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500000089

第89章 宽恕(2)

下面引用扬克里维其的一段话:“但是他们向我请求宽恕了吗?这是唯一能够给予宽恕意义和存在理由的有罪者的不幸和背弃。”很清楚,在扬克里维其看来,不止一种传统是这样看,这些传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宽恕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带来了一种内部破裂的力量,它将不断地记录下这些爆炸。也就是说宽恕观念的遗产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而且被一扫而光,被燃烧殆尽。我要不冷静地说是自我解构。很清楚,在扬克里维其看来宽恕只有在犯罪者已执行忏悔、悔罪、自我请罪来请求宽恕的时候,才有可能。如果他因此赎罪,因此为了救赎和调解与对他请求之宽恕的同意,而我请求以同样的传统遗产所经常反对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当然具有强大力量的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宽恕中,在宽恕的同一意义中,在一种欲望,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一种召唤中他们要求得到宽恕,甚至是被那些没有赎罪的人,没有忏悔的人。任何同一的,精神的,不管是升华的还是没有升华的精神的结构——任何悔罪实际上是由此产生的。但是我现在要把这个观点停留在潜在的状态中,下面我还将谈到这个问题。而我现在仍然要引用扬克里维其那段很激烈的言词:“宽恕,但他们向我们请求宽恕了吗?这是唯一能给予宽恕意义和存在理由的有罪者的不幸和背弃,当有罪者通过经济奇迹而变得丰衣足食,宽恕实际上是一种阴险的玩笑。故宽恕在死亡集中营里已经死亡,我们对纯粹意义上的理智所不能设想的东西,从一诞生起就各自怜悯——如果被告那时候能够使我们怜悯。”

我们和扬克里维其都应该承认,请求宽恕的多少是有罪的紧张状态,这是一种紧张和矛盾,处在企图要把它推到极至并超出界限的夸张的伦理学的紧张和矛盾。所以这种结构制约着宗教、司法甚至政治和心理,是一种在人的和人类神学的悔罪、忏悔、赎罪和调解界限内被反问的。所以扬克里维其曾说:“我写过两本关于宽恕的著作,其中一本很简单,非常有挑战意味,有冲击性,就是《宽恕吗》;另一本《宽恕》则是一本纯哲学著作,我在其中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伦理关系研究了宽恕本身,我从此得出的可被命名为夸张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认为,宽恕是最高的统率,而另一方面,恶永远是出现在宽恕之外的。宽恕比恶强大,恶比宽恕强大,我不能从中摆脱出来。这是一种摇摆不定,在哲学中被称为辩证法。我认为它是无限的,我相信宽恕的无限,相信它的超自然性。”与之对抗的就是夸张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恰恰相反,它要求宽恕在既没有被要求也不值得的地方给予宽恕。而就是对于彻头彻尾的极大的罪恶,宽恕由于只在宽恕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情,宽恕不可宽恕的罪恶的地方才能获得意义和宽恕的可能性。但是这种逻辑不仅是境况的逻辑,这种逻辑来自于一种最强的逻辑。这种逻辑把宽恕给予悔罪、忏悔和悔过。正是因为这些,我更加严肃地对待这种逻辑,更应该对它关注:在宽恕似乎结束和不可能的地方恰恰是在宽恕和作为宽恕的历史结束时,宽恕是否尚未开始。我们又一次应该检验这种在形式上空洞和干巴巴的疑难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重要的问题。据此,如果存在宽恕,那它就只应该宽恕那些不可宽恕和不可补救者,也就是在做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宽恕可以原谅,可以补救,那这样的事情人们是永远可以做的,但它不是宽恕。然而在《不受时效约束》这本书中,和其中在题为《宽恕吗》这篇文章中,扬克里维其视犹太人屠杀的特殊性达到了不可补救的维度,而对于不可补救来说既不存在可能的宽恕,也不存在一种意义来造成有意义的宽恕。因为传统的公理也就是我们要置疑的公理,就是要求宽恕应该有意义、而这个意义就是在拯救、调解,赎罪的意义上作牺牲。在这个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当中,“我们不能按照罪人的轻重罪行来惩罚罪犯,因为和无限相比,所有的有限的伟大,都趋向于互相苟同。以至惩罚几乎变成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那里发生的事情严格说来是不可补救的,人们甚至不知道要求责备谁,也不知道控告谁。”

