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16

第16章 宗教文化(2)

格鲁派,因大德们戴桃尖顶黄帽,又称黄帽派、黄教。格鲁派是宗喀巴改革噶当派教义、教规而形成的新教派。宗喀巴出生于青海湟中县,7岁出家,师从著名喇嘛顿珠仁钦。17岁,进藏参访名师,以后长期游离于西藏佛寺,与不少名僧研习教理,显、密双修。29岁时受比丘戒,开始收徒讲经。洪武二十一年(1388),宗喀巴抛弃当时藏僧所戴的红帽,改戴黄帽,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端。针对当时各派戒律松弛,上层腐化堕落,宗喀巴大力提倡严守戒律,同时著书立说,其《密宗道次第广论》和《菩萨道次第广论》建立了显密结合的黄教理论体系。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发起并主持了拉萨传召法会,听讲僧众达万余人,从此成为西藏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人物。同年,宗喀巴命弟子达玛仁钦修建黄教母寺——甘丹寺,标志着黄教作为独立教派的诞生。

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圆寂了,而黄教却在弟子们的全力推动下迅猛发展,尤其是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建成扎什伦布寺,与先前创建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黄教四大寺”。接着,黄教的势力开始向藏外传播。在这一发展时期,三世达赖锁南嘉措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锁南嘉措是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天资聪敏,12岁就能在传招法会中宣讲佛经。其师是全藏享有崇高声望的灌顶国师阿旺扎西扎巴,因而,西藏僧俗对他无不敬服。万历五年(1577),锁南嘉措应统治青海地区的蒙古部族首领俺答汗的邀请,到青海讲经传法。据《西藏民族政教史》,青海“原有宰杀牛羊祭天之恶风,每年杀生不可数计,由师善巧说法,感化悔改,令往善业”。青海地区的蒙古、藏族民众普遍信奉黄教。锁南嘉措还在青海修建了塔尔寺,作为藏外黄教传播基地。

明末清初,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掌教期间,黄教不仅在西藏社会取得绝对优势,而且得到了清王朝的认可,达赖和班禅的称号先后被顺治和康熙承认。这两大活佛既是藏传佛教的大教主,又是西藏地区的世俗统治者。五世达赖还将西藏首府迁到拉萨,并重建布拉达宫,后经藏王桑结嘉错扩建,遂成今日之宏伟壮丽。拉萨正式成为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

2.达赖、班禅的由来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的两大活佛。

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是汉语,系指受封者的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瓦齐尔”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坏的意思。“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唯“喇嘛”才是藏语,意为“上人”,与汉语称佛教僧人为“和尚”的意义相同。整个称号的大意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象大海一样伟大的和尚。

达赖之号始于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嘉靖二十二年(1543),哲蚌寺僧众在前藏地区找到一个三岁农家小孩,认定是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即锁南嘉措。这就是黄教活佛转世的开端。锁南嘉措不仅在西藏享有盛名,而且为青海的藏、蒙民众所慕仰。万历六年(1587),统治青海的蒙古部族首领俺答汗为了感谢锁南嘉措的佛法功德,特赠“遍知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之名自此始。最初,这个尊号专指锁南嘉措,后来黄教寺院集团又追认锁南嘉措的前世根敦嘉措为第二世达赖,追认根敦嘉措的前世、宗喀巴的最末一个弟子根敦朱巴为一世达赖。如此,锁南嘉措便是三世达赖了。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圆寂,西藏三大寺喇嘛于次年在前藏琼结宗找到转世灵童,这就是著名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当时西藏正处在信奉白教的噶马王朝统治下。黄教的功成名就引起白教的不满,噶马政权乃多方阻止黄教的发展,甚至在四世达赖死后下令终止其转世。后经曾治好第悉藏巴(藏王)重病的四世班禅苦苦劝说,达赖转世才得以继续下去,但噶马政权并未停止对黄教排斥打击的方针。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五世达赖与四世班禅秘密派人前往新疆,请求信奉黄教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领兵入藏。固始汗本是黄教的虔诚信徒,又有向外扩张之意,遂于崇祯十年(1637)率兵入青海,消灭了信奉白教的喀尔喀蒙古部落首领却图汗。接着,挥师入藏,推翻了噶马政权。崇祯十二年(1639),进军甘孜,消灭了迫害黄教僧人的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返藏后,帮助五世达赖建立了“噶丹颇章王朝”。从此,黄教集团正式统治西藏,达赖成为西藏政教的最高首领。

