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5200000009

第9章 艺术篇(1)

1.只有为了自由和别人,才有艺术

没有为自己写作这一回事:如果有人这样做,他必将遭到最惨的失败;人们在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到纸上去的时候,充其量只不过使这些情感得到一种软弱无力的延伸而已。创作行为只不过是(一部作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完备的、抽象的瞬间;如果世上只有作者一个人,他尽可以爱写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作品作为对象,永远不会问世,于是作者必定会搁笔或陷于绝望。但是在写作行动里包含着阅读行动,后者与前者辩证地相互依存,这两个相关联的行为需要两个不同的施动者。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像出来的对象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

阅读确实好像是知觉和创造的综合;阅读既确定主体的本质性,又确定对象的本质性;对象具有本质性,因为它不折不扣地具有超越性,因为它把它自身的结构强加于人,因为人们应该期待它、观察它;但是主体也是有本质性的,因为它不仅是为揭示对象所必需的,而且是为这一对象绝对地是它那个样子所必需的。简单地说,读者意识到自己既在揭示又在创造,在创造过程中进行揭示,在揭示过程中进行创造。确实不应该认为阅读是一项机械性的行动,认为它像照相底版感光那样受符号的感应。如果读者分心、疲乏、愚笨、漫不经心,他就会漏掉书里的大部分关系,他就不能使对象“站”起来。由于主动性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对象而把自己变成被动的,相应地被动性就变成行动,读书的人就上升到最大的高度。所以人们会看到一些出名铁石心肠的人在读到臆想出来的不幸遭遇时会掉下眼泪;他们在这个瞬间已变成他们本来会成为的那种人——如果他们不是把毕生精力都用来对自己掩盖他们的自由的话。

因此,作家为诉诸读者的自由而写作,他只有得到这个自由才能使他的作品存在。但是他不能局限于此,他还要求读者们把他给与他们的信任再归还给他,要求他们承认他的创造自由,要求他们通过一项对称的、方向相反的回应来吁请他的自由。这里确实出现了阅读过程中的另一个辩证矛盾:我们越是感到我们自己的自由,我们就越承认别人的自由;别人要求于我们越多,我们要求于他们的就越多。

当我欣赏一处风景的时候,我很明白不是我创造出这处风景来的,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没有我,树木、绿叶、土地、芳草之间在我眼前建立起来的关系就完全不能存在。对于我在色调的配合、在风中的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和谐之中发现的表面上的符合目的性,我很清楚我不能说明它的理由。然而这一表面上的符合目的性是存在的,而且归根结底,只有当存有已经在那儿的时候,我才能使它有;不过,即使我相信上帝,我也不能在神的普遍关注与我观瞻的特殊景色之间确立任何过渡关系,除非是一种纯粹字面上的过渡关系:如果有人说上帝为使我喜悦而创造风景,或者说上帝把我造成这个样子,使得我能在风景中感到喜悦,那就是把问题当作答案了。这个蓝色和这个绿色的和谐配合是否有意安排的?我又怎么能知道这一点呢?神明无所不在这一观念并不能保证在每件个别事情上都体现这个神明的意图;特别是在上面举的例子里,既然草的绿色可以用生理规律、特殊恒量和地缘决定论来苛刻的承认,而另一方面审美快感因其本身是以一种价值的形式被知觉的,它就包括对别人提出的一项绝对要求:要求任何人,就其是自由而言,在读同一部作品的时候产生同样的快感。

就这样,全人类带着它最高限度的自由都在场了,全人类支撑着一个世界的存有,这个世界既是它的世界又是“外部”世界。在审美喜悦里,位置意识是对于世界整体的意象意识,这个世界同时既作为存有又作为应当存有,既作为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又作为完全异己的,而且它越是异己就越属于我们。非位置意识确实包罗人们的自由的和谐整体,在这里这种和谐整体既是一种普遍信任又是一项普遍要求的对象。

因此,写作既是揭示世界又是把世界当作任务提供给读者。写作是求助于别人的意识以便使自己被承认为对于存有的总汇而言是本质性的东西;写作就是通过其他人为媒介而体验这一本质性,但是,由于另一方面现实世界只是显示在行动中,由于人们只能在为了改变它而超越它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置身于世界之中,小说家的天地就会缺乏厚度,如果人们不是在一个超越它的行动中去发现它的话。

人们经常注意到这一点:一个故事中的一个物件的存在密度并非来自人们对它所做的描述的次数和长度,而是来自它与不同人物的联系的复杂性;物件越被人物摆弄,被拿起来又放下来,简括地说它越是被人物为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而超越,它就越显得真实。小说世界,即物和人的存有的总汇,正是如此:为了使得这一世界具有最大密度,那就必须让读者藉以发现它的这个“揭示—创造”过程也是想象当中的投入行动过程;换句话说,人们越对改变它感到兴味,它就越显得生动。

