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900000033

第33章 欧阳修(7)

最后,欧阳修庆幸自己终于获得摆脱这两大困累的时机:天子终于准许自己致仕归老,使自己“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对之置之而不顾。作者承认“五物”之累,却巧妙地分辨了两种“累”的本质区别:累于轩裳,不但劳形,又多心忧;累于五物,既身心安逸,又幸无灾患。我该选择什么呢?至此,客心悦诚服,欧氏与客“握手大笑”,至于其他“区区”琐碎小事,就不值计较了,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综上所述,《六一居士传》表达了欧阳修晚年“悠游田亩,尽其天年”的志趣,表述了自己超越官场沉浮、生老病死的自然累赘,专心寄托于“五物”。展示了欧阳居士的旷达潇洒、从容淡定的情怀。

后人评论

赵乃增评本文:“既恬淡,又豪放;既委婉,又激愤,堪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相媲美。”

答吴充①秀才书

修顿首白先辈②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③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④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⑤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⑥。然读《易》者如无《春秋》⑦,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⑧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⑨。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⑩,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11}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

①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②先辈:唐宋应科举的士子互相推敬谓之先辈,此处作一般敬称用。③伥(chāng昌)伥:无所适从的样子。④未始:未尝。⑤溺:沉迷。⑥数年之顷尔:只用了几年的时间。顷,顷刻,短时间。⑦“然读《易》者句”:意谓六经各自有创意,互不雷同。⑧皇皇:奔忙不定的样子。⑨“荀卿盖亦”句:荀子先在齐国做官,后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荀卿,即荀子,名况。⑩轩序:指屋子。轩是窗户,序是堂屋的东西墙。{11}吾子:对对方的敬爱称呼。

本文作于康定元年(1040),时欧阳修回京复任馆阁校勘。该年尚未考中进士的吴充进京赴试,及门投书给欧阳修,向他请教作文之道,欧公即以此信作答。这是一篇论文的书信,为欧阳修文论的代表作。

这篇用书信体写成的论文着重阐述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提出了自己三个方面的文论主张。其一,他反对重文轻道,一味溺于文辞,只在技巧形式上下工夫的做法,反对片面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倾向,他振臂提倡重道以充文,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放在首位。文中的中心论点“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二,他主张文章要来源于现实,而后反映现实,促使现实改善。这种思想主要是他政治革新精神和忧国忧民思想在文学观上的体现。其三,他主张要继承前人优良文风,但是不可一味模仿,拾人牙慧,即主张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观点。

本文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说理充分,有正有反。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举出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正面的例子是:孟子东奔西走,没有闲暇的时间写书;荀子早先并未写作,直到晚年才进行著述。他们留下的不朽著作,正是“道胜而文不难自至”的明证。而对于一些沉溺于为文而忽略道的修养的学者,欧阳修举出扬雄、王通等只能写出一些模仿圣人之作的人来,进一步说明只有“足道”才能有所建树,并加以总结:“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采用这种写法,就容易收到娓娓道来,服人以理,又灵动多变的效果。

此文作为一篇书信,能够有理论文的气势,论据充分,有的放矢,可以说和作者深厚的文笔是分不开的。在论证时候又能边立边破,层层推理,步步为营,可谓是欧阳修“纡徐平易,一唱三叹”风格的最佳体现。

后人评论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卷十三:“卓然有主于胸中,而笔底又能行之以清折。看他笔笔清深,笔笔曲折。”

祭尹师鲁文

维年月日,具官①欧阳修谨以清酌庶羞②之奠,祭于亡友师鲁十二兄③之灵曰:

嗟呼师鲁!辩足以穷万物④,而不能当一狱吏;志可以挟四海,而无所措其一身。穷山之崖,野水之滨,猿猱之窟⑤,麋鹿⑥之群,犹不容于其间兮,遂即万鬼而为邻⑦。嗟呼师鲁!世之恶子⑧之多,未必若爱子者之众,何其穷而至此兮,得非命在乎天,而不在乎人?

