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31

第31章 后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事卞之琳先生攻读莎士比亚,卞先生却劝我注意20世纪英美的新批评,一种形式主义文论运动。我把散藏在北京各图书馆的资料都找来读了一下,一读钟情,立即爱上了现代形式文论——或许那种对思维整饬的追求,比较适应我这个力求化简的头脑。

我明白,意义是个云雾笼罩的迷魂阵,一个没有明确形状和边界的星云团。面对这个迷宫,批评家有两种态度可选择:一种是沉溺其神秘,醉步其曲径而不想走出来,用诗意转达玄奥,用美文抒发感官的享受,我们不妨称之为诗意的诗学;另一种是力图寻出一种解义的策略,找出一个可尝试走上一段的方向,哪怕走不出迷宫也留下几个路标或脚印。我们不妨称之为分析的诗学。

前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后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倒不是因为勇敢,沉溺其中才需要勇敢。我做了一个计划,准备用十年时间一个一个流派,一个一个领域地读懂现代形式文论。下这个决心,倒也不是对“诗意派”的反感(中国道禅是现代诗意派诗学公认的始祖,但这派在中国后继者也不多),而是对盛行于现代中国的另一种批评不满,那就是“内容批评”。这种批评视文本为真实世界的描述“反映”,因此用治理统治真实社会,或评说真实历史的种种规范标准来批评文学。批评家的工作类似检察官,或小报“道德法庭”专栏作家,整日价就人物该做不该做什么评是断非。既然无法惩罚想象中人物,就让作者和出版者对人物的罪过负责。

内容批评或许是一种对文学的自然而幼稚的反应。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这四种人,都是“信以为真”派,都以内容作为文学的本质。现在却要添上第五种人:“勃然大怒而痛加惩罚者,现代批评家也。”就《金瓶梅》而言,受罚者还少?

我当时之所以要走形式文论之路,是感到这是廓清弥漫文学艺术批评(包括文学史研究)的“内容幼稚病”的唯一出路。压力自然不请自来,一个研究生做出个力挽狂澜的姿态,使个别诲人不倦者厌恶。其实我自己心中也虚得很。我的成长过程注定了我是个历史感很强的人,斤斤于形式屑屑于技巧,置文学的社会历史联系于不顾,我自己也感到未免过于偏颇,总觉得失落了什么。

在当时,70年代末,中国批评界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弄懂,或能够弄懂形式文论的种种“科学化”的术语和分析方法,所以我的沾沾自喜,掩盖了自我怀疑。从那时起我苦读了七八年形式文论,其间做过一些文学翻译,做了一些东西文学影响史研究,偶尔手痒,还写了些小说诗歌,但老学生从中国做到美国又做到英国,这个读书计划一直在遵行。

大约在1985年左右,我从叙述学读到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形式分析是走出形式分析死胡同的唯一道路,在形式到文学生产的社会—文化机制中,有一条直通的路。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更具有历史性。这一“悟”使我欣喜若狂,超越内容(或尽少依赖文学的素材)来探究文学与社会之关系,看来并非不可能之事。

然而,从这理论构想,到具体的令人信服的讨论,还要做许多工作。为此我选择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作为理论构想的第一个实验。现在献于读者前的这本书,就是这个实验的总结报告。

我坦白承认,这个实验是理论先行的,并非纯然“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然而,哪一种学术研究不是先有一个构想,一个待考验的模式?只不过一个诚实的学者应在研究中不断修正这模式。自然,先“研”范畴的存在本身就证明它决不是终极真理,甚至不一定是“真理”,只是在特定的研究范围中比较“说得通”而已,只是在意义的混沌星云中能像模像样地理个头绪而已。但这一点不就够了?我们已经目睹过多少牢不可破的真理大厦之倒坍?

博尔赫斯认为意义歧出是中国思想,至少他笔下的中国古人按中国哲学思想设计了一个歧径园,一个小说的意义迷宫。可惜博尔赫斯又创造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英国人,一个“中国通”,重建了迷宫,识透了谜书。我呢?我是否能像那位“沦为”间谍的现代中国人,用打死这个走通中国歧径园的西方人,来表明我不仅猜得出这个谜,而且能把这谜用于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

我希望我有博尔赫斯笔下那位现代中国人那种自信。我的书试图提出一种追寻意义的策略。只是一种,而且只是策略,策略有好坏之分,有效无效之分,但它再好也只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意义构筑方式。

