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600000003

第3章 笑谈人间几多苦

我们的痛苦,实际上不是来自于外境本身,而是自己内心的执著。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也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

1.苦才是人生

纵观整个世间,身与心的痛苦无处不在,一个人不论高贵、低贱,随时都被这两种苦所损恼,就像同一苦海中的浅水鱼、深水鱼,无时无刻不在为苦水浸泡着。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希求安乐,但往往求之不得。只要转生为人,就要感受最初降生、中间患病衰老、最终死亡的痛苦。来到人间,谁又能躲得掉生老病死呢?

有些人喜欢追求财富,却不知道腰缠万贯的富人有谋财、守财、失财的痛苦,身无分文的穷人有无财、求财的痛苦。换句话说,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痛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痛苦。

这正像《中观四百论》所说的:“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具足世间圆满之人,比如现在的有些领导和老板,在财富、地位、吃穿上已经样样不缺,可内心却充满了极大压力。比如,为稳固自身的权势而惶惶不安,害怕自己下台,害怕被别人超越;为他人财富的增长而嫉妒万分;为控制下属与财产而殚精竭虑……

世间上的小人物,虽没有这些内心的痛苦,却有超强度的劳动,缺衣少食,住房、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由此而引起身体的疲劳、损伤、饥寒、疾病等各种痛苦。

根登群佩大师曾说:“高官心里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确实,作为凡夫俗子,不被痛苦折磨的一个也没有。

生活中,我们身上还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想见的亲友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总之,做什么、想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纵观整个世间,身与心的痛苦无处不在,一个人不论高贵、低贱,恒时都被这两种苦所损恼,就像同一苦海中的浅水鱼、深水鱼,无时无刻不在为苦水浸泡着。

2.快乐并不可靠

世间上处处都是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财富尽失、病魔缠身,痛苦纷至沓来,想都想不到。

想一想你现在拥有的快乐吧!是不是觉得它变化多端,总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满足和长久,甚至转眼就会变成痛苦?

比如,正当你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一下食物中毒,腹泻不止、痛苦不堪。本来身体好好的,突然就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

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瞬间就会变成痛苦,这即是“变苦”,也称为“坏苦”。

《金色童子因缘经》中讲过一个故事:

妙耳商主财富盖世、举世无双,但他儿子降生后,家中出现诸多不吉祥,并且房子突然起火,一切财物焚尽无余。本来这一家无忧无虑,快乐如天人,但一瞬间的变化,就让他们沦为乞丐,过着极其凄惨的生活……

变苦的例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妇女,本来她家里衣食无忧,不料几年前房子起火,所有财物付之一炬,不久丈夫也被关进了监狱。她一贫如洗,多年来只有带着孩子四处流浪。现在孩子没办法读书,问我能不能让他进智悲学校,后来我就答应了。

还有一些富人、官员,曾经风光无限,一手遮天,最后却因种种原因什么都失去了,甚至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间。

前几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东西方许多富人纷纷陷入绝境。例如,德国第五大富豪默克勒,曾以92亿多美元的身家,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94位,但由于这场金融风暴,导致他的商业帝国一落千丈。最后,默克勒扑向一辆疾驶而来的火车,卧轨自杀。还有,一度拥有5亿欧元身家的爱尔兰地产大亨罗卡,也因无法接受投资失败,致使爱尔兰第三大银行倒闭,而于豪宅内开枪自杀身亡。这样的现象不可胜数。

生命中的快乐极其短暂,即便是暂时拥有的财富、地位、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就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所说:“世间的一切快乐,最终必归于坏尽。”也如有些道歌中所言:“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

当然,如果你没有学过佛,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成天活在抱怨之中。

而稍有佛法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并坦然接受。

3.祸不单行很正常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说的“祸不单行”。

有些人在别人看来很倒霉,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在家时痛苦就屡屡发生在她身上,各种经历更是不可思议:

一次,她因有孕在身,要和丈夫、儿子回娘家生产。途中在一大树下过夜,半夜时她突然临盆,结果引来毒蛇,咬死了她的丈夫。第二天,她发现后悲痛欲绝,无奈之下,只好肩上担着大儿子,怀里抱着小儿子涕泣着上路。不料大儿子被河水冲走,小儿子又被狼吃掉,最后遇到一婆罗门还告诉她:“你父母的房子近日起火,一家人全被烧死了!”……

