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100000019

第19章 林斤澜(1)

1.自述

林斤澜

生无格言,相难漫画。

若是吹牛,也是土话。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没事胆小,有事胆大。

2.林斤澜!哈哈哈哈……

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衫。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琢磨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夏尚质,周尚文,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胡豆”,罪有应得。

斤澜曾患心脏病,三十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六十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最近有一次,他同时喝了三种酒。人常说酒喝杂了不好,斤澜说:“没事。”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他吃肉不讲究部位,冰糖肘子、腌笃鲜、蒜泥白肉,都行。他爱吃猪头肉,尤其爱吃“拱嘴”(猪鼻子),以为乃人间之“大美”。他是温州人,说起生吃海鲜,眉飞色舞。吃海鲜,喝黄酒,嘿!不过温州的“老酒汗”(黄酒再蒸一次)我实在喝不出好来。温州人还有一种喝法,在黄酒里加鸡蛋,煮热,这算什么酒!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生活是很平民化的。他不爱洗什么桑那浴,愿意在澡堂的大池子里(水很烫)泡一泡,泡得大汗淋漓,浑身作嫩红色。他大概是有几身西服的,但我从未见过他穿了整齐的套服,打了领带。他爱穿夹克,里面是条纹格子衬衫。衬衫就是街上买的,棉料的多,颜色倒是不怕花哨。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趣闻逸事了如指掌。比如对老舍挨斗,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揭发批判老舍的人是赖也赖不掉的。他觉得萧军有骨头有侠气,真是一条汉子。红卫兵想要萧军低头认罪,萧军就是不低头,两腿直立,如同生了根。萧军没有动手,他说:“我要是一动手,七八个小青年就得趴下。”红卫兵斗骆宾基,萧军说:“你们谁敢动骆宾基一根毫毛!”京剧演员荀慧生病重,是萧军背着他上车的。“文革”后,文联作协批斗浩然,斤澜听着,忽然大叫:“浩然是好人哪!”当场昏厥。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稀里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哈哈哈哈……

3.斤澜印象杂记

唐达成

斤澜兄,年逾七十,童颜道首,步履轻捷,面色红润,白发苍然,两眼炯炯有神,俨然一清拔飘逸之老人。他谈吐从容宽厚,甚少与人争论,纵有不同意见,点到为止,非面红耳赤硬钻牛角,死抬杠子执拗不休之人。但是,以他数十年的沧桑经历,洞明世事,笔下无论写小说、随笔,常有独到之见,妙语惊人,却全以不动声色之平常心出之。此时你便悟出:他的智慧与热情如蓄在热水瓶中,不倒则已,倒出便觉灼人心神,醒人胸臆。

北京文学界的友人,称他为林大哥,他比我长四岁,是老长辈无疑。有的小字辈也顺口称呼,其实认真说,应称为林老师。无论他的阅历,他的学识,他的人生经验,都够你品味一辈子的,你学写作,如有他的点拨,受用无穷,能入门为徒,便是造化了。

他自己其实就是一部大书,风风雨雨,历尽千难万韧,却很少为人所知。我从温州友人处便得知他青年时最惊险的一次经历。

那是新中国成立前,浙东温州一带,新四军所属之三五支队,活跃在邻县平阳山区,进步学生暗中常与地下党有联系,斤澜大约当时即与地下党常来往,但是否已入党我就说不清楚了。1946年前后,台湾已自日本回归祖国,当时省长是国民党的陈仪,俨然一太上皇,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独断专行。斤澜那时不知是否受党的派遣到了台北工作。不久,1947年2月间,台北摊贩万人为对抗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奋起抗争,罢市罢工,声势十分浩大。省长陈仪惊慌失措,以大量军警弹压,滥杀无辜,大肆搜捕。这次摊贩的行动,可能有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人称“二二八”事件。斤澜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经同乡和友人百般营教,当时因捕人甚多,国民党军警一时未查清斤澜兄的身份来历,被同意取保释放。斤澜一出狱立刻与港口熟悉的运煤船联系,躲入煤船暗舱内,第二日即起航去上海。不料在第二天,国民党特务发现斤澜被释放,大怒,立即下令再次搜捕缉拿,但已遍寻不得。原来彼时彼刻,斤澜已随煤船漂至海上,安然脱险了。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台湾白色恐怖愈演愈烈,斤澜如再次被捕,则有性命之忧。“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腐败公开抗争的一次壮举,四十年后,在台湾人民强烈要求下,建立了一块纪念这次事件的死难者纪念碑。斤澜这次危在旦夕的惊险遭遇,平日很少和人说起,但是如果你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台湾姑娘》,便会对这次如火如荼的群众抗争活动,以及后来的悲惨结局有个概括的了解。虽然他写的是小说,并非实录,但如果没有他自己那段和台湾群众同命运、共生死的切身经历,是决然不可能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感人的。

