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900000035

第35章 欧阳修(9)

①蹀血:踩血而行,形容杀人多。②破觚(gū姑)斫雕:摒弃奢侈用品。觚,盛酒的器具。雕,雕花装饰,彩绘。③衣绨履革:着粗布丝织品制的衣服,穿动物皮革做成的鞋子。即衣饰并不讲究。绨,粗糙的衣服。④桀黠:凶暴狡猾。⑤僭(jiàn见)拟:超出本分。⑥“谊指陈”四句:贾谊曾自荐担任典属国官职,拟运用计谋制服匈奴,又提议庶子也继承侯王土地,以削弱同姓王侯势力。⑦优倡:宫廷之中歌舞的杂艺人。⑧拱默:拱手而立,默然无语。⑨伊、管:古代贤相伊尹、管仲。⑩鼓刀:屠人宰杀时敲刀有声。这里用以指代屠户。缯(zēng增):丝织品的统称。贾(gǔ古)竖:商人。

在天圣八年(1030)应进士试时,欧阳修写下了《贾谊不至公卿论》这篇论文。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18岁誉满洛阳,20多岁即被汉文帝召为博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经邦治国之志,所陈政见多能切中时弊,但受到老臣的谗毁和排挤,“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后被贬出朝廷。

在文中,欧阳修对班固《汉书》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显示出其独特新颖的见解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文中欧阳修认为,贾谊的才华超过伊尹和管仲,提出的政治主张可以和周之成、康王盛世相媲美。但是,孝文帝弃贤才不用,让本具王佐之略的贾谊屈就到诸侯之国,结果致使贾谊不得志抑郁而死。“徒善其言而不克用”,贾谊的悲剧是谁之过,不言而喻,强烈驳斥了班固汉书里贾谊“天年早终而非不遇”的观点。

文章论据充分详实,议论雄辩透辟,驳斥剀切有力,堪称驳论文的佳作。但作者的用意其实并非单纯地对历史作出评判,而是有感于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现状,想借古讽今,警示当世。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招贤远佞,革除弊政,避免贾谊之类人才的埋没和浪费。因此,本文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针对性,义正词严地指出贾谊怀才不遇的主要原因,是汉文帝“初立日浅”,而朝中大臣又谗言中伤,这些人左右着汉文帝的决定,所以才导致了“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同时也曲折地投射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心态。

后人评论

后人称赞欧阳修此文“深切中于时病”。

归田录(选录)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者何异?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⑦。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⑧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11}时尝语僚属{12},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13},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14}亦言:“宋公垂{15}同在史院{16},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17}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18}尔。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19}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20}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注】

①陈康肃公:陈尧咨,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善射,自号“小由基”,能百步穿杨。②自矜(jīn斤):自夸。③释担:放下担子。④睨(nì匿)之:斜着眼睛看他射。⑤斫(zhuó卓)轮:见《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故事。⑥孙何、孙仅:二人均是宋太宗时进士。⑦秦帝:秦始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皇:唐玄宗。他曾在骊山上建造温泉宫。⑧朱衣:唐贞观四年规定四品、五品文官的服色为朱色。这里是说由高品级的宫廷服役人员导引。⑨卒得不闻:终于没有被真宗知道。⑩钱思公: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其父归宋后,官至使相,卒谥“思”。{11}西洛:西京洛阳。洛阳在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之西,为北宋西京。{12}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尹洙、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13}小说:在中国古代指神话传说、志怪志人、传奇讲史、杂言琐记之类的作品,与今天小说概念不同。{14}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宋仁宗时历任知州、知制诰。欧阳修友人。{15}宋公垂: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家多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16}史院:史馆,宋代史馆称为国史实录院,有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属翰林院。{17}琅(1áng郎)然:读书声清朗响亮。{18}属思:构思命意,撰写文章。{19}三司:宋朝主管财经的机构。{20}田元均:田况,字元均,宋仁宗庆历年间任三司使。

