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2400000021

第21章 社会规范敏感期(0—6岁)(1)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非常自我,不管别人对他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以“不”来回应,就好像故意与人作对一样,而且他会指明某种东西是“我的”,喜欢占有和藏东西。当他喜欢交换和支配物品时,他就会对交朋友和群体活动感兴趣了。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仪,从而使他在以后能够遵守社会规范,过一种自律的生活。当然,在社会规范敏感期内,孩子还会有审美、追求完美、婚姻、性别、身份确认、情感以及社会规则与社会活动等敏感期。这些都需要父母认真对待,尊重孩子,给他自由,这样孩子才能顺顺利利地度过各个敏感期,让自己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

1.说“不”:不管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一概说“不”(2—3岁)

——“不”是孩子证明他与别人是分离的,以此来证明“自我”的存在,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正常表现,要合理引导

孩子在2岁多到3岁这个年龄段,一般会进入一个比较“反常”的时期,不管父母对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一概说“不”,比如,让他来吃东西前要洗手,他会说“不”;让他与邻居阿姨主动打招呼,他会说“不”;让他安静一点,他偏偏故意大声讲话;让他闭上眼睛睡觉,他非得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很多父母都感到头痛:“为什么孩子突然会变得这样了呢?”实际上,这些“反常”的现象足以表明,孩子已经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2岁7个月的小武最近看上去特别“反常”。有一次,他在客厅里的地板上爬来爬去,妈妈说:“小武,别爬了,把衣服都弄脏了,站起来走路好吗?”

小武立即回应:“不!我就不!”一边说,一遍继续爬,一点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给他戴餐巾:“小武,来,戴上餐巾再吃饭!”

小武还是那句话:“不!我就不!”

开始,妈妈还有点耐心,她轻轻地问:“为什么不戴呀!”

小武说:“就不戴!”好像答非所问。

妈妈有点着急了,说:“不戴就不能吃饭!”

小武还是不服气:“就不戴!”

妈妈更生气了,抄起巴掌就朝小武的屁股拍了几下,小武呜呜地哭了起来……

故事2:

妈妈带着即将满3岁的儿子小威和他的表哥去踏青,妈妈说:“小威,请你让大哥哥拉着你的手。”

小威很坚决地说了一个字:“不!”

妈妈就继续劝他说:“这个大哥哥拉着你会很安全的!”

小威还是倔强地说:“就不!”

妈妈就让那个大哥哥主动拉小威的手,可这下,小威竟然大哭起来,不仅不让拉,还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耍起赖来了……

妈妈真是想不通了:“为什么儿子总是这样反常呢,这么倔强,情绪也很暴躁,以前那个温顺可爱的儿子哪里去了呢?”

故事3:

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自己3岁的女儿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让她做什么她都不做,都是一个“不”字应对。不过,妈妈好像也找到“对付”女儿的妙招了。

这不,妈妈已经盛好了饭,在饭厅里喊:“小雅,来吃饭好吗?”

女儿回答说:“不!”

妈妈走到女儿身边,问道:“小雅,去吃饭吧!”

女儿仍然说:“不!”

妈妈并不生气,她非常有耐心地问:“为什么不吃饭呀?”

女儿回答说:“不知道!”而且,她还奇怪地抬头看着妈妈,好像给妈妈“示威”一样。

看女儿这个样子,妈妈就没再说什么,也没有把小雅硬拉到餐桌前,而是一个人回到餐厅吃饭了。

妈妈刚没吃几口,小雅就来到饭桌前,自己吃了起来……

敏感期分析

在孩子出生的最初时期,孩子会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非常依恋,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是一体的。但是随着他的不断成长,他就很快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父亲和他人是分离的。所以,这段时间,他就会说“不”,就会拒绝他人,什么事情都不会痛痛快快地配合,从而体验到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快乐,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

