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2400000025

第25章 社会规范敏感期(0—6岁)(5)

2.给孩子一个“参照物”

孩子心中有一个“完美”的标准,这个标准如果在没有“参照物”相比的话,他常常就会用“至善至美”来衡量自己。前面已经提到,孩子会因为能力所限达不到“完美”的程度,他的内心会很痛苦。其实如果这时候,父母能够给孩子一个“参照物”,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画的比爸爸(妈妈)强多了,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画呢!”当孩子听到父母这么说,就等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完美”标准的“参照物”。这样,他衡量“完美”的标准就会降低,从而就不会沉浸在“过分完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了。

12.“我要结婚”:最早要和父母结婚,和幼儿园的老师及周围的成人结婚(4—6岁)

——不要嘲笑孩子,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及时向孩子传达正确的婚姻观

当孩子4岁左右的时候,就会进入婚姻敏感期。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想跟爸爸或妈妈结婚,后来就会想跟幼儿园的老师以及他周围的成人结婚。一般情况下,婚姻的敏感期持续到5—6岁时结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有这些表现,就会认为孩子是早熟。其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对人群的组合产生兴趣,并开始探索各种各样的人群组合形式。因为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孩子的生活最近,所以他的探索行为就会从婚姻开始。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楠楠4岁了。有一天,她跟大表姐上街去玩。在一家婚纱摄影店的门前,楠楠停下来,她瞅着店里面陈列的各种婚纱,说:“姐姐,那些带纱的裙子很漂亮!”

大表姐说:“那是婚纱!新娘子穿的。你喜欢吗?”

楠楠说:“喜欢,我结婚时也穿婚纱!”

大表姐笑了:“你想跟谁结婚呀?”

“跟爸爸结婚呀!”楠楠腆着小脸看着大表姐说。

大表姐说:“可是,妈妈已经跟爸爸结婚了呀!”

“我就喜欢爸爸,我就跟爸爸结婚!”楠楠一点也不“示弱”。

大表姐笑了笑,没再接着说……

故事2:

一天,4岁半的女儿正在玩玩具,她好像一下子想起来什么了,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结婚,和爸爸结婚!”听了女儿的话,妈妈知道女儿的婚姻敏感期来了。于是就说:“你很爱并爸爸,所以想和爸爸结婚,是吗?”女儿回答说:“是的。”妈妈非常认真地说:“结婚这件事很严肃,你应该找一个非常喜欢你的人结婚,可这个人必须和你没有血缘关系。”

女儿有点糊涂了:“什么是血缘关系?我不管,我就要结。”

妈妈耐心地说:“你是爸爸的女儿,所以你们就有血缘关系,就不能结婚;妈妈和姥姥、姥爷都有血缘关系。”

女儿没再听妈妈说什么,她一个人玩起洋娃娃来了……

以后的几个月,女儿经常提起和爸爸结婚的事。妈妈每次都会抓住机会,让孩子理解婚姻是怎么回事,从而建立简单的婚姻概念。

故事3:

一天上午,4岁的小光对老师说:“老师,你能嫁给我吗?”

老师笑了,她知道小光的婚姻敏感期到了,她说:“老师不能嫁给你。”

小光很失望:“为什么呀?”

老师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啊!”

小光问:“那你爱他吗?”

老师说:“当然了,我很爱他。”

小光更难过了。

老师接着说:“你应该找个爱你的白雪公主,和你差不多大才可以。”

小光好像听懂了。

接下来的几天,老师就注意观察他,很快,老师就发现小光已经找到了他的“白雪公主”,他和婷婷这几天老是在一起玩,形影不离,真像是热恋中的爱人呢!

敏感期分析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孩子是不会懂得婚姻是怎么回事的。可实际上,孩子在4岁左右就会进入婚姻敏感期。在婚姻敏感期的最初阶段,孩子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好感,而且会看到这种现象:女儿想要嫁给爸爸,儿子想要娶妈妈,甚至有的女孩想和妈妈结婚,有的男孩想和爸爸结婚。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无厘头,一笑了之。但是,当父母看着孩子对婚姻问题越来越感兴趣时,才会意识到,孩子真的开始对人类的情感世界进行探索了。

但是,孩子的认识会慢慢发生变化,也会对自己的年龄有所认知。他会突然意识到,爸爸妈妈虽然很好,但他们和自己不一样。因为爸爸妈妈是大人,而自己是孩子,人应该与同龄的人结婚。当孩子有这种认识的时候,他就会在同龄的小朋友中间选择“爱人”。

实际上,结婚对于处在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是他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他就想和他结婚;因为想和一个人在一起玩,他就想和他结婚;因为他想吃别人的零食,所以就想和他结婚……也就是说,结婚是孩子表达内心喜欢的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不过,孩子在选择喜欢的人的时候,一般会是一厢情愿,只要自己对哪个小朋友感觉好,就让人家当自己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一旦对方不愿意,或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他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因此而痛哭。

