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000000009

第9章 里仁第四(2)

【解读】孔子认为,“礼”是建立道德伦常和正常秩序的规范、准则,“让”是克制个人情绪、欲望的品德。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才能以谦让、谨慎的态度对待民众,处理问题,才能做到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从而避免以上欺下、以强凌弱的暴政。对个人而言,以谦让、恭谨的态度待人和处世,自然就体现了礼。孔子所推崇的礼让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华民族在礼让之风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之邦。

4.14子曰:“不患无位①,患所以立②。不患莫己知③,求为可知也④。”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自己没有职位,只担心凭什么去任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别人就会了解。”

【注释】①患:忧虑,担心。②所以立:朱熹《论语集注》:“谓所以立乎其位者。”以:介词。表凭借。③莫己知:“莫知己”的倒装句。④求:追求。这里意思是努力。为:做。

【解读】孔子认为,职位和名声对一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重品德修养,有真才实学。一个品德低劣、贪财好利的人,即使采取各种手段求得了一官半职,也是不可能长久的;一个没有真才实学、靠哗众取宠的人,即使成了所谓“名人”,也是沽名钓誉,终究会昙花一现。因此,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淡泊名利,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学识的积累、才干的历练,立志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

4.15子曰:“参乎①!吾道一以贯之②。”曾子曰:“唯③。”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

【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思想以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其中。”曾参说:“对。”孔子出去后,其他学生问曾参:“先生说的什么意思?”曾参说:“先生的思想,不过是忠与恕罢了。”

【注释】①参: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的学生。②道:学说,思想。贯:贯穿。③唯:答应声。是,对。④而已:语末助词。罢了。

【解读】孔子对学生强调自己的思想中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是什么观念他没有说明,而是留下问题或悬念,让学生们去理解,这体现了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学艺术。按照曾参的理解,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是“忠”和“恕”。朱熹《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可见,“忠”和“恕”是一个人为人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是“礼”在一个人立身处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曾参理解为“忠恕”,战国时期的孟子理解为“孝悌”,未免失之偏颇;如果理解为“仁”或者“礼”,恐怕更为符合孔子的本意。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小人只知道个人利益。”

【注释】①喻:懂得,知道。义:道义。②利:利益。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的关注点在“义”,小人的关注点是“利”,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如果他在这里说的君子指君主、官员,小人指普通百姓,那么他们的关注点分别是“义”和“利”就无可厚非;如果他说的君子指贤德的人,小人指卑劣的人,则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值得赞赏,小人只知道个人私利应予鄙视。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是非观、善恶观,以及他推崇礼制、伸张道义的思想。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应该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从内心自我反省。”

【注释】①齐:相等,相同。意思是看齐。②内:内心。省(xǐng):检查自己,反省。

【解读】这是孔子谈品德和人性修养的言论,体现了他要求君子注重“进德修业”、“三省吾身”的思想,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其中,有德才兼备的人,有品行卑劣的人,有平常朴实的人,也有庸俗无聊的人。按照孔子的观点,对贤德的人,对今人所说的好人,应该学习,应该看齐;对不贤的人,对今人所说的不好的人,应该从自身进行反省,看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行为。这种坦荡的胸怀、谦虚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③,劳而不怨④。”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婉言规劝,看到心意不被接受,仍然要恭敬而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却不要抱怨。”

【注释】①几谏:对尊长婉言规劝。②志:心意,意见。从:听从。这里指接受。③违:违背。这里指触犯。④劳:忧愁。《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解读】这是孔子谈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方式的言论,体现了孔子孝顺父母、严于律己的思想。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子女应该坚持的原则,婉言规劝父母的过错,这也是“孝”的表现。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不讲方式,简单粗暴地对待,必然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当意见不被采纳时,孔子所讲的方法,就是今人所说的讲究策略,其目的仍然是关心父母,孝顺父母。这段言论,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说理风格,通过日常小事阐述了“孝”的思想。

4.19子曰:“父母在①,不远游②。游必有方③。”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尽量不出远门。如果需要出远门,也要有一定的去处。”

【注释】①在:指活着,在世。②远游:出远门。指去外地求学或工作。③方:地方。这里指去处。

【解读】孔子所讲的“孝”,表现在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章,孔子要求子女尽量不出远门,即使有事必须出远门,也要明确去处,目的是避免父母的担心和忧虑,这是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孝”。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这样具体地培育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即孝,即仁,它是人性情感的具体培育,不是什么‘处世格言’。它是情感的具体塑造而非抽象的理论概念,重要的仍是作为人子的这种情感态度。”(《论语今读》)当今社会,出远门而不在父母身边的人恐怕占了多数,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家书,免去了父母的许多担忧,许多挂念。而“常回家看看”的具体行动,更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和一片深情。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子女能长时间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就可以说是孝了。”

