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100000029

第29章 深入了解:去香港上大学的种种优点和存在的不足(3)

细想一下,造成这股热潮的基本原因,还是香港高校本身的优势。香港是个中西教育理念结合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大学国际化的步伐更是明显: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仿,全球高薪招聘师资,以英语教学为主传授知识,鼓励学生在本科期间出国当交流生等。加上香港信息流通自由,图书馆资料丰富,科研经费相对丰裕,实验设备先进;我想,到目前为止,内地很难有高校可以相媲美。

当然,内地生源也让香港的大学十分感兴趣,香港近700万人口与内地13亿人口的选择基数不可相提并论。内地生源,加上香港高校的资源,在香港回归近10年两地关系更紧密融合的今天,两者交融互补,不是十分自然而又可以达到双赢吗?

2.托人走关系行不通

问:据悉,香港的大学并不是以分数为唯一招生指标,内地生报考香港大学要过几关:国家统一高考、学校面试和笔试。那么,你们招生的标准是什么?

答:香港高校对评判内地优秀学生可能有不同看法,就我几年来内地招生的经验看,我依然认为,高考分数是很重要的指标。

到目前为止,内地还没有哪种选拔方法比全国高考更公平。为什么你就能肯定,在短短不到半小时的面试里,就能完全颠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十几年的学习成果呢?

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最近在媒体上撰文介绍,牛津等英国大学是用数天时间观察了解学生分数之外的长处;而哈佛等美国大学则是通过长期与中学联系,加上严格的学校推荐与自我表述,来了解学生考分之外的长处。而我们暂时还做不到这点,因此高考分数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当然,招到好学生并非只是招“高分”,高考分数只能是“入门线”。要拿到香港高校的“入场券”,还需要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量。这是香港在高考成绩外还要增加面试和英文笔试的原因。

看重分数,不唯分数,是香港高校的基本招生原则。考分之外,香港高校还希望学生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

香港高校VS内地高校

在清华大学的高皓看来,香港的大学和内地的大学有很大不同。(本文在网上有多处帖子,如BBS水木清华站http://www.smth.org/。)

(1)教学语言:香港高校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其英语教学和内地又完全不同。他们没有教材,都是外籍教师。老师会发很多材料,基本上不教词汇和语法,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用英语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英语考试也和内地高校有很大区别,考试形式很新鲜。除了一般的读写试题外,听说占了很大比重,几十名学生在一个语音室里把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用英语说出来,录在磁带上。

(2)学习方式:在内地以老师讲授为主,在香港则以自学为主,更加强调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类似teamwork(团队练习)等方式的学习比较多。

(3)管理制度:由于香港高校大多实行学分制,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因此基本上没有“班”的概念,也没有辅导员或班主任之类的管理人员。

(4)生活条件:自助式公寓方便舒适。如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宿舍有两人间也有单人间,每两间宿舍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淋浴间,每间宿舍都安有空调。每层楼有公共活动室,内有冰箱、煤气炉、微波炉等。而每个宿舍楼设有自习室、电脑室、活动室、会客室等,顶楼还设有洗衣房,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采取自助形式。

看看天津三个女生为啥选读了香港高校

据《城市快报》2006年8月15日报道(记者刘晓艳、实习生高福美)。

天津一中的孙婧巍以666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并且是天津仅有的3个全额50万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谈起当初选择去香港读书,这个文静的女孩说:“这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一个很冒险的投资。”

起初孙婧巍的目标仅仅想在高考中有个好成绩,将来可以到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北大或清华读书。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让她萌生了去香港读大学的念头。高一暑假,孙婧巍因为成绩优异被选送参加香港科大的全国“数学之星”夏令营活动,并在那次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在这次夏令营中,她不但学习上有一次较大的飞跃,而且香港的学术氛围与干净环境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过那时去香港读书的想法并不很坚定,也只是偶尔憧憬罢了。直到高三上学期,英语老师对同学们说,从去年开始香港很多大学在天津有计划招生了。而且去年有位一中学姐申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全额奖学金——50万元。

从那之后,她想去香港读书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为此,课业之余,她经常上网去查找关于申请香港学校的各种手续,并在那时开始就锁定了3所学校——港大、香港中大以及香港科大。

高考一结束,孙婧巍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冒一次险。她在高考的志愿卡上放弃了北大、清华,而第一志愿选择了香港中大,第二志愿选择了香港城大,余下的志愿她没有填报。谈起当初的选择,她说:“这个决定虽然冒险,但起码能给自己一次机会。即使拿不到奖学金,我也不会后悔。”