上面的几个孩子,都是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正常反应,而不是父母眼中的“反常”。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一旦觉醒,他就会通过有意识地拒绝别人、抗拒别人、说“不”等,以此来练习自己的意志。孩子的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会持续到4岁以后。如果孩子得到正常的发展,他就会逐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形,达到和谐与顺从的人生状态。

引导小妙招

1.不要强迫孩子做事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故意向父母展示他的自我。所以,父母越是强迫他去做什么,孩子越不愿意去,就像故事1和故事2中的孩子一样,父母越是想让他做什么,他就越不去做,如果父母再强迫的话,孩子就会更“反常”。相反,如果父母不去强迫,而是随他来,孩子可能就会自动地改变自己,就像故事3中的妈妈,她就比较有智慧。

2.学着理解孩子

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做出什么样的抗拒和拒绝行为都是没有理由的。所以,像故事1和故事3中,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时,他是答不出理由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还不是理性的存在者。这样做,只是表明孩子的意志开始形成。所以,父母要学着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孩子才会顺利地度过这个敏感期。否则,父母越是不理解孩子,就会越来越迷茫,甚至会与孩子针锋相对,而孩子也会越来越不合作。这样长期下去,整体家庭的生活就会乱成一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3.尊重孩子的意愿

面对不来吃饭的孩子,一位父亲悄悄地对他的妻子说:“我们不要再叫他了,他一会儿自己就会过来吃了!”果然,当他们不再频繁地去“请”儿子来吃饭时,儿子真是很快就自己洗了手,坐在餐桌旁吃饭了。而且,这对父母也学聪明了,不是要求孩子去吃什么,或是“请”孩子去吃什么,而是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时再拿给他,这样,儿子的饭吃得就比较顺利。可见,不与孩子“较劲”,孩子反而会变得“配合”。

父母应该知道,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时,对待任何事他都有自己的意愿,会按照自己的意识行事。所以,这个时候,父母的呵斥与打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父母只有尊重的孩子的意愿,孩子才会与愿意合作。

2.“我的”:孩子会明确指明,“这是我的。”(2—3岁)

——不要误解孩子的行为,不与孩子“较劲”,要善待孩子的“自私”,不强迫孩子去“分享”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他除了会发现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之外,还会发现每个人拥有的东西也不一样,比如,吃饭时,爸爸妈妈用大碗,而自己却用小碗;刷牙时,爸爸妈妈用大牙刷,而自己却用小牙刷……于是,他就把自己所拥有的小凳子、小碗、玩具等都称为“我的”,而且他还不愿意与人“分享”他的东西,一旦有人强迫他去“分享”,他就会不同意,甚至会大闹不止。所以,在很多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是“自私”的。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甜甜2岁了,妈妈发现她最近长了一个毛病,就是不允许别人碰她的东西。昨天,甜甜的小表姐来家里玩,小表姐看到她的洋娃娃了,就想拿过来玩一下。可是,小表姐刚把洋娃娃拿到手里,甜甜就把它从她的手里夺过来,嘴里还念叨了一句话:“这是我的!”小表姐没有跟她争。

要吃午饭了,小表姐去洗手池洗手,洗完手,她就拿毛巾擦手,可刚拿到毛巾,甜甜就在她后面大声说:“我的!”原来,甜甜一直在旁边看着小表姐呢!没办法,小表姐只能换条毛巾擦手,还对她说:“好的,我不用你的毛巾!”

到了饭桌了,小表姐刚想坐一个凳子,可甜甜又说:“这是我的!”小表姐笑了笑,只好换了一个凳子坐……

故事2:

曾经有一家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一群三四岁的孩子围着主持人坐了一圈。主持人问这些孩子:“你愿意把衣服给贫困山区的孩子穿吗?”问第一个孩子时,孩子回答:“不愿意!”问第二个孩子,得到的回答仍是“不愿意!”

这位主持人连续问了几个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说“愿意”。主持人好像并不想结束这个问题,于是就问下一个,结果这个孩子竟然双手抱紧了自己身上的衣服,而且还哭着说:“我不给,这是慢慢给我买的!”看到这个孩子哭了,其他的孩子也都哭了起来,节目无法继续下去了。

这时,镜头转向主持人。主持人这样总结说:“看看我们的这些独生子女,是多么的自私!”

