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000000028

第28章 理智让一切无坚不摧(2)

当媒体获悉罗迪克的故事后,送了他一个绰号:“好运罗迪克”。在接受采访时,罗迪克感慨道:“在肯尼亚,我连跟总统打招呼的机会也没有,而在东帝汶,我竟住在了总统家,还夺得了冠军。如果我当时不是偶然遇上了奥尔塔总统,如果我错过了向他求援的机会,别说夺冠得奖了,恐怕还得露宿街头。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尽管存在一些偶然性,但并不是每一次你都会遇到偶然的因素。即使运气随处可见,若你不能把握也是枉然。’”

面对人为的苦难我们要理智地选择脱离险境化险为夷,面对国家的苦难,我们更不能妥协,如果不去抗争,不去想方设法改变,那么,前辈的苦难就会在后辈身上重演,前辈的苦难就会留到后辈身上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承担苦难而没有历史的进步。

鲁迅,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爱国主义者。当年,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求医,想报效祖国。当时中国已经是个“弱者”,很多日本人都“赞”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可鲁迅不甘心,他一心要“治”好中国人的病。

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思想不觉悟,再怎么医也医不掉中国人“东亚病夫”这个称号。鲁迅毅然决定拿起笔,用文章来唤醒中国千万儿女的思想,他爱国心之强,以致自己的后半生都倾力于写作。为了证实中国人的强大,他在文章中加入了许多隐意的句子,号召那些爱国主义者加油,决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了祖国,鲁迅理智地选择弃医从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鲁迅先生做到了,值得我们学习。

苦难使人睿智

在英国一个小镇上,有一棵久不结果的苹果树。一个农民将八枚钉子深深地钉入这棵老树内。当年秋天奇迹出现了——这株老树竟又长出了丰硕的红苹果!面对人们的不解,那位农民说:“把生锈的钉子钉进树干内,犹如给了它阵阵震动,并提醒它的任务是什么……”

人同时也不时需要这种“撼动”。上帝所以让那么多人经受苦难,就是因为痛苦能不时惊醒人,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而不会像一棵枯树醉生梦死、忘乎所以、平庸百年。所以,人们应该拥有一颗勇敢面对挫折的心,在忍受周遭之刺痛的煎熬里,当把失败看作成功之母,把苦难看作幸福之舟,把挫败看作荣耀之路,把抛弃看作选择之机,把批评看作进步之梯,把攻击看作宽容之媒……

在1822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这时候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

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观众的神情中,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他流着泪从台上走了下来。

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预感到贝多芬不会再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继而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他对音乐已没有任何功利向往。在维也纳演奏《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仍听不到。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音乐家,失聪可能会让他失去生命的意义;而对于贝多芬来说,失聪却使得他在音乐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显而易见,苦难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痛苦,还能激发自己的睿智,领悟更高的人生真谛。

同样是一位音乐方面的人物,时下风靡亚洲的韩国男子组合Super Junior的成员之一,一位外表俊俏内心纯朴的中国男生——韩庚,他是第一位在韩国出道并打入主流演艺圈的中国艺人。至今在韩国娱乐圈摸爬滚打的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如今的光辉背后,19岁就孤身闯荡异国他乡的韩庚的经历呢?

韩庚是幸运的,作为H.O.T.China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他顺利地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言难题。在那里他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学习韩语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刚开始韩庚觉得韩语还算简单,他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

但是,慢慢地韩庚发现韩语并不好学,规矩也多。因为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但是刚开始韩庚只会说那些伴语,不论跟谁说话都是如此。所以,刚开始韩庚跟公司的人说话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男孩没有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仍然努力地练习。

那段时间韩庚除了必要的演艺培训外,每天都要用十多个小时来学习韩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韩庚现在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韩语。但他却非常谦虚,笑言:“如果是韩国人,还是能听出我是从外国来的。”

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才生,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不高兴,他说:“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韩庚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觉得疲倦,他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他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有一天韩庚在健身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就去医院拍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医生自己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是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韩庚今天的成功就是我们苦难教程中的一本活体教科书,他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感恩,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坚强。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睿智,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不经历过苦难的磨炼,就让我们以平常心面对苦难,用坚韧的精神战胜苦难,从而在苦难过后收获人生真谛。

同类推荐
  • 理想透视

    理想透视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事半功倍记忆法

    事半功倍记忆法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阐释实际的记忆能力训练和具体的方法技巧,如提高记忆力的7种练习等。本书重点介绍了1O种必备的高效记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
  • 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美国十大励志好书畅销榜第一名。很多时候,奇迹不会在你身上发生,仅仅是因为你不相信它会到来。请保持相信15秒,信念便会和愿望产生共振;保持相信一分钟,信念会开启内心能量的大门,幸福和成功便款步而来。信念一旦确立以后,就会给主体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和原则性、坚韧性。因此,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能够为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并且能激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最顶级的超级潜能开发书,激发正能量的秘密。
  •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很多人都不难发现,自己每天经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由一件件琐碎的小事构成的。因为经历的小事太多,因为小事是那么得不起眼,甚至连探讨的价值都没有,很多人会忽略小事的存在。然而,就是这些容易让人忽略的小事中,恰恰蕴藏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价值。无数的成功源于小事,无数的失败也源于小事。达芬奇学画画时,他的老师不断地让他练习画鸡蛋,就是要让他看清楚,每一个鸡蛋都存在差别。因为老师知道,只有让他真正地看到这些细微的差别,他才能成为一流的画家。”
  • 传递正能量 争做优秀职业女性

