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300000048

第48章 第31种能力 成功理财(2)

培养方法四:不让孩子成为“小富翁”

世界著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不能抑制住任何的诱惑,以至陷于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绝不是那些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一些贫苦的孩子,甚至穷苦得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的孩子,成人之后却成就了大事业。一毕业就投入社会的苦孩子,开始做着非常平凡的工作。可这些苦孩子,也许就是无名的英雄,将来能拥有很丰富的资产,获得无上的荣誉。”

微软的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首富,他和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因为他们从来不会给孩子们一笔很可观的钱。

但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国有80%孩子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有5%的孩子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一跃成为“小富翁”。而其中90%孩子表示会购买玩物,80%表示会用压岁钱请客,买食物,只有10%的孩子表示会把压岁钱存起来留着交学费。由此看来,这些“小富翁”们的做法并不明智。

教育专家培养方法,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孩子成为“小富翁”。

1. 少给孩子零花钱。

对于孩子的零花钱,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给的方式大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中国父母是只要孩子没有了零花钱就给,而美国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则是定额一次性支付。美国父母的做法是让孩子逐渐知道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美国父母也会让孩子自己购物,给孩子机会学习理财,让孩子认识到钱的价值并让他懂得货比三家。如果孩子因为对比商品价格而省下钱时,父母会给他们一点奖励,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节俭花钱。

美国父母的这些行为,从短期看,能让孩子懂得节制,学会合理花钱,但从长远来看,的确是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能力,这个能力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回到中国父母中来,富裕家庭的孩子自然不用说,口袋里有大把的钞票,然而,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也有很多零花钱,因为中国父母的观念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于是,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可能平时连荤菜都舍不得吃,却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在外面大吃大喝。由于大多数家庭所给予孩子的良好经济环境,造就了许多“月光族”的新时代族群,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所以,父母给孩子零花钱一定要有计划,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敢于拒绝。还应该定期询问孩子零花钱的用途。

美国的孩子们都习惯将每一美分钱的用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而且,在下一次向父母要钱时,必须将上一笔钱的支出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出来。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对孩子这样要求,孩子们也很乐意,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父亲看。洛克菲洛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成年后都成了经营的能手。

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给孩子必要的零花钱之外,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的兴趣。

2. 不要对孩子乱用金钱奖励。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都设立奖学金,一方面是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发展自己的钻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发掘英才。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讲,这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不宜过早实施。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与金钱奖励挂钩,比如,考100分奖励100元,考95分奖励50元等。对孩子实行这种金钱奖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对做好一件事的本身意义不明确,觉得“钱”是行事的终端目的。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性,容易使孩子有这样的感觉:有钱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钱”就是我做事的动力。所以,孩子一旦孩子有了钱,难免会产生“小富翁”的膨胀心理。

单纯用金钱奖励孩子可以算是经济“诱惑”,对这种方式,教育专家并不主张。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的短时能见效的方法,具有比较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长期用金钱奖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逐渐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没有钱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容易滋生“拜金主义”。

培养方法五:给孩子持家的机会

由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的《家庭教育》杂志曾经刊登过一个案例:

老王的儿子13岁,讲究吃穿玩乐,平时要零花钱时,10元、20元都不看一眼,对家里的物品也毫无爱惜之心。儿子的现状让老王深思,家庭每月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这样大手花钱,日后如何能侍候得了这个“小皇帝”?

妻子提议开一个家庭会议,会上妻子培养方法家庭成员人人轮流理财,做到计划开支、节约开支。老王马上表示同意,儿子则疑惑地问怎么理财。老王告诉他就是把家里的钱管好。儿子听说要管钱,非常高兴。老王告诉他管钱就是根据每月收入情况,进行计划开支,做到支出合理又还有结余。

第一个月由老王妻子理财。当月,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日三餐有荤有素,一家三口每人添置了一件新衣服。月底结账,总共开支634元,结余130元。老王佩服妻子的理财能力,儿子也表示要向妈妈学习。