中国古代边境各族政教首领的名号只有得到中央王朝的御封才算合法。清初,顺治帝特别关心西藏,派专使进藏敦请五世达赖来京会晤。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入京,受到顺治帝隆重欢迎,特为其新修黄寺,并赏赐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大缎、珠宝、玉器、骏马。次年,达赖因水土不宜,请求返藏。回藏途中,顺治帝又专派特使,携带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金册金印,敕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简称“达赖喇嘛”。

一世达赖根敦朱巴(1391-1474)

二世达赖根敦嘉措(1475-1542)

三世达赖锁南嘉措(1543-1588)

四世达赖云丹嘉措(1589-1616)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1708-1757)

八世达赖强白嘉措(1758-1804)

九世达赖隆多嘉措(1805-1815)

十世达赖楚臣嘉措(1816-1837)

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1838-1855)

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1856-1875)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1876-1933)

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1934现在)

班禅的全称是“班禅额尔德尼”。其中“班”就是梵语“班弟达”的简称,印度称学识高深的学者为“班弟达”;“禅”是藏语“大”的译音;“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全称意为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

班禅之号始于四世班禅。顺治二年(1645),固始汗为了削弱、分散五世达赖的政教权力,以巩固其在藏既得权益,赠给参与推翻噶马政权的扎什伦布寺池巴罗桑却吉坚赞尊号“班禅博克多”,并让他永驻扎什伦布寺,分治后藏。此为班禅名号的开始。罗桑却吉坚赞圆寂后,扎什伦布寺开始活佛转世,追赠一世达赖的二师兄克主杰为一世班禅,锁南却朗为二世,罗桑顿珠为三世。如此,罗桑却吉坚赞便是四世班禅。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廷因废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引起西藏局势动荡。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式敕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简称“班禅”,并赐予金册金印,还规定班禅的转世和达赖一样,得经朝廷批准。

一世班禅克主杰 (1385-1438)

二世班禅锁朗确朗 (1439-1504)

三世班禅罗桑顿珠 (1505-1566)

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 (1567-1662)

五世班禅罗桑益西 (1663-1737)

六世班禅罗桑贝丹 (1738-1780)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1782-1853)

八世班禅谭丹白旺秋 (1854-1882)

九世班禅却吉尼玛 (1883-1937)

十世班禅却吉坚赞 (1938-1989)

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 (1990现在)

3.活佛转世规制

活佛转世以佛教报身、法身、化身学说为理论依据,始于元末藏传佛教中的噶马噶举派。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宗教变革中为了恢复佛教的纯洁性,禁止僧人娶妻生子,使教主承传成为问题。自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措开始采用了活佛转世规制,以解决教主传承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是宗教史上的一大创举,被称为世界七大神秘现象之一。

活佛转世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神秘而复杂,且因活佛级别、寺院地位而不同。一般由寻找灵童、辨识灵童、确认灵童三个阶段相续而成。寻找灵童的办法和途径很多,可以根据活佛生前的陈述、预示和遗嘱为线索寻访,也可以通过观湖、占卜、降神等方式确定转世灵童出生的方位、地貌特征。被访寻到的灵童往往很多,可以对灵童看相体检,也可以对灵童智力测评,还可以把儿童带到前世活佛居所让其辨认器物。这样步步考察、层层筛选,把最优秀的几个留下。这几个灵童都具备转世灵童、新任活佛的先天条件,而最终确认可以抓阄,也可以由世俗统治者指定。不过,清代四大活佛的转世灵童确定一般都得通过金瓶抽签。根据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王朝颁布的《钦定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第一条的规定,大活佛继承采取金瓶抽签,即在认定灵童时四大护法将灵童姓名及出生年月用汉、满、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放入由皇帝赐予的金瓶内,经佛学高深的活佛祈祷七日,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抽定。如果只有一个灵童则用空签一支,与实签摇抽,抽得空签则另寻灵童。此金瓶平时放在大昭寺宗喀巴像前。清朝另铸一金瓶置于北京雍和宫内,用以解决蒙古和北京等处的活佛转世问题。

