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900000056

第56章 苏轼(5)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11},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

①梅直讲:指梅尧臣。直讲,学官名。②鸱鸮:猫头鹰。《鸱鸮》篇,旧说是周公向成王表白心迹。君奭(shì式):《尚书》篇名,周公向召公表白、劝解之词。③匪:同“非”。兕:雌犀牛。④宰:管家。⑤执事:敬称,不直指对方,而指其左右办事人员。⑥先容:事先致意,介绍推荐。⑦请属:请求,嘱托。⑧苟富贵:苟且求得富贵。⑨徒贫贱:只是安于贫贱。⑩苟其侥一时之幸:如果能够得到一时的侥幸。{11}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的样子。

在嘉祐二年正月科考中,苏轼因《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深得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的一致激赏,获得了第二名。《上梅直讲书》就是考试结果公布之后,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信中作者打破一般感谢信的窠臼,全篇以“乐”字贯穿始终,写人生的相知之乐、守道之乐、知遇之乐、师徒之乐,不见一个“谢”字,然而对欧阳修、梅尧臣知遇之恩的感激、仰慕已久的深情、愿意终身追随的真挚浓烈的感情全都跃然纸上。

第一段,作者首先写了周公之“悲”以衬托孔子相知之“乐”。苏轼以《诗经》中周公和孔子为正反面,论断周公之悲和孔子之乐。何也?苏轼却振振有辞地分析说:周公尽管位高权重,声誉显赫,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所以他的内心孤独寂寞;孔子和他的门徒虽然饥寒交迫,但是他们彼此相知,所以乐趣无穷。尽管苏轼这种悲与乐的评判,非常有悖常理,但是却让读者心悦诚服,因为苏轼通过圣师圣徒之间问答的描绘,确实将他们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情趣盎然、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和有趣的个性都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来了。于是顺理成章地,苏轼得出“乐”与“不乐”的标准在于有没有相知这样的结论。

第二段笔锋一转,由对古人的议论,转到对欧阳修、梅尧臣的品德、才学、主张的赞颂上。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两位主考官倾慕已久的心情,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作者少年时期的久仰期遇之情到青年时期为二人的才学、品行所打动,表达了自己尽管渴望追随二人的心愿由来已久,但是因为地位悬殊,平生似乎并不敢有此奢望。接着,文章陡然一转,写到了刚刚举行的这场科举考试,他说对这样的结局感到出乎预料,大喜过望。而这一切全部都依赖仰仗欧阳修、梅尧臣两位文坛耆宿的赏识、宣扬、褒奖,这怎能不使他感激不已,兴奋莫名呢?这不仅仅是自己科举高中之乐,更是得遇知己的相知之乐。

最后,苏轼感慨地说,即使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受到世人的羡慕,也比不上给大贤您做学生,强调了希望入门为徒的迫切愿望。文章的最后,再次落笔到对梅尧臣品德的颂扬上,梅公的官位并不高,但是却气定神闲,面带欣悦,这都是因为他境界高远所致。美其德,好其文,见贤思齐,苏轼表明自己与梅公有着相同的追求和人生理想。显然,爱道比之爱人,在境界上更见高尚脱俗。

这篇信札情感充沛饱满,洋溢着难以抑制的青春兴奋之情。全文紧紧围绕着“乐”字做文章,层层展开:十年苦读科考获胜之乐,金榜题名名列前茅之乐,鹏程万里前途光明之乐,士遇知己心愿得偿之乐,大贤赏识可以追随之乐,效古圣贤相知相悦之乐,一如潮水一般争相奔涌而出,欣喜之情,如江河滔滔,倾泻笔端,毫不矫饰。

另外,在这篇信札反映出苏轼的文字富张力,从内容到节奏,给人以传情达意流畅自然的快感。比如:“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蓄势充沛,可谓千回百转,而宣泄畅快,可谓一泻千里。

后人评论

杨慎《三苏文范》卷十三:“此书本叙遇知己之乐,末复以乐乎斯道为梅公颂,通篇不脱一乐字贯串,意高词健。”

答秦太虚①书

轼启:五月末,舍弟②来,得手书劳问③甚厚。日欲裁谢④,因循至今。递⑤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⑥。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⑦,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⑧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⑨,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已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亹亹⑩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以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公择{11}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莘老{12}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程公辟须其子履中哀词,轼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但得罪以来,不复作文字,自持颇严,若复一作,则决坏藩墙{13},今后仍复衮衮{14}多言矣。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15}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馀,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16}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17}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桔椑{18}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膳,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子骏{19}固吾所畏,其子亦可喜,曾与相见否?此中有黄冈少府张舜臣者,其兄尧臣,皆云与太虚相熟,儿子每蒙批问。适会葬老乳母,今勾当{20}作坟,未暇拜书。晚岁苦寒,惟万万自重。李端叔{21}一书,托为达之。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注】