现在,为去香港做准备,孙婧巍先是学了一个多月口语,又考取了驾照,信心十足地准备赴港。谈到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笑着说:“刚上高一时我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呢,不过我现在已经大了3岁,况且还有那么多同学做伴呢。”

天津的王荆璞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21分,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放弃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和孙婧巍一样只填报了香港两所高校,最终她特被香港中大录取,但没有奖学金。但不同于孙婧巍的顺利,用王荆璞的话说,在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的选择上,她一直很矛盾。

王荆璞的平时成绩在学校基本能保持前10名以内。但申请香港的学校,她也冒着得不到奖学金的风险。说到那段特别矛盾的时间,王荆璞说,现在才发现作出一个比较大的选择原来这么难。虽然家里并没给她任何压力,但自己这么大了,很多事情需要考虑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学费问题,自己并不知道家里的状况,而且50万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此外,自己的分数并不低,而且如果去复旦大学,她还有自主招生资格。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不停地在复旦与香港高校之间衡量着。最后她想:“既然要选择远一点的学校,干脆就再走远一点。”她最终选择了香港,但没有获得奖学金。即使如此,王荆璞笑着对记者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来香港读书。至于学费的事,我想更能激发我好好学习,争取多拿几项奖学金。”

宋君代与王荆璞是同桌。她以632分的优异成绩成为香港城大在津招生的最高分,并获得了城大24万元全额奖学金。在选择城大的同时,她放弃了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资格。

这个成长在浓厚的书香气息中的女孩,在谈到申请香港学校的过程时说,妈妈功劳很大。因为她妈妈是南开大学教授,所以对香港那边的大学情况比较了解,并留意这方面的状况。

在确定去香港读书这个计划到最后拿到城大的录取通知书,妈妈“功不可没”。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顺利的过程。成绩出来后,她也面临着抉择。除了一直想去的香港以外,还有一个便是上海交大,因为有自主招生的机会,所以去交大肯定没问题。

但在报志愿的前一天,宋君代还是选择了香港城大,一是因为可以拿到奖学金;二是对她来说,那里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看看吉林两个男生为啥选读了香港高校

据《新文化报》2006年7月16日报道(记者孙淼),该省实验中学有两名学生首次考入香港科技大学。这两名学生一个叫刘泽汀,获得香港科大提供的40万元港币全额奖学金;一个叫郝彤,获得香港科大提供的30万元港币奖学金。据实验中学杨晓雷副校长介绍,刘泽汀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郝彤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不过,8月26日他们都将成为香港科大的学生。

1.良好师资吸引我。一边是清华,一边是香港科大,刘泽汀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呢?“其实清华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标。我选择香港科大,是因为那里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平台,教师都是博士,学校实行全英语授课,教材是美国主流院校教材,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有吸引力。不过,我开学前一定会去清华看看。”

2.打电话就是考试。刘泽汀说报考香港科大是一个偶然,“4月20日,我和一位深圳的朋友在网上聊天,当时我已获得保送清华的资格,但他告诉我可申请报考香港科大。我就详细查了香港科大的资料,之后就断定,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刘泽汀说,他备齐资料寄出后,香港科大瞿老师就打来电话,问了他很多不着边的问题,后来才知道这是电话面试。之后瞿老师又和他父亲聊,最后通知他5月4日到广州面试。5月4日他坐飞机去了广州,面试时瞿老师曾直白地告诉他,别抱太大希望。刘泽汀说他当时没什么压力,因为面试的都是各地精英,通过了自然好,过不去也没啥损失。

3.“镇”住面试老师。“面试老师问我的问题连清华毕业生都没答上:飞机怎么飞起来的?飞行中如何保持稳定?”刘泽汀说,用英语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这个问题涉及很多专有名词。因为他对英语感兴趣,所以平时背诵了很多这类单词,加上坐飞机来时仔细观察了飞行中机翼的变化。刘泽汀答完时,三名考官都很吃惊,“看来我把他们镇住了”。

“中国教育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据《泉州晚报》2006年8月1日报道(记者林绿波、陈凌鹭、苏智峰、林艳腾),“为什么不去香港发展?那里是中国教育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之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资深教授张亚群的话说出了一些学生家长的心里话。2006年是内地学生到香港读大学的第8个年头,并在泉州带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热潮。而在穿梭于粤港间广九直通车上的泉州学子眼里,香港代表了高收入、高就业率、精彩的大学生活,还有走向世界的筹码。可以说,这四大优势正是香港高校最吸引内地学生的地方。