现实主义的谬误在于它曾经相信,只要用心观察,现实就会展现出来,因此人们可以对现实做出公正的描绘。这又怎么可能呢,既然连知觉本身都是不公正的,既然只消人们叫出对象的名字,人们就改变了这个对象?再者,作家既然意欲自己对于世界而言具有本质性,他又怎么能意欲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包藏的种种非正义行为而言也具有本质性呢?然而他却必定是这样的:只不过,如果说他同意做非正义行为的创造者,那只是在一个为消灭非正义行为而超越它们的过程中同意这么做罢了。

至于正在阅读的我,如果我创造一个非正义的世界并维持它的存在,我就不能不使自己对之负责。而作者的全部艺术迫使我创造他揭示的东西,也就是说把我牵连进去。现在是我们俩承担着整个世界的责任。正因为这个世界由我们俩的自由合力支撑,因为作者企图通过我的媒介把这个世界归入人间,那么这个世界就必须真正以它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它最深部的原型状态出现,它就必须受到一个自由的贯穿与支持,而这个自由要以人的自由为目的。如果这个世界不真正是它应该成为的目的的归宿,至少它必须是通向这个目的的归宿的一个阶段,简单说,它必须是一个生成,人们必须始终把它不是当作压在我们身上的庞然大物来看待、介绍,而是从它是为通向这个目的的归宿而作的超越努力这个观点来看待、介绍它;不管作品描绘的人类有多恶毒,绝望,作品也必须有一种豪迈的神情。

当然不是说这一豪情应该由旨在感化人的说教或由敦品励行的人物来体现,它甚至不应该是蓄意安排的,而且千真万确人们带着善良的感情是写不出好书来的。但是这个豪情应该是书的经纬,应该是人与物从中受型的原材料:不管写什么题材,一种本质性的轻盈应该无所不在,提醒人们作品从来不是一个天生的已知数,而是一个要求,一个奉献。如果人们把这个世界连同它的非正义行为一起给了我,这不是为了让我冷漠地端详这些非正义行为,而是为了让我用自己的愤怒使它们活跃起来,让我去揭露它们,创造它们,让我连同它们作为非正义行为、即作为应被取缔的弊端的本性一块儿去揭露并创造它们。

因此,作家的世界只有当读者予以审查,对之表示赞赏、愤怒的时候才能显示它的全部深度;而豪迈的爱情便是宣誓要维持现状,豪迈的愤怒是宣誓要改变现状,赞赏则是宣誓要模仿现状;虽然文学是一回事,道德是另一回事,我们还是能在审美命令的深处觉察到道德命令。因为,既然写作者由于他不辞劳苦去从事写作,他就承认了他的读者们的自由,既然新闻记者者光凭他打开书本这一件事,他就承认了作家的自由,所以不管人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艺术品,后者总是一个对于人们的自由表示信任的行为。既然读者们和作者一样之所以承认这个自由只是为了要求它显示自身,对作品就可以这样下定义:在世界要求人的自由的意义上,作品以想象方式介绍世界。

由此,首先可以推导:没有黑色文学,因为不管人们用多么阴暗的颜色去描绘世界,人们描绘世界是为了一些自由的人能在它面前感到自己的自由。因此只有好的或坏的小说。坏小说是这样一种小说,它旨在奉承阿谀,献媚取宠,而好小说是一项要求,一个表示信任的行为。

当作家在为实现个别的自由之间的协调而向它们介绍世界的时候,他只能从唯一的角度出发,即认为这是一个有待于人们愈益用自己的自由去浸透的世界。不能设想,为作家引起的这一连串豪情是被用来核准一个非正义行为的,也不能设想,如果一部作品赞同、接受人奴役人的现象,或者只是不去谴责这一现象,读者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会享用自己的自由。

人们可以想象,一个美国黑人会写出一部好小说,即使整本书都流露出对白人的仇恨。这是因为,通过这个仇恨,作者要求得到的只是他的种族的自由。由于他吁请我也采取豪迈的态度,当我作为纯粹自由感知自己的时候,我就不能容忍人家把我与一个压迫人的种族等同起来。因此我在反对白种人,并在我是白种人的一员这个意义上反对我自己的时候,我便向所有的自由发出号召,要求它们去争取有色人种的解放。然而任何时候也没有人会假设人们可以写出一部颂扬反犹太主义的好小说。因为当我感知自己的自由是与所有其他人的自由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不能要求我使用这个自由去赞同对他们其中某些人的奴役。因此,不管作家写的是随笔、抨击文章、讽刺作品还是小说,不管他只谈论个人的情感还是攻击社会制度,作家作为自由人诉诸另一些自由人,他只有一个题材:自由。