我的工作,是试图找出中国文化的文本集合构造如何限制了(而不是决定了)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形式。只是中国小说的叙述方式至今未得到仔细研究,因此本书不得不把大半篇幅用于中国小说的叙述分析上,以设法使整个立论有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鉴于至今尚未有以中国小说为对象的中国学人写的叙述学著作,本书不得不花一部分篇幅解释了我的叙述学理论。我不想说这是一个独创的“体系”,但至少它更适合中国小说,也因此而与其他叙述学者的体系重点不同,论点也有所不同。就这意义上说,本书可视为中国小说的一本叙述学导论。

至于我研究的另一端——文化分析,应当承认,这本小书哪怕做一个中国文化结构浅略的扫描都做不到。本书能谈的只局限于中国白话小说的分析中能透露出来的一点情况。文化虽说是广义上的文本集合,但这一“广义”,就使它异常复杂,比叙述文本复杂得不可道里计。小说叙述文本,可以作为文化的窥视孔,可以作为文化结构的譬喻,但所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显然,在这里,卑谦的自我认识是必要的。

在国外讲授、研究中国文学,有种种不利之处。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西方汉学界的气氛妨碍学人“得现代批评风气之先”。知识界过于庞大后,以邻为壑就成为每个行业从业者自卫本能。西方汉学家情愿与中国学者比考据,比版本学,甚至比僻字僻典,却不愿与洛特曼比理论视野,与热奈特比细密分析。至少可以说,汉学家很不愿意吸收采用现代理论的成果。能有意把现代文论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论文,在西方众多汉学论文中,实在是太少见。就这一点来说,我依然是个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我所关心的,也是作为中国文化人所关心的。身居国外至多只给了我图书的方便。

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国外学术机构对于“纯学术”研究,哪怕是中国小说这样的“僻学”,总是尽可能给予支持。因此,我在此必须向下列机构表示感谢: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英国学术院、东方学院学术委员会、伦敦大学学术基金会。没有它们的资助,在国外的生活条件中,本书的研究是不可能完成的。

此外,许多朋友和师长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出过宝贵意见,他们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白之(Cyril Birch)教授,张鸿年(Samuel Cheu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卜立德(David Pollard)教授,伦敦大学贝克(Hugh Baker)教授,贝丽(Alison Bailey)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薛鸿时研究员,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教授等。北京大学申丹教授特意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与我商榷中国小说中的转述语问题,给我启发良多。此外,本书部分内容我曾用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SOAS)的讲课和北京大学的符号学系列讲座上,各种国籍主修各种科目的同学,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提出种种挑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我的一些论点,经常迫使我采用更清晰的阐述——我不愿说我和同学们在共同追求真理,回到我的老提法:我们只是为整理意义混沌而寻找一个策略。但策略也有高低之分。现在我将此书芹献于读者面前,也期盼有耐心读完全书的朋友逼我朝高处走,看得更远些,别让我不上不下地坐在山坡上,在孤独中自言自语。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西风故道

    西风故道

    本书为叶廷芳先生的随笔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怀人和追溯一生的治学之路。叶先生自幼生长浙西僻远的乡村,不幸又失去一臂,在乡人眼中几乎成了废人,然而凭借倔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个性,他从乡村走到衢州城里,再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至、赵琳克悌、绿原等恩师及前辈学人均在他的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记,他的怀人之作语言平易而风格质朴,表现了这位从浙西土地上走出的德语文学研究者的赤子之情。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的引入在国内文坛影响至深,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要冲破“左倾”思潮长期禁锢的局面,亦须具有相当的勇气和胆识。
  • 出沙

    出沙

    一场清雪过后,草原上的风就多了几分凛冽,平展展的草原隐隐约约呈现出大漠的苍凉。风中草如奓起的头发一样乱蓬蓬飞舞。天空碧蓝,又高又远,不时飘过的云朵遮住太阳。受内蒙古冷高压影响,这片草原在这个季节里,天气变幻无常,冷雨、雪花、冰雹在一天之内交替光顾。最可怕的是大风雪,常常在傍晚时分刮起,稍有疏忽,牧民的牲畜就会走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什么时候起,风雪中多了肆意飞扬的沙子,草场悄悄萎缩,土地日渐沙化。草原初冬的傍晚略带秋的柔和,柔和里暗藏冬的冷峻,偶有雪粒从晴朗的天空飘落,打在苏伦嘎蓝色的蒙古袍上。
  • 百年潮·中国梦