①秦太虚:即北宋杰出词人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②舍弟:指苏辙。③手书劳问:手书,指秦观的来信,系托苏辙带交。劳问,慰问。④裁谢:写信作答。⑤递:指驿车,古代用来传递文书、信件。⑥粗遣:大体上还过得去。⑦老乳母:苏轼的乳母任采莲。⑧侪(chái柴):辈。⑨縻:束缚。⑩亹(wěi尾)亹:形容说话或文章娓娓道来,具有感人的力量。{11}公择:即李公择,名常,字公择,黄庭坚之舅。{12}莘老:即孙莘志,名孙觉,苏轼友人。时任徐州知州。{13}决坏藩墙:喻冲破不再作文章的自我约束。藩,篱笆。{14}衮(gǔn滚)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15}贾耘老:即贾政,苏轼之友,家贫。{16}王生:指蜀人王文甫,名齐愈。{17}潘生:潘大临,字邢志,从苏轼游,诗人。{18}椑(bēi卑):柿的一种,今称油柿。{19}子骏:鲜于子骏,四川阆中人,苏轼之友。{20}勾当:料理。{21}李端叔:李之仪,字端叔,扬州人,著名词人,苏轼之友。苏轼托秦观将自己写给李之仪的书信转交给他,故云:“李端叔一书,托为达之。”

苏轼门下有著名的四学士,秦观就是其中之一。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他是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苏轼与秦观的关系尤为密切。《答秦太虚书》是反映苏轼与其弟子秦观的特殊关系的名篇佳作。

本文系作者于元丰三年(1080)贬谪黄州时写给秦观的一封回信。信中以谈家常的方式,真切地记述了自己初贬黄州时的生活境遇与精神状态。其中谈到黄州的人情交往,显示了作者坦荡的胸襟与洒脱开朗的性格。同时,无论是介绍自己养生方术,还是指点秦著书应举,还是评述黄州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与秦观倾心诲教,关怀备至的特殊交情,于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开头一段,就从秦观的来信说起,对自己因循拖延,迟未作复深感惶愧,对秦观情意殷切、“劳问甚厚”表示感谢。接着就讲到自抵黄州后,自己与亲人所遭到的不幸:先是弟弟苏辙刚到筠州贬所,便遭遇丧女之痛;继则相随自己多年、视同家人的老乳母又在黄州去世;接着,堂兄又卒于成都。前两件事,都和“乌台诗案”所引起的政治迫害有着间接的关系。这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使苏轼在精神上身体上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他感慨说:“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这个开头,充满了沉重的人生悲慨,面对友人的问候,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

因为秦观在来信中曾提及“得疾不轻”之事,故第二段紧接以上的话头,去谈自己“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的情况,既是对秦观的建议的答复,也是反过来向体弱的秦观介绍自己的“养炼”方法与经验心得,表示对他的关切。

其中介绍“养炼”之事,具体而周详,看得出来苏轼对此事的认真态度,说明苏轼虽身遭废弃,却并不颓丧沉沦;虽“念人命脆弱如此”,却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其中两次提到谪居“无事”、“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强调“养炼”之事须有闲方可实行,其中既含有因谪居无事而得“厚自养炼”的意外良机,表现了苏轼的幽默感,又暗透出对“谪居无事”的不满和对已往仕宦经历的厌倦。

第三段是对秦观寄示诗文的称许和对秦观提出“宜多著书”的建议。用“超然胜绝,亹亹焉来逼人”形容秦观的诗文,是对其诗文超凡脱俗境界和感人艺术力量的高度评价。虽然秦观屡试未第,为谋政治与生活出路,自不得不应举而求禄仕,但“应举不可必”,而著书既符合当时试进士重策论的时尚,又可传之后世,故劝其“多著书”,并特别标举寄来的文章中“论兵及盗贼等数篇”均为“卓然有可用之实者”,即识见超卓,切合实际需要者。

第四段由秦观谈到彼此相熟的几位友人的近况。其中提到为程公辟的儿子履中写哀词一事时,特别表明自己自从因“乌台诗案”获罪以来,“不复作文字”,而且自我约束颇严。这其中有因文字得祸之后忧谗畏讥之情,更有对自己刚直倔强个性难以改变的自我认识。

五、六两段主要是转写自己在黄州如何过穷日子的方法。无论是挂钱屋梁按日支取,还是其他具体办法,都越出方法的范畴,升华为一种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有此态度,才能达到“胸中都无一事”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末段是对彼此相熟的几位朋友情况的问候,并托秦观转交信给李之仪。恍见作者悄然灯前,纸短情长,一时情景如画。