【注释】①道:思想。这里指做人处世的原则。

【解读】此章孔子从做人处世的角度讲子女的孝。孔子认为,子女对父亲的孝,在做人处世方面,应坚持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孔子把这种原则称为“道”,就应该理解为正面的、合理的。对于这样的“道”或原则,作为子女理所当然应该坚持。推而广之,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又不能盲从,而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正确的,应该坚持;不妥的,不能坚持;错误的,应婉言规劝,不予采纳。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这才是对父亲真正的孝顺。

4.21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②。一则以喜③,一则以惧④。”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得。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因他们衰老而忧虑。”

【注释】①年:指年龄。②知:知道。这里意思是记得。③以:以之。省略了代词“之”。④惧:恐惧。引申为忧虑。

【解读】孔子要求子女记得父母的年龄,仍然是通过人性情感的培育,让子女树立对父母孝顺的人伦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子女才会从心灵深处关心父母,不但记得父母的年龄,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还能时时、处处从细微之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季羡林先生晚年为别人题字,在题写“爱国、尊师”之后,总要写上“孝亲”两个字,既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的“孝”,又对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一代提出了“孝亲”的要求。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①,耻躬之不逮也②。”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轻易说话,是因为他以自己做不到为耻辱。”

【注释】①古者:古代的人。言之不出:话不轻易说出。②耻:这里作动词。以……为耻。躬:亲自。引申为自身。逮:及,追上。不逮:追不上,赶不上。意思是做不到。

【解读】谨言慎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倡导和推崇的美德。对个人而言,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个体私德。对社会而言,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商业广告,做到言而必行、名副其实,这是社会公德。当今社会,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人,大有人在;有令不行、朝令夕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社会,倡导和弘扬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美德,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译文】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这种情况是少有的。”

【注释】①约:约束,节制。失:过失。鲜(xiǎn):少。

【解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的观点。约束自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律。凡是严于律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等,都不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占有。放纵自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东西,都会拼命去追逐,不择手段地获取。这种人利欲熏心,毫无廉耻,其结局是臭名昭著,遗恨终身。古今中外,这种放纵自己、不顾廉耻的人,不乏其人。那么,应该以什么来约束自己呢?按照孔子一贯的主张,应该以“礼”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义、道德的事就做,违反礼义、道德的事就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做到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注释】①欲:要。讷(nè):语言迟钝。意思是说话谨慎。敏:敏捷。

【解读】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对贤德的人的要求,目的在于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性。说话谨慎,体现的是信守承诺,因此在说话或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深思熟虑,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或决定。一旦说出自己的意见或决定,如果没有重大或特殊的原因,就必须付诸实施。否则,就是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对待工作或所做的事情,应该尽心竭力,敏捷务实,而不能拖拉应付,敷衍了事。让我们牢记“讷于言,敏于行”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做一个言而有信、勤勉务实的人。

4.25子曰:“德不孤①,必有邻②。”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亲近。”

【注释】①德:道德,德行。②邻:亲,近。

【解读】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人格、胸襟以及待人处世的原则。试想,一个人格卑劣、利欲熏心、斤斤计较、行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怎么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上下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不能靠刻意追求,不能靠小恩小惠,最根本的仍然在于道德修养。有了高尚的人格、品德,又善于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待人处世之道,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甚至远方的人也会敬慕他的德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辱矣②;朋友数,斯疏矣③。”

【译文】子游说:“侍奉国君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受到疏远。”

【注释】①数: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②斯:连词。则,乃,就会。③疏:疏远。

【解读】子游认为,一个人无论侍奉国君,还是对待朋友,都应该出自忠诚,但在形式上应把握好“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烦琐,就会令人生厌,使人产生反感。中、外历史上这种忠心事主反遭侮辱,诚心待人反被疏远的事还少吗?事君、待友应把握的“度”,从根本上说就是“礼”。在待人处世中注重礼仪,遵循礼节,懂得礼貌,就不会因过于烦琐而招致侮辱或受到疏远。

同类推荐
  • 园冶

    园冶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热门推荐
  • 龙麟纪1猎魔使者

    龙麟纪1猎魔使者

    未来遥不可及,奈何争取趋势。每个人都带着注定的命运,去违抗这个世界最大的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就是一个废材

