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13

第13章 放逐母题(1)

翻动永不重复的日历,行走在永远的路上,人类总是期待着每跨出一步都有新鲜的东西扑面而来,却又每每深陷于循环往复的怪圈。这种悖论式的纠缠常常困扰着人类。与江河流动的方式不同,人类在行走中自有千差万别的姿态,像水势因碰撞、交错而波浪滔天,不可阻遏。于是,人世间的一切悲喜剧,皆在行走中上演。

行走的姿态不同,留下的履痕、光影和气味迥然有异。正如漂泊、流浪、流亡、奔走、往返、来去、回归……等一系列动态式的词根一样,“放逐”,也是行走的一种方式。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我为何放逐?我有怎样的梦幻?怎样的爱恨、冷暖、意志、磨砺?吁吁喘喘,嘡嘡嗒嗒,岁月山河,跨疆越域,纵横驰骋,你留下了多少或深或浅的辙印?多少无边无际的回声?

每一个体都是一簇浪花或一股漩涡,都充盈着各自的生命活力或构成各自的风景;每一种不同形式的放逐所发出的阵阵搏动和喘息,在生命流程中总会闪映着波光浪影,不管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质感,每一种放逐都是生命的标尺刻度,都可能成为人类命运史中不可忽略的细节。

我们常常苦于无从破译或者阐释。以“大观”的双眼看世界、看人生,我们都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是到地球上走一遭的小小过客。一切都如此真实,又恍如梦境。当我们放逐于时间与空间构成的流程中,面对着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当零乱的往事伴随着跋涉的足迹,依稀呈现成一片蔚蓝的梦想,缝补着沧桑的年轮刻下的伤痕,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奈在醒梦中张开为五彩的图腾。然而文学作为一种心灵的阳光,成为我们引领生命的最佳精神方式。背负沉重的行李艰辛地收获守望,揽住放逐漂泊的幽梦捕捉希望,从母语的脐带一直伸向未知的终极,这时,我们发觉,放逐与梦想一样,其所铺展覆盖的文字,如渐行渐远的浪涛声、风雨声和母亲之于儿女的呼唤声。

(一)文化形态与放逐释义

人类文化荷载于时间与空间之间,但人类对这两个向度的感受思考,并非等量同步。文明史中被吟叹不已的时间,在原初意识中毫无概念,而于时间的每一个“此时”,俱在的空间,直至近现代才引起人类的充分思考。显然,对以往无形的时间,人类只有通过“沧海桑田”的有形空间变换来加以体认或把握。对于无限绵延的时间,我们唯有借助地球空间的有限,来加以追寻和领悟。

人类的放逐由来已久,因之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定格成无数异彩纷呈的景观。放逐,作为文学母题,跟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族群的生活方式以及作家个体生命体验紧密相关,也因此恒定为某个特殊时代的隐喻或缩影。在华文文学版图上,放逐或者浪迹,作为一个“亮点”,则在时空的轮回中辐射出腾挪跌宕、摇曳多姿的生命图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无论是被迫或主动,还是有意或无意,无论是现实的与精神的,还是当代的与历史的,也许都是一种际遇、一种宿命、一种文化现象,并导引我们进入一种特定的历史境遇和文化语境中。