《归田录》共二卷,是欧阳修的笔记集。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当时作者辞去参知政事,仅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以《归田》为名,表示了作者希望及早引退,远离官场祸患的愿望。

笔记这种文体,是宋代特别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宋一代的时代风貌,文字也大多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归田录》是其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书。书中追记朝野遗闻轶事,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欧公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不但可以增广知识,有些还颇具启发教育意义。此处因篇幅限制,仅撷取四篇加以品读。

第一则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人们熟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作品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射箭,以能够百步穿杨自觉了不起的陈尧咨,一个是走街串巷,酌油熟练的卖油翁。写陈尧咨,主要突出写其思想变化,写卖油翁则侧重表现其对事物的见解。

写陈尧咨的转变也是从卖油翁观察的角度写的。“睨之”,对陈的“自矜”略微显示出几分不以为然,至多不过是“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流露出了陈的自许甚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这句漫不经心、平淡朴素的话,却包含着他对生活真理的深刻认识。任何技艺无论高下,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努力钻研,才能得心应手,技艺高超。这则故事,把熟能生巧的道理,很自然地寓于故事之中,展示得具体生动,耐心寻味,令人信服。

第二则故事写孙仅作《骊山诗》二篇,歌咏骊山的史迹,因后篇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句子,竟被要陷害他的小人把他的诗和当时皇帝大建宫室联系起来,认为是影射宋朝江山不久,于是将其诗呈送到皇帝面前,幸亏宋真宗只读了第一篇,觉得写得不好,就丢在一边,没有读下去,这才幸免一场大祸。

欧阳修的这则故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痛恨小人中伤告密的恶行,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文字狱的现实。“人以为幸也”,也反映了众人同情孙仅,为他庆幸。

第三则主要记载介绍了钱思公和宋公垂这两个人的读书故事,并补充作者自己“三上”的写作经验。可见天才来自勤奋。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把三人勤奋好学的人的不同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钱思公,作者抓住“坐”“卧”“上”三个字表现他“平生惟好读书”,经史是圣贤的书,读时必须正襟危坐;小说差一等,可以卧读;小辞在当时还算不上文学正宗,所以“上厕”阅读。可以说,用字极准确形象。宋公垂更是分秒必争,“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读古文就要这样大声诵读。故事富于趣味性,寓庄于谐。

第四则主要讲述的是田元均的宽厚老实。欧阳修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通过人物富有特征的片言只语,行动细节,以小见大,去表现其性格、心理和神韵。读起来如见其人,鲜活可爱。田元均一句“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当了几年官,媚笑的太多,以致脸面都像靴子皮那么厚了。令人忍俊不禁,笑毕又发人深思。

后人评论

《宋史·欧阳修传》中称赞欧阳修为文“法严词约”。

新五代史伶官①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④,吾仇也;燕王⑤,吾所立,契丹⑥,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⑦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⑧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⑨,函梁君臣之首⑩,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11},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

①伶官:古代乐宫,此处指在宫廷供职的伶人。②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923至926年在位。③晋王:庄宗之父李克用,西突厥沙陀族人。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封晋王。④梁:指后梁太祖朱温,曾参加黄巢起义,叛变降唐,成为军阀,与李克用长期对峙。⑤燕王:刘仁恭父子。刘因李克用之荐而为卢龙军节度使,据幽州。后背晋,其子刘守光受梁封,为燕王。⑥契丹:即辽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曾与李克用结盟,不久又与朱温联合反晋。⑦乃父:你的父亲。⑧少牢:古代祭祀燕享,指的是一猪一羊。⑨系燕父子以组:913年,李存勖破幽州,擒刘仁恭。刘守光出走,不久亦被擒。组:丝带,丝编的绳索。⑩函梁君臣之首:923年,李存勖灭梁。梁末帝朱友贞及大臣皇甫麟已自杀。{11}一夫夜呼:926年,后唐军哗变。李存勖出京避乱,所部二万五千人,不久即散,李被乱兵杀死。一夫,指皇甫晖。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这篇文章就是作于此期间,大约为景佑三年到五年(1036—1053)。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后唐庄宗李存勖。它虽然是一位颇具勇力之人,打仗时能冲锋陷阵,但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