方其奔颠斥逐⑨,困厄艰屯⑩,举世皆冤,而语言未尝以自及{11},以穷至死,而妻子不见其悲欣。用舍进退,屈伸语默{12},夫何能然,乃学之力。至其握手为诀,隐几待终,颜色不变,笑言从容;死生之间,既已能通于性命,忧患之至,宜其不累于心胸。自子云逝,善人宜哀;子能自达,予又何悲!惟其师友之益,平生之旧,情之难忘,言不可究。

嗟呼师鲁!自古有死,皆归无物{13},惟圣与贤,虽埋不没,尤于文章,焯{14}若星日。子之所为,后世师法,虽嗣子{15}尚幼,未足以付予,而世人藏之,庶可无于坠失。子于众人,最爱予文,寓辞千里{16},侑{17}此一尊,冀以慰子,闻乎不闻?尚飨{18}!

【注】

①具官:作者当时所任官职的省写。②清酌庶羞:清酒佳肴。古代清酒是好酒,浊酒是劣酒。庶羞,众多的佳肴。羞,借为“馐”,好的食品。③十二兄:这是尹师鲁的排行。古人重排行,唐宋尤甚。④穷万物:可以说出穷尽万物的真理。⑤猱(náo挠):猿的一种,即猕(mí迷)猴。窟:洞窟,这里指猿猴的居处,自然也是荒凉的。⑥麋(mí迷):一种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有角,但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俗称四不像。⑦万鬼而为邻:指尹的去世。意即既然天地人间不能容纳他,他只有以万鬼为邻居,走向死路了。⑧恶子:憎恨你的人。⑨奔颠:奔走颠簸,言其生活不安定。斥逐:贬斥放逐,暗示多次贬官。⑩屯:艰难。{11}自及:言及自身,指没有私心。{12}语默:言语默默,即“不见其悲欣”,沉默寡言。{13}无物:指死后人的肉体可以逐渐消亡无迹。{14}焯(zhuó浊):明亮,明显。{15}嗣(sì寺)子:继承人。{16}寓辞千里:指作者将这篇祭文托人寄到洛阳葬地。辞,祭文。千里,形容两地相距之远。{17}侑(yòu右):劝酒。{18}尚飨(xiǎng享):请享用祭物。这是一般祭文的习惯性结束语。尚,差不多,有祈请之意。飨,享用。

这是一篇祭文。古代祭文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祭天地水旱雷电之神的,一种是祭亲人和友人的。欧阳修与尹师鲁的相识是在天圣九年(1031),两人在洛阳任官时,当时尹31岁,欧25岁。他们经常与朋友僚佐们一起宴游赋诗,两人相交的时间长达16年之久,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学上、生活上都情同兄弟,堪称战友。了解愈深,就愈能感受彼此的乐观背后的艰辛。

文中对尹师鲁的生平履历一概略去,而将重点转向对尹生平的评论,观点坦率直露,不吞吞吐吐,抒情真挚激昂,敢于褒贬。在连绵不绝的铺垫之后,作者表达了对尹“奔颠斥逐,困厄艰屯”不幸命运的惋惜,对其“屈伸语默”“笑言从容”“语言未尝以自及”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加以赞美,对其“辩足以穷万物,而不能当一狱吏;志可以挟四海,而无所措其一身”的“举世皆冤”的不公正遭遇表示愤慨,对其形同圣贤,“虽埋不没,尤于文章,焯若星日”,可为“后世师法”的历史地位的肯定……

这篇祭文的最重要特点是痛惜抒哀,没有大肆的宣扬,也没有痛心疾首的哭号,一切都在平实的叙述中进行,字里行间却始终充溢着一份悲哀之情。欧阳修一方面是哀痛友人冤死,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浇自己屡遭贬斥的“块垒”,故而感情显得极为真挚深沉,感人肺腑。