放逐(exile),在中国历史上,常指被判罪的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即属于政治性的放逐。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曾因朝廷昏庸,听信宠佞,二度被逐,流放于汉北和江南,这是作为诗人的屈原极度愤慨却无从扭转的痛结之所在。通过楚辞,我们得以体察到这位被誉为“放逐诗学之父”清峻屹立的人格,感受到他九死不悔、上下求索而悲痛的生命悸动。北宋时,大诗人苏轼及其兄弟因陷入党派之争,也曾一道被放逐,落了个放逐荒蛮海南的结局,漂泊于天涯海角独自消受海韵椰风。这份苍凉而无奈的彻肤之痛,驱使身陷窘境的诗人在谈笑生死间,悟出“人生如梦”,释放出“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豪纵。在放逐的生命体验中迸发的诗文华章,便成了诗人个体人生的一种安抚或写照。然而,以古代士人的最大价值观而言,一旦被逐出朝廷,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因此化为一团泡影。放逐,是对人性自由的限制,或则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创痛与压抑以及生活中的困苦而选择死亡,或则因精神上的巨大失落而栖身青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中国文人的精神在放逐的同时悄然觉醒,当个体游离于集体主流、个人被排斥于社会之外时,文人们因长期压抑而缺乏的人文自由在反思中便渐渐生成了。对于士大夫文人来说,放逐在剥夺某些自由的同时也赋予了有限的自由,在彻底放逐的背后体现出一种彻悟的反省,在政治生命被扼杀的同时反而给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放逐者寻找精神家园、守住最后的故乡的另一种方式。

放逐之于西方社会,在古代同属于政治性的境况。如苏格拉底经过公审之后,被迫在两个选择中择其一,要么受刑,要么被迫放逐离开自己的家园,流落到外在的野蛮荒地。以当时的文学观念,此一“放逐”的说法,多半指受到政治迫害之后,自愿与非自愿性的流亡。如但丁为避开政治的迫害而非自愿性地离开故土,在被迫远离的情况下,与故土之间形成一种距离的美感和惆怅之情。但“放逐”所拉开的距离,也会让被放逐者在文学和意识形态上形成双重视角而别有一番创意,或形成对故国的反思与批判。后来随着“***主义”在欧洲的肆虐,许多作家选择了自我放逐,“放逐”因而成为二十世纪非常普遍的现象。赛义德(Edward W. said)在《流亡的反思及其他论文》(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Essays)中,将“放逐”分为三种形式:1.政治庇护;2.离开祖国;3.留居者对主其位者作出的抗争以及试图离开中心的活动。赛义德认为“放逐”是文化创意产生的源泉,也是知识分子“不以家为家”的批判和“对位阅读”方式。他主张知识分子应当在远离家园的情境下,与他所说的“在位者”(Potentate)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赛义德对“放逐”所下的定义及作出的区分较为笼统。按照布鲁克·罗斯(Christine Brooke-Rose)的定义,流亡应是一种被外力驱逐出家园,并且被放逐到异地的政治性与文化性活动,政治的因素大多是指受到意识形态的迫害,文化的部分则是指由于从祖国被流放到异地所形成的心灵落差与震撼,使流亡者产生不同的视野与观点,并借此来重新反省祖国家园文化,因此,“放逐”经常与批判意识、富于创意的见解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放逐”有时也可以是一种“内在放逐”(inner exile),如保罗·伊利耶(Paul Ilie)就认为西班牙在佛朗哥政府专政下,很多知识分子无法在自己的国家安身立命,只好把自己抽离出原本熟悉的世界和系统,产生某种文化与政治上的抗拒行为,并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放逐。①① 参见廖炳惠编着:《关键词200——文学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第97、9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显然,在中西文化与文学中,放逐所蕴含和附着的民族文化心理色彩相当浓厚。其情感内容在文学中的呈现,已非一种原生状态,或不与文学文本以外的文化因素直接对应,而是经过了作家独创性的艺术符号加工化处理。但母题作为“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①① 转自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第138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歌德语),它所展示的民族文化心理情感的嬗变性与差异性,与作家的超越性所体现的文化自我更新的要求和外来文化的碰撞,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探讨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放逐母题,是为了更有力地论证文学与文化的纽带关系;它们是华文文学通往“大文化”的通道,是特定时空内群体或类的文化心理镜像。对于放逐母题的考量,可以让我们从文学的表层结构,深入到文本深处的文化层面,进而把握特定群体的文化心理情感如何获得生存与表现的形式及长时段演进的轨迹。也只有越出囿于对单个作品的形式结构进行分析的封闭式视域,全方体立体式地考察民族文化心理情感如何通过不同诗文中的母题获得“整合统一”的经验,才能深入地检视华文文学本体潜在的精神文化特质。