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在于总结历史教训。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否定了天命之说,此后“盛衰”两字就成为文眼,贯穿全文始终。通过庄宗兴国和亡国的过程,来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和特点。

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全文的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其中,“天命”是宾,“人事”是主,“天命”是虚晃,“人事”是实指,注意阐述“盛衰”之道在于人事。

本文惜墨如金,延续了欧阳文公一贯的“文简而意深”的特点,全文三百余字,却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十分精辟地总结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规律。其精能之致,可谓是古代短文中的精品。明人茅坤称赞其“此等文章,千古绝调”,实不为过也。

后人评论

沈德潜《唐宋八家古文读本》卷十四:“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节选)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①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②,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③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④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⑤。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

①硕士:品节高尚、学问渊博之人。②闼(tà挞):寝室旁的小门。帷闼:指皇宫近侍。闼,指门。③抉:挖,挑出。④捽(zuó昨):揪住头发。⑤唐昭宗之事:唐昭宗为宦官拥立,受其挟制,乃引朱温为外援,宦官则劫持昭宗,双方在凤翔恶战年余。后朱温得势,先杀尽宦官,再杀昭宗和朝臣,灭唐。

宦官,俗称太监。本文节选自《新五代史·宦官传》,围绕讨论宦官制度的各种利弊,以起到警示世人和当政者的作用。《宦官传》主要记述了张承业和张居翰两名正直的宦官,歌颂他们对社会长治久安的积极作用。

这篇文章首先对宦官的特行作了精练的概述:“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道出了宦官的因为自身身份而产生的特殊心态,然后具体描绘了宦官和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宦官善于以小善小信获得皇帝的信任;宦官容易借助皇帝逐步把持朝政,“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皇帝终于意识到宦官的危害,但却进退两难,最终多导致两败俱伤。

欧阳修以宦官制度这一尖锐的话题作为主题,本身就是一个新颖而引人注目的题材,再加上论述有力,夹叙夹议,使得文章超出一般史论文的借鉴意义,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可以说是欧阳修史论著作的名篇之一。

在充分论说的基础上,作者再次提出文首女娲这个对照物,首尾呼应,论证完整。当然,作者把“乱人之过”的根源归咎于宦官、女娲身上,这种观点在今日看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末句“可不戒哉”的警示语才是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

后人评论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欧公五代史论,多感慨,多设疑。盖感叹则动人,设疑则意广。此作文之法也。”

同类推荐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我的都昌

    我的都昌

    《我的都昌》是一部描绘都昌人文风情的纪实作品。作者站在时代前沿,摒弃抽象、枯燥的逻辑手法,将理性力量融进感性认知,采用当今流行的电视纪录片的语言叙述风格,对当代都昌人在传承、丰富、发展和彰显本土文化诸方面作了艺术的再现。读者将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一个全新的人文都昌。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会主席,《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热门推荐
  • 上邪欲与君相知

    上邪欲与君相知

    本人很懒,一切从简哈。前世的顾忆寄人篱下,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却还是被那家人害的尸骨无存。一朝穿越,本以为可以体验一把暴发户的自由生活,却发现,原来也是被支配的一枚棋子。
  • 锦绣农妃:邪帝,太凶猛!

    锦绣农妃:邪帝,太凶猛!