到清末,黄教的转世高级活佛达168人,而中、低级活佛不可胜计,每一喇嘛寺院的住持皆称活佛,到西藏民主改革时有大大小小的活佛三四千人。在这些众多的活佛中,达赖、班禅与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呼图克图(八世哲布尊丹呼克图于1924年圆寂,时逢苏军占领库伦,停止转世)、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七世章嘉呼图克图随蒋介石到台湾,1978年在台去世,未闻转世),在清代称为“四大活佛”。

三 佛教基本教义

佛祖把觉悟出来的真理讲说下来,教导佛教信徒怎样做人与怎样成佛的方法,称之为“佛法”。在所有宗教中,佛法博大精深,极富哲理,备载于经藏之中。

(一)经典的形成

佛陀毕生致力于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教化的形式囿于当时印度师生相承、口口相传的传统框架,一直限于口头传播,没形成书面文字。佛灭后,其弟子唯恐佛教教义日久散失,更担心异端邪说渗入佛法,遂有结集之举。所谓结集,梵文的原意是召开僧众大会,实际上就是集会讨论,结成经藏。

在印度佛教史上有过四次“大结集”。第一次结集由摩诃迦叶在王舍城七叶窟召集五百比丘而进行的。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背诵佛法,结成“经藏”(佛悟讲说的教义)。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背诵戒律,结成“律藏”(佛制定的教规)。众比丘对二僧所述佛法没有异议,随即书之于贝叶,而成为正式典籍,即所谓“贝叶经”。至于“论藏”(教徒和佛学家发挥和研究经律两藏的著作)尚未结集,后由摩诃迦叶补充结集。这便奠定了佛教文献的经、律、论“三藏”的基础。“藏”字本意是一种可以盛放东西的篓箧,以后成为佛教典籍的代称。

第二次结集发生公元前四世纪。为了排解佛教内部因经藏和律藏引起的纷争,以耶舍为首的诸长老比丘在毗舍离城召集七百比丘第二次结集,对佛经进行了修订。第三次结集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了统一信仰与教规,清除混入教内的异教徒,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公元前232在位)在华氏城组织召开,邀请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组织千名比丘参加。用巴利文和梵文两种文字编写成经、律、论定本,随后极力推动佛教的向外传播。其中,巴利文佛典传入斯里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和我国云南的傣、崩龙、布朗等族,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佛教”。南传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梵文佛典则传入尼泊尔以北西域诸国,由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继而再传至朝鲜、日本等地,称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第四次结集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由犍陀罗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召集。

佛教徒四次结集所形成的佛经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大德高僧翻译成各种文字,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翻译佛经的工作持续千余年,自南北朝以来几乎各代皆编辑有佛教文献总集,称之曰《大藏经》。20世纪80年代编辑的《中华大藏经》汇集了历代佛教文献典籍,是世界佛教史上最有影响和最有价值的文献总结。

(二)佛教的教义

佛教基本教义由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组成。

1.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纲,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讲说人生皆苦,通常概括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世俗审视人生有苦有乐,而佛教审视人生则有苦无乐,乐不过是苦的另一表现形式。“苦海无边”道出了全部佛教学说的出发点。

集谛:讲说造成痛苦的原因或根据。苦根是“无明”,即愚昧无知,沉于贪欲,从而种下种种惑业。依业受报,便有生死轮回诸苦。

灭谛:讲说断灭造成诸苦的根源,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无苦的涅槃境界。这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

道谛:讲说解脱痛苦、进入涅槃的思想理论和修习方法。

2.八正道

八正道是八种通往涅般境界的正确途径或方法,实际上是对道谛的发挥。这八种方法是正见(对四谛佛理的正确见解)、正思(按四谛之义正确思维)、正语(不说非佛理之语言)、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符合戒律的生活)、正精进(努力勤修涅槃道法)、正念(铭记四谛之理,离尽邪非)、正定(收心禅定)。佛教认为,按照这些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修行就可以由迷转悟,达到解脱的彼岸,故又称八正道为“八船”、“八筏”。