本文虽略长于《祭苏子美文》,却也只有332字,可以说是很短的了。然而感情饱满,在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除了一般套语外,它的头段和尾段,都以“嗟呼师鲁”领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后人评论

苏洵称赞欧阳修的文章:“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答祖择之①书

修启:秀才人至②,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③,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④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⑤,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⑥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⑦时,以希禄利⑧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⑨。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致⑩。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注】

①祖择之: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②秀才人至:祖无择派的人到了。③其少贱而长穷:我幼年贫贱,年纪大了,又窘迫不得志。其,此处指欧阳修。④足下:第二人称的敬称,这里指祖择之。⑤笃敬:真诚地敬重。⑥三代:夏、商、周。⑦徇时:遵从时弊。徇,通“循”,遵从,遵循。⑧希禄利:希图俸禄、名利。⑨流而不返:随波逐流而忘记了正道。⑩果致:必定达到(目的)。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今河南上蔡人),为人重义气,对师友忠诚。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刚刚从被贬谪之地召回京城任职,接到一个并不熟悉的叫祖择之的人派仆人从百里之外送来的文稿及求教信,请他评点自己的文章,并向他求教如何作文之事。于是欧阳修挥笔回信,就是这篇《答祖择之书》。作者除了就事论事地对祖择之的诗、赋、杂文等文稿的布局、谋篇、修辞、音韵、句读等发表具体的意见外,还从治学的根本态度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精辟的见解,提出了尊师重道、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的主张。

本文开头先诚恳而谦逊地谈自己写作的缘起和观点,同时将古今学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对比,从“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到“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肯定了古人的学习态度:尊师重道,笃信自守,不畏不迁的精神。他认为古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晓传统的儒道,还把这个道理当成是自己终身不渝的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抨击了社会上浮躁、虚华、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

接下来的文中,他先是用大量笔墨夸赞了祖择之文章的优点,“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然”,即文章“言高趣远”,十分有志向。而后笔锋一转概括地指出了所存在的不足——“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分析了产生这些弊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乡村中没有优秀的老师可以求教,也没有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讨论,所以才导致“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强调学习中要跟随值得尊敬的老师,并且要和学友时常切磋,才能够不断提高,探究出深刻的道理。文章至此,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通览全篇,这已经超出了一封普通书信的范围,更多的是阐述欧阳修个人的散文理论。从治学问题的解答,到对后辈的指点提携,到自己身体力行、尊师重道的示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但显示了他为文的雄辩有力,更展示了他一代文宗的大家之风,令世人敬仰。

后人评论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

祭资政范公文

月日,庐陵欧阳修谨以清酌庶羞①之奠,致祭于故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朗范文正公②之灵曰:

呜呼公乎!学古居③今,持方入圆④。丘、轲之艰,其道则然。公曰彼恶⑤,谓公好讦⑥;公曰彼善,谓公树朋;公所勇为,谓公躁进;公有退让,谓公近名⑦。谗人之言,其何可听!先事而斥,群讥众排;有事而思⑧,虽仇谓材;毁不吾伤,誉不吾喜;进退有仪,夷行险止。

呜呼公乎!举世之善,谁非公徒⑨;谗人岂多,公志不舒。善不胜恶,岂其然乎?成难毁易,理又然欤?

呜呼公乎!欲坏其栋,先摧桷榱⑩;倾巢破{11},披折傍枝。害一损百,人谁不罹,谁为党论{12},是不仁哉!