对我们而言,虽不一定像她那样有如此多的悲惨遭遇,但平时还是能感受到不少。比如,有人刚刚失业,又生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孩子不幸去世,没两年妻子又查出癌症晚期;今天工作不顺,别人又说自己坏话,同时还丢了最宝贵的东西……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这就是“苦苦”,也是世人常说的“祸不单行”。对此,隋朝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形象地解释为:“从苦生苦,故名苦苦。”

不过,佛陀认为,世间之苦本就如此。无论我们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

了知这一点,我们就会心里有数,面对起来也比较容易。

4.有钱有地位,苦就会少吗

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就像人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虽然暂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肿痛、溃烂的危险就在,痛苦就可能随之而来。

有些当下过得较安乐的人,表面上好像没有受什么苦,但实际上,仍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这即是“行苦”。

按佛教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就像人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虽然暂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肿痛、溃烂的危险就在,痛苦就可能随之而来。

常听有人反驳:“谁说轮回痛苦啊?我现在就过得很快乐,你看,我有钱、有地位,一点痛苦都没有!”但这种快乐,你敢保证永远能如此吗?你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吗?

如今有些人一听“轮回皆苦”,就无法接受。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总觉得以前吃的苦太多了,现在的一切很风光、很快乐,不需要再去观修什么痛苦。却不知你现在的一切所为,都会成为未来痛苦之因,只不过眼前还没有感受到罢了。而一旦用微妙的智慧来观察,眼下的一切皆不离行苦的本性。

5.“人有财发疯,牛有草发疯”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

藏地有这样的说法:“人有财发疯,牛有草发疯。”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许多人在缺吃少穿的时候,好像也没有特别大的贪欲,可一旦有了钱后,贪欲反而被激发出来,疯狂地追逐财富;牛也是如此,放过牛的人都有经验,在没有草的地方,这些牛还比较听话,而一到了草多的地方,它们就一边吃一边跑,根本不听主人招呼。这个比喻很符合现在某些人的状况。

如今有些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明明享有财富与盛名,却依然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内心没有满足之时。

就像一则寓言中所说:

有一只狗意外获得了一根骨头。在过河的时候,它发现水中也有一只狗叼着一根骨头,就扑了下去,想要得到另一根骨头。结果,它的下场可想而知——不但得不到水中的骨头,就连自己原本有的那一根,也在慌乱中弄丢了。

古人说:“贪则近贫。”如果贪心过大,定会招致贫穷。从字形上看,“贪”与“贫”也很接近。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尽量克制内心的欲望,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过一种知足少欲的生活。

有了这种满足感,纵然住在小小的屋子里,内心也会欢喜无比。否则,就算住五星级宾馆,吃山珍海味,家有万贯黄金,内心还是会闷闷不乐。我个人而言,住的木屋只有十平方米,虽然扩建成三四层的高楼也没问题,但我觉得这样的小屋很舒服,除了厕所以外,办公室、卧室、书房、厨房都是它,这种感觉非常好。

孔子曾说:“吃粗淡的饭,喝白开水,以手臂作枕头,虽然生活简朴,但只要有道义,快乐就在其中。”我非常佩服这种精神。现在有不少人,经济条件不错,但精神上特别空虚,只求吃得好、穿得好,丧失道德人格也无所谓。而古人并非如此,吃饭不一定有档次,穿衣不一定是名牌,只要善良的品行不失毁,活在世间就有意义。

《佛所行赞》中有一句话,就说得特别好:“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腰缠万贯的人倘若不知足,天天贪得无厌,这即是在感受贫穷之苦;身无分文的穷人,如果有了满足感,那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富翁。

6.不过分追求金钱,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钱财,真的是够用就好。如果想赚钱的欲望太大了,只会给自己带来层出不穷的烦恼。其实,只有当你不过分追求金钱时,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并且带来内心的自在与安乐。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是富可敌国者,倾国倾城者,权倾一时者,还是名震天下者呢?都不是。佛陀告诉我们,知足之人才是天底下最快乐的。