斤澜善饮,年轻时,白酒也有斤把的量,一般酒徒休想和他对擂。文学界中,大约只有陆文夫、汪老曾祺是酒乡高手,可以与之对酌终日。可惜那时没有录音机之类的先进电器,否则把他们畅怀痛饮,天南海北的对谈录整理出来,不仅会得到许多学问知识的启迪,也会明白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与人生的况味,岂不妙哉。

斤澜的性情豁达超逸,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有感受,我想这是他高寿秘诀之所在。前两年,他陪几位文友同游故乡新辟的风景胜地。景点初创,曲曲折折的石路循山而上,有的地方只挖了一个石洞,要攀铁梯上去,许多人不免心中忐忑,面有怯色,甚至就在路边石块上安坐休息,不打算再往上攀登了。我只顾往前,倒也没有犹豫,等爬上去之后,我不免担心斤澜大哥年已七旬,恐怕不必再这样乘危涉险地折腾了。这条路也实在崎岖险奥,如不再加修整或另辟蹊径,一般游人可能要望而却步。我边寻思边行走,到了一山边小茶摊,树木葱郁,枝条葳蕤,即坐下歇足,不一会儿,斤澜兄竟缓缓从容而来,虽然额上大汗涔涔,却神色自若,并无任何畏难之色,甚至还绕茶摊极目四望,观看层峦叠嶂的起伏走势,他对大自然确实别有一番热爱情绪。在他看来,水木清华之处,即可洗去凡愁俗虑,而颇有神仙洞达之快了。

“文革”初期,红卫兵云集北京,到天安门接受检阅,四面八方的“革命小将”潮水般涌到北京来,他们都是所谓请来的“客人”,不可怠慢。于是各区各单位都分配了任务,腾房子,摊铺位,找人添火做饭。做一次面条,要在双人铺板上,用碗口粗的竹杠,一头两个人,一上一下如同跷跷板那样压出面条来。别看这些日常吃喝拉撒小事,突然来了这些千军万马,可把人忙了个四脚朝天,累得不亦乐乎。

当时斤澜是在北京作协,恰当中年,看块头也还壮实,造反派看上了他,命他为“小将”服务。斤澜想想,也是,像他这样造反没资格,进“牛棚”又还没到火候,奉命去对付吃喝拉撒睡恰好活该。但是即使当年算是一条壮汉,这样白天黑夜、没完没了的杂役劳务,也够他受的。有一天他累得昏昏沉沉,本来应该朝北回家,他却脚步踉跄地朝南去了龙潭湖。那时的龙潭湖并无亭台楼阁,只不过有点天然野趣罢了。但那时浩劫刚来,有的人以为真是来了“革命”,有人却是疲于奔命,还有人则是什么也顾不上,只顾逃命,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逛公园。但斤澜阴错阳差地竟走到了湖边,脚下踩着了草地,夕阳映照之下,草叶有些红了,有些干了,结籽了,是寸草结籽的时候,是秋天了!这时斤澜自述道:“我心里抽紧,由外往里紧缩,随着慌张起来。随着晕眩,随着颤颤的,这是由里往外颤抖了……原来还有秋天,春夏秋冬还在!大自然还在,天地好生之德还在!”于是他镇定下来,生活还要享受,生机依然存在,希望仍然尚未泯灭。他在自己的散文中称此为“天籁”“天命”,但他肯定这是和大自然的规律息息相关。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显现了永生不息,周行不息,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展现了憨厚、厚实、实诚的生命力”。在那人妖颠倒,黑白不辨,浊浪滔天的时刻,大自然的“好生之德”或许正是他使自己心理取得平衡,超逸于生死祸福之外,而未偏落颓唐,并获得镇静无畏精神力量的缘故。