引导小妙招

1.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在婚姻敏感期,孩子已经对自我、性别、异性已经有了最初的感觉。所以,他才对结婚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作为父母,对此不要惊讶,也不要以为孩子过早地成熟,一定要耐心地、平等地、科学地与孩子交流。

2.不要嘲笑孩子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某个成人,并想跟那个人结婚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想法或行为是幼稚的,也不要在公开场合揭露孩子的“婚姻”,否则,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3.让孩子建立婚姻概念

面对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像故事2中的那位妈妈,实际上就利用每一次机会跟孩子沟通,让她了解婚姻的情况,从而建立婚姻概念。

一个4岁多的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长大后我要娶你。”妈妈笑着说:“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男孩挠挠头,作思考状。妈妈继续说:“你应该找一个和你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结婚,这样你们才有共同语言,才会幸福。你看,现在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而愿意和大人玩,道理是一样的。”从那以后,男孩就不再提娶妈妈的事情了。后来,妈妈再问他想和谁结婚时,他就悄悄地对妈妈说:“找个和我差不多大的,我爱她,她也爱我……”其实,这位妈妈也非常有智慧,她也巧妙地向孩子传递了正确的婚姻概念。

当然,建立完整的婚姻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它十分复杂,有些人可能一生都很难建立起这个概念。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要他明白婚姻的一些基本要素就可以了。

13.“爱”上小伙伴:孩子会选择同龄的异性小朋友作为“结婚”对象(4—6岁)

——孩子以游戏的方式对待婚姻,父母则要认真对待

当孩子渐渐明白他应该和同龄人结婚时,他就会“爱”上同龄的小伙伴,也就是把同龄的小伙伴作为结婚的对象,并通过一些策略向他喜欢的那个小朋友示好。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观念中,“恋爱”与“结婚”都是好玩的游戏,他们是在模仿成年人的组合形式。虽然孩子是用游戏的方式来对待婚姻,但父母却应该认真对待才可以。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最近,5岁的帅帅好像“爱”上了莹莹。

一天,5岁的帅帅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手里拿着一大包威化饼干进了幼儿园。走进教室后,他就来到小女孩莹莹的身边,对她说:“我刚从家里带来的威化饼干,给你吃吧!”

帅帅本以为莹莹会非常高兴地接过去,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莹莹一点都不领情,不但没有接帅帅的饼干,还说:“我不爱吃威化饼干,我们家有好多呢,我都不吃。”

这下,帅帅感到很痛苦,于是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我失恋了。”

不过,这一切都被老师看在了眼里,她说:“莹莹不喜欢吃威化饼干,但她可能吃巧克力呀!”

故事2:

5岁的男孩晓海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想和苗苗(5岁的女孩)结婚,我想请你给我们举行婚礼。”

听到晓海的话,老师并没有责备他,她问:“苗苗喜欢你吗?”

晓海连忙回答说:“喜欢!”

于是,老师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一会儿,老师就给晓海和苗苗举行了“婚礼”,其他的小朋友就当他们的亲戚朋友。

“婚礼”过后,他们就用几把椅子和桌子围了一片空地——他们的家。晓海很认真地做“小丈夫”,他对“小妻子”说:“老婆,我要上班去了,你好好看家。”

苗苗也很认真地做“小妻子”,她这样回应:“好的,老公。你早点回家,家里没菜了,你带点回来呀!”

就这样,这对“小夫妻”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生活着。但突然有一次,苗苗发现晓海在和另外一个小女孩聊天,她很生气,哭着对晓海说:“我不想让你们结婚!”

晓海说:“我不和她结婚。”

他们很快又恢复了平时的“恩爱”,不过,这时他们已经不再称对方为“老公”、“老婆”了,他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他们已经对那个游戏不感兴趣了。

敏感期分析

当孩子在稍微大一点时,他就会“爱”上同龄的小朋友,并且会向那个小朋友表达好感。这时,他就会动用一点小策略,比如,遇到事情会与他喜欢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会用零食去让那个小朋友吃,会帮助那个小朋友,等等,以此来获得人家的喜爱。就像故事1中的帅帅,用的策略正是请对方吃零食。

说到这里,就再继续多说两句。也许有的父母看到故事1中老师说的话,会感到很奇怪,会认为老师在教孩子去谈恋爱。其实,老师说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让孩子知道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在故事中,可能帅帅比较爱吃威化饼干,他就以为莹莹也爱吃。老师这样说,会让帅帅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他再次遭到对方的拒绝,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伤心了。

从故事2中可以看出,孩子“结婚”就是一种游戏,一旦他们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婚姻”也就终止了。当然,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他也会有情感有独占的倾向。比如,苗苗看到晓海与别的小女孩聊天就以为晓海要与人家结婚,所以就会哭,这就是情感独占的行为表现。

