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0000000046

第46章 精疲力尽

1960

BreAthless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让-吕克·戈达尔

弗朗索瓦·特吕弗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

珍·茜宝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从意大利归来的米歇尔身无分文,他在马赛偷了一辆美国人的小汽车,沿七号公路向巴黎超速行驶。两个警察骑着摩托车追了上来。米歇尔把车拐进路旁的灌木林,等警察赶到面前时,他拿枪打倒了一个,然后逃之夭夭。

到达巴黎后,米歇尔去找一位姑娘借钱,姑娘说钱不多。米歇尔乘她不备,从她的钱包里偷出一些溜掉了。米歇尔在大街上遇到故友美国姑娘帕特丽夏,问她愿不愿意一起去罗马。帕特丽夏说她要考大学,否则父母就不会再给她寄钱了。米歇尔打开刚买到的报纸,上面登着警方已查明七号公路杀人凶手的消息。

米歇尔来到旅行社,找一个朋友取钱,得到的却是一张不能提取现款的支票,他只好拿着这张支票离开。这时,来了一位警长,查问米歇尔的行踪,朋友回说不知道,但他的女秘书却禀告说刚才有人来过。警长一听,火冒三丈,追了出去。

米歇尔请帕特丽夏吃饭,身上却没带多少钱。他在洗手间里把一个人击昏在地,搜出几张钞票。等他回来,帕特丽夏说她还得去赴一个约会。米歇尔用车送她去了一家餐馆。帕特丽夏见到了她要找的美国记者,对方送给她一本书,两人亲热地交谈,还拥抱接吻。回到住处,帕特丽夏发现米歇尔正躺在她的床上。米歇尔回答说旅馆里已经没有他的房间了,他又提起去意大利的事,说他爱她,还做鬼脸逗她。帕特丽夏却说她害怕米歇尔的爱。米歇尔打电话找欠他钱的人,但总也打不通。然后,两人钻进被里嬉闹。不知不觉,已经是正午了。

帕特丽夏要外出,米歇尔谎称车在车库里。然后他走到另一条街道,盯上了一辆敞篷跑车。等车主人离开后,他堂而皇之地把车开走,带上帕特丽夏在街道上疾驰。帕特丽夏下车买了身连衣裙,米歇尔则买了一份报纸,上面登着他的大幅照片,警方正在通缉他这个杀人凶手。有个年轻人站在附近边看报,边瞟着米歇尔。帕特丽夏回来后,米歇尔赶忙开车溜之大吉。那个年轻人马上去向警察报告。

帕特丽夏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而米歇尔继续驱车去找那个欠他钱的人。在一个车库里,米歇尔找到了一位买主。谈妥车价后,买主却表示眼下付不出现钱,米歇尔当然不干。买主拿出报纸上刊登的通缉令来威胁他,并乘他打电话时,拔下了他车子的发动机引火线。米歇尔把这个人狠狠地揍了一顿,从他身上搜出一些钱赶紧离开。米歇尔和帕特丽夏要了一辆出租车。不一会儿,米歇尔让车停下,去找欠他钱的人,仍然没有找到。

帕特丽夏去了报社。警长来报社找她,问她是否认识米歇尔,她摇了摇头。警长告诫她别耍滑头,不说实话就会倒霉,她只好承认她认识此人,但不知道他现在何处。警长要帕特丽夏下次见到米歇尔时一定给他打电话报告。帕特丽夏出了报社,看见米歇尔立即向他暗示有人跟踪。她跑进一家电影院,从侧门溜了出来,在街上与米歇尔会合。等到天黑,两人偷了一辆小车开走了。在一家咖啡店的露天座里,米歇尔终于找到了他正在找的那个朋友,朋友答应替他兑换支票,又告诉米歇尔可以去他认识的一个瑞典女人家过夜。米歇尔和帕特丽夏到了这个瑞典女人家。早上,米歇尔让帕特丽夏去买份报。帕特丽夏出去时接通了警长的电话,报告了米歇尔的住处。回来后,帕特丽夏又向米歇尔实说她已给警察局打了电话,并说她不想爱他,不想跟他去意大利。米歇尔有些吃惊,但也没有逃跑的意思,他觉得无所谓,反正一切都完了。

清晨,米歇尔的朋友开车来,把钱还给了他。米歇尔对他说,自己已被告发,让他赶快离开。他的朋友说可以一起走,米歇尔却说他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时警长带人赶到,米歇尔身上连中数弹,可他还是摇摇晃晃地向前跑着,最后在大街的尽头倒下了。帕特丽夏跑过来,望着米歇尔。米歇尔对她做了几个鬼脸,说了一句“真可恶”就死了。帕特丽夏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别人发问:“可恶?这是什么意思?”

