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3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地位(2)

无论小说的范畴如何混乱,有一点是绝对明确的:无论哪一种“小说”列名分类都不包括白话小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分“小说”为六类,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小说”为三类,都不提及明清二代已十分繁荣的白话小说。直到20世纪初年,“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包括白话小说,但大部分文人还是另用“说部”一词来称呼白话小说。甚至在这时候,小说的定义依然十分混乱。梁启超的《小说零简》包括对三部传奇剧的评论;天寥生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讨论了唐宋笔记散文、元杂剧和清弹词。“小说”概念之混乱,要到五四时才得到彻底的澄清,决非偶然。

历代正史从不提及白话小说,似乎白话小说是中华文化的耻辱。连对民间风俗比较注意的方志也不提小说。多数方志有“风志”专章,奇风异俗多被采录,小说的写作与出版却很少提及。例如《安徽志》,民国前的版本有吴敬梓条,仅四十字,完全不提其一生最光辉的成就《儒林外史》;民国初年修订本吴敬梓条,字数多了一些,说到他一些早散逸的诗文集,最后才用半行字提及《儒林外史》这标题。明《淮安府志》有吴承恩条,提到他几种诗文集,不提《西游记》。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类阶梯等级上,白话小说的生产和消费,几乎与“优娼”等最低贱文化活动与巫术等最异端文化活动相比。以小说比娼,看起来不伦不类,却有案可据。14世纪明朝建立之后,曾发起一场消灭亚文化的运动。一系列朝廷颁发的禁令,把小说,演剧与方术、巫灵、娼妓并列。康熙也是一个文化纯正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禁民会及方术巫人”,“查……扶鸾书符招摇夤缘之辈,及淫词小说等书,均应……永行严禁。”

这些禁令大多不起作用,也不是所有的当政者都愿采取这种文化纯正政策,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这不仅是因为传统中国政权组织一般不够及社会“草根”基层,而且主流文化规范在中国向来只是对社会的上层文本活动实行有效控制。除了短时期的、局部性的镇压肃清,各种亚文化文本,包括白话小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是被容忍的。容忍的条件是这些文本安分地留于亚文化地位中。儒家伦理哲学之有效性在于区分君子小人。“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等等,都强调对于大众百姓,只要一定程度地尊崇规范即可,不必与“君子”即社会上层同样服从规范。

一旦这种亚文化文本活动被上抬,干扰主流文化的文类等级结构,这种容忍就立即取消。混淆文类等级是不可赦的大罪。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有“禁以小说俚语入奏议”。清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郎坤“将三国志小说之言,援引陈奏”,被革职并枷号三个月。

不仅政府对此过分敏感,文人的私人著述对混淆文类等级更为戒惧。被史家认为“思想开放”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好几段文人逸事说及此事:

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衍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某孝廉作关庙对联,竟有用秉灯达旦者,俚俗乃尔,人可不解学耶?

一旦混淆文类,竟然必须“终身惭悔”。文类等级是“解学”的文人起码的知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甚至认为小说家之虚构过甚可处死刑:“夫诗中用事,本不论虚实,然此事特诳而不情。造言至此,亦横议可诛者也。”

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从来就是对这文类等级绝对尊重。晚明清初有一大批文人,整整几代人,重新评价白话小说,仔细地编纂整理,并且创造了“评注”这种独特的批评形式。他们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中国小说理论发展的光荣的先驱者。

但是,他们强调白话小说的价值,却并没有直接试图重排文类等级。

到晚清,批评家突然反其道而行之,吹捧抬高白话小说,他们强调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的最高级文类,原因是小说对群众的影响力最大。梁启超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因为,“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莫小说若。”于是,他作出中国先前闻所未闻的夸张声明: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每次对小说文类地位的重新评价,都导致了中国小说的丰收: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在18世纪登上其最高峰;晚清的重估,直接引向了晚清小说的繁荣。

尽管有这些努力,中国小说依然没有摆脱其亚文化地位。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运动局限于一部分离经叛道的文人之中,其成果没有被知识界主流认可;而晚清的重估运动,则失诸过分追求实效,其主要发动者均为政治人物,希望以小说作社会改良工具,甚至政治宣传工具。其结果是反而贬低了小说的文化地位。梁启超在同一文中就自我否定了小说是文学最高等级的断言:

善夫南海先生之言也!曰: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传统文类等级竟依然一清二楚,小说只是高级文类的普及替代,小说的地位实际上没有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消失后,梁启超反过来指责小说:

近十年来,社会风习,一落千丈,何一非所谓新小说者阶之厉?循此横流,更阅数年,中国殆不陆沉焉不止也。

而后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完全排斥小说,“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小说的地位在他的心目中依然不入中国文化主流(“国学”)。

晚清小说重估运动为中国小说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还是使传统文类等级松散:同一杂志,既刊登白话小说,也刊登文言小说;同一部外国小说,既可译成文言,也可译成白话;同一作者,有时写文言小说,有时写白话小说。这种文类混杂,从客观上帮助了白话小说提高文化地位。

五四运动使白话取代了文言的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推翻了传统的文类等级。各种文言文类实际上成为非现存文类,文言成为非现用语(非现代文化语言),从而为白话小说摆脱亚文化地位消除了根本性的社会语言学障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代文言,看起来缺乏激情和彻底性,却首次击中了传统文类等级这个文化结构的要害。有论者认为首先提出以白话取代文言的不是胡适,而是裘廷亮,他于1898年发表于《苏报》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提出“崇白话废文言”,但他的文章,以及整个《苏报》,无不在用文言。晚清所有的白话小说辩护士,都用文言写他们的辩护文,他们没有取消文言的意义霸权,提高白话的辩护地位的辩护也就落了空。这种自我矛盾在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戏剧化了。小说主人公孔博士在公元2050年庆祝中国现代化胜利一百周年的庆典上讲演,其中虚构了20世纪初两个改革者的辩论,此时有一段叙述者干预:

却是黄李两君发这段议论的时候,孔老先生并不在旁,他怎么会知道呢?又如何能够全文背诵一字不遗呢?原来毅伯先生游学时,也曾著得一部笔记叫作《乘风记行》。这段议论全载在那笔记第四卷里头。那日孔老先生演说,就拿着这部笔记朗读,不过将他的文言变成俗话。这是我执笔人亲眼看见的。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文字。梁启超自命为白话小说的拥护者,竟然相信一百多年后白话依然是对老百姓说话用的,而一本“笔记”只可能用文言写成。

不错,在胡适正式提倡之前,已经有仅用白话的杂志,那是1914年上海的鸳蝴派杂志《小说画报》。包天笑与钱病鹤编的这份杂志,其“创刊例言”说:“小说以白话为正宗,本杂志全用白话体,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能“雅俗共赏”的小说本来就是用白话写的,这份杂志宣布全用白话,无非只是说这是份只刊通俗小说的杂志。

因此,胡适表面上温和的“刍议”,实际上击中了传统中国文化结构的要害——文类等级。他建议的,实际上是使白话成为主流文化的唯一语言,从而也使白话文类成为主流文化文类。

要做到这一点,理论只是铺路,主要得依靠创作实践,依靠有足够文化意义强度的白话小说、戏剧、诗歌。而白话本身的改进,也依靠于创作实绩,当然也依靠钱玄同等语言学家发明新词,引进标点符号和分段方式等以扩展丰富表意能力。

鲁迅为中国新文学作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极富于象征和实际意义。这篇小说有一个用文言写的超叙述引子,而主叙述,即狂人的日记体自白,是用白话写的。文言的引子在格式上完全符合传统笔记散文体例,而白话的正文却完全不遵守任何文类程式;文言的引子语调清醒、实际、条理分明,而白话的正文狂乱、错杂,“记中语误颇多”;在文言引子中,主人公回到文化主流中,“到某地候补”去了,而在自话的正文中他被逐出于社会之外,他的语言活动也被隔绝于文化之外,不被人们理解,只能作为医家病案。而正是在用白话表达的方式中,小说象征式地宣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罪状:“几千年人吃人的历史”,只有还没有进入这种文化的孩子才可能是清白的。这样,白话就被赋予了优于文言文类的道德力量和文化意义。

从这意义上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重新构造中国文化的文类等级的宣言:白话小说不再是一个亚文化文类,而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充分意义权力的文类。

同类推荐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百年潮·中国梦

    百年潮·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下中国政治抒情诗创作的可喜收获,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即《中国梦》《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畅想曲》《大道小康》。这三部分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中国梦”这一主题下的创作,将个人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融合得非常完美。《中国梦》一直保持了它的主题思想:以诗歌的形式、诗人的激情,侧重表现了我们所处时代,中国人自己的梦,中国的精神,中国的道路以及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本诗集《中国梦》结集出版,是在《中国作家》已发表的作品基础上进行一次序列组合,以感觉更为统一完整,以“共同体”的方式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精神彰显。
  •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失乐园,包括了失乐园、北京的平民主义、冰糖葫芦、去北海吃信膳、花鸟人生、与毒蛇拔河、方言、祈雨、香水、最初的鹰、踏雪寻梅、抚摸苏州、北京文人的书房、时装与时代、面前的艾青、火星四溅、馋、黑匣子等。第二卷介绍了古典英雄,包括古典英雄、青春无敌、西部诗人、骑手的天堂、轮盘赌等。第三卷介绍插花,第四卷是最后一个乡下人。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 台湾念真情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这些人,那些事》后感动再袭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良田千顷养包子