故事3:

两个3岁左右的孩子在小区里骑儿童车,他们的妈妈都跟在身后。不一会儿,两位妈妈想让孩子把儿童车换过来骑。因为他们的车不一样,一个脚踏板在前轮上,另外一个车与成人自行车类似,只是后轮的两侧多了两个小轮子。

可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不愿意换着骑。开始的时候,妈妈是劝说他的,可小男孩根本就不听。妈妈感觉很没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过自私,不懂得分享。于是,她就强行抱起儿子,把他放到另外一辆儿童车上,这下,小男孩大哭起来。而另外一个小男孩则骑着这个小男孩的儿童车走了……

敏感期分析

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都会说:“这是我的!”其实,这是孩子的基本意识,如果没有这个一时,孩子也就没有安全感了。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会通过物质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如果是他人随意动了或用了“属于他”的东西,他就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当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他自我意识的发展。

与此同时,很多父母都会教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或与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小朋友吃,等等。但是,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时,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愿意去与别人分享他的东西。

这时,很多父母就难免产生“孩子是自私”的想法,就像故事2中那位主持人的总结一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父母有必要了解孩子的“自私”行为,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去应对孩子,切不可强迫孩子去“分享”。

引导小妙招

1.不要以成人的想法看孩子

父母想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的想法是好的,因为与人分享是一种美德。但是,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并不一样,而且是恰恰相反的。比如,成人习惯共享食物,孩子则不愿意;成人习惯分享玩具,而孩子则要看对象、看情绪。当然,这种情形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会有所改观。不过,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完全在用成人的想法看孩子,在以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孩子,还说孩子自私。更有甚至,有的父母会上纲上线,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分享”。就像故事3中的那位妈妈,他粗暴地让自己的儿子把自行车“分享”给另外一个男孩。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感觉这位妈妈很不错,不娇惯自己的孩子,很替别的孩子着想,即使自己的孩子哭闹不止在所不惜。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妥的,这是强迫孩子“分享”,干涉了孩子的自由。

父母强迫孩子去“分享”,也就是强制孩子把属于自己的物品分给别人,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这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健全的发展,还很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父母要知道,当一个人的正当权益常常受到他人侵犯时,他是很难让自己变强大的。所以,强迫孩子“分享”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另外,当孩子被强制“分享”时,他很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分给人人了,我也可以强行得到他人的东西。”于是,分享就成了交换,或是占有。所以,强迫孩子“分享”还是很不妥的。其实,孩子到5岁左右时,他自然会愿意与人分享,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因为他的心理在那个时候已经发展到另外一个层面。当孩子六七岁时,他就开始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分享就会变成一件乐事,就会成为孩子的良好品质。

可见,强迫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并不适用于5岁之前的孩子。

3.把分享的权利还给孩子

作为父母,不要苛求孩子,不要想着如何去纠正孩子,其实,孩子的行为都是正常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孩子”,结果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不仅自己会失望、伤心,孩子也会惶恐不安、沮丧自卑。

有的父母还会有这样的考虑:孩子拒绝分享,自己没有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小气,给自己丢了脸;小男孩还为此事哭鼻子,简直是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真窝囊;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怎么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大方呢?……

其实,父母该做的就是把分享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在父母看来的不合适的表现,其实却是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符的正常行为,是其他孩子也普遍存在的,父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分享还是不分享,孩子的自我意识、性格以及人格才会得到健全发展,他的心灵才能强大起来。

3.藏、占有欲:孩子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并可能撒谎(3—4岁)