《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婆罗门国王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他突发善心,想作大布施,于是将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取一撮。

佛陀观察度化国王的因缘成熟了,于是化为一个婆罗门来到他面前。

国王问:“你需要什么?”婆罗门说:“我想要房子。”国王给了他一撮珍宝。但婆罗门才走了七步,就返回来将珍宝放还。

国王问他为何不要,婆罗门答:“这些珍宝虽然可以盖房子,但还不够娶妻,所以我干脆不要了。”国王说:“我再给你三撮。”婆罗门又拿了三撮珍宝,但走了七步后又返回来。

国王不解,他说:“光有房有妻还不够,我还想有田地、仆人、牛马,这些珍宝还是不够。”国王说:“再给你七撮。”

婆罗门走七步后又回来了,他说:“我以后还有子孙,养活他们的钱远远不够。”最后,国王把所有的珍宝都送给婆罗门,但他接受后又退还了。

国王很生气,问他又为何?婆罗门说:“人一辈子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有再多的钱也不够用,而生命非常短,我还不如放下一切,去追求无为之道。所以,我不要珍宝了。”

国王越想越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这时,佛陀现出本来的身相,对国王说了一偈:“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见到佛的相好庄严,又听闻此偈颂,国王当下欢喜无比,便从佛处受了五戒。后来证得了圣果。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钱财,真的是够用就好。如果想赚钱的欲望太大了,只会给自己带来层出不穷的烦恼。其实,只有当你不过分追求金钱时,财富才可能不期而至,并且带来内心的自在与安乐。

7.你是那个总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吗

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而然涌现。

现在有些人,拥有一点财产便死抓不放,舍不得用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事上,从来都不愿意布施,还经常跟别人哭穷,说些可怜兮兮的话:“我实在没有钱,太穷了!”这样的人,很容易得到饿鬼的果报。

从前有一则寓言:

两个小鬼要到人间投胎,阎罗王对他们说:“让你们去做人的话,一个要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要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

小鬼甲一听,赶紧跪下来说:“阎王老爷,我要做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的人。”小鬼乙则默默无言,静静听候阎罗王的安排。

阎罗王把抚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这则寓言,实际上反映了“舍”与“得”的微妙关系: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而然涌现。

然而,不懂这个道理的人,由于从不舍得,纵然生前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死后也会非常可怜。

《增一阿含经》里讲:一个大富翁叫婆提,他特别特别有钱,但因为没有子嗣继承,死后财产都被充公了。

为此,波斯匿王专门风尘仆仆地去拜见佛陀。佛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一大早就赶过来?国王说:“我去没收婆提家财产时,发现不说其他的,单是纯金就有八万斤。但他生前吃的是粗陋饮食,穿的是污垢衣服,乘的是瘦弱老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告诉他:“这是因为婆提在世时,心被吝啬所控制,不知布施的缘故。”

波斯匿王就问:“那他命终后会转生何处?”

佛陀回答:“他善根已断,现生于涕哭大地狱。”

波斯匿王又问:“难道他没有一点善根吗?”

佛陀说:“没有。他这一世用尽了往昔的所有善根,却又未造新的,所以现在无有丝毫,只有在地狱中受苦。”

如今也有些人,因为前世的福报,暂时拥有一点钱财和快乐,但今生若没有继续积累福德,后世也会像婆提一样,善根用尽后只有堕落。就像我们手机里的电,今天用的是以前充的,一直用用用,到最后电全都没有了,再不充的话,明天就没办法打了。

所以,为了安乐恒久远,我们务必要抓紧积累福德,否则,违缘到来时,一点资粮都没有的话,佛陀也没办法救护你。

7.布施不是非钱不可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

或许有人认为:“如果说有‘舍’才有‘得’,那我前世可能没有积福,今生一点钱都没有,怎么去作布施呢?”