一般来说,孩子到6岁时,婚姻敏感期就过去了,这时他就会发现结婚也会让人感到有点害羞,但在这之前,他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当然,孩子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婚姻概念,对婚姻和人际关系也达到了良好的认知状态。

引导小妙招

1.不拿孩子的情感开玩笑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某个异性小朋友,说要和那个小朋友结婚时,父母一定不要拿这件事开孩子的玩笑,更不要在亲戚朋友面前大谈孩子的“恋情”,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自然成长,就会让孩子在婚姻敏感期遇到障碍,从而影响他正确婚姻观的建立。

2.认真对待这一敏感期

虽然孩子对婚姻的看法并不成熟,虽然他们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对待恋爱,对待婚姻。但是,作为父母,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敏感期。要知道,孩子在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孩子未来对待感情的基础。因为在这个敏感期内,孩子思考与实践了一些有关于婚姻的问题,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史非常有帮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珍惜与呵护孩子这份情感的表达,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3.不要刻意去限制孩子

其实,孩子在婚姻敏感期内“爱”上同龄的小伙伴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表达,只是成人误解了这种表达。其实,父母完全不用太限制孩子,应该允许孩子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

今天,孩子通过电视或周围的环境,就能很容易看到成人手拉手、拥抱、接吻等表达情感的场景,有时候面对这些,父母就会刻意挡住孩子的视线,不允许他看。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就越好奇,就越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是成人表达喜欢、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等他长大后,也可以这样去表达。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很正常。其实,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这件事的过程中,就让孩子对情感有了很好的认知。

14.奥特曼、孙悟空、白雪公主:孩子崇拜偶像,扮演奥特曼、孙悟空、白雪公主,那是他在确认身份,积累人格特征(4—5岁)

——孩子在模仿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让孩子尽情去模仿,给孩子做梦的权利,也可以让偶像帮孩子改正缺点,培养好习惯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就会迷恋上一些偶像,他会处处模仿这些偶像。比如,很多男孩会称自己为奥特曼,是孙悟空等,并在生活中扮演他们;很多女孩都梦想自己是白雪公主等,也会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以这样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孩子会对这些偶像迷恋得不行,会非常崇拜他们,会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实,这就表明,孩子已经进入了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内,上述表现都非常正常。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最近,4岁的伟楠突然有了一个极大的兴趣,那就是模仿孙悟空。而且,他还缠着妈妈在商场给他买了一个玩具金箍棒。拿到这个金箍棒,他就更乐意去模仿孙悟空了,那个金箍棒几乎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他。

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伟楠都会把自己当成孙悟空。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提着金箍棒到处溜达,他在干什么呢?找妖精呢!

有一次,妈妈就问:“饭还没吃完,你又要干嘛去?”伟楠很干脆地回答:“俺老孙要去找妖精了!”

妈妈说:“伟楠,先吃完饭再去找妖精不行吗?”

伟楠一听,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是孙悟空,请叫我齐天大圣,或孙大圣。”

后来,老师对伟楠的妈妈说:“最近,伟楠酷爱模仿孙悟空,老是让别的小朋友叫他齐天大圣呢!而且要是有小朋友与别的小朋友起冲突的时候,伟楠就会‘伸张正义’,去追打他心中的‘妖精’。”妈妈一听,看来自己的儿子在哪里都把自己当成孙悟空了。

故事2:

这段时间,妈妈发现4岁半的女儿特别爱看《白雪公主》的DVD,都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她还在不厌其烦地看。看完之后,女儿就会把纱巾披在头上,当白雪公主的披风,或是找一些好看的丝带挂在头上,女儿可能认为白雪公主就是这样的吧。对了,女儿有时候还会把上衣的领子竖起来,因为白雪公主的衣服领子就是这样的。

除了模仿白雪公主的打扮,她还模仿白雪公主的动作和语言呢!妈妈发现,女儿原来动作很敏捷,很风风火火的样子;话说得也很快,都不给别人留回应的时间。可现在,女儿走路很轻柔,举止也很优雅,对人非常有礼貌;就连说话的口气都柔和了很多,说出来的话还真有点像白雪公主呢!

