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100000039

第39章 高教探讨: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所引发的思考(4)

在香港高校来内地热招的同时,内地高校也一直去往香港地区招生。内地与香港异地招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的。2005年内地高校在香港地区的招生人数已经高达4000人。内地高校也吸引了许多香港高材生。内地与香港异地招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内地与香港地区高校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两地高校的优势互补。

2004年7月的《经济》杂志上有篇文章:香港突然搅起到北京上大学旋风。

聪明的香港学生意识到,内地除了发展机会较多,研究及资源亦较香港更为充裕。祖国加入WTO之后,许多工作机会都与香港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进入内地求学,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到内地市场的需要。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内地大学的学费较国外低廉,甚至也比香港本地便宜不少,因而对一般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更具吸引力。据清华大学招生办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说,2003年港澳台学生一年学费为1500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12000元;住宿费1500元人民币,费用较香港低廉得多;2004年学费也许略有上涨,但幅度也不会有多大;而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学费一年则需4万美元。

而且,此次获北大清华免试录取者,可获华润集团允诺的一年3万港元奖学金,相当于就读两校两年多的学费。毋庸置疑,学生家长们理应作过比较,了然于胸。

据了解,目前内地有100多所高校在港澳地区招生。教育部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2004年报考内地高校的台港澳考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563人,计划录取1/3,约在1200人左右。

以往香港学生中学毕业后,除了报考本地大学外,多数选择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留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003年CEPA协议签订后,内地与香港的联系日益密切,港人北上就业日益增多,香港学生赴内地求学热也逐渐升温。

内地考生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有选择,就必定有流失。在中国人民大学,过去几年流失的学生逐年增加。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后来发现,有一部分未报到的学生去了香港。而在北大和清华,有不少像陈秀野一样的“高考状元”转学香港。这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那些与内地招生政策相左的优秀学生,香港高校更是给他们带来了福音,除非内地政策得到调整,可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2005年海南的高考状元李洋,因高考移民身份被清华大学取消录取资格后,拿了全奖进入香港城市大学就读。

据港城大本科生教务长何基透露,来自海南、高考成绩达到897分(满分900分)的理科生李洋(海南理科状元,因属“高考移民”身份被取消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被城大的商学院录取,并获城大颁发合计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此中包括4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北青网“青年论坛”上2006年7月17日发了篇未署名的帖子:北大清华是理想,香港大学是天堂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问及我们将来希望上哪所大学时,所有的同学异口同声答道:北大清华!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全中国似乎只有两所大学:北大清华。对于全中国内地的学生来说,北大清华就是朝拜者的圣地麦加,就是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能够上北大清华,意味着彻彻底底翻身农奴把歌唱,从此走上幸福的星光大道。为什么要上北大清华,表面上说学习科学知识保卫振兴祖国,实质上那意味着你的人生将有非常大的改变,你将成为社会精英、人民群众中的“贵族”,你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你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你,你的人生注定会辉煌明亮。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所有人希望能够进北大清华,而这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和诺亚方舟的故事。

再美好的梦想亦有苏醒的时候。前不久港校来内地招生,许多优秀学子纷纷选择了香港的大学,这也引起了社会上关于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大学的说法。北大清华流为二流?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撰稿发表意见,畅谈“二流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还有为“二流”的北大清华出谋划策、现身说法的。有人认为,香港的大学不遵守“游戏规则”,以高额奖学金抢学生。举例说明,香港中文大学将提供100名全奖名额,大学4年每人将获得50万港币奖学金。其他港大更是使用种种杀手锏,以“天价”奖学金“诱惑”内地学生。堂堂的中国学生,怎能弃五千年文化古国的魅力,舍掉儿时的理想,而去香港上大学呢?

香港的大学进入内地招生真的是一种威胁吗?北大清华为什么会感到无地自容?事情又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其实香港的大学进内地招生只是一种形式。香港是中国的,香港的大学有资格进内地招生。看看那些所谓的状元们,他们到香港上大学也都算做是周瑜打黄盖,纯属个人行为。不能只因为状元们选择了香港的大学,就说北大清华变成了“二流”。如同某华人诺贝尔奖物理学的获奖人,不能因为他加入了美国籍就说咱们中国流为“二流”吧。个人行为怎么总爱扯到国家、民族、荣誉之类呢?人家去香港上大学还是留在北大清华,那是个人的事情,我不相信在香港上大学毕业后就会去“投敌叛国”。北大清华在很多人心中是理想,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理想中的现实就是天堂,而对于那些选择香港大学的学生来说,既然可以越过理想一下子来到天堂,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内地大学生毕业求职遭遇困境的今天,选择香港的大学未尝不可。同样不错的工作机会,香港的各方面待遇一定要比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陆高出许多。面对现实,放弃梦想来到香港上大学,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机会。因为在很多人心中都清楚到香港上大学的意义。毕竟北大清华是理想,而香港则是天堂。

——这篇文章写得真有意思。那么,若你选择大学,是选择理想的,还是选择天堂的?