后来高僧和佛学家把“八正道”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正念、正定属于定,正念、正思、正精进属于慧。戒有五戒、八戒、十戒等不同规定。定就是禅定,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慧即智慧,是洞察宇宙、人生的一切实相,断绝无名烦恼的智慧。戒、定、慧概括了学佛修行的全部内容。三者扩展为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菩萨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合称“六度”。

3.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缘起论是全部佛教教义的理论基础,即所谓“诸法由因缘而起”。因缘即关系和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生起和出现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佛陀定义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十二缘起的具体内容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无明与行是前世之因,识、名色、六处、触、受是现世果,爱、取、有是现世因,生、老死是来世果。人皆由前世因而辗转轮回于天、人、阿修罗、畜生、地狱、饿鬼的“六道”之中。现世行善,来世轮回升天做人;现世作恶,则来生轮回作畜生、饿鬼。

四佛教的主要规制

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内地佛教唯简便易行的禅宗盛行于世。著名禅僧百丈怀海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特点,折中大小乘戒律,创建丛林清规,即《百丈清规》。至元朝元统三年(1335),朝廷敕令江西百丈住持德辉禅师修订、校改,遂成《敕修百丈清规》。因后世“十寺九禅”,《百丈清规》也就成了全国统一的寺院丛林制度。

(一)寺院机构

同类推荐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多元视角下的日语研究

    多元视角下的日语研究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树立跨语言、跨文化意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使读者获得更广泛的学科内容。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战国第一赘婿

    战国第一赘婿

    他,率领八国联军,由秦,楚,齐,赵,韩,魏,燕,卫国所组成八国战舰,进行大航海,以工业技术换起欧亚非的农业资源:花生,玉米,土豆等,和矿产资源:黄金,石油等。他就是公孙飞,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从现代穿越到秦国咸阳,成为一名商贾之家的赘婿…。公孙飞利用现代人智慧,发明了蒸汽机…,让战国从农业时代走上了工业大发展…,并且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主粮,让战国时期人们吃上大米,品尝21世纪的美食。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老矣,为了统一六国,对于秦国继承人是遵循立长不立贤还是立贤不立长而犹豫不决,让秦惠文王的长子和幼子的两派人马蠢蠢欲动。这一年,公孙飞改变了战国时期赘婿的形象,成为商贾一家之主,让战国的军事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星际萝莉重生:女神求嫁

    星际萝莉重生:女神求嫁

    女主日常冷漠脸(内心懵逼:你是谁这里是哪里你想干嘛)——路人甲:“萝莉好萌嘤嘤嘤~”顾君佑:“……”路人乙:“女神求嫁嘤嘤嘤~”顾君佑:“不要。”//萌宠日常作妖,立志用生命来诠释什么叫作死——左妖:“主人你的名字好像男孩子哦!”顾君佑:“呵。”//男主捡来的,非亲生——忠犬身炮灰命,目测要黑化。【架空未来的日常+星际漫游回忆杀】(我们的目标是!开启新地图!解锁新人物!征服星辰大海?那种事上辈子就干过啦!)
  • 史小翠穿越记

    史小翠穿越记

    今天就要做大王的女人,史小翠心里美滋滋的。自穿越后,独身一人,来到千年古国,多少辛苦,无从说起。如今日尝到了,有人疼,有人爱的滋味真好。史小翠已经梳洗打扮好了,穿了一身嫁衣裳的她,宛若天仙下凡,在伴娘的陪伴下,款款走了出来。大王蛮高走在头里,手里牵着红绸子,红绸子的那一头,就是史小翠的芊芊玉手。大王蛮高好像隔着红绸子,都能感到了史小翠的温暖,全程面带微笑,不时回头笑看一眼。今晚的月色真美。牡丹宫里一对红烛映照下,就是大王蛮高和翠王妃的洞房花烛夜。王宫里的女人们,注定了今夜无眠。
  • 太古魔君

    太古魔君

    是武魂重生?还是凭武技纵横?因得罪三大家族,被封印住九条大脉少年——易周,凭着在迷雾森林中奇遇,得到不知名的武魂以及秘诀天魔四法,终于从青阳王朝的三大学院中脱颖而出。亦报了当年的仇恨,然而青阳王朝终究只是附属于大国的小国家,易周所要面对的除了各国家之外,还有那神秘的宗派以及那个神秘的世界。重重危机之下,易周能够成功吗?
  • The Tale of Balen

