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000000022

第22章 语象·比喻·象征(3)

叶绍翁诗云“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即一种点明式私设象征。一般说,浪漫主义的诗中点明式象征比较多,这是一种清晰的象征。

私设象征的第二种办法是复现,韦莱克和奥斯丁·沃伦认为比喻性语象靠复现就变成象征性语象。他们引用叶芝分析雪莱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诗中,除了无数没有象征的确定性(definiteness)的语象外,许多语象肯定是象征,而且在他的创作生涯后期,他使用这些语象时更带着明确的象征目的——例如洞窟与高塔。”刘若愚反驳说,韦莱克这个说法作为定义显然并不正确,它只指出了语象变成象征的途径之一。布鲁克斯在《精制的瓮》中仔细研究了莎士比亚戏剧中复现语象变成象征的手法,所以弗赖说:“对复现语象的研究是新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个语象在同一作品中再三重复(例如艾略特《荒原》中水的语象),或在一个诗人先后的作品中再三重复(例如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就渐渐积累其象征意义的分量,最后使我们明白它必有所指,这个渐渐积累并且展开的过程不是任意的,而是指向作品的主题,新批评派称之为“主题语象”(thematic image)。论者指出,新批评派细读式批评中最精彩之作是对主题语象的研究。例如退特在《诗的张力》中对但丁《神曲》中河流语象的研究,例如布鲁克斯在《精制的瓮》中对密尔顿《欢快者》与《沉思者》中光与黑暗语象的分析,都做得相当细致。

这样逐渐积累力量的语象如果在一部作品中完成其象征化的过程,那这作品就需要一定长度,所以往往出现于小说(例如《莫比·迪克》中的白鲸)、戏剧(例如《李尔王》台词中的野兽形象)、长诗(例如艾略特《圣灰节》中的楼梯形象)中。显然抒情短诗的象征还得靠其他方法形成,这主要办法就是语境烘托。

布鲁克斯和沃伦在《理解诗歌》中举一佳例:斯蒂文斯的名诗《坛的故事》之第一行云:

我在田纳西州放了一只坛

这里的问题是上下文配置太突兀,太奇特,太不配称,田纳西州太大,而坛太小,语境压力过大,提示了这坛是一个象征。语境的压力造成象征,这个说法虽然模糊,却并非不好理解。例如: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讯无凭,归梦难成……

这里,上行与下行都是基本上直接抒情,而夹了中间一行似乎写实,这一行就与语境略有不相配称。因此,我们体会到拂不尽的落梅是无法排遣的相思之象征。离开这特定的上下文,这就不再是象征。

因此,象征由语境压力形成,象征又指引着全文的读解。正如伯克指出的:“诗人前进,他的第一步是将他的情绪转化成一个象征,这情绪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其他物,不再吸引艺术家的全部注意力,而是作为一个方向指示器(indicator of direction)。”

(第五节) 姿势论与象征行动论

新批评派中最出色的批评实践者布拉克墨尔提出过一些有关诗歌语言的理论,其中最有名的是“姿势语”说。他说这理论目的在于“说明象征如何使语言中的行动具有诗的真实性”,而它“通向艺术语言的意义表现这中心的或最终的奥秘”。因此,姿势语是一种象征构成理论。

对如此重要的最终奥秘,布拉克墨尔的定义却不太好捉摸:“语言中的姿势是内在的形象化的意义得到向外的戏剧的表现。”在这种时候,“文字暂时丧失其正常的意义,倾向于变成姿势,就像暂时超过了正常意义的文字。”“摆脱了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成为姿势的纯粹意义。”

因此,在他的定义中,如果说比喻是“两个语境之间的交易”,那么象征是失去了字面正常意义的一种姿势,一种纯粹意义,也就是说象征体字面的意义变得很次要,被超越了。

从布拉克墨尔杂乱的论述大致上可看出他认为语象的字面意义有以下几种被“超越”的途径:

第一种看来接近美学上所谓运动感内模仿,自然物的状态或运动变成我们内心的一种姿态,而姿态表现了语言,布拉克墨尔说,“姿势产生于语言之前。”这个问题,是美学和语言发生学上的老问题,我们不准备多谈。遒劲的书法和画竹或兰花给我们的“气韵”感是相似的,因此象征物(包括语言)本身的意义就成了第二性的。按格鲁斯的说法,这种内模仿运动感“只是一种象征”。因此,这种象征的基础,如布拉克墨尔所言,在使用语言之前就存在于作者心理中。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传心情,而示心迹。仿现心之舒疾、猛弱、升降诸动态。”就是讨论内模仿。