因此,任何奴役他的读者们的企图都威胁着作家的艺术本身。对于一个铁匠来说,法西斯主义将要损害的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但不一定损害他的职业;对于一个作家,他的生活和职业都将受到损害,而且后者受到的损害更甚于前者。我见过一些作者,他们在战前衷心祝愿法西斯主义来临,然而正当纳粹使他们备享尊荣的时候,他们却写不出作品来了。我特别想到特里欧·拉罗舍尔(Drieula Rochelle):他弄错了,但他是诚恳的,他证明了这一点。他答应去领导一家有背景的杂志。头几个月他申斥、责备、教训他的同胞们。谁也不回答他:因为人们不再有回答的自由。他因此恼火,他不再感觉到自己的读者们了,他显得更加恳切、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信号证明他已被理解。既无仇恨、也无愤怒的信号:什么也没有。他不知所措,愈益不安,他辛酸地向德国人诉苦:他的文章曾经趾高气扬,现在变得满纸牢骚;最后他落到顿足捶胸的地步:仍旧没有回音,除非来自他蔑视的那帮卖身求荣的新闻记者那里。他提出辞呈,然后又收回去,继续发表议论,但是总像在沙漠里一样,没有人听他。最后他闭嘴了,是其他人的沉默堵住了他的嘴。他曾要求奴役其他人,但是在他疯狂的头脑里,他必定想像这一奴役是自愿接受的,仍是自由的;奴役果然来到了;他作为人对之满怀喜悦,但是作为作家他忍受不了。

正是这个时候,另一些人——幸亏他们是大多数——才懂得写作的自由包含着公民的自由,人们不能为奴隶写作。散文艺术与民主制度休戚相关,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散文才保有一个意义。当一方受到威胁的时候,另一方也不能幸免。用笔杆子来保卫它们还不够,有朝一日笔杆子被迫搁置,那个时候作家就有必要拿起武器。因此,不管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到文学界的,不管你曾经宣扬过什么观点,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2.写作是为了取乐

我喜欢普鲁斯特,这是一个逐渐产生的过程。后来我也想到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但你不要忘记,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和写作哲学,我认为文学的目标是写一本书,对读者展示他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事情。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理想——我要成功地说出有关世界的事情,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们的,但我将看到这些事情。我还不知道它们,但我会看到它们的,而它们将展示世界。

一九二一年,除了我,所有的孩子都有天赋。我写作纯粹是装腔作势,搞俗套虚礼,冒充大人的样子;我之所以写作,因为我是夏尔·施韦泽的外孙嘛。家人让我念拉封丹寓言,我不喜欢。拉封丹的韵文写得松松散散,我决定用十二音节诗重写他的寓言。这个创举超出了我的能力,我好像受到嘲弄,从此不再赋诗。但我已是离弦之箭,干脆放弃韵文,改写散文。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从《唧唧叫》中读到的引人入胜的奇遇进行再创造,笔录下来。该是我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走出来的时候了。在神奇的遨游中,我想达到的却是现实。

我从来不完全相信“自动写作”,但非常喜欢这种写作游戏,我是独生子嘛,可以自个儿玩耍。我不时搁下笔,装作犹豫不决的样子,双眉紧锁,目光恍惚,竭力使自己感觉到是一个作家。再说,出于赶时髦,我醉心于抄袭,甚至有意走极端,下例可资印证。

我的文学活动虽然得到许可,但已受到冷落,处于半地下状态。然而我仍旧兢兢业业,无论课间休息、星期四、假期,或者有幸得病躺在床上,从不间断写作,记得病后初愈是我美好的时刻。我用的是一个红边黑皮本,像织挂毯一样不断地拿起又放下。我不怎么演电影了,小说代替了一切。总之,我写作是为了取乐。

我已开始发现自己。我几乎什么也不是,充其量在从事一项毫无内容的活动,但这已经足够了。我逃脱了喜剧:我还没有真下功夫,便已不再演戏了。说谎人在炮制谎言中发现了自己的真相。我在写作中诞生,在这之前只不过是迷惑人的游戏;从写第一部小说,我已明白一个孩子已经进入玻璃宫殿。对我来说,写作即存在;我摆脱了成年人,我的存在只是为了写作;如果我说:“我”,这指的就是写作的我。不管怎么说,反正我领略了喜悦,我是属于大家的孩子,却和自己在私下幽会。

同类推荐
  • 凝思集

    凝思集

    本书是本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日月经天、冬日五则、平明小札、大地的心灵、夕阳红到无边、我的海、秋风十渡、白桦树、春雪等散文。
  • 纸上的伊比利亚