内地高校正在向香港高校学习

比如关于奖学金。香港的奖学金是很高的了,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

我们再看看西方的院校。以哈佛为代表的西方一流大学尽管是私立学校,但在录取学生时却绝不会嫌贫爱富,在奖助学金方面更是大手笔。

对于哈佛等名校来说,在本科阶段,由学校所提供的奖学金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助学金。与国内大学一样,哈佛在录取学生时只考虑学生的学业和素质,而不考虑其家庭经济情况。但与国内高校的新生奖学金通常只发给绩优生不同,哈佛在考虑“奖”学金时,只根据家庭收入来计算,而无关其专业与成绩。

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哈佛大学将提供该生读大学的全额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甚至两个假期回家的路费。如果家庭年收入高于4万美元,哈佛大学将要求家长按收入高低负担学生一部分费用。但如果家庭年收入在8万美元以下,家庭负担部分一般也不超过5000美元。耶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资助方案与此大同小异。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美元的外国学生,不用付一分钱学费就能到耶鲁念本科;即使家庭年收入超出4.5万美元的标准,绝大多数外国籍本科生也只需要支付学费的10%到20%。

本科奖助学金还具有名目繁多、覆盖率高的特点。哈佛等一流大学每年都能收到来自社会团体和大型企业的捐助,微软、摩托罗拉、英特尔等公司捐给高校的款项数以亿计。新生入学之后,各种奖学金项目让人应接不暇,同时这些奖学金得主毕业之后,还会被这些大公司优先聘用。不少学生不仅能通过申领这些奖学金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有的甚至还能赚钱。

据教育资源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大学完全免除学费的贫困学生人数达30万左右,获得助学金的人数超过700万人,接近当年总入学人数的一半。

内地高校也正在尽力提高奖学金。请看《北京晚报》2006年7月31日的报道(张芬/文)。

“应该就是本周内了,确定下来我们马上通知你。”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周月红肯定地说。

尽管内地各方均表示,香港高校目前的招生规模尚不足以对内地招生格局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内地高校奖学金提价的趋势似乎已经抬头。

2006年6月底,据湖北某媒体报道,清华大学的招生咨询人员声称,该校将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将原来1000至5000元的助学金额度提高到6500元,相当于该校一年学费和住宿费的总和。

7月中旬,当记者向清华大学校方核实此消息时,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清华的奖助学金制度的确会有较大变动,具体细节将在“很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说明。随后,在7月下旬举行的京港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陈永灿表示,清华有可能对奖学金进行调整。

在奖学金方面,北大清华对香港的大学应该具有优势。因为奖学金的价值并不仅由其绝对价值决定,而要根据大学的教育费用、生活费用算出。在香港拿13万港币的奖学金,扣除学费后,虽然大致衣食无忧,却也不那么富裕。在北大清华上学,除了6千元左右的学费外,再加2万元生活费,学生生活就颇为轻松。所以,北大清华的3万元人民币便可以和香港的13万港币竞争。

对此,北大中文系79级学生、著名旅美学者薛涌撰文指出,奖学金制度的调整是一个连锁反应。如果“清华奖学金提高,北大也会提高,其他学校更不会作壁上观”。这样一来,有可能引发各校之间的奖学金大战,甚至可能突破统一招生的制度框架。

内地高校也在考虑尽量向境外扩大招生。

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分析,时代已经使教育愈来愈国际化,一所学校是否一流,是否具有国际水平,需要有20%的境外学生比例。更多的要在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非在意经济层面的考虑。话虽然如此内敛,“不过,社会影响力一旦远扬四海,国际生源自然也就无须为之发愁了”,赖教授说。

内地高校也在尽力改善就业。

复旦大学港澳台办公室项目主管庄辉认为,今后随着高考招生改革的深化,内地学生的选择机会将越来越多,“考生选择什么学校,从来都是有一根指挥棒的,这就是择业市场,而不是高校所在的地区。内地名校在就业上做足做好文章,就不用怕香港高校的竞争。”即使今后香港高校面向内地生的开放度更高,每年招收人数上升到一两万人,但这一两万人也只会是优秀生中的一部分。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师资力量、政府投入和人文传统等都是重要因素,因此部分优秀生源选择香港的大学,绝不会导致内地名校被“横扫”。此外,一年10万港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会让很多优秀生望而却步。

内地高校也在借鉴、参考香港高校招生面试的做法。

如今年高考中,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在搞面试录取。相关内容没有详细资料。

三、内地高校与高等教育应该反思

北大清华是否已经沦为“二流学校”?