到了儿子理财的那个月,儿子开始天天买鸡鸭鱼肉,大手大脚地花钱,不到10天,就用了400多元。在老王的提醒下,儿子后来每天只买白菜萝卜,儿子尽管吃不惯这么差的菜,但也说不出来什么。当月儿子理财共开支760元,结余20元。儿子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这个月我没理好财,下次一定虚心向妈妈学习。”妈妈鼓励他要认真地做好计划开支,不能时而过紧,时而过松,要做到细水长流。

那年暑假,他们一家三口到北京旅游。老王决定将旅游理财的任务交给儿子。儿子买票时,考虑再三,买了硬座票。他说这样三人往返车票可以省下500多元。买盒饭一律买了5元的,还说自己不能搞特殊。游玩时,天气炎热,儿子不买矿泉水,而是买大碗茶,这样每人次可以省2.50元。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懂事,老王两口子打心里高兴。这次旅行由于儿子处处精打细算,比预计少开支近千元。

其实,老王是一位很聪明的父亲。他的聪明在于让孩子通过持家理财,真切地体验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并且在体验中掌握了理财方法。当然,孩子也就真正理解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老话的道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也是他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机会去市场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上网费等,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家里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培养方法六:鼓励孩子自己挣钱

在美国,不管家庭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纸赚零用钱,而女孩子则去做小保姆去赚零用钱。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公司董事长山姆·沃尔顿拥有巨额财富,但他自身的简朴以及对子女的“勤俭”教育则与其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老沃尔顿不给孩子们零花钱,而是要求他们自己挣。4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父亲干活了。他们擦商店的地板,修补漏雨的房顶,夜间帮助卸车。父亲付给他们的工钱同工人们一样多。作为沃尔顿家4个孩子的老大,罗布森·沃尔顿刚成年就考取了驾驶执照,接着就在夜间向各个零售点运送商品。罗布森后来回忆说,“父亲让我们将部分收入变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业兴旺起来以后,我们的微薄投资变成了不小的初级资本。”大学毕业时,罗布森已经能用自己的钱买一栋房子,并给房子配备了豪华的家具。

有一位中国妈妈,她的儿子很想参加一个小记者班,她就为儿子交了学费。一天,小记者班将要到户外进行采访拍摄活动,儿子兴致勃勃地向妈妈索要活动费,可是这位妈妈却很郑重地告诉她的儿子:“要去参加活动可以呀,不过费用要自理!”

儿子一听就傻眼了:“我的压岁钱早就用光了呀!”于是,这位妈妈就开始诱导他:“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家务活了。要不这样,从今天起,你负责饭后洗碗,每次的报酬为1元钱,怎么样?”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也就很快地“挣”到了活动费。

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划定出他在家庭里的义务,哪些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哪些他可以做的有偿劳动。例如:洗碗、扫地、叠被子等类似的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自己完成,这是他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帮父母洗车、购物、搬运物品等不是孩子经常做的,但他做了能帮助父母减轻劳动时,应给予孩子一定的报酬作为体现他劳动的价值。

对于给孩子的一些额外的要求或额外的任务时,也应该付给孩子必要的报酬。当然,事先应与孩子就工作报酬、完成的期限及质量达成一致。一旦孩子完成了工作,报酬就立即支付。因为这样,就可以逐渐以报酬的形式来取代孩子的零用钱,即孩子不再有零用钱,他一切的额外开支均要从他自己的一切额外收入中支付。这样,孩子才会知道钱来之不易,要获得报酬,就得工作。这样孩子的钱也花得其所,不会随便乱花钱。