1.身处香港窥见全球。香港大学旅游管理系的大三学生骆雯,从今年开始前往美国做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这个泉州女孩的人生,正慢慢显露出更多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三年前她选择报考香港高校。2003年时,香港8所高校开始有资格在内地招生。她可以算是泉州正式赴港的第一批人。如今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骆雯,在异国的阳光下微笑。保守估计,毕业后她的年薪将在1.4万港币以上。国际化教育是香港高校的一大法宝。

类似的实习和交流在香港高校非常普遍。骆雯只是香港高校生每年国际交流的万分之一。城市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的深圳学生杜先杰,明年初将到新加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5个月,事务所和学校将为他提供工资和补助,并报销路费。杜先杰觉得,如果实习顺利,他毕业后便直接去那里工作。而温州来的夏倩也已争取到明年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做一学期交换学生的机会。

港大每年约有不少于10%(现已达到约20%)的学生,通过“香港大学世界联系网计划”,作为“交换生”到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外名校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香港中文大学则提供每年有2400多个各种不同时间长度的国际交流名额给本科生。在这里,你有机会搭上180多所著名海内外学府的交流班车,其中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等世界顶级大学。据中文大学对外合作处梁主任说,该校在2005—2006年度安排了占每年所招总人数55%的本科生,到全球23个国家参加全年及短期的交流活动。城市大学的朱国斌老师说,学校各科系会为学生寻找本地、内地以及新加坡、英国、德国、美国等地著名企业的实习机会。香港高校和它的港口一样,表现出了高度的自由性和国际化。“自由港的地位使香港的大学能够保持高度的对外开放性。”这是香港高校的魅力所在。厦门大学的张亚群教授认为。

同样国际化的还有它的师资。香港中文大学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香港科技大学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450名教授,香港大学50%的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城市大学拥有52位讲座教授,其中10位是世界各国知名院士。张亚群教授在另一个场合又说:“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这不仅保证了大学教学的高质量与多样性,也为香港高校提供了与世界其他大学的交流机会。”城大的朱国斌博士则认为,当内地许多一流大学都说要与国际接轨时,香港的大学早已身处世界舞台了。

2.香港是“中间路线”,将来更热门。用“得天独厚”四个字来形容香港丝毫不过分。这里气候适宜、文化相似、语言相通,不少泉州学子把香港称为“通往国际的中转站”。厦大资深教授张亚群说,在不少渴望接轨国际先进、却害怕文化民俗障碍的内地学生眼里,香港是最合适的“中间路线”。

寻找内地生与国际化教学方式的契和点,在不少家长、学生看来,是香港高校的最大吸引力。儿子报名港大的谢先生说,“担心孩子不适应英国学校活跃的教学方式和生活环境,所以我想先送孩子去香港锻炼,再去英国学习。”据了解,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态。

而用港大工商管理专业王颖君的话来说,全英文教学把学生与世界拉得更近。受历史背景与国际商贸中心的影响,香港高校在英文教学及西方先进文化渗透方面有天然优势。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还是成立不到20年的香港公开大学,所有课程都以英文讲授,这在与英美一流大学对话中占得先机。不少高校还选择了北美、欧洲最新的英文教材,为香港大学生们搭上国际班车加足了砝码。香港高校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些学商科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用安利、Esprit等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模拟营销。

“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制度,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管理香港和内地,还要能管理世界。”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说。

所以,虽然说香港的高校给的奖学金非常高,但并非所有内地学生都冲着奖学金而来。北京状元陈秀野选择香港科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科大“视野开阔,中西结合”。当然,香港永久居留权和良好的英语和工作氛围也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见《竞报》)。

正是这种背景,2006年香港8所高校仅在内地招收1300余名学生,收到的申请却超过3万份,而港大的报名和录取比例甚至达到了100:3。张亚群教授认为,香港冲击内地大学报名格局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更热门。

同类推荐
  •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每个人因自身个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治人之道,而敢说硬话在曾国藩治人哲学中颇为明显,或者说是曾国藩治人决断的一项突出表现。这与曾国藩的明强不倔的性格有极大关系。因此,在治人之上,就应区别性格,“对症下药”。在有关催眠的课堂上,通常会引介病人到学生面前,并且对病人的个人背景资料作详细的调查,其中一个病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一个显然具有强烈宗教倾向的中年妇女在女仆陪伴下柱着拐杖出现在我的诊室。她大约五十八岁左右,而且左脚罹患麻痹症长达十七年之久。我让她坐在一张很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请她将一切告知我。她开始一五一十地叙述整个生病的经过以及所受的痛苦。最后,我打断她:“好了,现在没有时间再多说了,马上要将你催眠。”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名人的闲情逸致