    The Tale of B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哑舍·壹

    哑舍·壹

    热闹与喧嚣的摩登城市,历史在这里无声沉积。那些神话传说中亦真亦假的奇珍异宝,曾一度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此刻,它们就在这里——名为“哑舍”的古董店。一面古镜,连接了两千年的时光,让两个不同时空的男女命运交织。一条手链,每一颗宝石可达成一个愿望,让你找回曾经丢失的东西。一根香烛,燃烧千年,也流了千年的烛泪,只为等待自己所想的那个人。一个瓷枕,可以让你美梦成真,也会让你噩梦成真。一把利剑,不管桑海沧田,时代变迁,仍久守着几千年前的承诺。一根竹简,脆弱得不堪一击,却封印着远古强大的魔兽。一块玉像,可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灵魂,让两个人的世界完全颠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带一路”智库的国际化实践: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7(下册)

    “一带一路”智库的国际化实践: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7(下册)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新型智库的大力支持下,蓝迪国际智库致力于打造整合资源的平台和网络,服务中央决策,支持中国企业,推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落实。本书总结了蓝迪国际智库在2015年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全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蓝迪国际智库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以及推进国际合作,务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目的是让世界对中国有更深入的认识,以推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 妖娆家主很倾城

    妖娆家主很倾城

    她,慕容蓁,慕容家族直系继承人,却天生废物修炼白痴,受尽奚落嘲讽,虽有爷爷父亲相护仍旧欺凌暗杀不断,最终身死叔父堂兄之手,抛尸野外。她,容蓁,二十一世纪音乐天才,暗盟最得意的杀人机器,一朝穿越,容蓁成为慕容蓁,乱葬岗归来,人人唾弃的极品废材,从此锋芒毕现破茧成蝶。没有战力?打得你满地找牙爹娘不识。没有技能?一支玉箫行天下,以音御兽控音杀人,她是天下首位音控师。片段一“慕容蓁,我劝你还是自动放弃继承人的资格,否则你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某小青年凶神恶煞的说道。慕容蓁点头,“你是没机会看我怎么死了,不过我可以让你亲自感受一下死亡的过程,选个死法吧,你想断断续续的死还是干干脆脆的死?”“慕容蓁!你别给脸不要……”“嗖……”裙摆翻飞,嗖的一声,某小青年便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再嘭的一声在地上弹了两下归于沉寂。“今儿个心情好,下次你就没那么幸运了!”片段二“慕容蓁,这是退婚书,从今而后你我婚嫁自由各不相干!”大街之上,相南王夜阑君厌恶冷漠的声音响彻四方,百姓哗然。接过退婚书,慕容蓁扫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某王,难得赞赏有加,“算你还有些自知之明,你确实配不上我!”“慕容蓁……”咬牙切齿的开口,只是话还没说完,便被某人接下去的话语气的吐血。“爹爹,赔他点青春损失费!”慕容蓁漫不经心的开口。“哦!”乖乖的点头,咬了咬牙终于狠心的递出手心的糖果,“拿去吧!阿卿最后的两块糖果了!”“给我滚!”相南王脸色铁青,一手挥开眼前的糖果。“宝宝,他好凶!”委屈的声音响起,让心情甚好的慕容蓁立刻变了脸色,手掌翻飞犹如灵蛇直击相南王的胸口,冷如鬼魅的声音适才响起:“从今而后,惹我者——死,惹我爹爹者——生不如死。”片段三“大师,你能帮我算算近来有么有桃花么?”某女非常虔诚的问。“在下是国师不是算命先生!”某国师平静无波的答道。“那是没有桃花的意思么?”某女有些些失望。“你应该去找算命先生!”嘴角抽了抽,某国师力持镇定。“那是有还是么有呢?”某女迷惑了。“你……没有!”某国师满脸黑线最终咬牙切齿的说道。“么有啊!”某女仰天长叹,泪湿长衫。多年后一语成谶,某女破口大骂:尼玛!十八了还单身,烂神棍,你赶紧赔我桃花!=====================================================================
  • 小细节大关键

    小细节大关键

    一个马蹄钉可以毁掉一个帝国,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只有那些关键的细节才能决定我们的成败。本书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饭局应酬、工作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关键细节,以及把握这些关键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