呜呼公乎!易名谥行,君子之荣。生也何毁{13},没也何称{14}?好死恶生,殆非人情。岂其生有所嫉,而死无所争?自公云亡,谤不待辨,愈久愈明,由今可见。始屈终伸,公其无恨。写怀{15}平生,寓此薄奠。

【注】

①清酌庶羞:清酒与众鲜果菜肴,皆祭祀品。②范文正公:范仲淹死后的谥号。③居:治理,处理。④持方入圆:以方榫就圆凿,喻艰难。⑤彼恶:那人不好。⑥好讦:爱攻击诋毁别人。⑦近名:好名,追求名誉。语出《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⑧有事而思:指西夏元昊反叛朝廷,边防有事,朝廷又想到范仲淹,任用他为陕西经略副使,整顿西部边防。⑨谁非公徒:哪一个不是范公的同类。⑩桷榱(juécuī绝崔):屋椽。{11}(què雀):卵,蛋。{12}党论:朋党之论,是攻击范仲淹等人的口舌。{13}毁:诋毁,毁谤。{14}称:称誉。{15}写怀:抒发胸怀。写,宣泄。

在宋朝历史上,范仲淹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主持“庆历新政”时,欧阳修是他有力的支持者,尽管变革因为触及权贵的利益而失败,但这不妨碍两人志同道合、同治同难。欧阳修一生都很钦仰范仲淹,范每次遭贬,欧都会为他鸣不平。

同类推荐
  • 28天

    28天

    1912年1月16日,上午1月的北京已进入隆冬季节。元旦过后,接连落了几场雪,天气更加寒冷。但与寒冷的天气相比,动乱的政局和持续的战争让紫禁城内的气氛显得更加寒气逼人。那些日子里,上至隆裕太后,下至皇亲国戚,无不惶恐不安。这天上午,内阁总理袁世凯上了一道密奏,顿时引起极大的震动。时在冲龄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许多年后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时说,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地上的红毡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这两个大人为什么哭。
  •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该书分为世界的约定、春的临终、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语言的胎盘、悲伤的天使、如果语言六个部分。由谷川先生与他的知音译者田原先生从其创作的诗歌中,共同遴选出120首(其中17首为新作首次发布)艺术成就比较高、流传最广的篇目编选而成。作者用他蕴含着精湛技艺和惊人想象的诗篇,向这个世界吟唱出悠远而纯粹的恋歌。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想当魔教大佬

    我真不想当魔教大佬

    当很多年以后,徐华屹立在高山之上,看着下方熙熙攘攘的门徒,不禁抬手扶额,哀叹不已。“怪我太优秀了,我真的不想当魔教大佬啊!”
  • 重生幺妹的生活纪事

    重生幺妹的生活纪事

    男人么,要知道好的不一定就适合你。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幸福的生活就要找个合适的郎嫁才行,
  • 爱上漂泊的少年

    爱上漂泊的少年

    今天是2019年4月7日,但是我的故事已经写到2020年的5月,或者更长,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会在哪里,做什么事,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也同样不知道小说里的那个他是否注定会跟我写的结局一样。熬过时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 畅瀚行月

    畅瀚行月

    江湖风云四起,侠义扭转乾坤。红尘似水柔情,天涯有你相随......江湖尘世路,侠客孤中行。义字当前却,天涯勇者逢。一位侠肝义胆,背负家仇的年轻人初入江湖,结识有缘人......而那面具的背后是猜不透的人心,不经历练难入江湖风云......若喜欢本书,请多多支持!
  •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是一个系列武侠传奇长篇,“秋水猎杀”是第三部。讲述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杨兆龙随着太后和光绪西狩,没想到爷爷杨慕侠也护送他们一路前往,祖孙二人在逃亡路上终于冰释前嫌。兆龙更是因为护驾有功,得到奖赏。但因为陷入太后和皇帝的权力之争中,他最终被下了牢狱。杨慕侠几次探狱,传他内功心法,竟然让他练成太极的高层绝学。光绪帝被毒死后,杨兆龙也被太监用牛皮纸糊住口鼻闷死。杨慕侠带着兆龙的“棺材”回到永年乡下隐居。而杨兆鹰则代表杨氏太极继续在京城发展。回到永年后,假死的杨兆龙开始跟祖父修炼太极,并得以传授《授密歌》,终成一代高手。但“秋水”并不会放弃对杨家的猎杀,一场生死对决就此展开……
  • 三生三世鸾镜影