    名人的闲情逸致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少年,正值人生春天,更是读书的黄金期。读书,犹若一日三餐。餐者,在于长身体。书者,在于长智慧,长精神。青少年读书,期于人生奠基,根基越深,后劲越足。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豆瓣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者艾小玛,治愈无数心灵的励志随笔集,暖萌上市!总有一些伤痛让那些男孩女孩一夜长大。《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用清新机智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那些因爱而生的伤痛,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艾小玛所说的,“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一次流泪,一场挫败,一些疼痛,一段漫长的自我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突然长大的。"
  • 人生智慧的25堂课

    人生智慧的25堂课

    繁忙紧张的现代人忙碌着一项项大事业,那些智慧的故事蒙着灰尘静静地躺在脑海深处。直到有一天,他们抱着自己的小宝宝,才想起去买本童话书,给孩子们讲故事。真的只有孩子们才需要故事吗?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简,但已流传甚广。在《人生智慧的25堂课》一书里,作者龙柒精挑细选,力图为大家献上一份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翻开《人生智慧的25堂课》,慢慢去读吧,慢慢去做吧,不要让智慧消化不良,融入血液的营养才是真正的收获。
热门推荐
  • 我心切慕你,如鹿慕溪水

    我心切慕你,如鹿慕溪水

    他终于知道,等待是一件如此温柔而又忐忑的事【这次是我的真爱,不会错了,我无比确定】第一次,她在树下拉小提琴,他在树上听,第二次,她被困在课桌下,他慌慌张张跑来营救,还有很多很多次,但他的“女神”从来没有记住他。莫名的自尊心作祟,少年把秘密埋在心里,想要等到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时如逝水,八年不返。眼见着,两个人的距离从一颗树宽成一座城。八年后,她在隔壁用餐,他从她身边经过。他终于知道,原来等待是一件如此温柔而又漫长的事。这一次,他要攻占这座早就该属于他的城池,告诉她,这世间最美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
  • 山神莫来

    山神莫来

    “你爱我?”女子眉梢微挑,眼中不无惊讶,她轻笑。“从你小时,便爱了。”他冷酷的脸上染上柔情,眉眼含笑。他上前一步,细长的手指抚摸她脸颊,磁性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和我在灵山安度一生,可好?”她笑开,银铃般的声音清脆,她沉默半晌,嘴角忽弯:“好啊。”不顾外界的尔虞我诈,世俗风景,我和你,就在这远离尘世的灵山,和你共度余生的风花雪月……
  • 爱上水瓶座女作家

    爱上水瓶座女作家

    家境殷实的他混进她所在的小区做保安,只为了能够接近她。原本温柔热情的她对于他的追求,突然变得冷漠排斥。当她终于选择接受他的时候,却得知他以为自己拒绝他是因为嫌弃他是个保安。直到三年后,她回到家里。她还是那个温婉、低调的作家,他却已经成为冷酷无情的霸道总裁。他们再次搅动彼此冰封许久的心,加上一众亲朋好友的神助攻,他们终于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唯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封神之梦入诸天

    封神之梦入诸天

    一念轮回,梦中证道。一颗梦道轮回珠,可一念造界,入内轮回,借假修真。殷启魂穿封神,成为商王帝乙长子微子启,梦入诸天,逍遥三界。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对樊家树的暗恋,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民女以及豪侠仗义的关氏父女锄强扶弱等情节。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京味浓郁,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也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流传广泛而深远。
  • 菩提行经

    菩提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耳食录

    耳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乐星官

    仙乐星官

    Ⅰ“第三个问题,请你用哲学来解释一下神?”“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贺北放弃了。我摊牌了,不玩了,我没文化行了吧,您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五摄千代还在认真的做着笔录。Ⅱ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时而坚毅如金,又时而脆弱无比。战地里的花朵开的越美,越能体现战争的残酷。花儿一般的年纪,却拥有了不该有的经历,却是单纯可爱,越是能想象出她所经历过那些的黑暗。“阿北...”阿沁感觉贺北好像有些难过,喃喃的叫了一句,静静的望着他。Ⅲ“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男孩摇摇头,“只记得多年之前他们管我叫神。”“看来你还不太懂神的事。在我们的世界里,神与神的战斗,最终只能靠刀刀见血!”他快速的从它的腹部抽出肋骨,那一瞬间突破了音障,整个大海都随之颤抖。它的嘴巴张得巨大,而这一次它却发不出任何的吼声,如钢铁一般的肋刃插入了它喉咙。“龙是有弱点的,就是话多。”男孩松开了手,那满身鳞甲的怪物倒了下去,“算了,你应该是听不进去了。”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我建议亲们从第三卷开始看,因为前面并不怎么好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