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9600000033

第33章 【中】渤海二号:行政问责第一大案(二)(2)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定,渤海二号翻沉原因已经查清,交通部鉴定无误。上诉人马骥祥,其主持了局领导碰头会;关于拖航会议否定刘学电报所提合理意见作出的错误决定和大风警报所暴露出的矛盾,并不是高深的技术问题,从安全生产角度讲,作为党委书记兼局长的马骥祥,应慎重对待,由于不认真组织研究,也未制订有效安全措施,致使渤海二号违章冒险降船、拖航,应对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上诉人王兆诸主管钻井,对渤海二号钻井船的安全使用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

上诉法庭认为:一审判决认定渤海二号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上诉人马骥祥、王兆诸玩忽职守已构成渎职罪,并无不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渤海二号翻沉事故的发生,与海洋石油勘探局长期以来管理混乱,对渤海二号多次移井位违章拖航不认为是违章作业有关,有客观历史因素,不能令上诉人负全部责任;同时,事故是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根据《刑法》第九条之规定,应予以从轻论处。原审在量刑上对此未加充分考虑有欠妥当。

另外,上诉人马骥祥、王兆诸均是我国石油工业较有经验的专业干部,应给予立功赎罪的机会。为此,1980年11月21日,二审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对上诉人马骥祥、王兆诸处刑部分,改判:

上诉人马骥祥渎职罪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上诉人王兆诸渎职罪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原审被告人张德经渎职罪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蔺永志渎职罪原处刑一年,缓刑一年部分并无不当,予以维持。

舆论监督的重大突破

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渤海二号公审案件,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无意中夺得了许多个“第一”:

第一个被公开曝光的重大伤亡事故;

第一个因重要领导责任导致副总理康世恩被处分、石油部长宋振明被解职;

第一个被公开审理、追究刑事责任的重大渎职案;

第一个由职业律师为被告人辩护的公述案件;

第一个被集中报道的沉船海难。据不完全统计,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大媒体刊登、播送的新闻报道多达2000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第一次因为工作问题而公开批评高级领导,1980年8月23日,《人民日报》以《从渤海二号事故看石油部的领导作风》为题,发表了记者述评,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对待事故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第一次公开报道重大事故(包括责任事故)和重大决策性错误。新闻记者排除各种阻力,共同揭露这一事故,并对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对海洋石油勘探局成立7年来掩盖矛盾、逃避责任的恶劣行径进行了深刻剖析,对“一次事故,一批英雄;事故越多,英雄越多”的反常现象,做了系统而无情抨击。

渤海二号公审案件还开启了行政问责制的先河。正如1980年9月4日,马荣杰在《工人日报》发表的《从“渤二”案件看民主与法制》一文指出的那样,“‘渤二’案件的处理,给人民带来了新的信心与希望。人民有理由相信,继这个良好开端之后,必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和四化建设更加顺利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有了更加切实可靠的保障。”随后,因为重大事故而“落马”的官员接二连三: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投入灭火人员共约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6月6日,国务院分别撤销了杨钟、董志勇的林业部长、副部长职务。

1988年1月24日,由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发生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决定:免去丁关根铁道部部长职务。

1994年11月27日,阜新市发生特大火灾,死亡233人。辽宁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艺苑歌舞厅经营者王文忠、李革新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原评剧团团长赵素菊受剧团委托管理艺苑歌舞厅,对这起事故负有疏于管理的责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评剧团团长孙国兴对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收容审查;对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市文化局副局长、文化市场管理办主任许凡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收容审查。1995年11月9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王文忠、李革新有期徒刑7年和4年;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孙国兴、许凡有期徒刑3年和2年。

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认为:“‘渤二’沉船事件揭露于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要恰恰相吻合,便充分显示了它的价值功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与效果。”概括言之,关于“渤二事件”的报道,较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实现了批评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三大突破:

首先,突破了对重大事故(包括责任事故)和重大决策性错误不公开报道的做法。在《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中,国务院明确指出:一切重大事故均应及时如实报道,不得隐瞒和歪曲。这为后来新闻传媒及时如实报道重大事故开辟了道路。

其次,突破了对先进典型的缺点错误不公开批评的做法。长期以来,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先进典型被神化。谁要是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就会被指责为“砍旗”或“抹黑”。这次报道冲破了这一“禁区”,不啻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对待先进典型的范例。

第三,突破了对高级干部的错误不公开批评的做法。“渤二”事件的报道,涉及从部长到副总理的不少高级领导人。

风暴过去之后……

《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中翻沉》获得了首届“全国好新闻奖”。

1982年7月,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把渤海二号切割成10大块,打捞出水。由七O二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科研中心等单位,对该船翻沉进行了实物科学技术鉴定,从而证实:渤海二号的船体设计,本身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引进之前,它在日本就出过事故。有鉴于此,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撤销对康世恩同志记大过的处分。”任命康世恩为国务委员,在组织上找他谈话后,他又重回石油部兼任部长,为中国的石油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马骥祥是渤海二号的直接责任者。释放后,他也回到石油系统,工作了一段时间,便办理了离休手续,于1996年1月25日去世,终年75岁。