香港高校“高调出击”争抢高分考生,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名校一直表现低调。但今年内地招生的火爆阵势逐渐引起内地学界和社会部分人士的担忧。

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抢走”了内地的许多高分学生(甚至是各省市的状元),于是引起内地乃至国际上各界人士的各种说法。有些人说,北大清华因此已沦为“二流学校”;有些人说,北大清华不会沦为“二流学校”。

有人认为,“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香港在硬件、师资以及就业和出国深造等教育优势,以及丰厚的奖学金,将吸引大陆最优秀的学生;今后大陆一流学生将争相竞争香港的大学,北大清华将不再是中国的一流大学。”“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

因为香港在硬件、师资以及就业和出国深造等教育优势,以及丰厚的奖学金,将吸引大陆最优秀的学生;今后大陆一流学生将争相竞争香港的大学,“北大清华将不再是中国的一流大学”。旅美学者薛涌率先惊呼:“北大、清华当一流名校的日子屈指可数。”

“即使是国内名牌大学老师的素质也没有保证,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不论是来自学者薛涌的担忧,还是数学大师丘成桐的责问,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在遭至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走向说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

薛涌在《香港是中国的文化沃土》(2006年7月13日《东方早报》)一文中写道:“香港的大学将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一流的位置,把北大、清华从最高学府的地位上挤掉。虽然我的说法不断被今年考生的偏好所证实,但仍有许多人愤愤不平。他们攻击我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所谓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的大学‘凭借几个臭钱’怎么能和北大、清华这种有百年以上传统和文化积淀的大学相比?香港真是文化沙漠吗?北大、清华的传统和文化积淀真是那么深厚吗?我们还能这样自欺欺人地欺多久?我不妨再捅破一层窗户纸:香港是中国的文化沃土。”

这一论调也把“堂堂”北大清华摆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前北大和清华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没有直接表态。不过进入本科一批录取后,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从招生上说,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北大、清华仍是中国高校中最优秀的”。

“香港招生目前不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北京大学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至于状元流失,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没有状元还有其他一流人才”。清华大学对本年度的招生也充满信心。一位教师认为,清华的育人模式经过了上百年的探索,经得起时间检验;而香港来内地招生,毕竟是一个新事物。

浙江大学新任校长杨卫2006年8月9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高校的发展与内地高校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港校水平的确高于内地大学。十几年前,这些学校每年发表的论文数有一千多篇,而北大清华只有两三百篇。但这几年,北大清华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已远远高于港大。其他数据如办学经费等,内地同类高校也有比较快的增长。而香港的师资成本很大,办学经费大多数用在了聘请教师身上,所以高校资源比较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同类推荐
  • 同理心

    同理心

    同理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介绍的同理心,主要探讨的是员工的职场同理心,中心内容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发现最好的前途”。本书期望能帮助到职场中人懂得应该如何怀揣着同理心,像老板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因为这是职场中最可行的收获成功、快乐与幸福的方法。像老板那样思考,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我们的努力用到正确的事情上,为企业和自己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像老板那样行动,才能让自己更快乐地、充满激情地、富有成效地工作,从而不断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用。
  • 财富的积累(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财富的积累(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致富的含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看起来漫无目标,却是人类最强大的驱力。也可以这样说,世间一切事业归根到底都无非在于致富,而致富恰是人生的终极。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本书总结了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所推崇的十五种职场美德,分别是:忠诚、敬业、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节俭、激情、坚韧、团队、执行、专注、自制、认真、谦虚。它们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美德。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浮躁

    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热门推荐
  • 螺旋结构(中篇小说)

    螺旋结构(中篇小说)