看到女儿有这样的变化,妈妈也很高兴。女儿的这种情形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妈妈明显感觉,在白雪公主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儿真的改变了很多,变得友善了,也变得高贵了……

故事3:

现在,4岁的儿子彻底迷上了奥特曼,每天都会穿带奥特曼图案的上衣去幼儿园,即使那件衣服洗了还不太干,他也一定要穿。没办法,妈妈只好又给他买了一件同样的上衣。

有时候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儿子会突然说:“妈妈,好像有个怪兽在屋里,我要去打怪兽。”于是,他就不吃饭了,就匆匆地在屋里走几圈,做几个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然后才回来继续吃饭。

同类推荐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为了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面对怀孕,女性应该如何去做呢?怎样才能使孕期生活更完美,家庭生活更幸福呢?这是每一位育龄妇女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顺利度过孕产期,既可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又无损自身的健康,为此,我们编撰了次书,旨在帮助广大育龄妇女科学怀孕,健康度过孕产期。本书从准妈妈的角度出发,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为目的,为保证母子平安而科学全面地论述了怀孕条件、孕前生活、孕期变化、营养饮食、生活保健、异常护理、安胎养胎、科学胎教、产前检查、分娩等方面的问题,让每一位准妈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
  •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 教子信札: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

    教子信札: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

    《教子信札》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兼作家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信札。当时作者的儿子远离家乡,去世界各地求学,作者就通过写信的形式,把自己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传授给儿子,最终把儿子培养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教子信札》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养,善于在社会上处世以获得成就的杰作。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热门推荐
  • 典当诸天

    典当诸天

    莫棋,一个家族默默无闻的少爷,一夕之间背负了家仇族恨。在经历了生死逃亡之后,意外获得了一个神奇的当铺,在这里,只要是你所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典当。比如一杯水,一方空气,一缕阳光,一寸光阴,一个世界……当然,你也可以从这里获取你想到的东西,只要你能出得起价钱,金钱、女人、青春、美貌……生命、长生不老、甚至一方宇宙,这些全都不在话下。当莫棋拥有了一个这样的神奇当铺之后,他将何去何从,敬请期待《典当诸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安倍晋三传

    安倍晋三传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 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 捺钵王朝之辽太宗

    捺钵王朝之辽太宗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耶律德光即辽太宗继位。当时正值五代十国后唐一统中原时期。德光继承父皇遗志,巩固关外并向关内扩张。他将已征服的东丹国并入契丹,成为南京道。登基第五年,后唐皇帝李嗣源死,儿子李从厚继位,养子李从珂杀李从厚夺位。石敬瑭起兵反李从珂,请求契丹援助。德光助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石晋割让幽云十六州作为酬谢,称臣和儿皇帝。七年后石敬瑭死,子石重贵立。改变对外策略,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发兵攻晋。前后用四年灭晋,改国号辽,在开封接受朝贺。第二年德光留下代理人驻守开封,率军班师回朝,在半路发病死去。本书讲述的是耶律德光这一朝代的历史故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颜如玉

    女主兰宁在国外旅游时,偶遇一个中国男人,并因迷路其发生争执。回国后,兰宁到新的杂志社工作,发现自己竟然成了自己一直喜爱的作家——幸心老师的编辑,而幸心老师,正是她在国外遇到的那个男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一个白天是绅士的人,晚上变成一个恶魔,释放身上的邪恶。这部作品被称为心理小说的先驱,书中“Jekyll and Hyde”一词甚至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选取的另一篇小说《自杀俱乐部》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也充满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斯蒂文森的作品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口味。故事通俗却不流于俗套,行文严肃却不失幽默,在通俗类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 换个姿势

    换个姿势

    李治邦,1953年5月出生于天津,河北省安平县人。1970年入伍,1978年转业到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出版长篇小说三部《逃出孤独》《城市猎人》《繁花落尽》,散文随笔集一部《我所喜欢的美丽女人》。中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100多部。2002年获得天津青年作家大奖的提名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苍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无场次话剧《希望之歌》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四幕话剧《下一站幸福》;三集广播剧《咱们工人》获得全国广播剧"政府奖"银奖。所创作的小品《邂逅》获得全国戏剧小品比赛银奖。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选载。省日报要闻部主任张马来不到四十岁,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有人说他长的极像瞿秋白,架着一副眼睛,白净的脸,颧骨比较高,把文人的酸气陡然表现出来。
  • 当家商妃

    当家商妃

    昭月最有钱的是谁?——七王妃夏落。昭月最牛叉的是谁?——七王妃夏落。她是天才医生,淡漠而强悍。却穿成了普通商贾之女。不要以为这样她就好欺负,敢使暗招欺负她夏家人。商斗斗死你。赐婚是吧,好。接受,她就要做最特立独行的七王妃。要钱有钱、要权有钱。动动手指能让昭月经济颠覆,跺跺脚亦让武林纷云起。夏落语录(注:请用冰冷语调):我不暴力,只是手痒。我的男人我做主。我有得不多,权力与金钱而已。……男主档案:他,昭月国最温和、最俊美的蓝眸七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昭月国最年轻、最富有的北堂家主子,内敛睿智。他,昭月国最邪肆、最不羁的疏影楼楼主,神秘难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袍哥传之亡清

    袍哥传之亡清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改写历史,也被历史改写。他们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曾经证明过的,会成抹不去的记忆,只是不希望现实再把这种记忆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