扬克里维其似乎就是像很多人一样设定宽恕是作为人的事情。而我坚持决定一切的人类学的观点,关键是要知道,宽恕是人还是不是人的问题。宽恕永远是惩罚可能性的相关物,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报复,因为报复是另外一个东西,宽恕与它毫不相干,但关于惩罚我以为:惩罚是另外的可能性,完全是矛盾的事情,它在此与企图结束一种没有干涉就意义无限的宽恕是相同的,因此它是有意义的。这是人类范围之内的一种结构成分,以至人无能宽恕他们不能惩罚的事情,没有能力惩罚被揭示为不可宽恕的东西。所以当扬克里维其宣称宽恕对于犹太人大屠杀这一类不可宽恕的东西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他这样写到“大屠杀,并不是发生在人的层次上的罪行,不会超过宇宙之大,所以首先面对的就是不可补救的绝望和无能为力的感情。”

正如我不断重复的,宽恕,如果它存在的话,前提就是它不可宽恕,即不可救赎的、非人性的无限制的尺度。

扬克里维其自己强调不可补救这个词,而他所期待的就是凡有不可补救的地方就有不可宽恕,而凡有不可宽恕的地方宽恕就变为可能。这就是宽恕和宽恕历史的总结,宽恕实际上在死亡集中营中就已死亡。

在《不受时效约束》这篇文章中,扬克里维其的确提到了这些罪恶指责人的本性,或者可以说指责普遍人的本性。“德国人反过来以很成问题的方式把某种东西实体化,实体化为日尔曼民族的本性。确切地说德国人并没有要摧毁被判断为错误的信仰。种族主义的罪恶是作为‘人类’的屠杀、不是作为这个或那个的‘人’。犹太人遭到杀害是因为他们本身,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法律。他们受到残害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本身,人们并不指责他们宣扬这个或那个,而是指责他们的存在。”在此有一些论证的空白,扬克里维其没有向我们解释这种反人类的倾向为什么是针对犹太人的,甚至是针对以色列的。扬克里维其可以说颠倒了不可补赎的东西。“犹太人应该存在,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事,犹太人的生存和呼吸总是要求得到辩护和宽恕,犹太人为生存和继续活下去的斗争本身就是一种不可理解的成分,并且具有某种过分的因素。”

谈到这儿我要强调,可能有些会离题,在这有一个有争论的短语,就是“存在的原罪”。犹太人没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原罪就是存在,言外之意是对德国人而言——我预先指出这个用语,我在它的语境之外来陈述它,并且指出它可能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在此这个词不是被犹太人专用的。**分子认为犹太人的存在是不可补赎的,什么都不可以消除这种恶魔。针对同一个词,我们再次询问:赎罪是什么?**分子把犹太人当作一种不可补赎的罪恶来对待,犹太人是不可宽恕的。因为**不可方式补赎本身就在任何可以补赎的范围之外行事。我们如果在扬克里维其文中注意到不可补赎的两种情况,和他们的逻辑,就可能说**的逻辑看来是不可补赎的,因为**把他们的受害者看成具有生存要求和生存的原罪的人。而这总是围绕着人和人的面貌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刚刚要强调优等人和劣等人的原因。这是因为**人自视为优等人,而把犹太人视为劣等人。这是因为**相信能够从两个方面越过他们的犯下的不可补赎的反人类罪行的人的界限。也就是说依据司法表述的人权、不受时效约束罪恶之内的人权。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一:宽恕是人的问题,是人固有的,是人的一种权力,或者是上帝具有的;是经验的,或者是存在对超越性的一种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关于对宽恕的争论都围绕着这个界限,和与这个界限有关的东西。第二,这个界限不同于其它界限:如果存在宽恕的话,是对不可宽恕的宽恕,因此宽恕如果存在的话,它并不是可能的,它并不作为可能而存在,它只有在脱离可能的规律之外,在被不可能化,作为无限不可能之不可能的存在。这就是它与赠与的共同性所在。

我应该请求宽恕为了正义,请注意这个“为”字就是法律所赋予的,我应该为了正义请求宽恕,为了正义,为了正义的目的。但是我同样也应该为了正义,为了正义的事实请求宽恕。因为我是正义的,因为为了成为正义的我不是正义、我背叛,我应该为了成为正义的事实而要求宽恕,因为正义这件事是不正义的,我总是为了正义而背叛他人,我总是为了这一个人而背叛另一个人,我像孤星一样。而这是没有终极的。因为我总是为了一次背弃而请求宽恕,而且在宽恕的过程中总有背弃——在宽恕时总有背叛个人的危险,因为人们注定总是要以一个他人的名义要求宽恕。