不得不提的是,本文的文笔极为自由洒脱、亲切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显现出苏轼特有的幽默风趣。这在后一部分内容中更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后人评论

黄震《黄氏日钞》卷六二曰:“《与秦太虚书》说在黄州挂钱梁上,日用百五十钱之法,武昌山水佳绝,食物多贱、人情相与之乐,善处困者也。”

答张文潜书

轼顿首①文潜县丞张君足下。久别思仰②。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③,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由④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⑤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⑥。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⑦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近见章子厚⑧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⑨,欲稍变取士法,特未暇耳。议者欲稍复诗赋,立《春秋》学官,甚美。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正赖黄鲁直⑩、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

如闻君作太学博士,愿益勉之。“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爱莫助之。”此外,千万善爱。偶饮卯酒{11},醉。来人求书,不能缕{12}。

【注】

①顿首:书简中表致敬的习用语。②思仰:思念仰慕。③文编:指诗文稿。④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北宋散文家。⑤警发愦(kuì溃)愦者:使糊涂人醒悟奋发。警发,警醒。愦愦,糊涂。⑥好(hào耗)使人同己:喜欢要别人写的东西与自己的一样。⑦颜渊:春秋时鲁国人,名回,字子渊。⑧章子厚:章惇(dūn敦),字子厚,北宋建州蒲城(今属福建)人。⑨患文字之陋:忧虑文风衰敝。⑩黄鲁直: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11}卯酒:清晨饮酒。{12}(1uó罗)缕:指语言委曲详尽而条理细密。

张文潜,名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太常少卿。元丰八年(1085)哲宗赵煦即位,时方十岁,由高太后执政,召回苏轼担任起居舍人。这封信便是同年到京后所写,信中对当时文坛作了评论,指出当时文风“衰”的原因,并对张耒等人寄予厚望。

第一段赞张之文风似其弟子由。然后着重谈了子由文风,“其文如其为人”,“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有“秀杰之气”,即气势磅礴,天然无饰,意味醇厚,吟咏不尽,有超拔伟杰之气。并举出《黄楼赋》的例子,说明其风格多变,并谦虚总结为“子由之文实胜仆”。这一段中,作者特别强调说“文如其人”,作文要有自己的风格,如此才能避免文风之衰,为第二段埋下伏笔。

第二段主要指出今日文风衰退的原因在于王安石“好使人同己”。王安石与苏轼两人政治观点不一,其为文观点也不一样。王安石在推行新政时,主张让别人写出与自己相同的文章。王安石强调“同己”,苏轼主张“文如其人”,强调“不同”;只有“不同”才能多姿多彩,才能出现“古人之大全”,摆脱今日“文字之衰”。为了加强论证,特举出孔圣人均“不能使人同”,以弟子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予以反证。又以土地之美在于“不同于所生”,如果强行“同”则只能在盐碱地上“弥望皆黄茅白苇”。正反论证,更加严谨有力。又以“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想改变取士之法,而未得时日,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的当务之急。

而后,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陈师道、张耒等数人为例,具体说明“古人之大全者”,这些人虽同属“苏门六君子”,但文风各异,成就灿然。黄庭坚诗风奇险,开创江西诗派;秦观词含蓄缠绵,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晁补之诗词散文清丽可人,别具一格;陈师道是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而张耒诗文风格则接近苏辙。再一次强调“文如其人”,反对“使人同己”,反对千人一面,认为只有有所“不同”才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第三段主要是表明写信目的,“愿益勉之”,勉励张耒任太学博士后为振扬文风而努力,也回应了本文文题。

同类推荐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公开的力量

    公开的力量

    这是一篇有关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作品,表面琐碎,却包含了对农村政策的深入理解,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操作性,对于推进农村政务公开、培养民主意识和发展基层民主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今我们都痛恨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但假若山西运城市农廉网的阳光能推广并照射到全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腐败该何处藏身呢?位于山西省南端的运城市,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现在是山西省重要粮棉果生产基地,成为驰名天下的农业大市。同时,有一顶“桂冠”如影相随,挥之不去,这顶“桂冠”就是山西省的“信访大市”。多年来,运城市整体信访量、尤其是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乐土

    乐土

    本诗集有6部分组成,分别是行者、如来、裂心、囚岛、目黑、乐土。他试图在昏暗中撕开一条通往纯粹的路,在这里,时光已经失去了意义,后现代的物质表象随手拈来,解构的是一个个微喜、微惘、微碎的个体精神世界。?叶冠的诗歌,不人云亦云,他注重新的表达,对语言的拿捏、把握恰当,他也尝试新的思路,标题较独特。?作者的绘画功底也不错,书中配有不少自画图,简洁明了,富有深意。
  •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收录多位鲁奖得主及课标教材作者的抗战题材作品集名家推荐: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牢记这段历史,展望未来,这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鱼水情深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永远的沙家浜精神》本书为一部歌颂传承红色精神的纪念文集。先期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江苏常熟市委宣传部、沙家浜镇推出全国征文活动。参与此次征文的稿件共2416篇。
热门推荐
  • 启蒙三书