其实,只要你用身口意去善待别人,没有钱也照样可以布施。

《杂宝藏经》中讲了,有七种布施不花钱就能获大果报:

一、眼施:以和善的目光看别人;

二、和颜悦色施:以和蔼悦意的表情对待别人;

三、言辞施:对别人宣说柔和的语言;

四、身施:起立、迎送、礼拜父母师长,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帮助别人;

五、心施:以善良、恭敬之心对待别人;

六、床座施:为父母师长铺设座位,或者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

七、房舍施:将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住。

可见,没钱并不影响布施,这些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有心,就有机会。

8.天高不算高,心贪第一高

贪心炽盛的人,就算拥有得再多,也始终有种贫穷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对这种人来说,倘若不能调伏自心,想完全依赖物质来满足自己,简直难如登天。

一个人贪心不足时,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即便是已经拥有的,也很容易失去。

从前,有一个妇人叫王婆,她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喝酒,喝了上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没跟道士要。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一直也没给钱,就给你挖一口井作补偿吧。”说完,院子里就出现了一口井,井中打上来的都是美酒。从此,王婆不用酿酒,只要舀酒卖就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道士又来了,他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抱怨说:“酒是很好,可惜喂猪的酒糟却没了。”

道士听后大笑,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可见,贪心炽盛的人,就算拥有得再多,也始终有种贫穷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对这种人来说,倘若不能调伏自心,想完全依赖物质来满足自己,简直难如登天。

有些人不仅生前十分贪执,甚至临死时都还放不下。

像《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临终时总断不了气,一直伸着两个手指。

大侄子问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子问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没吩咐明白,他仍是摇头。

最后他的小妾说:“老爷,你的心事我知道。灯里点了两根灯草,你怕费了油,我挑掉一根就是了。”说完去做了。

严监生这才点点头,垂下手,咽了气。

严监生就要死了,还放不下一点点灯油。如今,这样为了财富而死不瞑目的人,也非常多。临终的时候,有人放不下存款,有人放不下房子,有人放不下车子……

其实,财富虽然暂时能给你带来一些快乐,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有些人生活非常简朴,不管是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全都极其简单,这些给他带来的是什么?是超离物欲的一种自在、洒脱。所以,内心的满足、智慧,远远超过了外在的一切财富。

佛教为什么又叫“内明”学?就是因为它属于内在的智慧,而不是只研究外在的东西、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佛教可以解除所有烦恼,这样一来,内心有了证悟,世界才会变得格外精彩。

9.获取财富,不要盲目跟风

许多人忙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苦不堪言。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思考过人生什么最重要?他们不明白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人们追求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盲目的。

就像“咕咚来了”的寓言中所说:

一天早晨,三只兔子在湖边欢快地扑蝴蝶。忽然从湖中传来“咕咚”的声音,它们吓了一跳。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又听到“咕咚”一声,兔子们吓坏了,转身就跑。

途中遇到了狐狸,听兔子们说“咕咚”来了,狐狸毛发耸然,也加入了兔子们的逃跑队伍。途中,它们依次惊动了熊、猴子、河马、老虎、大象,最后,差不多所有的动物都开始奔命。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逃亡惊动了青蛙,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咕咚来了,它太可怕了,有三个脑袋、八条腿……”

青蛙问:“谁看到咕咚了?”大象指河马,河马推猴子,最后一直推到兔子那里,结果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咕咚。

大家决定回去看个明白。它们悄悄回到湖边,又听到“咕咚”一声,睁大双眼一看:原来是树上的一个木瓜掉在湖里。

动物们不禁哑然失笑。

在非洲大草原上,也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当一只野兽在前面奔跑时,成百上千的野兽会毫无理由地跟着狂奔。如今,比较讽刺的是:许多人自诩为智商比动物高,但在看到别人贪执于财物时,自己也开始没头没脑地贪执。

其实,我们应当扪心想一想:“我一定要这样做吗?别人买一栋豪宅,是不是我也要买?别人买一辆好车,是不是我也想有?……”

通过冷静的思考,有智慧的人会明白:如果自己的欲望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很可能会以造恶业或损害身体的方式来聚敛钱财,并在此过程中感召种种难言的痛苦,这样自讨苦吃有什么必要呢?