宗白华先生在论晋人的诗情画意时,曾以为这是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境与神会,便有真气扑人之感。所谓“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精神上的自由解放和胸襟的旷达,才能有对于自然和宇宙共感的深沉境地。斤澜兄的豁达性情,正是和他对大自然之情相关的。

斤澜兄是著名的小说高手,无论对人生体悟还是语言表述方式,都独具一格,因此常有人请他讲课,或请他讲解小说创作规律,以及个人创作中的体会,这是很自然的,他因此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字。过去我读他的小说,总以为他写作是机缘偶触,灵感倏生,信手拈来。读了他论述创作的文字,心中才不禁惊叹起来,原来他在小说领域中,无论长篇、中篇、短篇,尤其是短篇,用力之勤,之深入,之细致,决非常人所可企及。而他的叙说又与文学讲师的讲章大不相同,往往有如两人对饮,从从容容,侃侃而谈,活泼有了,生动有了,精密也有了,真个举重若轻。

比如他说:“写小说好比玩藏猫,明明白白是有那么个孩子,把自己隐蔽起来了,叫人好找。怎么个找法呢?要观察各种迹象,也就是隐蔽起来的孩子从各种情节中流露出来的现象;另外还要猜测,也就是想象,或是意会。”你看他对小说特点的解说,如此言简意赅,情节、主题、思想、曲折等习惯说法,都被他用“藏猫猫”的比喻点透。他就此还谈到意会与晦涩之别,他说:“叫人意会下来,能够意会到些东西的,是含蓄。那个晦涩是意会来意会去,却一场空。”可见晦涩往往与故作深沉状相连,却无实在的灼见,把二者的区别,一语道破。

我说他对小说形式研究得又透又细,可举他对鲁迅《孔乙己》的分析为例。他说孔乙己后来叫财主老爷吊打,以致骨折,在地上爬着走,不久爬死了。鲁迅先生只用酒店里酒客的传闻,一百五六十字交代过去了,惜墨如金;倒在吃茴香豆,教写茴香豆,分茴香豆,保护茴香豆……这微不足道的茴香豆上用了五六百字(全篇不足三千字),想来不会有别的理由,只是作者看出“这些里边蕴藏着深浓的人生味”。鲁迅先生小说中写的人物,往往却叫封建吞吃了。他们本都有善良忠厚的本性,却毫无出路,笔墨的繁简,是和作者尖锐又深沉的思想光芒不可分的,他作品的“人生味”渗透着历史、民族、“国民性”的悲剧的悲凉。斤澜见微知著,切中肯綮的体味实在胜过万千言。

同类推荐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卡夫卡的书信集中,《致蜜伦娜情书》、《致菲丽斯情书》和《致父亲》都已经有了中译本,而《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尚无中译。通过卡夫卡与家人的书信,可以看到这位孤独一生的作家难得的温情。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山野的日常(套装共3册)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山野的日常(套装共3册)

    《各自去修行》本书记录了好几个寻常人生活,看起来令人向往,却又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实现的。它既是文学的,细腻的,温暖的,又是趣味十足的。能帮助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就是拥有日常的喜悦。《唯食物可慰藉》本书收录与饮食相关的美文22篇,讲述生命中的深情故事。一蔬一饭的爱意源远流长,岁月深处的凝望穿越时光。那些滋味满怀深情,光阴流转间叫人感动落泪。一碗朴素日常的米饭,一道普通不过的番茄炒蛋,都有人生的哲学蕴含其中。翻阅此书,既满口噙香,又心旌摇曳。那些在乡野里度过的时光,如此美妙轻灵。看水流,听鸟鸣,摘野果,晒太阳;云在流,风在走。作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写下自己的生活,也呈现出那时那刻与自然对话所领受的感悟与体验。《山野的日常》那样的诗意生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一一呈现。阅读这些美好的文字,身在闹市,心也可以去过一段山野的日常。
  • 灰丝袜:散文九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灰丝袜:散文九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八零后女作家祈媛用她纤细敏感的文字,以独特的世界观记录了她游览古镇,回望母校中国美院,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心情,挖掘出琐碎生活中的新鲜与异质。
  • 元年春之祭

