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9100000024

第24章 风云际会时(5)

三十八

“黄麻起义”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临时政权和鄂东军在黄安县县城只呆了二十一天。

苏维埃临时政权和鄂东军占领黄安县城后,五天之内制订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以布告的形式颁布出去。黄安县城内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逃亡在外的大商人不敢回来,小商人试探着陆续回来了。店铺陆续开门做起了生意,逢单日的露水集也开张了,县城内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基本有了保障。

这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新生苏维埃临时政权和鄂东军领导人面前,那就是苏维埃临时政府工作人员和鄂东军的日常开支。黄安县本来是个穷县,县城是个小县城,国民党黄安政府的县库空虚,起义军打开县库时,里面空空如也。潘忠汝和王幼勇带着人接管县库,管县库的人交出一本账,账上没有一纹钱的结余,留下一串用红笔写的数字。潘忠汝问,钱呢?管库的人说,哪来的钱?潘忠汝指着账后红笔写的数字,问,这不是吗?管库的人知道潘忠汝不懂账,苦笑了,说,长官,这是赤字。潘忠汝愤怒了拍着手枪,说,你不要同我玩花招!管库的人彼时吓出尿来,哭着说,我的性命捏在你的手上,我敢同你玩花招吗?王幼勇把愤怒的潘忠汝拉到一边,说,不要为难他。潘忠汝问,赤字是什么?王幼勇说,赤字是亏空。那时候潘忠汝的脸气紫了,骂了一句粗话,娘的,欺我不懂行!说亏空我不就懂了吗?王幼勇对管库的人说,还不快走!管库的人双手提着尿湿的裤子走了。

管库的人走了,潘忠汝冷静下来。潘忠汝问王幼勇,我们怎么办?王幼勇说,天无绝人之路,我来想办法吧。潘忠汝说,三百多人要吃要穿,你得赶快想办法!那时候王幼勇当即立断就把办法想出来了。潘忠汝松了一口气,说,这个办法好。按你的意见执行。

县衙改作了苏维埃临时政府和鄂东军的办公地点。王幼勇带着王幼猛几个人连夜在县衙里刻木板印制税票。将毛边纸裁成巴掌大,一张张地印,印好后盖上苏维埃临时政府和鄂东军的大印。同时以苏维埃临时政府和鄂东军的名义写出收税告示。第二天王幼勇带着王幼猛几个人来到街上,贴出布告后,分头向开门的店铺和集市收税。

税票上没有金额,只有税票两个字,盖着两个大红章子。税按开门的店铺和上市的摊位

收起,收多少看行市,双方商议进行。这样一来,很有效。开门的店家和上市的人们很乐意接受,说,从古到今,只要秩序正常,开市收税天经地义。关键的问题又来了,那时候虽说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但是市面上流通的还是国民党发行的票子。新政府怎么能用国民党发行的票子呢?再就是那时候通货膨胀,国民党发行的票子“金元券”根本就不值钱,早上可以买一斗米的票子,到晚上一升米也买不到,收票子就等于收费纸。店铺收银元和银角子,不收纸票子。市上交易的人,也不用票子了。人们回到了原始社会,以物换物的多,少数人没有物,只有拿银元和银角子买东西。王幼勇带着王幼猛几个人,只有收实物。挑着箩筐,卖米的收了税票后,给一点米,卖菜的收了税票后,给几把菜,卖鱼和卖肉的收了税票后,给点鱼和肉。他们就挑回去,挑到食堂里,让做饭的大师傅,做给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工作人员和鄂东军战士们吃。以这种方式,维持着日常生活。

潘忠汝掇着饭碗苦笑了,对王幼勇说,这叫什么事啊?这不跟叫花子一样吗?王幼勇说,眼下只有如此。潘忠汝说,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鄂东军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得走出去,打出一个新局面来。王幼勇说,对。我们需要扩充地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潘忠汝问,我知道,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钱。王幼勇说,不是纸票子。潘忠汝说,我知道。我们需要硬通货黄金和银元。有了黄金和银元,我们就不怕贬值了。王幼勇说,对。

于是潘忠汝召开会议,任命了刘镇一为守城司令,留下六十多人留守县城。潘忠汝和王幼勇带着鄂东军,向县城南部比较富庶的安南扩大战果。鄂东军所到之处,土豪们望风而逃,潘忠汝和王幼勇所领的鄂东军除了扩大了地盘之外,还缴获了一些银元和金条包括金银手饰。鄂东军后勤部就是在这时候正式组建。王氏四兄弟就是在这时候担起历史重任,成为鄂东军后勤部的骨干。