    每次见面,我的律师朋友孙丽都特别地关注我的着装,甚至很细致地打量我耳朵上又戴了一副什么款式的耳坠子,因为她觉得我总是给她别出心裁的时尚启发。孙丽说我是她见过的第二个适合戴样式夸张的大耳坠子的女人,第一个适合者是众人皆知的舞蹈家杨丽萍。杨丽萍是穿什么都不俗的女人,可以这么说,杨丽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云南印象一种。我祖籍北方,生在云南,我的穿着固执地以舞蹈家为榜样,也大红大绿地穿,也戴一大串各式各样的银质手镯,也在耳垂上戴长长的大大的耳坠子。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妃本无双:杀神王爷靠边站

    妃本无双:杀神王爷靠边站

    一朝穿越,她居然变成了婚前“失贞”的始祖,迎接她的,不是高床暖枕,居然是一堆堆的桃花债。冷面夫君?邪魅王爷?深情太子?狐狸相爷?谁能告诉她,这一堆堆烂摊子该怎么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丑女逆袭:恶魔校草吃定你

    丑女逆袭:恶魔校草吃定你

    闺蜜背叛,老公劈腿,上天和欧阳玲开了一个大玩笑,二人偷情被撞见,男友出轨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胖!欧阳玲含恨而去,再度睁眼,锋芒初露,重回十八岁!立誓从此不做胖子!重生复仇,虐渣男,虐白莲花,登上最高峰,可是,你妹的谁来告诉告诉她哪来的这么一枚帅哥未婚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罗之我的哥哥超漂亮

    斗罗之我的哥哥超漂亮

    唐三,封号千手斗罗,后期更是成神的存在,牛不?但是他见了我也要叫一声哥。为啥?因为我就是他亲哥!(此书乃作者练手所用,因此更新时间不定、更新章节不定、更新内容不定,全凭作者心情,不服你咬我啊!)
  • 我从角色里面刷颜值

    我从角色里面刷颜值

    快穿文,网络小说作家楚雯雯,为了接受主神的惩罚,穿越到自己写的小说世界当中,体验每一个女配的艰难逆袭之路,平定女配的怨气,而那些认为命运不公的女配,也看着她利用自己的智商和努力,碾压女主的剧情,大家才发现,不管是女主还是女配的人生道路,都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进行更改的。而主神看到了小作家的努力,也提出了可以通过角色的逆袭和刷新,可以让她从每一个角色中,刷到角色中的一点颜值,从而改变现实中的小作者颜值堪忧的境况。为了盛世美颜,楚雯雯努力的在每一个角色世界里,逆袭女配的命运,终于变成了一个魅力四射的大美女作家,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另一半。
  • 前任又吃醋了

    前任又吃醋了

    重逢时,被堵在办公室里。顾倾星后退着,“你不要过来呀,我告诉你,我很厉害的。”而对面那个男人却嗤之以鼻,“我还不了解你吗?连你早上吃了几个韭菜饺子我都知道。”“喂,我什么时候吃过韭菜饺子了,这么久不见你这人怎么这样啊!”顾倾星恼羞成怒。“顾小宝你这个抛家弃子的女人也知道过去很久了啊!”某外传高冷总裁可怜兮兮的,扯着某个气的跳脚的女孩。顾倾星扶额,就知道这货不变成外界传的那样。男人顺势就抱紧了女孩,“我想你了,我不许你离开了,不许你疏远我,不许你不爱我。”慕时此时只想一直把她绑在身边,不让她再离开,去他的实现梦想,我只要你。
  • 天堂的桥

    天堂的桥

    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主要电影剧本,题材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反映、记录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军队建设成就,如反映军旅生活的《导弹司令》、《老兵》等,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处理精彩,值得戏剧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研究、学习。
  • 婚宠娇妻

    婚宠娇妻

    他是富二代,一把手,帅气多金。一场荒唐相亲,她摇身一变成为豪门阔太。没想到高富帅老公宠她黏她让她抓狂。“老公,咱们能暂停一下吗?”“那怎么行,老婆,我来了……”她无奈望天,究竟是捡到宝了,还是掉进魔窟了?
  • 暖情天后叶紫作品集(共7册)

    暖情天后叶紫作品集(共7册)

    治愈10万言情读者的温情之作,木浮生、安宁、缪娟联合推荐!《医见钟情》,无论你受过多深的伤害,总有一个人的到来,会让你对过去不再耿耿于怀。《殊途》写尽最让人怀念的青春。《如果你是我的传说》广受欢迎的治愈系都市暖文。《时光在等一个人》,从看到你的那眼起,我就知道,你是我一直在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