    良田千顷养包子

    苏黎再次睁眼,已然异世。娘,彪悍强势,是个势利眼。爹是闷气包,在家没有说话权。哥哥姐姐自私自利,把她当做眼中钉。不受宠的她,要被卖给地主做小妾,给她大哥娶媳妇和给姐姐存嫁妆。幸好她有个竹马哥哥,能够给她依靠!为了生活,她披荆斩棘,勇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小剧场一“阿黎,嫁给我,你可后悔?”某男怜爱地看着一身红衣的女子。苏黎抬头看到站在身前,那身体伟岸的男人,摇摇头道:“不嫁给你,我会后悔!”某男轻楼着此生的宝贝,许下诺言:“今生今世,绝不负卿,生生世世,必将追随!”“相公,洞房花烛夜,你这么啰嗦,是闹哪样?”小剧场二“娘,你来做什么?你说过我可是泼出去的水,以后于苏家无任何关系。不知道你今天来,有何贵干?”苏黎看着三天两头,找到名义上门的亲娘,有些无语。“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呢?我可是你娘!”“哦,这会儿记得你是我娘了?想当初把我卖给狗熊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我是你的女儿?”“你,你……”小剧场三“娘,我爹说以后不准我缠着你,否则就要给我颜色看。”某个小包子在被老爹威胁后,第一反应,跑去和娘告状。某女午后悠然地躺在院子里,看看身旁磨蹭自己,那两岁半的小奶包道:“哦,那你以后不要缠着娘好了,娘只给你爹缠。小肉包,你要记住,不是娘不疼你,等你长大点就能明白了。”“那娘你生个弟弟,给我好不好?”小奶包退而其次的要求。“为什么?”她有些疑惑,这小肉包,还懂得讨价还价了,再说他要弟弟做什么。“我也要给些颜色,让他瞧瞧!”小肉包,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声宣布道!Ps:小离简介无能,坑品保证!本文1v1,求点击,求收藏,求评论!
  • 仙灵花圃

    仙灵花圃

    一念起,便是一生忆。花与叶,长梦两相依。一生情,便作一世尘。爱与恨,缘何两别离?轮回三千转,春花秋月冬雪尽,只愿相伴永相随。(注:本文为平行架空,一切和现实无关,请不要联系和现实想太多,只为搏君一笑,考据党们勿究(⊙o⊙)哦,小天使,爱你们么么哒╭(╯ε╰)╮)
  • 开除

    开除

    机器运行的声音越来越刺耳。赵忠义抄起扳手,朝他认为可能发生问题的部位猛敲几下,“轰隆”一声响后,机器彻底罢工了。实习生小梁跑过来,“出啥事了,赵师傅?”“又他妈停机了!”赵忠义把扳手往工具台上一扔,“老毛病,得找机修工来看看。”“哦。”赵忠义往外走几步,又回身,见小梁围着机器琢磨,便朝他吼:“瞎转悠什么呐!赶紧喊人来修啊——我到外面抽根烟去。”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消失的第八个人

    消失的第八个人

    消失的昔日顶级女团,为何会沦为乞丐!这个组合到底曾经发生了什么?一场精心谋划已久的手术,竟然是另有人在引导,这个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她)想要做什么?随着一步步揭开的谜团,白时觉得离真相越来越近,他却开始不安起来。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心理成长札记。掌握青少年25个“敏感区”,远离成长路上的“危险区”,健康度过青春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一等少奶奶

    豪门一等少奶奶

    同母异父的大龄三姐妹原本只是为了应付姥姥的逼婚,随便找了三个男人回来敷衍姥姥,但料想不到带回来的却是三个超级有钱有权有势又很帅很专情的男人!PS:本文三男主三女主,结局一对一,甜文,入坑请慎重哈!
  • 神座篡夺者

    神座篡夺者

    夜幕下的酒馆充斥着佣兵们肆无忌惮的笑骂声,谁也不知道此时的门外来了一个披着黑色雨披的年轻人。有着帝国沙漠玫瑰名号的泰勒领,在今夜,被一个来自深渊的年轻人拉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