    元年春之祭

    “从初读《离骚》,到通读屈原的全部作品,结合种种资料的记载来分析,在我看来,屈原的身份并不仅仅是士大夫,同时也是参与楚国国家祭祀的巫女,而且是自幼身着男装直至暮年的巫女。”天汉元年,初次探访楚地云梦泽的长安豪族之女於陵葵,就以上述观点惊动了曾经执掌楚国国家祭祀的观氏一族。由于家族世代传下来的规矩,身为长女的於陵葵将作为主持家中祭祀的“巫儿”,终生不得出嫁。此番造访,她与观氏家族的幺女观露申一直关系紧张,而突然发生的连续命案,更令露申怀疑,这个外族人就是一切噩梦的源头。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与祭祀活动有关,还是与四年前观氏一族的血案有关?赌上家族的名誉,於陵葵决意找出真凶……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战役之海湾战争

    世界经典战役之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 甜品恋人创业记

    甜品恋人创业记

    顾若曦结婚当天却被准老公放了鸽子,随手拉来一人就结了婚。她披荆斩棘,一路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喂,这位先生,你为什么一直跟着我?边皓轩:因为你是我老婆啊。不是,说好了只是借个婚的吗?边皓轩狡黠一笑:晚了。
  • 一本菜谱闯天下

    一本菜谱闯天下

    一朝穿越,脑子里多了个APP菜谱,苏芽儿磨刀,从零做起神马的,小意思喽~
  • 神云侠侣

    神云侠侣

    三年前,神云宗宗主林青峰为夺回本派至宝神云剑谱,加入武林联盟。三年后,邪派天魔宗覆灭,神云剑谱却没有了下落,与其一起失踪的,还有武林第一秘籍《万元归宗》。一年后,神云宗被武林盟主司马煌所灭,只逃出了一位护法和一对婴孩。十五年后,神云剑谱和《万元归宗》重出江湖,江湖再次风起云涌。
  • 史上最帅边后卫

    史上最帅边后卫

    边后卫,作为一个阵型中靠后的位置,默默无闻。随着足球世界的变化,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前插,组织,内切打门......而陈岩,重新定义了他......(第一次写写小说,很多故事,都是身边所听所闻的。希望各位看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这是一个不纯粹足球狗纯粹的故事。)
  • 郡主万安

    郡主万安

    作为监测总负责,夏茵进去系统就是给自己的虚拟“嫂子”带个话,了了哥哥的遗愿罢了。然而真得进来之后,夏茵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且不说天大地大找个人的难度,怎么当个遗孤麻烦事儿都这么多啊。内有不怀好意大家族盯着兵权,外有邻国野心勃勃无事进犯。还有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姓萧的,住了几年就给她跑了,真的是……——再次见面,夏茵冷笑道:“你还知道回来啊,萧,探,花。”萧凌风看着自家英姿飒爽的姑娘,笑道:“我家娘子还让郡主扣着呢,在下自然要来了。”ps:系统只是偶尔出来打个酱油,所以并不算系统文哦。
  • 读心狂妃狠绝色

    读心狂妃狠绝色

    夕瑶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重活一次,前一世她死的凄惨,遭信赖之人反咬一口直至命丧黄泉,而上天给她机会让她重活一次,她定要叫欠她之人好看。瑾王?世人皆谈瑾王双腿重创,可那人竟完好无损的站在她的面前,又是为何?“我为何探不到你的心思?”“本王的心思你不必探,本王自己说出来便可。”“说。”“这话岂是随随便便能说出口的?”“那要如何?”“三更半夜,夜深人静,效果更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灵天命

    星灵天命

    充满超自然能量的世界,几代人的冒险。机缘巧合下获得的力量,是命中注定吗?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也想有自己平凡的生活。
  • 重生废材:傲娇夫君笨笨妻

    重生废材:傲娇夫君笨笨妻

    别人穿越都能活的很好,可她一穿越过来就被拆穿身份。没成气运之女得神器,得神兽,踏上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还差点被家人所杀。跄踉逃离,别的没带就带上日日欺压她的傲娇狗大爷。“不会煮饭,不会炒菜,连简单到吃饭喝水的修炼也不会。世间怎么有你如此蠢货?”傲娇狗大爷嫌弃道。“我是什么都不会,有本事今晚不要上我的床。”林兰馨一击致命。
  • 日知录之馀

    日知录之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