——不要以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如对此“严加管教”,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父母认为孩子“自私”的自我敏感期,孩子有一个最为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发现很多东西是属于他的。因此,他的私有观念会一步步建立起来,而且会时刻保卫自己的物品不被侵犯。与此同时,孩子会因为好奇心或占有欲的影响而出现“偷窃”行为,他会从别人那里“偷拿”东西,比如,会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偷偷带回家,会把别的小朋友的某件物品藏起来,然后他自己玩耍……并且,孩子可能还会为这样的行为撒谎。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3岁半的儿子到小朋友家玩时,会偷偷地把他喜欢的一些小玩意儿、小玩具装在口袋里带回家里来。而且,妈妈问他时,他还不说实话。

妈妈有些担心,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孩子的行为。这位妈妈说:“我非常希望儿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担心如果不对他加以引导,他会养成偷窃和说谎的坏习惯,但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儿子。”

故事2:

贝贝即将满4岁了。一天下午他从幼儿园回到家,从自己的书包里掏出一个小玩具车。妈妈看到就问:“玩具车是哪来来?”

贝贝怯怯地回答说:“是老师给的。”妈妈知道,这肯定不是老师给的。妈妈想,如果是老师给的,贝贝就不会这么怯怯地回答了。

不过,这位妈妈并没有训斥孩子。晚上快睡觉时,贝贝对妈妈说:“妈妈,我逗你玩呢!小车是晨晨的,我明天给他。”

妈妈问:“晨晨知道你拿他的小车了吗?”

贝贝低着头说:“不知道。”

妈妈蹲下来,认真地对贝贝说:“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人家知道,明白吗?”

贝贝用力点了点头。

敏感期分析

孩子偷拿别人的小物品,或者是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以供自己玩耍时,并不是他恶意地去侵犯别人的财产,而是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一种正常表现,只是他觉得自己喜欢就拿了,好像也没有以为有什么不对的。对此,父母大可不必特别惊讶,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道德坏掉了,更要慎用“严加管教”的方式,甚至是打骂孩子,只需要耐心引导,就像故事2中的妈妈一样。当然,引导孩子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父母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发现,就一定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同类推荐
  • 365夜故事:夏

    365夜故事:夏

    1.《365夜故事》是由鲁兵先生专为孩子编选的“国宝级”童书。以孩子的视角为选择眼光,以儿童的口语来裁剪语言,便于年轻父母的口述。一经出版,好评如潮,风靡全国,总销超700万册,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堪称中国童书出版史上的奇迹。书中的故事饱含智慧,纯真童趣,具有永恒的美与韵味,是享誉全球的华语儿童经典。2.本书获得鲁兵先生的作品授权,在选编故事篇目时,因循鲁兵先生的指引,询访诸位儿童文学名家,叶圣陶、赵冰波、野军、顾城……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内容全面,分类清晰,分别从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如何提升注意力等几大角度,来进一步阐述注意力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轻松教导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本书还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比如,本书不仅将“趣味游戏”与“专注力”巧妙结合,而且还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家教等角度提出了很多专注力训练方法,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写给父母与孩子的教养札记,透过各种生活故事,从工作观、工作价值、工作技术到工作互动等面向,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责任感,做好奠基与扎根的功课;第二部分是蔡颖卿的女儿写的英文日记,以及蔡颖卿与女儿的直接沟通和反思,呈现亲子间工作理念的传递交流,女儿的自我探索也等于是独立精神的实际体现;第三部分则延伸至对所有年轻工作者的关怀。以蔡颖卿的经验分享为开端,探索在工作中转化心态、培养自我、磨练实力到圆梦创业的原则与想法,最后以年轻工作者的群像采访为总结,鼓励每个年轻的孩子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朝真正的人生志趣稳步前进。
  • 2岁方案

    2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2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故事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不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从隐喻故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起,探讨家长如何用故事治疗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家长对隐喻故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家长在作文辅导、编讲故事导等方面,成为真正的作文和故事高手。
热门推荐
  • 事师法五十颂