第二种途径接近音乐。布拉克墨尔说:“音乐属性……就是姿势,音乐的其他属性不过是表示姿势的手段。”而在诗歌语言中也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布拉克墨尔说:“任何词或词组都可以通过单纯的重复,或重复与其他变化的结合而进入姿势状态。”他举的例子是莎士比亚《麦克白斯》那段著名的台词:“明天、明天、明天……”和李尔王的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布拉克墨尔说,如果改成“今天,今天,今天”……和“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字面意义完全不同,而“姿势意义”极为相同。为什么?因为这里“文字已摆脱了字面意义而成为姿势”。

布拉克墨尔以他最钦佩的诗人斯蒂文斯的一首无法看懂也无法翻译的诗,作为文字丧失意义变成姿态的好例:

Chieftan Lffucan of Azcan in Craftan

Of tan with henna hanna hackles halt!

照他这么说,路易斯·卡洛尔(Louis Carroll,1832-1898,英国作家)《艾丽思漫游奇境记》那首胡诌诗Jabberwocky应是更佳的例子。骄傲的小姑娘艾丽思不好意思地说这首诗“不太好懂”,妙的是,许多现代西方诗歌理论家说这首诗与韩波的诗一样,是现代幻觉(hallucination)诗的先驱,赫伯特·里德赞美艾丽思读到的这首怪诗:“它虽然没有意义,但它给人一种感动。”

因此,诗只需要声音,可以根本没有意义。提倡内模仿论的美学家李普斯(Theador Lipps)说:“诗歌的音响,仅仅是子音和母音的单纯组合,即使完全抛开了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也具有强烈的感情意蕴。”这种理论,可以叫“纯声论”,它是新批评派所强烈反对的纯诗论的一种。拥护“纯诗论”的英国批评家密得尔顿·墨雷就以麦克白斯的“明天、明天、明天”为例,说这一行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诗人的精神动作震动了诗人的心”。

这种现象,这种与意义脱离的“精神动作”究竟是否存在?注重研究阅读心理的瑞恰慈认为:“在文字被理智地理解之前,在诗中的思想被抓住之前,词的运动和声音已经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兴趣……许多诗(例如莎士比亚的某些歌,以及方式稍有不同的斯温朋的一些最佳作)字句意义可以完全丢开或忽视,但毫无损失。”

然而这是新批评派主要人物中唯一赞同布拉克墨尔的论述,而且瑞恰慈也点出了:这是特别喜欢在文字音韵上做文章的诗人,如英国斯温朋,法国凡尔仑之类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所具有的特征,布拉克墨尔把“姿势论”与现代派中某些流派挂上钩:“艺术中先后称之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整个运动,在诗歌方面,就是为了凭借蓄意把文字的正常含义从上下文中消除掉,以便从语言中解脱出姿势来。”

所以,“姿势论”是非理性主义的诗歌语言技巧的一种理论总结,是与新批评派的理论完全异趣的。燕卜荪在《含混七型》中对“纯声”论颇不以为然。他说:“某些批评家经常宣称或暗示某些诗的效果有一种物的性质,一种神秘的本质性的东西,……似乎像一种感受但却与任何感官无关。”燕卜荪说,即使是音乐的和弦也是一种直接感受,但既然在感觉到它的瞬间它也决不是不可分析的。兰色姆则认为说纯声有表现能力是完全胡说。

布鲁克斯和沃伦的分析则比较全面一些,他们举出与斯蒂文斯或卡洛尔写出的东西相仿的一段儿歌,指出:“这里我们只找到一种可能有故事情节的逗弄人的暗示,但这暗示毫无结果……我们面对的只是在文字结构中语言的铿锵:这就是说,因为有一种逗弄人的意义可能性,纯文字效果就比毫无意义时更为明显。”这种“意义可能性”,并非真有意义,而是仿佛有意义,而使人感到一种似乎“超越于文字之外”的意义存在。的确,内模仿理论本来就是赫尔德在“反对康德美学那种冷酷的形式主义”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因此与内模仿理论精神相通的姿势说也是与康德形式主义正宗的新批评互不相容的。

布拉克墨尔的姿势说还指出第三种“超越”文字语义的可能性。他举例说《奥赛罗》一剧中伊阿戈劝罗得里果继续追求苔丝迪蒙娜,在短短一段话中重复用了七次“把钱放在你的口袋里”,布拉克墨尔说:“在这里,钱是积累起来的罪恶的象征,莎士比亚重复用它就作出了罪恶的姿态。”

