪不少,可是当一个真正的帝王每天黏在你身边时你是什么感受?两耳光外加一脚对付之!管你是呆萌小正太还是腹黑帝君主,不屑冷哼加诸之!“小凤儿,等等我!”“小凤儿,带上我!”“小凤儿,嫁给我!”明明是自己捡到的小破孩,怎么不知不觉竟然让自己动了心······且看红尘世间多纷扰,怎奈何人却偏往纷扰去。
  • 盗墓之王(六)

    盗墓之王(六)

    “大哥,你在里面吗?我发誓,一定能够找到你,集合两兄弟的力量,扫荡一切邪魔鬼祟。”我知道,那发出红光的宝石,就在脚手架中间的深洞里,而此刻,俯身斜向上看,红光正从天窗的位置直射出去,想必又在重演我跟关宝铃在玻璃盒子里看到的那一幕。这个神秘的水下建筑,到底出自何人之手呢?当我又一次伏在那个水晶窗前,凝视着那座高耸的脚手架,渴望一步跨进眼前这个诡异的海底建筑里。大哥究竟去了哪里?他会在里面吗?他到底在追寻什么、坚持什么?其实,走得越远,了解得越多,我反而越被重重疑团缠绕困惑着。
  • 星际追仙

    星际追仙

    长天浩渺,星月迷离,谁在时空彼岸?葬了仙神,藏了万古,天洞通往何方?万物为师,乾坤为炉,待我破尽仙神。这是一个游遍诸天,追本溯源的故事。这是一个超凡超圣,冲天破宇的历程。这是一个诚邀诸君,你我同游的梦想!(书友群:30956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