    三生三世鸾镜影

    一个病弱的腹黑帝君,一个中二的修仙少女,明明是针尖对麦芒的斗智斗勇,最后竟然演变成了谈情说爱,上辈子惹的桃花债,竟然延续到这辈子,恋爱不易,活着也难啊!
  • 故兮

    故兮

    江湖,心中的江湖。受人恩惠,以命亦相还;伤身之仇,拼死必相报。剑术无双,大开杀戒的老者。努力练剑,初涉江湖的孩童。身世成迷,未来难料的少女。身负深仇,以仇为担的杀手。江湖之大,又有多少故事?故事太多,又将怎样走下去……希望,我有我所表达,你有你所欣赏。故事展开的有些慢,没有网文的套路,却想认真的讲一个好故事。希望朋友们可以耐心多看几章,我相信你会喜欢这个故事的。也希望喜欢的朋友们可加群交流。QQ群号码:136815917。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 带着手办军团在火影

    带着手办军团在火影

    带着一仓库的动漫手办,陈凛来到了火影的世界,然后他惊奇的发现竟然能召唤出每一个手办角色!整个火影世界的走向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御坂美琴:“凛,把我的硬币还给我!”艾斯德斯:“那群家伙死了也无妨吧,好吧…既然凛开口的话…”库洛洛:“不认可也没关系,因为是凛,所以...”蚁王:“凛,别耽误我与小麦下棋...”皮卡丘:“皮卡皮卡!”Saber:“凛,这是王的荣耀,不容许任何人触碰!”索隆:“喂,凛,路飞和香吉士那家伙跑哪里去了!”C.C:“凛,呐..你会一直陪着我吧...”蓝染:“踏过蝼蚁而不杀死它,这个力道是很难掌握的哦,凛...”…………面对着一群问题人物,凛很无奈!原本只是想要创造一片守护大家的净土,可大家总撺掇着我征服世界是什么鬼?
  • 柯南之所谓记者不好当

    柯南之所谓记者不好当

    身为记者的黑泽银,某一天接到了采访侦探毛利小五郎的任务,准备大展身手。结果观察期间,却阴差阳错地发现了一个智商爆表的眼镜小鬼拿着蝴蝶结领带耀武扬威。FBI的王牌另眼相看,CIA的卧底暴露无遗,黑衣组织被耍团转……这个万能小学生,开外挂了么?这是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卖出去的消息一定能赚大钱!于是推断完某柯的商业价值的黑泽银立马下定决心,准备潜伏在名侦探的身边进行深度调查,从此引发一大堆鸡飞狗跳的事件……注:这是一个意图谋夺组织的情报员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兼职保姆的杀手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被死神体质感染总是被当成嫌疑犯的记者的日常生活。【主CP:黑泽银,宫野志保】【QQ群:152830008】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四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阿河》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个人幸福,敢于反抗旧礼教的新女性形象;《白采》借叙述与白采生前交往的二三事,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处境的凄凉;《儿女》一扫前面的沉郁压抑气氛,满篇幽默,字里行间透露出朱自清先生为人父的大快乐与小烦恼;《白马湖》和《我所见的叶圣陶》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惺惺相惜;《给亡妇》是泣血泣骨的悼念亡妻之作,力透纸背的情意让读者动容;第三辑中收录了在朱自清先生的几部代表性散文集中的游记;第四本辑中,《航船中的文明》虽曰“文明”,其实是反讽了封建习俗的愚昧;《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借一笔买卖孩子的交易,斥责了人情的淡薄和世事的险恶;《正义》一文通过戏谑的口吻,在千方百计寻找正义而不得中,讽刺了当时正义感普遍缺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