他又举哈姆雷特的“死就是睡眠”那段独白,在短短八行半内重复了五次“睡眠”;又举麦克白斯一段独白,共八行,四次重复“睡眠”。布拉克墨尔说:“是利用发现了或引发出来的姿势的力量把睡眠这简单的名词转化为丰富而复杂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文论中,也不断地提到摆脱文字意义的可能性。倒如皎然《诗式》坚持说:“诗道之极……但见性情,不睹文字。”

这里,我们见到的是新批评派再三谈到过的语象复现和语境烘托两种象征转化法的结合。“睡眠”在变成象征后,的确有了超越原文字意义的新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原义被歪曲了,但并没有消失。要证明这点很容易:我们显然不能把“睡眠”换一个词——例如“跳舞”——却还依然保存同一个“超越文字之外”的象征意义,同一个“姿势”。

因此用“姿势”论解释象征机制,只是部分与新批评派主流的意见相合。文字意义是新批评的出发点,超越语言分析可能性的任何理论总是令新批评派为难。把象征看作一种语言技巧,是新批评派的基本态度。《细察》派的塔纳尔指出“象征的使用只是语言的一个方面;把象征看成有一种超验意义,而不把它看作明喻暗喻一样的技巧手法,是错误的。”因此他指责马拉美等象征主义者把象征过分神秘化,波德莱尔论象征的名诗《和谐》只是“糊涂心理学”。但是,正如瑞恰慈所指出的,这个问题,只有在阅读心理学中方能得到可能的解答。

如果说布拉克墨尔主要从阅读心理方面越出了新批评的客观主义式象征研究,那么伯克的象征行动论则更从创作心理方面越出了新批评的界限。

伯克认为,人是一个“制造象征的动物”,而文学艺术是一种象征行动(Symbolic action),因为诗虽不同于现实行动,却与之平行,是后者的征象(symtomatic),因此是把现实行动中难解决的,给予象征性的表现,于是,作品就是象征的戏剧。我们可以看到,这与我们上面谈过的“戏剧化论”(三章六节)相一致。

伯克的理论是一种泛象征论,一切文学都是象征。他讨论的不是作为文学语言特征的象征,而是文学的根本性质。但是,他也接触到象征语言的机制:“诗是一个行动,诗人所作的象征行动——其本质是他作为一个结构或一个客体存在下来后,他能使我们读者把它重演出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象征虽常为作者私设,却能为读者所理解,是一种公共的象征心理基础。他分析《古舟子咏》,说柯尔律治写出此诗,是象征他为吸毒而得的“罪愆感”,“但我们对其中的罪愆象征能从完全不同的个人出发去理解,我们不必做吸毒者才能对吸毒罪行有所反应。吸毒是个人的,罪愆是公共的,通过这样的途径,象征行动个人方面与公共方面才能既合又分。”

因此,伯克讨论象征语言时,把它视作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者的一种共同联系方式。这显然又超越了新批评方法论的视野,所以不少论者认为伯克是结构主义在美国的先驱者。

1949年在肯庸学院举行的一次文学理论讨论会上,以兰色姆为首,与会者都表现出对伯克的多面理论的兴趣,兰色姆受伯克影响有一度甚至转向心理分析。当时布拉克墨尔作为一个文本细读专家对伯克理论颇不以为然,但两年后(1951年),当他写《姿势语》时,却承认他的理论只是伯克的象征行动论之延伸。

而瑞恰慈在三十年代从以前的“拟陈述”立场转向承认“诗歌真理”时,也是通过对象征的研究。在《修辞哲学》(1936)一书中,他同意诗歌语言是“现实的象征性认同和接受”。是“现实的神话式再现”。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新批评的严格的客观主义文本分析法似乎在象征问题上碰了钉子。他们对比喻兴趣更大,可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比喻可以从语言技巧分析立场说清楚,而象征的研究,往往必须用心理学或牵涉到整个文化传统,很难局限在语言技巧分析范围中,像伯克和布拉克墨尔这样“边缘新批评派”才对象征特别关注。

象征研究在二十世纪文论和美学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派别。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卡西勒1941年移居美国,成为这一派的领袖。卡西勒认为,人的特点就在于象征活动,人就是有象征能力的动物。这种观点被包括伯克在内的许多现代文论家接受。美国的象征学派主要成就有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的《哲学新解》(Philosophy in a New Key,1942),乌尔班(W.MUrban)的《语言与现实》(Language and Reality,1939),惠尔赖特的《火泉》等。这一派美学文论家与新批评派关系密切,他们也认为瑞恰慈的早期著作对象征学派的工作有开创性贡献。但他们的工作在四十年代日益接近人类学与神话学,以便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象征的机制。