生活的轻松快乐,要从充实内心做起,而不是盲目地攀比、追求。否则,欲望是无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达到了目标,内心都不会感到真正满足。

10.“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一个贪财的世间人,即使拥有一时的风光,下场也不会尽如人意;一个贪财的修行人,整天心心念念想着怎么弄到钱,修行也必定一无所成。

当今时代,人们的欲望极度膨胀,物质上虽已相当富足,但为了心中那个天文数字,仍殚精竭虑地追求财富。他们有十万想二十万,有一百万想一千万……

有一次,我去了藏地一个地方,有人问我:“我们这里有些人年年修房子,什么时候才修得完啊?”

我说:“如果人的贪心没有止息,房子是永远修不完的。今年有条件会修二层楼,明年条件更好会修三层楼……贪心一年比一年大,房子也会一年比一年高。”

对贪心大的人来讲,纵然一人独占世上的所有财富,也仍然不会感到满足。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现在到处是经济犯罪的新闻: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许多罪犯在供词中都说:“本来我也知道这是犯法,可是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不得不铤而走险——”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秋收时节,有个人挑着一担豌豆行路,途中他将担子放在一棵树下,然后就去方便了。

这时,一只猴子从树上下来,偷偷抓了一把豌豆。在返回树上的时候,一颗豌豆落到了地上,猴子放下手中的一把豌豆,赶忙下来捡。

恰巧那人回来了,抛出一块大石头击中了猴子,猴子不幸当场丧命。

路人见此情景,不禁感慨:“舍弃一把豆,而寻一粒豆,历经百般苦,此猴真愚痴。”

所以,《大庄严论经》中说:“知足第一富。”知足少欲才是最大的富翁,这种远离贪欲、自由自在的快乐,就连天王也很难享受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许多人往往不懂这一点!

11.其实,你并不穷

我们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现在已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有一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一天,走过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他:“年轻人,你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年轻人不解:“这从何说起?”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斩钉截铁地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双眼都瞎掉,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怨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应当珍惜现在已拥有的。当你身体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时;当你衣食无忧,用不着忍饥挨饿时;当你早上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太阳的灿烂笑容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幸福,已经超过这世上很多人了?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自传中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让她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她就是最幸福的人。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他后来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自己最幸福的事了。

所以,仔细想一想,幸福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现在你就有好多这样的机会。可是,你珍惜过吗?

12.苦与乐的真谛

“生火烧柴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烬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刻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能无勤成办。”

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遣除我们内心的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据它。

大乘经论中再三告诫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为自己;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为众生。

据说从前一个人去上帝那里,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那个人说:“好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都饥饿而绝望,原来他们拿着一个比手臂还长的汤勺,没办法把汤送到嘴里。

上帝又对那个人说:“来吧,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那里的一切,和前面房间的一模一样,还是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高兴地唱歌跳舞,特别开心。

那个人问:“我不懂,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他们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痛苦?”

上帝回答:“这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在喂别人,而在那里,他们只喂自己。”

所以,只有为别人,才能真正为自己。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生火烧柴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烬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刻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能无勤成办。”

试想,假如你认为幸福是建立在发财、升官、感情等基础上,那么这些一旦出现问题,你的人生就会像垮了地基的墙壁一样陷入崩溃。而你若时时抱着利他之心,那生活中无论出现任何得失荣辱,都会云淡风轻、一笑了之,最终无论做什么,也很容易心想事成。

所以,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务必要有个正确定位。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本书系统论述了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表现形式、传播形式和危害,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如何成为爱国爱教的合格穆斯林。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人民群众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肃清思想,普及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祛除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中观大师箴言集

    中观大师箴言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珠圆玉润,将军嫡女不出嫁

    珠圆玉润,将军嫡女不出嫁

    她一个考古界的学生,因为一个项链上的黑珍珠便穿越了。穿谁不行!一觉醒来她居然上了那个幼年女尸的身体,不知道这是什么朝代,也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可偏偏这个人还长了一张祸水的脸。刚来就见死尸,上街就被调戏,被卖还差点被劫色......莫名其妙还杀了人......终于遇到帅哥,可她自己家里还有一堆对帅哥虎视耽耽的母老虎。远离帅哥,珍爱生命......就在她下定决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时。帅哥画风突变,夜黑风高,倪卉哆嗦着:“这位帅哥,你你你......你进错房门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球武者时代