    传递正能量 争做优秀职业女性

    所谓正能量,是指一切让人向上、给人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工作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种正能量可以使职业女性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提升女性魅力,贡献智慧,更好地发挥女性“能顶半边天”的作用,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本书是全面的,包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心和外在形象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内心力量的修炼和外在形象的装扮,目的就是修养品质打造女性魅力,充分展示职业女性魅力,通过正能量的释放与传递,实现梦想,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宗门拈古汇集

    宗门拈古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野蛮与文明

    网游野蛮与文明

    每个男生曾经都有过一个帝王梦,梦想自己成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一统全世界。可惜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始终都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随着虚拟游戏野蛮与文明的诞生,帝王梦终于不再是幻想了,每个玩家都有了实现它的可能。在游戏里,玩家们纷纷化身为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原始人类踏上了新的文明之路,同时也踏上了自己的帝王之路。书友群:245070977PS:在此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与特定人物、机关、团体、案件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 爱跳舞的女人

    爱跳舞的女人

    丁小孩十五岁那年,父亲出车祸死了。当时丁小孩正准备中考,想考高中,以后顺理成章读大学。吴小爱阻止说,考个什么高中啊,你还是抓紧时间找个饭碗要紧。她让丁小孩报考一所电子中专,三年中专毕业,马上可以就业挣钱。吴小爱是丁小孩的母亲。这个一向无忧无虑的女人,自从丈夫丁大海出车祸死后,看不出她有多深的悲哀,因为丁大海活着时,他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时,她就威胁丁大海说要离婚。现在丁大海死了,婚也不用离了,所以吴小爱看上去仍和以前一样,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吴小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打麻将,一个是跳舞。
  • 超级大扮演

    超级大扮演

    “吾为道祖,自当统领诸道!”这是他扮演道祖时的样子。“吾自当斩杀世间一切敌!”这是他扮演天帝时的样子。“奉道而行,以立魔道。”这是他扮演魔尊的样子。只要能得到世间的认可,他便是一切神话的化身。
  • 极度地域

    极度地域

    一切都要从我六岁那年讲起,矿井之下到底掩藏了什么?我亲眼所见的又是什么?矿井下一次突然而来的鼠潮,矿区一次突然而来的的大地震,彻底的改变了我们每一位幸存者的命运。一层神秘的面纱将被揭开,请随我一起,去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求生之路!
  • 原罪契约

    原罪契约

    天资聪颖却懦弱无比,心爱的女神四年来未对他说一句话,孤独自闭的他却意外收获一枚女王级女仆。魔力,神力,能量值宛如梦境一般出现在他的世界里。拥有神奇能力的懦弱少年在这里会有怎样的改变?一切尽在原罪契约!
  • 工作不要小题大做

    工作不要小题大做

    本书就是为了给读者揭开过分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还原一个大事为王,不为小事抓狂的理念。员工在职场上不要过分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重点做正确的大事,就可以快速提升自我。领导更是如此,一个团队如果在一个只会注重小事而忘记决策性大事的人领导下,那么注定这个团队是失败的,这个领导是更失败的,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文化。因此,工作不要小题大做是企业员工成长的良方。
  •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is the first novel in Donna Leon's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mmissario Guido Brunetti series. During intermission at the famed La Fenice opera house in Venice,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conductor is poisoned, and suspects abound. Brunetti, a native Venetian, sets out to unravel the mystery behind the high-profile murder. To do so, he he calls on his knowledge of Venice, its culture, and its dirty politics. Revenge, corruption, and even Italian cuisine play a role. The novel that started it all, Death at La Fenice is an entrancing mystery, rich in pgsk.com detective writers create so vivid, inclusive and convincing a narrative as Donna Leon, the expatriate American with the Venetian heart… .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and subtle detective series ever. —The Washington Post
  •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本书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集,对近年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潮流和创作个案,做了切近的扫描观察和较为深广的阐释分析,从中揭示出文学创作、文学观念与文学接受等文学生活的各环节、各层面在新的社会境遇下,正经历打破旧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的复杂演变态势。
  • 媳妇,你别走

    媳妇,你别走

    “阿芷现在是丑丑的大花猫了。”苏祺钰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一双小胖手手舞足蹈的挥着。谁知下一秒白嫩的脸上就被一双小黑手肆虐着,言芷箐满意的揪着黝黑的小脸蛋,“你现在也跟我一样丑了,以后就只能跟我一个人玩了,知道了吗?”成婚后的某日,某人厚着脸皮在她怀里拱来拱去,最后摸着她圆润的小肚子说着,“媳妇啊,我们生个娃娃玩吧?”言芷箐听得满脸黑线,“找别人给你生着玩去!”“可你说了我只能跟你玩啊。”某人满脸无辜。言芷箐抚额,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