而这种学派的最佳成果就是弗赖的《批评解剖》。弗赖把文学安放在从神话原型到象征的框架中。这是新批评派的微观语言研究所不可能做到的。原型象征的研究必然涉及一个民族的文化史和文化类型学(typology),以寻找其中活动的定式(pattern),这样就使形式研究跨出个体批评的范围而走向系统批评。这就是为什么弗赖的象征研究引导结构主义进入美国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是杰克·凯鲁亚克的一部剧作,它久被封存而今又首次被发现。作品写于1957年秋天,正是凯鲁亚克的经典小说《在路上》发表的同一年。剧作叙述了凯鲁亚克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也是他的另一个自我——杰克及其朋友们酗酒、赌马与吸毒的一天,最大程度,最接近真实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当时的生活写照,真实、自然又不乏颓废,全剧本穿插着对宗教的讥讽和对现实的反叛。
  • 香港依然美丽

    香港依然美丽

    《香港笔记》为作者派驻新华社亚太总分社期间写作的对香港的观察。通过对香港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百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反映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仍然在香港生动、有效地地实践与运作。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

    《爱尔兰之旅》是海因里希·伯尔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包含十八篇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伯尔多次游历爱尔兰,本书是此间心灵闪光时刻的精妙记录,描写了动人的爱尔兰风情,神秘的凯尔特文化,以及爱尔兰大地上的众生相,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作者伯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该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热门推荐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曾是惊鸿照影来

    曾是惊鸿照影来

    小喇叭又在闪动,不会又是那个什么一元两元吧。马小萌把正在编辑的内容点了下保存,点开了QQ,果然,又是那个网名“一元”的家伙,简直阴魂不散,愈挫愈勇啊。她正在气头上,由于前天晚上例会迟到,她被扣了五十元;同事们都说她冤,这可是新制度执行后被罚的第一人。哼,五十元都丢了还要你一元?她没好气地敲下一句话“这世界铜臭味已够重。”正准备再加一句“我讨厌任何圆角分”,还没发送过去,对方已经加了句说明“老乡,一定加我!”老乡?马小萌点开了一元的个人说明。“浙江,杭州”,呵呵,这是哪里跟哪里的老乡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与我国的对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大唐剑歌

    大唐剑歌

    引剑入江湖,唐宫生波澜。武周后期,平凡的乡村少年林剑澜因救助匡义帮之主而卷入了武林间的恩怨情仇,却不料江湖迭生波澜的背后暗流涌动,亲生父母早亡也另有隐情,追查中一步步踏入了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虽睥睨天下也难逃岁月风尘的无奈,且游曳于权力漩涡看尽尘世贪恋。帝星将落,引势明争暗斗,沙城遗珠,徒笑算尽机关。是堪不破名利的丑态,还是让人赞叹的执着?沙洲弹剑,褪尽浮华,回看河山夕照处,落雪满肩逝无声。
  • 灵斗至巅

    灵斗至巅

    因为宗族的少年天才,全族被屠,你以为这是一个天才飞升上仙,最终报仇的故事吗?……系统拥有者,转世者,重生者,这么多人,到底谁才是主角啊?!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庶子夺唐

    庶子夺唐

    武德末年,玄武乱后。唐皇世民将临天下,权贵门阀暗战渐起;太子承乾还是乖乖少年,武女媚娘仍扎着总角;突厥已于北地窥伺,西域胡曲前调奏起。名将、宰相、世家、亡国奴,还有突厥女,当那个身怀两朝帝血,英果类我的小子李恪横空出世时,一切都已悄然变化。李恪说:“贞观虽是盛世,但我却将带领大唐走向最高的巅峰!”
  • 天字锄奸

    天字锄奸

    奸臣弄权,屡犯天威,皇室一片风雨飘摇。皇族内的有识之士秘密成立锄奸组织,欲一举拔除奸臣及其党羽,重固皇权。锄奸行动第一步,是要翦除奸臣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断其臂膀。邵非便是被派去执行刺杀任务的人,但是他失败了,此时的他正如丧家犬般被追杀于暗夜之中,幸得今夜星月全无,在漆黑一片中他钻进密林,成功逃离了敌人的追踪。一切归于平静后,邵非咬牙拔出左肩所中飞镖,伤口毫无痛感,他暗呼不妙,看来镖上有毒,方才一阵运气飞掠,毒行全身,自己今日恐要毙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