潘忠汝代表鄂东特委任命王幼勇兼任后勤部长负总责,王幼猛为记账员,王幼刚和王幼强为专员,同时任命三个人为监督员,制订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到一处打开土豪的庄园之后,王幼勇就当着潘忠汝和监督员的面,将缴获的银元金条和金银手饰清点了,让王幼猛记账,记完账后,交给王幼刚和王幼强挑着。王幼勇和三个监督员领着十个身强力壮装备齐整荷枪实弹的战士护卫,跟着部队走。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挑到哪里。记账员,不管出现什么情况,账不离身。专员就是专业挑夫,挑着金银,一天到晚担子不离身。担子比命更重要,银元和金条以及金银手饰,都是重货,得亲自挑着,不是牺牲了,不能交给别人,就是牺牲了,咽气之前也得将数目交点清楚,死个清白。

部队碾转交战,王氏兄弟身心交瘁。随着担子的加重,王幼刚和王幼强脚板磨出血泡,不敢有半点大意,吃饭时担子得放在身边,睡觉时要枕着一个箱子抱着一个箱子睡。旁人不敢随便接担子,王幼刚和王幼强也不敢把担子交给旁人。王幼勇和王幼猛心痛兄弟,替他们挑一会儿。王幼刚和王幼强虽说年轻,但也有睡下去累得起不来的时候。王幼强累哭了,对王幼勇说,哥,我不当这个专员了,让我当战士吧。当战士就是死,也落个痛快。王幼勇说,老四,谁叫我们读书识字呢?战士谁都可以当,专员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王幼刚说,哥,你不要忘记,我们是恨这些东西才参加革命的呀。你不能让这些东西将我们累死。王幼勇说,兄弟,这些事也得有人做。王幼强流着泪水,哈哈一笑,问,哥,这也是革命吗?王幼勇说,对,这也是革命。

十一月二十六日,夏斗寅部四百多人,趁鄂东军南下扩大战果之机,乘虚进犯黄安县城。守城司令刘镇一领着六十多人,坚守县城两天一夜,浴血奋战,打退了夏斗寅多次进攻,七里坪的农会武装七百多人闻讯驮着农具大刀长矛赶来支援,围住了攻城之敌,夏斗寅部见阵势不好,退走了。鄂东军主力带着战利品银元金条和金银手饰,回师县城。起义军豪情满怀,在胜利面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武汉反革命政府派一团兵不敢来,派两团兵打不进,派一个师未必有。那时候军阀混战,忙于争权夺利。那时候总指挥黄浦军校毕业的潘忠汝当场赋诗,那诗通俗易懂,诗云:资产阶级力量不多大,人少势弱不怕它,学习苏俄齐暴动,共产胜利工农笑哈哈。诗念出来后,鄂东军战士一齐喝彩。

鄂东军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十二月五日深夜,敌十二军教导师从宋埠突袭黄安县城。睡梦中的鄂东军仓促应战,敌十二军教导师装备精良,人数几倍于鄂东军。在强大的火力进攻之下,装备落后,新生的鄂东军根本守不住,城门攻破,一片火海,苍生涂炭,县城陷落。

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战死东城门。

鄂豫皖烈士纪念馆里用三件实物和一幅版画简短的文字浓缩着潘忠汝革命的一生。三件实物是一床被子一个书箱和一块银元。版画是潘忠汝指挥突围的情景。潘忠汝一九0六年出生于鄂东黄陂潘家堰,一九二四年在董必武和陈潭秋创办的武汉中学读书。一九二六年入广州黄浦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受党的派遣担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同年十一月担任黄麻起义总指挥,起义胜利后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总司令。一九二七年七月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湖北省委指示担任黄安县农会自卫军大队长的潘忠汝,继续回黄安领导秋收起义。在离汉返黄安途经家乡时,不顾个人伤寒病未愈,不顾父母和新婚不久的妻了的再三挽留,毅然启程回黄安。临行前放下书箱和被子,掏出身上所剩的一块银元,对妻子说:“家中一切全凭你照料。”

同类推荐
  • 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

    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

    一个医生在精神病院的魔性见闻,总有一些让你脑洞大开。才华横溢的人,大多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他们或痴或狂,或醉心于虚妄,或者被关进精神病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了“不容于世”的道路?在他们眼里,他们是英雄、是救世主,他们掌握着真理。可在你眼里,他们也许就是个笑话。但你要相信,你身边的每一个神经病,都天赋异禀!一个精神病医生用八年的见闻告诉我们:大部分精神病都聪慧过人,思维超然!《我在精神病院当医生》分享精神病人那些脑洞大开的故事,让你啼笑皆非之余,未免感叹世道的不公:他们那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 王小波全集(第三卷)

    王小波全集(第三卷)

    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其次,这个现象也表明,王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证书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们相信,时间就是他作品价值的证书。
  • 金牌销售养成记