培养方法七: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北京电视台和“知心姐姐”合作,共同推出了一个《知心家庭谁在说》栏目,有一期的节目说的是“攀比带来的烦恼”。主持人引导青少年和家长罗列了各种盲目攀比现象,一起指出攀比带来的害处之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人们:“劝止不能允许和不可容忍的愿望,这样就能预防大的祸害——不加遏制地企图满足个人欲望对人的腐蚀和败坏。” 如果孩子由于不合理攀比产生不合理的需要,并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这种需要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一个由初中生组成的盗窃团伙被抓后,团伙的“老大”这样表述作案动机:“看了人家一餐吃几百元,玩几千元的相机,多带劲!我没那么多钱,就带几个同学去偷了。”一语道出了个中缘由——都是盲目攀比惹的祸。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改正盲目攀比的心理。一般来讲,孩子之间盲目攀比,大都是因为不懂得大人赚钱的辛苦。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女儿看到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也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这位母亲没有直接教育女儿如何节约,而是在暑假里,和女儿商量好,让她到一家副食品批发部打工,每天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天工资10元。刚开始,女儿感到很新鲜,可是时间一长,她就开始厌倦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一个月下来,除去每天2元钱的车费,她只剩下240元。还不够买一套运动服。这位母亲让女儿一次把这些钱都花了,可是女儿紧紧攥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240元钱,说什么也舍不得花,她的女儿终于体会到了这钱来得不容易。此时再给女儿讲些道理,她自然就会明白为何不能盲目攀比了。

另外,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不盲目攀比别人。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节俭教育。

当然,对于孩子的“竞争型”攀比,比如孩子就想跟班上学习好的孩子“攀比”一下学习,这时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孩子与人攀比,说明孩子有竞争倾向,在学习上孩子想达到与同学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引导孩子在学习、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发奋努力,勇于赶超,这些将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向着健康方面发展。所以,父母要注意分辨孩子是盲目攀比还是“竞争型”攀比,对不同的攀比采取不同的措施。

培养方法八: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树立安全健康、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当前,青少年高消费会对青少年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

那么,父母教给孩子在消费时应该注意哪些消费的方法和技巧呢?

1. 让孩子注重合理调整消费投入。

让孩子懂得,在选购商品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就应该把一些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钱节省下来。比如,有的书太贵,就可以去图书馆看。另外,要本着需要和实用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购物时间,尽量购买价廉合格的商品,要注意检查商品的质量,保证自己的利益。由此,让自己早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健康成长。

2. 让孩子注意消费的内容。

让孩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消费是精神消费,不要一味地把钱花在吃、喝、穿等物质享受上。某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吸烟的比例达35%,饮酒的比例达38%,会打麻将的比例更是高达70%,此外,还有很多中学生进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消费。其实,这不仅会伤害身体,而且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消费观,比如,看一些有意义的健康的书籍,听一下能陶冶情操的CD等。

3. 让孩子学会理智看待广告。

让孩子知道,广告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好的广告是一种艺术品。学会欣赏广告,用平静、审慎的态度看待广告,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成熟的表现,也有助于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

同类推荐
  •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形成好习惯。为了让家长好懂易学,本书用案例、讲方法,帮助家长用有针对性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始终把要做的事放在心上,始终“念着”这件事。让孩子投入、专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保持注意,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这样他们才能够走向成功。
  • 跟小学生的烦恼说拜拜

    跟小学生的烦恼说拜拜

    不受老师重视怎么办?上补习班了成绩还上不去怎么办?被同学孤立怎么办?家长老师闹意见了怎么办?……小学六年是奠定一生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些常见的烦恼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那么,怎样才能化解这些烦恼,让小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轻松快乐上学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40个鲜活有趣的校园故事,剖析了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常常会产生的各种烦恼,帮助小学生正视问题,找到解除烦恼的办法。作者总结出的158个“解除烦恼处方”,让小学生轻松化解“学习成绩”“师生相处”“同学交往”“自我管理”四大类烦恼,彻底跟烦恼说拜拜,健康快乐地成长。
  • 家长读本

    家长读本

    全国家长都在分享的孩子教育读本。父母学好它,你的家里也会有一个优等生。
  •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本书是传统启蒙经典《弟子规》与家庭教育的完美融合,作者以《弟子规》中的语句为纲目,把其中蕴含的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挖掘、提炼出来,深入解读分析,并加上其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改造自己,成就孩子,从而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超级简单和轻松。
  • 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怎样做父亲

    这是一本现代文化名人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集。书中所收的文章,有散文、杂文、随笔、论文,还有讲演稿、书信。作者中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成就不凡的文化名人,如鲁迅、蔡元培、陶行知、徐志摩、丰子恺、老舍、叶圣陶等。他们的文章中蕴含着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
热门推荐
  • 白露知黎明