    全球武者时代

    四百年前,妖族突然诞生,而后圣域创始人武帝与妖祖决战,终于将其暂时封印,然而人类与妖族的仇恨却是并没有就此结束,仇恨的连锁之下,两族世代相争,长达四百年之久!徐林,一个出自陵城的普通少年,在面临妖族入侵这个异常动乱的时代,他会做出怎么样的举动呢?他又如何一步步揭秘出埋藏了长达四百年之久的秘密呢,天南大战后,三圣四妖王接连登场,各有所图,徐林又该如何抉择呢?乱世风云之下,必是英雄辈出,可谁又知道英雄身上的背负呢!且看一位平凡少年如何走上这条顶峰之路!
  • 圈子圈套2:迷局篇

    圈子圈套2:迷局篇

    职场风云再起。洪钧出任维西尔中国区总经理,他和俞威之间的较量又或明或暗地展开来,面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该如何出招。俞威依旧在ICE呼风唤雨,然而当他发现新任研发中心的负责人竟然和洪钧有某种渊源时,他还能笑得起来吗?他将如何面对这一颗“定时炸弹”。
  • 扈从东巡日录

    扈从东巡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妻来袭:萧少,走着瞧

    甜妻来袭:萧少,走着瞧

    【民国甜宠+女主外星人+伪兄妹】萧大帅追妻有三招:卖腐,自恋加硬撩。(一)古里芃芃:“萧熠然,别碰我男神,把你的爪从他身上拿下来!”萧大帅邪魅一笑,“好,不碰他,我碰你!”众人:大帅,放下你妹妹,让我们来!(二)古里芃芃:“我对灯发四,一定会砍了萧熠然的桃花,让他当万年单身狗!”萧大帅闻言眉开眼笑:“果然,本帅是民国第一美,小狐狸也为我的美貌所倾倒,怕我招蜂引蝶,她真是爱惨了我!”众人:大帅,你怕不是想多了!(三)古里芃芃将自己裹成大粽子,“萧熠然,别过来!”“纯情”大帅不紧不慢地解开衬衣扣子,“不想吃肉吗?肉很好吃!我也是第一次吃,我们一起研究!”众人:这样我们男配就没戏了?不阔能!
  • 喂!我不是故意爬错床的

    喂!我不是故意爬错床的

    一次酒醉却爬上了别人的床,一觉醒来,才得知昨晚并非春梦一场。看着那得意的笑脸,她真有扯破他嘴脸的冲动。*~~~~~~~~~~~~~~~广告时间,推荐一下敛心其他的文:《权倾后宫》(完成)《情倾后宫》(完成)《暴君囚奴》(完成)《血鸢泪》(连载)《误惹黑心王爷》(新作)##########
  • 未来似星火

    未来似星火

    许棠代替着哥哥许堂活着,年少的少女扮作少年,清瘦俊逸,在替哥哥完成梦想,拼命找寻当年真相的过程中意外收获了一堆兄弟以及.......一群萌妹子追求者?某大少微微挑眉,眉宇间散发出淡淡哀愁:“棠棠啊,我说过你是我的,怎么还在外面招蜂引蝶呢?”某女入戏太深:“我不是gay。”“.......”
  •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租来的王妃不争宠:极品刁妃

    “阎王,我不嫁!”“你,本王娶定了!”妖孽般的脸上挂着莫测的笑意,竟然不顾众人惊诧的眼光,吻了她n久……“女人,本王早被你看光了,你想不负责吗?”低沉的声音不大,但却把她给雷的外焦里嫩的,她、、、啥米时候……还要负责,才不要了啊啊啊……什么,出天价,做他的保镖?但保镖的工作是干啥啊?怎么说也不该是被……??????
  • 错过风景错过你

    错过风景错过你

    安小小看着顾海的背影越来越模糊,好像从来都不属于她。她很孤独,很害怕,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冷的像块冰一样,而曾经的欢声笑语,仿佛从未出现过。
  • 倾香月

    倾香月

    女主前世的所有付出,就算到死也要为那个渣男付出一切?“不,我不愿意。”我要为自己而活,下一世,我要为自己开出一片天。下一世,我不要再爱上你下一世,遇到你真好。欢迎大家看虐爱的过程,女主后期可任意穿梭时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