宋振明辞职之后,情绪比较低落,于1990年6月13日病逝,年仅64岁。临终前,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他曾经战斗、魂牵梦萦的大庆。在《破天荒:中国对外开放的划时代事件》一书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写道:

宋振明去世后,大庆万人为他送行。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中央领导送了花圈。而他的大部分骨灰则按宋振明本人生前的遗愿,放在了大庆的7个会战著名纪念地,“好让我的灵魂永远伴着大庆”。

可是,在大庆举行的遗体告别现场,有人将余秋里送来的花圈扔了出去——他们怨恨在中央高层的余秋里没为宋振明说话。这事传到北京的余秋里耳朵里,这位石油部老部长、独臂将军含着泪花,对天长叹一声:“他宋振明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我怎么能不为他说话呢可是……”一个“可是”后面,有多少这位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老石油人内心无法说出来的委屈。而这份多年压在独臂将军心头的委屈,多少年后也没有释放出来。1994年10月31日晚,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作出卓著贡献的余秋里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在301医院的病床上整整躺了近5年。1999年2月3日,余秋里的心脏彻底停止跳动,终年85岁。

而最为可怜的,还是72名罹难者遗属。由于有关领导处分的处分,判刑的判刑,曾经许诺的烈士待遇也不了了之。按照当时的劳保规定,因工死亡者,家属只能获得600元赔偿。颇具讽刺味道的是,就在事发同一年,一名女叉车司机在码头上不小心碰到了一条送货的驴子,一只驴腿折断,驴子的主人获得的赔偿却是800元钱。遇难者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顶梁柱折断了,就仿佛天塌地陷,难属们不但要承受巨大的感情创伤,而且生活陷入了困境。为此,一些难属被迫无奈,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上访维权之路……

直到2003年10月,傅成玉出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事情才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他的主持下,中海油拨出专款,给予死难者家属们比较满意的经济补偿,才让沉没渤海多年的72条冤魂合上了眼睛。

为了72个工人兄弟死后的尊严,有多少人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啊!著名诗人舒婷也有感而发,创作了《风暴过去之后》:

在渤海湾

铅云低垂着挽联的地方

有我七十二名兄弟

在春天每年必经的路上

波涛和残冬合谋

阻断了七十二个人的呼吸

七十二双灼热的视线

没能把太阳

从水平线上举起

七十二双钢缆般的臂膀

也没能加固

一小片覆没的陆地

他们像锚一样沉落了

暴风雪

暂时取得了胜利

七十二名儿子

使他们父亲的晚年黯淡

七十二名父亲

成为儿子们遥远的记忆

站在岸上远眺的人

终于忧伤地垂下了头

像一个个粗大的问号

矗在港口,写在黄昏

填进未来的航海日记

希望的桅杆上

下了半旗

台风早早已经登陆

可是,七十二个人被淹灭的呼吁

在铅字之间曲曲折折地穿行

终于通过麦克风

撞响了正义的回音壁

盛夏时分

千百万颗心

骤然感到寒意

不,我不是即兴创作

一个古罗马的悲剧

我请求人们和我一道沉思

我爷爷的身价

曾是地主家的二升小米

我父亲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火力

难道我仅仅比爷爷幸运些

值两个铆钉,一架机器

谁说生命是一片树叶

凋谢了,树林依然充满生机

谁说生命是一朵浪花

消失了,大海照样奔流不息

谁说英雄已被追认

死亡可以被忘记

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

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

我希望,汽笛召唤我时

妈妈不必为我牵挂忧虑

我希望,我受到的待遇

不要使孩子的心灵畸曲

我希望,我活着并且劳动

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我希望,若是我死了

再不会有人的良心为之战栗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

未来的诗人们

不再有这种无力的愤怒当七十二双

长满海藻和红珊瑚的眼睛

紧紧盯住你的笔

舒婷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当年红遍文坛,“粉丝”多得难以计数。但客观地讲,她的诗作,无论是成名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还是后来的《致橡树》、《北戴河之滨》,都是清新的,深沉的,易懂的。这首《风暴过去之后》,从题目到文字到结构,再到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其实一点也不朦胧啊!

“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即使今天诵读这样的诗句,我也会心弦轰鸣,暗自反问:难道不是这样吗!