    事师法五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基

    道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弑神者兰斯洛

    弑神者兰斯洛

    身为弑神者的兰斯洛总是孤身一人走在弑神的道路上,直到有一天,一个懵懂少年的出现打破了他寂静枯燥的生活,少年的身影与弑神者心中的那团光芒重叠,这次,他还能一如以往地弑神么?
  • 我有相思冠山河

    我有相思冠山河

    “夜池溟,按照这后宫的规矩,就算你再厌恶我,也要陪在我身边!”接踵而来的窒息好似要了她的命。在夜池溟的眼里,她永远是害死他青梅竹马的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物小精灵之哲宇

    宠物小精灵之哲宇

    月光透过缝隙的枝叶投射下来,大树随风摇曳着自己的树叶,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昏暗……树枝之下,仰望在柔软的草地上的少年看着这个由无数星星组成的绚丽多彩的星空……也许回想着自己的快乐时光,也可能早已忘记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这是一本作者脑海想象中所生的产物,仅此怀念曾经逝去的童年……(胡思乱想)标签: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精灵宝可梦
  • 聚光灯下的荣耀

    聚光灯下的荣耀

    他曾经是聚光灯下最耀眼的那一个人。可赛场上的一次失误却让他丢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冠军。他走了,走的悄无声息。曾经的王者,我们还能再见到你吗?当然能!当初丢掉的一切,我还没有亲自拿回来呢!聚光灯下,我将永远是那个最闪耀的王者!
  • 部执异论

    部执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帝之男儿心计

    女帝之男儿心计

    本土女尊,大女子主义严重,然后冷血、嚣张、霸道、掠情、NP、护短、占有欲、恶趣味、虐情and女宠男,重生,撇嘴,前面两个字是废话,标签党在前,有雷慎入!这是一个不孝女的诞生:“你们是姐妹,亲姐妹。”“若有意那个位置,那个魔魅,你正君之位不是空着?何妨给了他?”“再厉害,你还能云起山冰崖一同杠上。”——“父亲只需应上一声,到那日助我,自不会血染天下。”这是一个暴君的崛起:“你大姐文韬武略,二姐心狠手辣,三姐城府极深,你当你母亲大业若成,那个位置,能轮得到你?”——“这有何妨,逼急了,只要都死了,不是我的,到时候也会归我。”“你若登基,不出三年,必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群民皆反。”——“我若登基,出现三年暴乱,信不信我先把你抓起来,然后安你惑乱妖星之名,火烧已示天下。”这是一个鬼畜攻的存在:——“我若想要,是你能拒绝的?”——“一时半会乖顺点,不拂逆我,是会死?还是以为我不敢动你弟弟?”——“这身子骨要再不好起来,再给我犟着,等娶你那天,就让你弟弟代你成婚。”一夕宫主,一夕为奴,这是他,不甘的他,挣扎不止,她既然不珍惜他,又凭何让他心甘情愿依附于她?万年追随,满心满意,这是他,顺从的他,“主子是迷情的天,那迷情了,迷情对主子来说算什么,只是宠物的吗?就只能是宠物的吗?”天姿国色,玉貌花容,这是他,恐慌的他,“姐不能不要年祁,年祁的一切都是姐姐给的,姐姐若不要年祁了,年祁就什么都没有了。”医术超群,仙界一尊,这是他,退缩的他,不想再看见她了,她又不喜欢他,可是她一个命令,他还是乖乖会到,因为那是他的主子,那是她。还有他,他,他他他······他们都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命运将一生系在了她身上的男人。这不单是女主的故事,这还是属于一堆男人的故事。前期虐身虐心,后期缓慢治愈。已有存稿三十万,可放心跳坑。
  • 唯吾战天

    唯吾战天

    虽不知前路何如,但吾必踏浪前行,披荆斩棘,逆天而行,唯吾战天!新书设定九个等级:炼气,筑基,结丹,金丹,渡劫后战王,战仙,战尊,战皇,战天。
  • 蜗牛家族

    蜗牛家族

    一个家族的几代人,走的路都不同,但最终还是像蜗牛一样,离不开那个躯壳,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