    白露知黎明

    她:孤注一掷,本想脱开爱的枷锁,却不知脱开的只是人的自由,心里却是经年的荒芜苍凉他:本以为的难堪羞愧却不知已经变质,每当决定时出现的困扰不甘,始终的那一个声音叫喊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样子 可是很多年过去,自己不知道自己心中是爱还是怨恨
  •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小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闻,女孩子们似乎都变漂亮了。当然,一个人的长相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小小看到一向奔放的小茶举止优雅地整理裙子的时候,答案找到了!原来,一个电影摄制组要到小小的学校进行演员的选秀,不甘于做小杂草的女孩子们都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成为明星呢。为了不给侦探团的形象抹黑,伙伴们决定给报名参加选秀的小小和小茶进行演出题目的特调——表现恐惧。于是“恐惧体验计划”诞生了,可是在看恐怖片体验恐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灵异现象,让一向对恐怖片免疫的小小同学发出了吓人的尖叫声……
  •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 幕学举要

    幕学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霸道舰娘

    我的霸道舰娘

    宅男叶浩因为意外穿越到了舰娘所在的世界,但是却因为身为穿越者没有灵魂网络的原因,无法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提督。可谁知却因祸得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和深海接触的人类。 所谓绝世欧提不过区区数百舰娘,而他拥有的则是整个深海一族!
  • 我真不是科学家

    我真不是科学家

    来自纳尔森文明的外星生命-鲁姆斯-塔丁意外迫降地球,为了重返星际宇宙,造一艘星际飞船,鲁姆斯-塔丁不得不以地球人的身份混迹人类文明。随着星际飞船的建造,人类文明被鲁姆斯-塔丁意外带入了星际时代。
  • 你是浩瀚星辰

    你是浩瀚星辰

    【新文《农门娇女有点田》以发布】(重生+空间+宠文)重生前,苏慕瑶被人欺骗洗脑,成为一个作天作地的叛逆少女,丢了传家宝,害得家人惨死,意中人为护她成了植物人。重生后,苏慕瑶瞧着想哄骗自己的人,冷笑着揍得他们哭爹喊娘。上辈子本姑娘蠢被你们欺骗,这辈子本姑娘是带着脑子回来的。……“宝贝,渣虐了,仇报了,那结婚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一旁帮忙递打狗棍的男人勾了勾嘴角问。苏慕瑶眉头微挑,几步过去拽住男人的领带,从包里掏出户口本道:“洛先生,择日不如撞日。”
  • 重生庶女狠嚣张

    重生庶女狠嚣张

    前世她痴心错付,换得满门被灭,胎死腹中;含恨重生,她成了慕容府的庶女,势要为满门冤魂和未能出世的孩子讨回公道。斗渣男,虐渣女,她忍辱负重;可身边总是出现的黑衣男子是什么情况?
  • 药妃天下

    药妃天下

    隐士而居,不问世事,武功盖世,能与兽语,本清浅如水,默默寻找前世亲人足迹。怎奈,一朝得知身世,一朝得见前世仇人,自此,风云再起,五国生变,皆是她报仇之路垫脚石。芙蓉殿内,她冷眼看着他的母妃牵着另一个女子,逼他娶平妃。芙蓉殿外,她默然看着他一脸愧疚自责,痛苦不堪。翌日,她敛去武功,淡然设局,遍体鳞伤出了芙蓉殿。自此,还了他的恩情,断了两人情缘。一夜缠绵,她引毒上身,却气血逆流,一瞬白头,渺渺鬼谷中,她顶着满头银发,日日数着倒退的记忆,终于,转身之后,记忆如孩童,天真如稚儿......
  •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摄影杂志上一张题为“隼号寝台特快上遇到的女人”的照片引起了刑警吉敷竹史的关注。这并非因为女人漂亮的面孔,而是——在照片上显示的日期之前,这个漂亮的女人已经在家中遇害……快门的速度为1/60秒——这成了吉敷竹史无法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