同类推荐
  • 产科男医生手记:一场关于现代医疗和医患关系的内心告白

    产科男医生手记:一场关于现代医疗和医患关系的内心告白

    生命是如何传承的?大概就是被一双大手,从母亲虚脱的胯下,接到了这鲜活的人间。而这一次次不加修饰的分娩,正是一道道血淋淋而又赤裸裸的生门:宁可不要命也要保住试管胎儿的高龄产妇,痛失子宫的年轻妈妈,还未来得及啼哭就流逝了生命的新生宝宝,还未来到这个崭新世界便夭折在妈妈腹中的死胎……穿过生门之时,恰巧正是生死无常、命悬一线之刻。在这样千钧一发之际,医生做怎样的选择对产妇来说才是最好的?产妇做出选择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各是什么?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由拥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产科医生亲自撰写、介绍孕妇产房经历的孕产科普书,同时也是产房内外的人生故事书。医生的抉择,患者的无奈,医疗体系的创伤、医患关系的苦楚,医生的手术刀剖开了血肉之躯,也剖开了人性本质。一个个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物历历在目,一幕幕人生百态在妇产科上演,比电影真实,比小说精彩,比病例更具真情。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你,是所有人都将经历的人生。
  • 母亲的芳香

    母亲的芳香

    《母亲的芳香》全书共收集作者散文、随笔55篇。作者通过对生命和情感的领悟,对自然和社会的感触,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乡情。读之给人以积极的启发和美好的享受。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 等得起的好时光

    等得起的好时光

    在创作人生篇章的过程中,能让我们变得温暖、放松,涌现前进灵感的,恰是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停顿时光。本书精心收集了一些“等得起的好时光”,它们或是一个女儿给母亲的一次爱的陪伴,或是一段不计回报的爱情付出,或是一次放下纠葛的长途旅行,或是一种希望渺茫下的最后坚持……正是这些小温暖与小希望,记录了我们人生。它们不值一提,却又无可代替,犹如一首首恬静的小诗,每个句子都那么温柔,每个标点都那么珍贵……
  • 中年

    中年

    《中年》这本散文,是从俞平伯先生一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名篇佳构,也是俞先生散文精华之所在。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宜可乐式地鲸吸牛饮,更适合夜阑人静时细细地品尝。
热门推荐
  • 逆战之塔防神话

    逆战之塔防神话

    一觉醒来,梁风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样,自己钟爱的“逆战”游戏居然和现实世界融合了!!!在游戏势力“塔纳赛哈”将触手伸向现实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格局都被打破了!只手遮天丧心病狂的康普尼公司!隐于幕后野心勃勃的盖迪奥斯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特战连和自由联邦!仿佛是一把导火索,将游戏里的机甲对战!丧尸狂潮!虫族入侵!古老文明!史前生物!一一引爆出来!梁风一个游戏宅,带着“逆战”游戏里的塔防系统开始了他的吊炸天的征程!
  • 笙歌满华之樱梦校恋

    笙歌满华之樱梦校恋

    冥冥之中,他们相遇于那“樱花梦境”,似梦似幻......笙歌一梦,歌咏年华,昭华遇卿,唯梦初恋。当他们爱到生处之时,命运又会让他们何去何从?......
  • 长城英雄录

    长城英雄录

    生于乱世,你我皆英雄,烽烟狼起,活着即是荣耀。
  • 南先生,你老婆是凶犯

    南先生,你老婆是凶犯

    她是黑粉无数,洒脱飞扬的悬疑漫画家。他是步步为营,别有用心的年轻掌舵人。她与他青梅竹马,却形同陌路。某天,他意外地向她提了一个建议:“和我一起,我来帮你解决户口问题。”她欣然同意,一场交易,就此达成。舆论哗然,第一时间扒出她所有黑料,纷纷指责她另有所图,没安好心。她不屑一顾,直至某日,未来婆婆横死家中,她手持利器,当场被捕。重生后,她意图挽回局面,找出幕后真正的凶手。却不料,自己心心念念想要改变的人生,竟是别人棋盘里的一局棋。而他,正是推波助澜的掌控者之一。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陈秋岩诗集

    陈秋岩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纪弦诗选集

    纪弦诗选集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纪弦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出新诗再革命的先声,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如果说胡适、郭沫若开创了现代诗,艾青让现代诗更为本土化、更有时代感,纪弦则让中国的现代诗走进了现代主义,“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纪弦诗选集》是近二十年来大陆出版的的唯一一本纪弦诗集。也是诗人单本诗集收入作品最多的一本,其精品之作悉数收入。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天生作对

    天生作对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可温欣就是想不通,自己的康庄大道上为什么非得有沈辰年这么块搬不走挪不动的大石头!!!他风流帅气?他沉稳谦和?他聪明能干?他是隔壁中医院前途无量的男神?关她P事啊!!!要紧的是,她就特么的次次在代表学院出征的掐架战中输给了他!同学们好伤心有没有!(同学们:其实我们还好……你自己看开点……)他处处针对她,好,算他有种!她温欣会让他沈辰年知道,西医院也不是好惹的!而沈辰年也想不通,自己那点心思已经表露得人尽皆知了,温欣怎么还会把调情听成挑衅啊!这姑娘迟钝也得有个限度啊……于是,一幕幕啼笑皆非但又感人至深的校园青春喜剧,就这么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