画外之音

法国作家阿拉贡说:“今天的艺术就是让-吕克·戈达尔的艺术,因为除了戈达尔就再也无人能够更好地描写混乱的社会了。”《精疲力尽》是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的成名作,也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开端。自从1942年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公民凯恩》问世以来,再也没有谁的第一部影片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了。

同新浪潮的许多参与者一样,戈达尔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精神幻灭、生活放荡的青年就成为作品中描绘的重心。戈达尔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犯罪片中汲取灵感,然后打破美国电影中惯有的叙事模式和陈旧的情节。男主人公米歇尔并非是一个犯罪片中常见的神勇机智的悲剧英雄,而是带有浓重存在主义色彩的人物。他没有正当职业,是那种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他从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认真过,犯罪也如玩笑一般,成为生活的常态。就像电影里每次出现手枪都纯属偶然事件而非米歇尔有意为之。他无视任何社会规则,也没什么羞耻心和道德观念,甚至可以偷前女友的钱。唯一对他具有些许吸引力的就是帕特丽夏,因为她就像火星人一样,让他难以了解。他们的确不同,分歧和差异随处可见。那幕有名的卧室谈话微妙又丰富地展现了这一点。

他们的对话常常存在着错位和短路——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自言自语。米歇尔崇尚的是无政府主义的生活,游离于体制之外。尽管他知道自己必将失败。从他对帕特丽夏讲过的那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男人盗取了500万法郎来取悦一个女人,女人知道后反而被他感动,与他成为一对在逍遥犯罪路上同行的雌雄大盗。相比较之下,帕特丽夏更接近一个“社会人”。她有固定的职业,向往成为一个作家。她的美国朋友开玩笑地告诫她,不要变成书里那个堕胎的女孩。她始终处于体制之内,需要“悲伤”——因为这可以变成她的小说——而不是“虚无”。她确实被米歇尔吸引,但爱情也只是她经验的一部分。

她“惧怕爱情,爱情会让她丧失自由”。所以,她将自己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来体验,然后便决定主动分裂,向警察告密。她并非是害怕警察,想置米歇尔于死地,而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借助国家力量将他驱离她的身旁。然而,米歇尔死了。对米歇尔本人来说,就像生存不算什么,死亡也没有意义,只是虚无的另一种形式。死亡也是个玩笑,他表演性地倒在街头,就像他曾经看到的死于车祸的陌生人一样,嘴里含着一口烟,对帕特丽夏做个鬼脸。这极大地震惊了帕特丽夏,她的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不知所措而下意识地模仿了他摸嘴唇的动作。

影片采用了实景拍摄、同期录音、即兴导演等制作方式,赋予影片以自然、逼真、偶发的风格,让观众感受角色生活的“瞬间”。尤其是戈达尔的“跳接”技术,尽管这是一项后知后觉的发明,但它在事实上产生了完全不同于古典剪辑的艺术效果。古典剪辑,尤其是景对景的镜头剪辑,暗含着因果逻辑的理念。“跳接”却打破了时空和逻辑的连续性,不仅加快了视觉节奏,更呈现出生活毫无理性、没有秩序的一面,契合主人公幻灭、虚无的精神状态。

作为戈达尔的第一部长片,《精疲力尽》可以看作是新浪潮导演们(特别是著名的“《电影手册》派”)的一次集体行动,当时已经成名的弗朗索瓦·特吕弗为影片编写脚本并拉来拍摄资金,克劳德·夏布洛尔担任了执行制片,黑色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在片中出演了作家一角。尽管《精疲力尽》被一致地认为是戈达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他本人却多次声明自己并不喜欢这部影片,因为那是“为别人而拍的”。

导演链接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裔瑞士籍导演,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打破传统的电影规则,如叙事、连续性等。早年在瑞士与巴黎受教育,并在北美与南美游历三年。1950年,他进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随后的十年里,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研究和观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尝试导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吕弗帮助下拍摄第一部剧情片《精疲力尽》,赢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1967年后所有作品均为政治片,离间了大批热爱他的观众。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该小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一切顺利》等。70年代因车祸中断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国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演员链接