    金牌销售养成记

    不管薛渊梃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看着她:“大概是因为你比我还倔强。大概是你从不认输也不肯妥协。”“你平常也是这么哄客户。”“嗯,你就是最重要的客户。”“说起来,我虽然号称金牌销售,攻下的最高端客户就是你诶。”“嗯。”“你看,我本来连你的候选名单都没有进,可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接触、真心的服务,保持足够的耐心,从进入候选名单到杀入前几名,最后做了独家。”“嗯,别忘了,这些都是我教你的。你这个金牌销售,也是我养成的……”
  • 雪山的话语

    雪山的话语

    爱从山峰左边或者右侧出来的朝阳,一下从山峰正中出来了。山峰正中出来的朝阳是春天的朝阳。阿绒嘎不是自己走来的,他胯下的白马又老又瘦,又老又瘦的白马晃进村道时,太阳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群野狗发觉了美味似的蹿出去。领头扑上来的那条黑狗,与阿绒嘎飘逸而去的马鞭相遇。马鞭蛇一样缠住狗头。阿绒嘎扬手挺胸,黑狗和它的悲鸣落进汹涌而至的狗群。阿绒嘎优雅地翻上马背。年迈的白马经不起变来变去的阿绒嘎,老马歪斜的身子阵阵颤抖,老马的四蹄一下忙乱起来。村道上涌出比往日更多的笑声。阿绒嘎利索地跨上马背,优雅地提提马嚼子。老马朝挤满了笑声的村口走去。
  • 念珠

    念珠

    念珠呆呆地望着母亲,这个紧挨着她的妇人,无声地啜泣着。曾经在她眼里,她是那么神秘而辽远,高不可攀,客气地生分着,而现在她松弛的面容,竟也现出老态,一个同样疲惫的缺少爱的女人,被岁月消耗了热情。她是没有太多希望了,而自己还年轻,念珠想到,忽然觉得她很可怜,她们凑巧爱上同一个男人,对她而言已经是最后的机会,而对于自己也许才是刚刚开始。可是她这开始就是结束,也许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她想起母亲和父亲,父亲和芬姨,现在是自己和童梓文,到底是谁铸成这样的结局?
热门推荐
  • 非典型庶女

    非典型庶女

    谁说庶女就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谁说庶女就要跟嫡母嫡姐妹作对?十余年来,土著庶女宋仪,看似样貌平平,假装狗腿上进。坚决拥护嫡母领导,坚决遵从姨娘指挥,夹紧尾巴不出挑不惹事!一觉睡醒,宋仪发现自己竟被人穿了小两年,当年费心讨好的人,全跟她撕了:嫡母横眉,嫡姐怒目,表哥冷笑,姨娘叹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火影之日常

    穿越火影之日常

    一个现代都市中的普通人,穿越残破的主神空间拥有了堪比神的力量,在进入火影世界后:他创立的自由中立区,成为了火影世界中渴望和平之人,心中的乐土;他创建的武门,成为了火影世界中的堪比五大忍村的存在;他创造的忍体术,成为了火影世界中超越忍术的存在;他在火影世界中就是一个传奇,但他的生活更是传奇中的传奇。(郑重提醒:本书完全按个人喜好书写,保证更新,不保证剧情,不保证质量,不喜勿喷。)
  • 欢迎来到亡灵净土

    欢迎来到亡灵净土

    命运的安排让其走上末路,善良的回报却并不是重生!莫子来到了亡灵净土——克隆地球,开始了全新的冒险之旅!
  •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总裁爱上了宝贝妈,这是真的?天才宝宝恶斗极品总裁了开始,新的序幕拉开了!
  • 金刚针论

    金刚针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总裁的灰姑娘

    总裁的灰姑娘

    这个该死的无良丫鬟,竟然在七王爷发现爱上她的时候逃之夭夭了,她以为男人都是陈世美呀,她以为王爷都无情呀,共患难的情谊到什么时候都是叫人无法忘却的,更何况一个爱上她的男人,到底是谁给了她这么诡异的思维,需要找回来好好调教,问题是这个一肚子计谋的丫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 风伴箫声君伴影

    风伴箫声君伴影

    七岁,黎少卿被歹人残害全家,毁其家园,却被棋局大帅所救,从此,他为复仇而活。十五岁,他初次下山,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他开始为别人而活。十七岁,他叛出正派,堕入魔教,开始与世界为敌,开始为自己而活。没人知晓他因何入魔,更无人知晓他心中所想......他代表人间界的影,手持玉箫负手而立,便可搅动这世间风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大金融课

    北大金融课

    当今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是否喜欢,你都需要关注金融,不仅要关注靠前的,还要关注靠前的。这些年来,优选经济已经一体化,可谓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有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你的切身利益。说白了,金融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你我钱包的大小。于是,有关普通百姓如何应对通货膨胀、货币、金融问题的根本,以及美元贬值策略、中国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人民币走向靠前等系列话题,都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