    启蒙三书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蒙学传世典籍:这里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美丽传说,这里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袅袅余音,这里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
  • Two Short Pieces

    Two Short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年到现在

    那年到现在

    --------我原守护你,在电闪雷鸣的夜里讲讲我的故事,那里有你。我不愿守护你,在无人问津你的世界中,只有你自己,不让我靠近,怕伤害你。-------一个男孩从稚嫩到执着,没有因为种种困难选着放弃,他一点一点的把曾经过往封存记忆,在未来某一时,因无希望打开温习。他喜欢着她,愿意做一切她开心的事,她有目的的想见他,他就频频出现,她不想见他,他就消失茫茫人海。最后扑朔迷离。
  • 大帝姬

    大帝姬

    穿越的薛青发现自己女扮男装在骗婚。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更大的骗局。--------这是一个有很多秘密的人的故事
  • 玩笑

    玩笑

    一个周日上午,我的大学同学李辉上门拜访。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女儿昨天去乡下她娘家过周末了,恰好我一个人在家。弟妹呢?溜溜呢?李辉一进门就大呼小叫。回乡下了,老李,中午我们到楼下的湘味馆好好喝几杯。我说。我和李辉同在省城一所大学,毕业后,我们一起回嘉州市区工作。大半年没见李辉了,今天他能够上门找我,我真的很高兴。我记忆中,只在我和海棠举行婚礼当天,李辉来过这房子。我和老李参加过彼此的婚礼,相互见过对方的妻子,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
  • 花式追妻99次之夫人别闹

    花式追妻99次之夫人别闹

    她希望,她的男人高冷但是只对她温柔,帅气,家境好。但是,面前这个男人,符合她的审美,却被温柔提出了群聊。明明不喜欢她,却在她逃离的时候一次次追回来。“夫人,你是不是又皮痒痒了?”“谁是你夫人?我皮痒痒是我爸妈教训,管你什么事!”“既然你住在我家,那我就是你的再生父母。”“……”我去你个再生父母!我去你的夫人!……于是,怼人一时爽,晚上火葬场……第二天,她想到了他残忍的行为……这个男人,就是猴子派来克她的吧!
  • 养成方式有点奇怪

    养成方式有点奇怪

    【鬼灭之刃(进行中)】祂享受着人们为了自己无上权利的挣扎,也看好着那些脱颖而出的‘传承者’规则祂最为无视且又最为看重,因为这让祂感到愉悦的同时让人们恐惧祂熟练的布置好了‘传承者’的路,在静静等待‘传承者’走上自己安排好的一切之后,一个奇怪的人映入了祂的视线……
  • 世界第一的假面殿下

    世界第一的假面殿下

    弗尔德伦是全宿制贵族高校,并且超级看重学习成绩,在这所清洁、严谨、富有学术精神的学校里,学生被划分成六个不同的袖章等级,分别从白色、黄色、绿色,一直到蓝色、红色、黑色。白色的成绩是较差的,相当于初学者,恍如一片空白的白纸;黄色和绿色是稍显一般的成绩,蓝色以上都是成绩偏好的。而黑色,在全校总共也只有十个人,唯有成绩到达全校前十名的人才可以拥有黑色的袖章。在学校里,每个人都非常努力认真,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奋争取着袖标颜色的晋级。温柔善良的女孩夏以然和哥哥夏洛茗都参加了入学测试,以然原本以为哥哥很笨,但是当成绩下来,夏洛茗拿了蓝色袖章,她只得了白色袖章的时候,她才发现其实两个人的差距,一直都很大……
  • 云雨幻影

    云雨幻影

    天地初开,分为六界,人界与魔界为抢夺地盘而展开战争,魔者身高三尺,力大无穷,人类节节败退。有远古最后一位神,怜悯众生,以一己之力把魔人赶到荒芜九幽,以身躯幻化地心五行珠,封印魔界与人界的最后一条通道。他回归混沌之时,留下五滴精血点化为人,这五人便是金族、木族、水族、火族、土族的创始人,他们五族之间相生相克,世代守护人类。
  • 穿越丹炉的修行生涯

    穿越丹炉的修行生涯

    当法器版本的加特林被陈天昊炼制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这个修行界要被他玩坏了。群号:715544437(欢迎来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