让-保罗·贝尔蒙多:法国演员,最初主演新浪潮艺术片,20世纪60年代中开始转向商业片,成为高产动作片和喜剧片明星。父亲为著名雕刻家。自小喜爱运动,从巴黎戏剧学校毕业后,在剧院中演戏,后转向电影,突破性作品是1960年戈达尔的新浪潮代表作《精疲力尽》。在法国影坛与阿兰·德龙同享盛名,两人曾合演多部作品。1987年重返舞台。

珍·茜宝:美国演员。18岁时主演奥托·普雷明格的《圣女贞德》,而后又主演了《你好,忧愁》,但两部电影都反响一般。直至1960年,她在让-吕克·戈达尔里程碑式的作品《精疲力尽》中出任女主角,使其受到国际关注。1964年,珍在罗伯特·罗森的《莉莉斯》中扮演一个精神分裂的女孩,为观众奉献了令人难忘的精彩表演。她在《秘鲁的鸟儿》和《Récréation, La》中都有精彩演出。后来珍被卷入一场反战政治运动中,因为她与黑豹党(美国左翼黑人民权组织)的成员有来往,联邦调查局对她开展了一系列的反面宣传。1979年,她的尸体在巴黎郊区的一辆汽车后座上被人发现。死因不明,有说是服用药物过量。

经典台词

1 米歇尔:毕竟我是个混蛋,我没有选择。如果你不喜欢城市,如果你不喜欢海滨,如果你不喜欢高山,那你就完了。在痛苦与空白之间,我选择空白。

2 直到生命结束,生活都处于危险之中。

3 帕特丽夏(读着威廉福克纳的《野生棕榈树》):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你呢,你选择什么?

米歇尔:选择悲伤,这太蠢了。我选择虚无。这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悲伤是一种妥协了。要么统统归我,要么一无所有。

4 生活中有两件事情很重要,对于男人而言,是女人,对于女人而言,就是钱。

5 帕特丽夏(采访作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作家: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幕后花絮

与传闻相反的是,让-吕克·戈达尔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准备剧本。他只是在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成的剧本,然后在每天早晨先写好当天要拍摄的那些戏。与此情况相同的电影还有他的《狂人皮埃罗》。

为了制造出更加疏离和自然的效果,让-吕克·戈达尔在每场戏即将开拍的时候才会给出每位演员各自的台词。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买不起摄影推车,在电影里有很多拍摄场景,都是摄影师坐在轮椅上由他自己来推动这辆“车”的。这怪招是戈达尔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那儿学过来的,后者就是采用这项低成本技术完成了影片《大盗鲍勃》和《海的沉默》。

根据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说法,在后期制作阶段,由于第一次剪辑的版本太长了无法发行上映,期间戈达尔曾经向他咨询过。梅尔维尔并没有建议他把整段场景从电影中剪掉,而是建议戈达尔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于是就有了如今介绍这部电影时最引人注目的“跳剪”技术。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电影中客串一个戴着太阳镜正在读报纸的过路人,他认出了米歇尔,然后跑开了打算向警察告发他。

1983年的美国重拍版由理察·基尔主演,重心放在了剧情上,对于电影语汇毫无创新。

影片中米歇尔的化名是拉振·科瓦奇(Laszlo Kovacs),有无数人曾经猜测这个名字与匈牙利富有传奇色彩的摄影师有关。事实上,戈达尔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见过科瓦奇,而这个名字指代的是克劳德·夏洛尔的电影《二重奏》中扮演的角色。

同类推荐
  • 母亲河

    母亲河

    迎来新中国解放的年轻知识分子贺文雍被打成右派,妻子凌芬以柔弱之躯与儿子贺庆生在屈辱和磨难的社会底层中生存。
  • 我在城里扫大街

    我在城里扫大街

    在农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打工群体——环卫工人。他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维护城市洁净的环境卫生,是打工队伍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小说讲述了一无文化二无技术的“我”作为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与扫帚结缘,日晒雨淋,经历特殊的人情世故,忍受常人难于忍受的苦恼,却始终毫无怨言地清扫街道,忠诚地坚守岗位,用一个扫帚撑起一个家,供两个儿子完成大学学业,以敬业的精神和真诚的态度,得到同事和市民的尊敬。小说透过平凡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体现了一个环卫打工族的社会价值。
  • 绿色的青春期

    绿色的青春期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兆林的作品。刘兆林,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有《不悔录》《啊,索伦河谷的枪声》等小说、散文作品集四百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冰心散文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系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奖获得者。
  • 生为人母