(二)空间错失与放逐书写

在漫漫的人生羁旅中,人们常常会回望那迷失在烟岚雾霭中的家园。文学的家园是每个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发祥地,对家园故乡的感悟从不自觉到自觉,往往关系到作家艺术生命的高低或长短。正因为如此,放逐者由空间错失而带来的“乡愁”,素来是华文文学的母题之一。那些久违故土、远涉海外的诗人作家,其笔下之所以频繁出现乡愁,便可想而知了。

事实正是如此:人一旦放逐,离开原有的时空定位,躯体和精神在时空的转换中,定位发生错乱,与自我生命选择过程所建构的生存空间发生位移,原本的生存环境被打破了,原本的生存价值系统被否定了。生命面对异己的时空,要在异域中生存和发展,意味着对新的空间的顺应和对自我的重铸。人的心理构成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不独意识与个人无意识是环境的产物;如荣格所说的人的来自种族遗传的深潜的集体无意识,更是祖先们世代生存于同一环境的积淀。中华民族发源繁衍于黄河、长江流域,黄土地的摇篮哺育了黄皮肤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块土地上的劳作与生息,产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生存方式,以及特定的民族心理素质,这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当被放逐者面对新的异己的空间时,他将无所适从,在精神上受着压迫。像旅居纽约的钱歌川先生,虽已久居海外,但说:“我在海上的纽约流浪,时有烟波江上任飘流的感觉。”“我不是移民来的,只是流浪至此,暂时作客。我不愿入籍,我居之不安,我时时都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不是想象中的情绪,而是实际中的经验。家与国双重的寄居,没有着落,没有发展。”“我不愿入籍作美国人,我和他们是格格不入的,我和他们说不同的话语,有不同的想法,来自不同的国度,源于不同的祖先。我不能要肤色变白,眼睛变蓝,人种原就不同。”①① 钱歌川《浪迹烟波录》第176页、159页、163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3年版。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体味带着深深忧患的空间错失感。

尽管生存空间位移,乡愁不时闹心,但时过境迁,随着现代科技、资讯、交通等方面的发达,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路径毕竟要随之发生嬗变或转型。艾克诺认为:“二十世纪的知识追寻是一种放逐。”①① Richard Exner,“Exul Poeta: Theme and Variations,”Books Abroad, L, no.2(Spring, 1976),293。不同于老一代华侨因种种客观因素不得已而弃国离家,二十世纪中叶以降的海外华人,大多是自愿选择移民或通过留学途径移居于海外。在这个特殊群体中,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草根”阶层,他们自喻为“洋插队”,放逐于居住国的社会底层,即便是之后改变了固有的身份(国籍)或成为“绿卡族”,但文化身份的认同与归宗依然潜伏在灵魂深处,始终挥之不去。于是,一种新型的书写就交错互动于两种文化的碰撞之中,其指向是那个照亮自我心灵之光的词——家园,这是他们足以激发生存欲望和创造力的最佳场所。旅美着名作家丛苏深有感触地说:

“一个人从一个他熟悉的土地移植到一片陌生的土壤中,这个过程可能顺利,也可能挫折。因为它需要一定程度的在文化、社会、生活习俗、心理与语言上的自我适应、调整,甚至于重塑再造。不管身处何地,在原乡或他乡,作家永远是人类社会中的流浪人、边缘人。由于他的敏锐触角与大悲情怀,人类社会中贫困痛苦、不公不义深深地困扰折磨着他,使他自外于社会上主流的媚俗品味或某些‘自满自傲’的虚幻价值观。因此,做为一个冷目旁观的观察者,或者是一个热情投入的参与者,作家的批判或拥抱,热爱与痛恨他所在社会或土地上的‘人的处境’(The Human Condition)中的一切甜酸苦辣,更加深了他的自我放逐意识。”①① 丛NFDA2:《在原乡与故土之间的过客》,《华文文学》2006年第一期。