    一家子窝囊得靠她以一己之力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 够不到的星

    够不到的星

    我的世界一片黑暗,知道他的出现,他像一束光射进了我的生活中,它像一颗明亮的星,照耀在我黑暗的天空当中,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也有好的那一面
  • 执手看天下

    执手看天下

    一粉雕玉琢的女娃娃,正拿着吃食洒向面前一整排的钨铁打造的精巧小笼子中。“你在做什么?”一身明黄邪魅男子好奇问道。“喂食。”女娃娃不耐的应道。“这是……七彩毒蛛,你养这个干什么?”男子一脸乌黑,邪魅的俊颜上风雨欲来。“你再敢强闯我母后房间,我就放毒蛛咬你!”每一个狠毒皇后的背后,都有一个千刀万剐的狗皇帝。盛宠、无子、废黜、赐死,这是她的上一世。三尺白绫悬于颈,方如梦初醒,原来一切不过是一个局。人不死一次,很难知道自己贱在哪里。前世的郦香雪,倾全族之力助慕元澈登基为帝,成功封后。她是宠冠后宫的皇后,她是骄纵跋扈的皇后,她是谋害嫔妃、皇嗣的皇后。这一项项的罪名一件件的叠在她的头上,不过是为了给他的宠妃甘夫人腾出皇后的位子。待她重入宫门之际,便是大仇得报之时,却才恍然发现真相远不是她以为的那么简单,层层叠叠的阴谋被渐渐的剥开,夜晚才发现天下之大,竟无她容身之处……
  • 一个人的宗门

    一个人的宗门

    鸿宇大陆八大宗门之一,最为神秘的罗天宗所有门人一夜之间消失不见,而罗天宗内只剩下刚入宗门的外门弟子罗小天一人……他要如何在这陌生的世界生存?罗小天扛着一杆带有“不准成精”的固有结界的五颗红星的金色旗帜,一手拿着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生锈的铁棒子在路上独自一人迈步前行。
  • 不得不高调

    不得不高调

    冯青松意外的到了一个跨时代的系统精灵,在原主人设定下的精灵系统。大学毕业的舞台上学生代表冯青松看着下面的同学们内心纠结的问道“我真要装逼吗?”“是的!系统会根据你的装逼效果派发技能。”
  • 坦途

    坦途

    邓钧和吴有玮出生于80年代的农村,从小一起长大。邓钧的母亲兰英原来和吴有玮的父亲吴桃芳相恋,后吴桃芳移情别恋,兰英心灰意冷之下嫁给了追求她的邓旺才。吴有玮的母亲连辰生长在一个偏僻的自然村,为了改变命运嫁给了刨花板厂工人吴桃芳,后来刨花板厂倒闭,吴桃芳过了一段颓废的生活后外出打工。邓钧学习成绩差,为了改变命运,初中毕业后决心走出家门学一门手艺。吴有玮学习好,考上了县一中,又发奋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人生不同的道路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将如何走下去? 
  • 孤云将野鹤

    孤云将野鹤

    怀着赤诚之心入世,见到的恶意却越来越多。当世态炎凉习以为常,是否还能像最初一样,保持赤子之心,充满善意和柔肠?苏愔嫕感到彷徨,就像山野间游荡的野鹤一般,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本文为成长文,经历小学、初中等学生时代,在青春中不断彷徨,最终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作者简介无能。)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如何与“麻烦的人”不麻烦的相处

    如何与“麻烦的人”不麻烦的相处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时常会遇到爱抱怨的人、木讷的人、不讲诚信的人、行事拖沓的人,还有的人自私、狭隘、功利、猜忌、城府很深……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麻烦人。对于麻烦人,我们如果选择忍受,那么自己就会痛苦;如果选择逃避,又会感到孤独。本书从从古代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独特的角度去思考和揣摩麻烦人的心理特点,详细描述了我们与各种麻烦的人相处时遇到的种种麻烦,分析了产生这些麻烦的原因,并提出了与他们打交道的实用建议。翻开本书,看透麻烦人的本来面目,正视人性的弱点,理解和包容他们,增进彼此了解,从而与他们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