    生为人母

    喜讯在汪月芬家的大院里传扬。刘佳妮会说话了,说话挺完整的,很少有错句病句。还有呢,汪月芬的儿子,准备接老太太去加拿大享福了。看人家汪月芬,这么多年的寡没白守,养了一个好儿子。唯一不足的是,那个小丫头刘佳妮,有时候好像不大分拐,她管汪月芬叫奶奶,有时候也会妈妈、妈妈的乱喊。你搞不清她是智力有问题呢,还是故意调皮。
  • 乡间拾遗

    乡间拾遗

    我只是乡间一个小道士,并非天生异命。 却在修道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奇遇,最终致使我放弃了修道。 而我想在这一切忘记之前,把它们写作故事,记录下来。 世间的事,亦如大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带着系统找老公

    重生之带着系统找老公

    聂双言活了三辈子,第三世的她最开始以为是重生系统复仇文,后来以为是都市修真文,再后来以为是末世求生文。最后才发现,这就是个她带系统救老公的故事。 好气哦,她就不能愉快的做个懒人吗! 老公在哪里呀,老公在哪里…… 本书又名《今天的我还在为救老公而努力》 《那年那月那老公》 《每一次寻找背后都是自己作的死》 《每天起床都在找老公》 PS.女主略圣母,非复仇文,女主后期成长文(并不),女主逐步暴露真性情。全程架空,有毒你咬我啊。本文有些语言和情节比较游戏化,无法接受的点叉,别告诉我你弃文了,怎么,要我给你鼓掌是吗? 老规矩:越到后面越好看。
  • 扶危天下之造梦君

    扶危天下之造梦君

    在六国混乱的国家走向下,艰难求生的底层小混混南宫弄阳,一路与六国权贵互通各种商业交易挣钱夺令,只求能寻回归现代的路,拼命告诫自己不可恋异世之人,可却在相处的过程中,被他的才华真情颜值迷倒,当爱与回归相冲突时……何去何从?她会如何抉择?……
  • 凤归四时歌

    凤归四时歌

    他,飞蛾扑火,纵死不悔;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她,身负使命,千年轮回;凤凰浴火,涅槃重生。他,天命之子,纵横天下;似是无情,并非无心。
  • 我不是小草

    我不是小草

    一个名叫艾草的女孩,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从一个平凡弱小的小女孩逐渐蜕变成一个强大的女人。无论她面对怎样的困境,她仍然毫不示弱的敢于挑战,直到浴火重生,最终成为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
  • 总裁家的高冷妻接招吧

    总裁家的高冷妻接招吧

    她是莫家大小姐莫倾雪。他是JK集团总裁顾辰。莫倾雪霸气侧漏的说:谁要是敢过来我就用脾酒尖头立马扎死你们的猥琐胖老大。大不了鱼死网破。而顾总裁则是翘着二郎腿看戏:明明比任何人都要怕死,却能装的如此淡定。这女人有意思。我要了。做我顾家太太。他霸气说道。她微笑说道:顾总裁,我又可以得到什么。顾家的权利。“好”她简单得回了一句。
  • 总有人想抢朕的皇位

    总有人想抢朕的皇位

    自小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冯悦,因为踩到香蕉皮魂穿异世界。冯悦表示穿就穿吧,为毛穿在一个女扮男装的皇帝身上?女扮男装也就算了,身边还有一群要抢她皇位的人,抢她皇位也就算了,为毛还有一个臭不要脸的国师还要凯旋她的美色?!冯悦表示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 快穿之最强空间

    快穿之最强空间

    蓝宇星球进入末法时代,资源枯竭,仅凭空间产出维持发展。作为元家小少爷的元初,拥有蓝宇星球最大的空间,但空间却是无法开发产出、种植的废物空间。元初的目标是:改造空间,宇宙最强!(不要怀疑为什么主角金手指强大,不强大的不是主角。快穿爽文!)
  • 头文字D之恋心暗藏

    头文字D之恋心暗藏

    穿越前,她是职业赛车界一直站在顶端的大佬,可人一踏入中年吧,就开始犯糊涂了,被后起之秀超越,她异常不甘心,每日疯狂训练就为夺回被后起之秀踩在脚底的尊严,换来的结果就是老司机翻车。穿越后,她放弃这些没用的东西,一心追逐着她最初的初衷。【cp高桥凉介,私设大,求不追究细节,因为写得不满意,目前在整修中。】
  • 麻袋,麻袋

    麻袋,麻袋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