诗人作家们为了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哪怕带有乌托邦的色彩,选择了自我放逐的心路,徜徉或徘徊于个人与环境、自我心灵与外在秩序相互冲突的交叉地带,构成为一个富有张力的空间。这种特定的历史境遇对于他们显得更有弹性,也提供更多的表达向度和多层面的切入视角。

于是,我们看到了有两种不尽相同的声音交替呈现:一种是对于文化家园情结“眷恋式”的心灵书写,一种是寻求精神家园“重审式”的放逐书写,也可能是两者的交互映现。

曾以长篇小说《我们的歌》而成为欧华文学领军人物之一的赵淑侠,连同她之后创作的长篇《塞纳河畔》《赛金花》,短篇《塞纳河之王》,散文《紫枫园随笔》等作品,流露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情结和痴心不改的家园情结,眷恋之情溢于言表。盖其源在于“我到底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一张国籍证明无法改变我的心,更不能削减我对祖国的关怀”。“我流着中国人的血液,肩负着中国几十年的文化背景,脑子里是中国的思想,脸上生着中国人的五官,除了做中国人之外,我永远无法做到别的什么人。”(赵淑侠语)以路易士为笔名发表了不少现代派诗歌、曾在台湾倡导现代派的纪弦,自上世纪70年代起定居于美国旧金山,抒写过不少怀念祖邦河山,寄托浪客情怀之作。一首《梦终南山》律动的是那最美的所在,“山下那冒着袅袅炊烟的小小村落”,是那最令人流泪的“渴念的故乡终南镇”,为此诗人祈求晓鸡不要啼,“让我留在这梦中不要哭醒”。这种借“梦”生发的家园情结,激越而真切。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移居洛杉矶的诗人远方,则称自己是“流着亘古的离愁”的一条江,于是,他怀念古老的油纸伞,因为那是“季节的心律搏动”,“是故乡早春迷茫的梦”(《伞》);他回忆纷纷的《清明雨》,灵魂深处显得“这等的凄美而沉重”,只因这清明雨是“醉了春风/苦了思念/绵绵到天涯”。这种或眷恋或怀念所营造的心灵图景,无不浮荡着一股浓郁的“感时忧国”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和历史依恋感,当可视为二十世纪海外华人离散族群抒发眷恋家园的绝唱。

同类推荐
  •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借用陶渊明先生诗句“悠然见南山”和“结庐在人境”为名。全书文如其名,自然怡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洪流,只有柴米油盐的小人物的人心俗情。在被称为分水岭的江淮丘陵有个叫“山南”的小镇,小镇生活着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众生,他(她)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构成了这几十篇故事。这几十篇故事分为两辑,分别以“男人们”和“女人们”为名。故事不新奇,少曲折,尚显平淡、平凡,然而在作者直率朴实的文字下极具可读性,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交替上演,延续不绝,心结万千,变景昭新。全文不加雕琢,充满生活况味。山南镇是有韵味的,山南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有韵味的。
  • 拾不起的琐碎