    我就是一个废材

    一个当不了师姐的废材少女,一个做不了皇帝的十九皇子。一把剑一双刃,五湖云月,星河川峡,古渡风高。这天下不求肆意来去,但求第一第二。
  • On Liberty

    On Lib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愿一诺千金

    我愿一诺千金

    原本以为自己就那么中庸的活一辈子,不争不抢,却不想婚礼上被抢走了男人······人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余奇,我是你的那根肋骨?一脚踢在男人心口的位置,那根肋骨如约的断了,是这根吗?女人妖冶的笑着,“记住我的位置了吗?”····他说,本王会守护你和我们的孩子,可是孩子没了····你就这么不相信本王吗?看着男人倒下的那一刻,她的心像是被拆掉了,那一刻,她只想跟他一起去了····活下去,我要活出个样,不再中庸!
  • 这不是她想要的未来

    这不是她想要的未来

    睡觉之前,苏舒刚高考完。一觉醒来却已经七年后,不但未婚还多了一个五岁大的儿子,且父不祥……刚成为新晋影后的第二天,苏舒未婚生子的事情被曝光,全网震惊。没想到。那个洁身自好,零绯闻的影帝竟然在当天开了一个记者会。“不好意思,一直以来有一件事瞒着大家,我已经有一个孩子。而孩子的母亲就是苏舒。”
  • 科技仙缘

    科技仙缘

    科技和仙途的终点,能否让我看到宇宙的玄奥?
  • 契约鬼妃

    契约鬼妃

    如果有一天我被尘世遗忘谁能透过我的灵魂找到我…当她醒来,周围一切变得虚无缥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算触碰自己都只会穿身而过。原来她变成了一抹幽魂,不知自己的过去,更不知自己的未来。没有身份的幽魂无法投胎转世,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从此她代替别人活着,为的只是寻找真正的自己。当她一次又一次用别人的身体睁开眼睛,她用自己的思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听遍天下承诺誓言。却没有人在她用另一个身份出现是认出她。她是被尘世抛弃的人,她是不记得过往却苦苦寻觅的幽魂。…只知阎王掌管凡尘众生的生死,其实他座下有三大聚魂灵尊,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世人应该生或死的生死判官。其中一聚魂灵尊——东陵邪觉得自己很悲催,因为他所负责的地盘正值乱世硝烟。万事皆有法则,虽为生死判官也只能按法则行事,无奈乱世硝烟中人命皆如草芥,总有些人还没到该死的时辰,便因为种种原因嗝屁了。阎王传命于他,不该死的人就绝不能引入地府也不允许游魂在外。东陵邪听到这样的命令,皱起眉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之后,东陵邪创造一道地府之令——逐梦令。何谓逐梦令?东陵邪邪魅一笑,让那些不当死之人活下去就是逐梦令。谁来执行逐梦令?是东陵大大您亲自去吗?东陵邪再次邪魅一笑,开玩笑,本灵尊怎么会干此下等活儿,自然是让她去。她?她是谁?东陵邪觉得今日自己笑得有点多了,遂冷了脸色。她是谁?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谁,她会跟着本灵尊正是因为她想知道她是谁。既然她没有身份,便可以用任何身份活下去,所以若谁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她便得遵从逐梦令代替那人活下去,活到那人该死的时候。无论是否到该死的时辰,但凡死去的总不是什么好命人,那她岂不是永远在苦命中徘徊,这她也肯?她若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就必须遵从逐梦令,或许在执行逐梦令时有人认出她来,她还有翻身的机会,不然她就永远魂魄难安,永世不得超生。…她想活着,却不知自己为何死去。那些人明明能活着,为何偏偏选择极端之路。古琴一响,逐梦一令。她能否寻找回真正的自我?…特别说明:1、此文略带玄幻色彩,不过只属于轻玄幻范畴。没有打怪练级换地图,却有宅斗宫斗人心斗,顺便还加了点触动心灵的爱情。2、此文人物背景皆为架空,偶尔出场的神话人物也只是杜纂而出,请勿寻瑕伺隙吹毛求疵。3、此文作者只接受一对一的结局。
  • 丑女要翻身:大神,来开黑!

    丑女要翻身:大神,来开黑!

    新书《我家鬼王未成年》已发布~~灵异文,逗比搞笑emem,大概吧!她年幼无知,见色心起,撩了一只软萌易推倒的小正太,谁知他摇身一变,竟是鬼王。我想静静!——————她是众人口中的死胖子,他是前程似锦的苏冰山,都道他迷上她是自毁前程,却不知她是他的青梅!她捏捏肚子上的四个圈,不以为意:“不就是胖么?我减肥还不成?”可是一百五十斤的体重也不是那么好减的!还是——“大神,来开黑!”“好。”胖妞凭实力玩转电竞圈,靠技术专治各种不服,却不知不觉被某腹黑大神顺走了?!等等,大神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