原谅我这样长时间地占用你们的时间,谢谢。

◎说明提示:

2001年9月4日上午9:30德里达教授在理科教学楼群117教室为北大学生做了长篇演讲《宽恕》。《宽恕》这篇演讲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人生角度,都会让人受益匪浅。

德里达(1930~2004)全名雅克·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主要著作有:《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论文字学》、《言语和现象》、《文字与差异》、《论散播》、《有限的内涵:ABC》、《署名活动的语境》、《类型的法则》等。

同类推荐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我们博,就是博那个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我们弈,也是期望能够推动对手往我们期待的方向移动。我们学习博弈,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顺利地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行进。研究博弈理论以及其中的各种均衡,是经济学家们的事。但是,把博弈论中的精髓拿来为我所用,争取获得每一次竞争和选择的胜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事情。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 酒局中的应酬潜规则

    酒局中的应酬潜规则

    如今人人都戴着面具,职场暗战,商场博弈,人心之间莫不存在着一道防备的隔阂,想要成事,必先打破这层隔阂,而一旦到了酒桌之上,平日不苟言笑之人方能放下戒备,陌生的距离得以拉近,地位的差别也可借推杯换盏得以冲淡,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酒壮怂人胆”,话糙理不糙,只有喝了酒,许多人才敢做平日之不敢做,言平日之不敢言,办大事成难事,也往往就在这不起眼的杯盏之间。赶不完的应酬,喝不完的酒。男人想成事,必须先过酒这关。本书汇集罗列饭桌之上务必谨记的规矩禁忌,剖析解构酒局之中不得不防的暗战玄机,并附上古今中外酒令大全,相信定能助您在觥筹交错中如鱼得水,于推杯换盏间马到功成!
热门推荐
  • 草莓夹心糖

    草莓夹心糖

    人前,所有人都认为慕少不近女色,冷酷无情。直到——有人看见高高在上的慕少蹲下拉着一个女生的小手哄着,抱着。于是,全校都知道了慕少宠一个女生上了天。[甜宠+++][1V1]
  • 渡异录

    渡异录

    天地万物,皆有其所。所谓天道,井然有序也。人为万物之灵,得天地眷顾,常为异者所嫉,所忌。异者,神,仙,魔,怪,精,鬼者也。常思犯人之界。此为天道不容,违秩,违序也。我的职业,就是一名渡异师,专门就是处理异者犯人界的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来不及的温柔

    来不及的温柔

    你一定舍不得看到你喜欢的那个人喜欢上别人吧.
  • 咏慵

    咏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怪约会名单

    妖怪约会名单

    偶然间,我捡到了一本妖名录,为了封印妖名录中妖怪的真身,我过起了与妖怪约会的生活,凤凰,九尾狐,青龙,纷纷被我攻略,混沌,白泽,金乌,统统推到在地。
  • 权财女掌门

    权财女掌门

    一个手掌权财,心存高觉,如霜面容冷对变幻风云。一个月下毓影,聪慧过人,历经磨难只为易命登升。本是奇缘姐妹,偏偏积怨成瑕,前路上终是走散,分别再无牵挂。繁华一场,争斗一世,哀叹一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不过是几簇泪珠儿落下,不过是凡人那些家常里话,终究虚假。只是苦了那痴心汉子,无奈何走过冬秋春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苗厨

    苗厨

    一个苗寨少年,由于一场的变故,只身来到大城市,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 宁许深情不负卿

    宁许深情不负卿

    S市人人皆知,傅先生家有小娇妻,被宠得无法无天,哪怕是想要天上的星星月亮,傅先生也会想方设法给摘下来。然而傅先生心里苦,他家小宝贝,就是不喜欢他,就是不喜欢他,怎么追也追不到啊。---------------------本文一对一,绝对甜宠,只虐男主。。。
  • 迫上沙场

    迫上沙场

    他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在病床上度过,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年纪轻轻却命气将绝的他,眨眼间变成了桀骜不驯的少年。行动自如?他还不行。上场带兵?他不会。躲过这一劫?他还是有点脑子的。才刚换身份的他,该怎么适应这与自己原来天渊之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