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自助独立成功术
我们总是在等待成功的机会降临到我们头上,总是希望有好运会光顾我们。其实,成功的机会,好运不会平白无故的光临我们,世上也没有那么多好事会发生。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是说,这个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条件,不懈努力,最终,机会就会青睐他。
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但他不是一个幸运儿,不幸的生活促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抗争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小伙计,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体会到了做人的艰辛。
1910年,他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一名室内安装电线练习工,一切从头学起。后来,他诚实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务赢得了公司的信任。22岁那年,他晋升为公司最年轻的检察员。就在这时,他第一次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咳的痰中带血,这使他非常害怕。因为这种奇怪的家族病史,已经使得9位家人在30岁前离开了人世,这其中包括他的父亲和哥哥。当时的境况使他不可能按照医生的吩咐去休养。他没了退路,反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只能边工作边治疗,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与疾病作斗争的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之心面对疾病,调动肌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同病魔斗争,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一年,他的身体也变得结实起来,内心也越来越坚强,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松下幸之助在患病期间苦苦思索研制改良插座方法,但公司并未采用,这使他下决心辞去公司的工作,创立了松下电器公司,开始独立经营插座生意。
松下电器公司不是一个一夜之间成功的公司。创业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物价飞涨,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资金还不到100日元,困难可以想象。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产品是插座和灯头,然而千辛万苦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遇到棘手的销售问题,这使工厂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同事们也相继离去,松下幸之助的境况变得很糟糕。
但他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创业的必然经历,他对自己说:“再下点工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工夫不负有心人,生意逐渐有了转机,6年后他拿出第一个像样的产品,也就是自行车前灯,自此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的松下电器公司所面对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一系列汹涌波涛的开始。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销量锐减,库存激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日本的战败使得松下幸之助变得几乎一无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时达10亿日元的巨额债务。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松下幸之助,这也向人们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心理上、道德上成长起来时,他才可以长寿。他之所以能够走出遗传病的阴影,安然渡过企业经营中的一个个惊涛骇浪,得益于他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并能坦然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松下幸之助说过:“你只要有一颗谦虚和开放的心,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逆境或顺境,坦然的处世态度,往往会使人更聪明。”
在黑暗中徘徊时,阳光可以指引你前行的方向,而在困境之中,才能领略人生真义。广阔的世界、漫长的人生,未必都充满称心如意的事情。倘若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苦恼和忧虑,平平安安地享受人生是求之不得的。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候日坐愁城,有时候一筹莫展,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尽管如此,人往往在困境之中,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深奥;置身绝境,才可以体验到社会的真味。
把“置身绝境”看成是“以身体验”的珍贵的机会。明白这点,则面临艰难,能勇气百倍、精力充沛。唯有如此,才能涌出新的智慧,转祸为福。心中有这种认识,就像一道阳光,照射黑暗的地方,引领人鼓起勇气,勇往直前。
心存主见创业术
中国有句俗语: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成功因人而异,方法与角度千变万化,任你挑选。
1850年,美国旧金山来了一大批淘金者。那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满脑子里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自从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便掀起了“淘金热”,世界各地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向这里涌来。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犹太年轻人。他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赶到了美国来“发财”。
但现实并非李威想象的那样: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心里盘算,做生意或许比淘金更容易赚钱。于是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店。
从德国来到美国,一切都是新的——既新鲜又是那样的生疏。要开好这个小店,他得向当地的美国商人学习做生意的窍门,学习他们的语言。犹太人做生意天赋极高,他们自从被赶出家园之后,在世界各地流浪多年,就是靠他们高超的经商头脑,才在世界各地生存下来。李威也不例外。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一个地道的小商贩了。
一次,有位来小店的淘金工人对李威说:“你的帆布很适合我们用,但如果你能用帆布做成裤子,就更适合我们淘金工人用了。我们现在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句话就把李威点醒了。他连忙取出一块帆布,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了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就是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李威牛仔裤。
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李威也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
成功人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紧紧抓住很多偶然的东西,做出惊人的成就。李威就是这样: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这种裤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磨、穿着舒适——大量的订货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威一举成名。
1853年,李威成立了“李威帆布工装裤公司”,大批量生产帆布工装裤,专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
顾客的要求就像上帝的旨意,否则,就会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失去优势,甚至一败涂地。
李威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从帆布工装裤上市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停止过思考如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哪怕是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还是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更新的创意。
他亲自到淘金现场,细心观察矿工的生活和工作特点,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了让矿工免受蚊叮虫咬,他将短裤改为长裤;为了便于矿工把样品矿石放进裤袋时不会裂开,他将原来用线缝改为用金属扣钉牢;为了让矿工们更方便装东西,他又在裤子的不同部位多加了几个口袋等。
通过这些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李威的裤子越来越得到矿工的欢迎,生意更加兴隆了。
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与帆布同样耐磨,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使裤子更受矿工们欢迎。经过不断地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威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都说全世界犹太人最聪明、最会做生意。东方不亮西方亮。淘金不成,可以选择“分金”,这样的手段的确高明。
仔细想想,这为数众多的淘金者和我们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芸芸众生何其相似。在国内一度出现教师热、学医热、生物工程热……一时间,人们不能冷静地分析,更别说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这样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于是求学者趋之若鹜,结果只能造成某些行业的过度饱和。
此时,我们不妨学学李威,不被金钱冲昏头脑,不随波逐流,用平常心来看待“淘金”,同时要多动脑子,做一个聪明的“分金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