    纸上的伊比利亚

    编者从众多西班牙文学名家的作品中,按照“爱”、“死”、“眼睛”、“声音”、“梦”、“夜”等主题编辑而成。这是一本适合在寂静得像永恒的夜里捧阅的书,它们有着“竖琴的旋律,笛子的旋律,小提琴的旋律,流水中的旋律,女人口中的旋律……”
  •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 我的青春时代

    我的青春时代

    “站在我们曾经用生命爱过的村庄,落日金黄,我们的追思从地平线开始。四季轮回,太阳照耀我们的村庄、土地、肥沃、土层温暖。岁月啊,我们的村庄。”作者绘制出一段无限延伸的青春时光轴,从如诗的文章中,领略不同的情感,重逢旧时的模样。
  •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的滥觞与兴盛,是“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的结果。谴责小说呼应了小说界革命和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揭露与批判,具有史学的价值和思想的意蕴,为人们了解晚清社会的原貌提供了资料,并成为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小说形式上的雅俗流变,引导了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也引发了小说的变革与发展,在中国小说史上体现出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质;而谴责小说还在文学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当下市场化小说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晚清谴责小说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它运用重复叙述艺术构建起媒介传播的“拟态环境”,能产生聚合效应,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形成社会舆论,并使舆论波一直回旋、回响,促发人们行动的产生,对社会的变革甚至革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天幕神捕

    天幕神捕

    陆笙获得罚恶令,附身在衣锦还乡的士子身上。 绚丽江湖,谁主沉浮? 你说你一双铁掌打遍天下?来,接我一招降龙十八掌先。 剑仙剑神,决战金陵!怎么可以少了一剑西来天外飞仙?罚人间之恶,得我盖世绝学! 小李飞刀成绝响?一刀芳华震京华。入道之境无敌天下?那是没见过在下的战神图录吧?问我凭什么代天罚恶?老子代表月亮消灭你! 欢迎加入为谁陨落书友讨论群,群聊号码:820288982
  • 月下幻车行

    月下幻车行

    被台风卷走的男人,和汽车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激荡岁月

    激荡岁月

    人生有志须长久,耕风耘雨趁年华。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汽车制造厂,他养育了几代汽车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汽车人在这里诞生、成长,他们的过往也许不会被载入史册,但从厂里开出的汽车却凝结着他们每一滴心血。
  • 绝代武主

    绝代武主

    少年姜天尘,身怀万古大秘,自天地第一神山昆仑之中踏入凡尘,从而一步步崛起于诸天之巅!
  • 网游之神荒世界

    网游之神荒世界

    《神荒》,22世纪地球科技霸主新时代公司利用来自星空的特殊材料打造的虚拟世界,受到全球玩家喜爱的虚拟游戏!一年多后,新时代公司传出消息,神荒世界极有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一个来自星空以修炼为主文明,不过这个文明应该已经被覆灭了!为了验证神荒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无数玩家开始疯狂探索这个神秘世界,沈凡就是其中的一名成员!
  • 花落仙家,奈何缘浅

    花落仙家,奈何缘浅

    生在山野的人参精舒颜,阴错阳差和师兄段杞年结成了姻缘线,从此一心一意地爱着同门师兄。然而一次偶然的际遇,让她得知师兄原本的身份是生活在天池一带的散仙,而因为北方玄珠的秘密,天池在十年前沦为魔族的修罗屠场。为了帮助师兄复仇,舒颜步步为营。随之上古神祗蓐收不期然地闯入了她的生活,相处之下才发现竟然和女主有种很深的前世渊源。从此漫漫的复仇之路伴随着三人的爱恨纠葛,开始了一段纠缠不休的爱情故事。
  • 我的老婆是个重生者

    我的老婆是个重生者

    有个重生者老婆,是个什么样的体验?......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了吗?......
  • 暗黑破坏神之死神法师

    暗黑破坏神之死神法师

    作为死神的神选之人,手拿神器【死神之杖】、以天使和魔鬼鲜血为食的天魔-刘彦,怎么完成死神交代的一一驱逐所有天使和魔鬼、拯救人类于水火的任务?怎么打败五大天使和三大魔神,成为拯救整个暗黑人类、乃至拯救面临“位面威胁”的地球人类的死神法师?我们将拭目以待!!!
  • 开局雨之国的宇智波

    开局雨之国的宇智波

    前世孤儿穿越到火影世界雨之国!开局永恒万花筒!守护天使,带领晓组织,缔造忍界和平!简介无力女主:小南
  • 混沌仙尊

    混沌仙尊

    寻身世,入十方。脑中封印渐清晰。风踏歌,剑轻狂。横眉一竖,冷对千夫指。魔妖来挡,神王来阻,血仇之路,一力破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