    拾不起的琐碎

    20—30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十年,以后大半辈子的工作生活几乎是对这十年的发展和补充。这十年,我们坚守善良与真诚,不忘初心,满怀梦想,努力前行,追寻幸福。这十年,记录了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承载着我们美好快乐的回忆。回忆是如此美丽,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本书借助朴实的文字,开启尘封的记忆,记录这十年一些美好的时刻和快乐的瞬间,送给曾经的你,送给未来的我,送给慢慢变老的我们。本书的主题是情,亲情、恋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正是这些情,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我隐隐期待一种小说,既有先锋的皮囊,又能在时代里闯荡。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先锋,不断与平庸和俗常相搏斗,不断影响甚至纠正着文学的发展。这份关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访谈录不仅承载着作家们鲜活的性情与趣味,也在述说先锋文学如何由极盛而流散波转。今天,我们不妄谈先锋文学的重振或复兴,只从宝贵的可能性谈起,探寻先锋何为?文学何为?《先锋之刃》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夹杂两篇作者个人的书评。第一辑中的对话者是八十年代的先锋派,如莫言、余华、格非等;第二辑的对话者是批评家、诗人,如吴亮、韩东、程永新;第三辑的对话者是青年作家阿乙、李浩,最后一篇是木叶与十二位青年作家的集体对谈,讨论新世纪先锋文学的方向与价值。本书的对话录包括许多位当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观点、创作观点和文学趣味,口语化的风格浅近易读,也尽可能保留了作家鲜活的语气与个性,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一手资料,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好窗口。由于木叶的发问多与先锋文学相关,这些对话录也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当代老中青年作家以及作者自己对文学的先锋性的看法。
  • 二十夜和一天

    二十夜和一天

    这是一本独树一帜的诗文集。作者把自己对德国社会的生存体验和深度的思考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分别写了德国流浪汉、难民和房地产商,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社会遭遇的反思,回应了现代性面临的问题意识。“古巴组诗”则描写了古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当代的生活境遇。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浮世

    浮世

    风卷雪裹的旗镇,有三条远近文明的巷子:财馆好汉巷、烟馆神仙巷、妓院杏花巷;还有纸灯笼街、野鸡岭、豪华岭、豪华典雅的人头红楼,以及时常有钟声响起的北大庙和圣·尼拉大教堂。山里种罂粟的烟客,深夜出没国境走私的“扒皮老客”,杀人越货绑票抢劫的“胡子”......镇子上来了一个神秘的旅行家,裤裆街口的千年榆一夜间竟旺绿了一大枝,注定了旗镇一段撼魂动魄的兴衰传奇。作品境界内涵悠远,格调品位高雅,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长卷。
  • 如果可以想重来一次

    如果可以想重来一次

    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却依然等不来那一句我爱你;很多时候,错过了便是错过了,任再怎么努力,一切都已然回不到过去……
  • 月明兮北夜何归

    月明兮北夜何归

    我造了无数梦境,共你流连世间,你如那漫夜星宿,应我不知归休大婚当日,她心死跳下天璇门,没想到却落入凡间,她遇见了那个人,满目星辰,说要带她回家。“小月牙儿,你长得真好看。”“小月牙儿,你知道吗?你是我的命。”可是天界却还是发现了他,那日她亲眼看着他在她眼前死去。可她还没来得及,对他说,苏北冥,你也是我的命。
  • 全世界还有谁,比我们更绝配

    全世界还有谁,比我们更绝配

    本书是一本讲述年轻恋人之间相爱日常的青春文学作品。本书由“驯夫记”“恋爱未解之谜”“那些甜到齁的日常”“她们的爱”几大部分组成。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和爱人相识、相恋、结婚的一些小故事,同时对生活,事业,成长也有一些正面、积极的思考,全文充满了温馨和美好。作者笔调幽默风趣,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生发出一些相映成趣的小故事,令人读起来会心一笑,读后有所思考。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
  • 穿越修仙少爷

    穿越修仙少爷

    现代公司总裁穿越到岳天界,揺身变成修仙少爷,历练途中历险不断,遇劫次数更是说不清………最终喜得归位仙班。
  •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以婚谋爱

    以婚谋爱

    临城人都说,宋小西是走了狗屎运,在家境落败后还能坐上人人都艳羡的沈太太的位置。可是只有宋小西自己知道,沈慕白之所以娶她,不过是因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后来,一场意外,宋小西流产,便很有自知之明的向沈慕白提出了离婚,谁知男人却翻了脸,“宋小西,我平日里是不是太惯你了?你不仅取消了我做父亲的义务,现在还想剥夺我作为老公的权利?”宋小西,“……”**********所有重逢,不过是蓄谋已久。———沈慕白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