    百年潮·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下中国政治抒情诗创作的可喜收获,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即《中国梦》《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畅想曲》《大道小康》。这三部分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中国梦”这一主题下的创作,将个人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融合得非常完美。《中国梦》一直保持了它的主题思想:以诗歌的形式、诗人的激情,侧重表现了我们所处时代,中国人自己的梦,中国的精神,中国的道路以及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本诗集《中国梦》结集出版,是在《中国作家》已发表的作品基础上进行一次序列组合,以感觉更为统一完整,以“共同体”的方式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精神彰显。
  •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扛鼎之作,由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等几位国学大师合编,称得上“二十世纪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经典读物”。在热烈探讨中学语文教育的今天,作为师长、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这部经典作品,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重印这部《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希望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准确地领悟如何选用适合中学生的作品,也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寻找到培养孩子语文及文学鉴赏能力的课外读物。当然,我们更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尤其是在校中学生可以通过这套书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热门推荐
  • 锦鲤闯仙门

    锦鲤闯仙门

    从前有个村子村子里有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有个女儿女儿的名字叫做:殷小鱼有一天教书先生病了听说仙人有法子小女孩便拜了个宗门时间飞逝小女孩治好了教书先生的病回去后,宗门只剩下残垣断壁……
  • 君安可未迟

    君安可未迟

    在深深的夜里,我可以看到你明亮的眼睛,自那时起,我忘不了你,亲爱的你。全文大约是爱,大约是暖。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大约在2005年前后,丁磊经常被分析师追问,“网易怎么面对网游生命周期的问题”。因为受单机版游戏的影响,当时主流观点认为网游的寿命4,5年也要到头了。现在,网易的主力网游《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Ⅱ》分别进入第9和第10周年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造个武器来玩玩

    造个武器来玩玩

    这柄恶魔之剑是我三岁时候锻造的,星际兵器排名69位;这盔甲是我三岁半弄出来的,也就排个第2位;“老头儿,为什么他们会说我这是炼金术,又说我这是魔法?”我问老头。老头说:“可能你是创世神转世吧。”
  • 鬼眼丫头

    鬼眼丫头

    前世姻缘今世继,人人都害怕的鬼眼,却是改变两人命运的关键,田芽泼辣大胆,连少爷都敢顶嘴。少爷一个不相信鬼物却被鬼物缠绕的人,迂腐内敛,爱上了自己身边的丫头田芽,疼她爱她,呵护她。家斗,宅斗,鬼逗,环环相扣。少爷说,把你捧在手心怕热着你,把你含在嘴里怕你化了,我只能把你放在心上,时时掂记你。什么时候你都在我心,想你的时候在,睡着了你在,梦里你还在。
  • 重生校园之女王倾城

    重生校园之女王倾城

    震惊!落魄千金沐嫣然遭遇渣男老公,伪闺蜜小三为了上位竟然联合渣男一起将她推下高楼!再次醒来,她变成了冯嫣然。什么?软弱可欺?跳楼自杀的?哦no,姐可是跆拳道黑带三段!什么?花痴美人?呃,美!确是美极了!简直就是倾城绝代好不好?沐嫣然表示无惧“倒数第一草包废物”的过往,并愉快地决定让那些瞎了钛合金狗眼的人们免费瞻仰瞻仰下学霸是怎么诞生的!等等,美人原主竟然可以预知未来!身怀异宝何必怯懦?开挂的人生何须低头!重生一世,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外加逆袭逆袭再逆袭!渣男自是被打脸啪啪啪,渣女自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撬她墙角,虐死她!
  • 当一个外挂系统辅助你

    当一个外挂系统辅助你

    我位于无敌间,逍遥于万国外,外挂傍身,不死相随。
  • 极品良娣太子慢慢追

    极品良娣太子慢慢追

    【PS:新书《世子妃很难追》正在连载欢迎入坑嗷】穿越后的薄浅沫抱着发家致富当米虫的志向,结果只留下了天天想着怎么走遍天下,什么太子单于不管了,可是后面总有个尾巴怎么回事,“殿下,你牵我干什么?”“怕你乱跑……”她又不咬人,怕什么。(本文纯属以汉朝为背景,并不符合历史走向)
  • 哎哟小心肝

    哎哟小心肝

    “你以为你就能这样逃脱我吗?”吴尊磊“我有说我要跑吗?我去门外看看风景而已!”汤淼淼尴尬的右脚左手做着预备动作,内心嘀咕“没跑掉,没跑掉,快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