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4700000029

第29章 职场管理学:管理下属的心理学诡计(1)

1.牢骚效应:职场宰相肚里也能装牢骚

作为一个管理者,最不希望的就是听见下属抱怨、发牢骚,认为这样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热情。确实,下属牢骚满腹,不是对上司不满,就是对公司的某项制度不满,或者对薪金不满,总之他们满腹怨气,势必会影响到工作。

可是你知道吗?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要比没有这种人或者员工有这种不满却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好得多,这就是著名的“牢骚效应”。这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公司里面有员工发牢骚,并不一定表示公司差劲,相反,公司里没有员工发牢骚或者员工有牢骚却不说,则表示公司的情况可能更糟糕。

这是因为员工或许对公司已经“心死”了,已经没有发牢骚的必要了,认为公司不会为改进而接受任何意见,甚至有的已有跳槽的准备而不再浪费气力了。

牢骚的存在其实对员工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下属有牢骚、有抱怨并不一定是坏事,作为管理者也没有必要视牢骚为大敌。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下属发牢骚视而不见,任由其发展,或者跟下属一起抱怨,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下面这个案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晃,文员李丽来公司已经三年了,第一年因为机遇不好,她错过了调薪,第二年也不太走运,公司只给那些升职的员工加了薪,其他人员维持原状。寄希望于第三年吧,公司的业绩却不是很好,所以没有加薪。

同样的职位和工作量,别人总比自己拿得多,李丽自然心理不平衡,所以每次上司分配工作任务时,她总会嘀咕几句:“就知道让牛拉车,不知道给牛添草……”然后就是一脸的不悦。有一次,她在气头上还对自己的主管马新颖说:“有活先让那些多拿薪水的人干。”

每每听到这些牢骚,马新颖也是一肚子委屈:这些女孩儿就知道加薪,只知道去年升职的主管们都加薪了,可不知道今年的管理层的工资又下调了六个百分点。其实自己也算是个倒霉蛋,上次加薪榜上无名,这次减薪却名列其中。要不是总经理不让主管说出减薪的事,怕影响员工的情绪,马新颖也许早就和李丽成了知音。

即便如此,马新颖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不满,于是对李丽说:“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加薪想也别想了,但是活一点也不能少干,你以为就你不高兴,不满意?其实我的烦心事也不比你少,我又找谁说去?你们加班还可以调休,可我们呢?全是义务,老板连一句谢谢都不会说的,所以你就知足吧!”

李丽听了此话,皱着眉头说:“真是烦死了,这公司没法待了,只知道剥削,不知道给员工发粮。”说完,就开始玩她的游戏。

其实,马新颖在处理下属李丽的抱怨时就犯了错误,你这样跟下属一起发牢骚,除了让李丽加深对公司的不满外,还会严重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如此,如果马新颖张开大嘴发更多的牢骚的话,倒霉星早晚会降临在他的头上,因为你不仅没有想办法疏导下属的不满情绪,还添油加醋,比下属还不满,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部门的效率下降。老板得知此事,你还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当听到下属发牢骚时,就算你有同感,也不能和他们一起开批斗会,痛斥公司和老板为大尾巴狼,或者相约揭竿而起向“黑心老狼”讲条件,你要做的工作是正确疏导他们的不满情绪。马新颖可以这样说:“我也希望你们都拿高薪,这样工作才能安心,只是公司去年效益确实不好。你的薪水比别人低我也很遗憾,但请你相信我,一旦有机会,我第一个为你争取。不过,你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才有理由向老总提议。别再为钱耿耿于怀了,只要工作认真努力,公司也许会给你更多的回报呢。”

其实,下属的牢骚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下属发牢骚确实是代表所有下属的不满,也确实是公司做得不对,那么就找个时间和下属作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然后为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冷言冷语地发牢骚了,而是跟上司一起出谋划策。

如果下属整天指责你为什么只给别人机会,而不提升自己,你就可以让事实说话,你可以这样说,“要想提升加薪,你也要做出跟他一样的成绩呀!只要你有业绩,你就有机会得到晋升和加薪”。

如果下属在性格上就是一个爱抱怨、爱发牢骚的人,有事没事就喜欢无事生非、说风凉话,闹得办公室沸沸扬扬的,那么你应该找机会教育和警示他,让他及时改正,不要影响其他同事的情绪。

如果有些牢骚无伤大雅,也是可以发的,比如“周六还加班,太累人了,唉,为了点加班费,加就加吧”,像这样的抱怨就没关系,可以发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你要告诉下属,如果你有牢骚,如果你想发泄,那么就找对的时间,找对的地方发,而不能乱发一通,以没有影响到其他员工为前提。

总之,作为管理者,面对下属的牢骚要做到不回避、不堵塞,要心平气和、主动沟通、积极疏导,只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化腐朽为神奇,化被动为主动,就可以成为一个宰相级别的管理者了。

心理学智慧牢骚效应是指,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要比没有这种人或者有这种人却把牢骚埋在肚子里要好得多。这个效应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公司里面有员工发牢骚,并不一定表示公司差劲,相反,公司里没有员工发牢骚或者员工有牢骚却不说,则表示公司的情况可能更糟糕。

所以作为领导者一旦发现下属在发牢骚,不要生气,更不要发飙,而要采取心平气和的态度予以正确疏导,或者与之沟通和交流,或者给予教育和警示,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达到好的效果,不但不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相反,还会提升下属的工作热情。

2.超限效应:注意反复说教的副作用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依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屋子杂乱如前;

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酒,并说了一大堆喝酒有害身体健康的理由,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大喝特喝,丝毫不为所动;

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以后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似乎对老师的话听而不闻;

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

…………

这是为什么呢?

人对于来自外界的批评和非议,本能上都会有一种抗拒心理,如果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发不耐烦或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

“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地说教,往往会使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不仅可以避免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又可以留出空间让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这么一个女孩,十分贪玩,经常跟几个朋友不是上网就是泡吧,很晚才回家。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希望她能收敛一些,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可一点效果也没有。

一天,正逢一个好友过生日,女孩在外面疯玩,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午夜12点才回到家中。

她心想糟了,这下少不了一顿臭骂。父亲给她开了门,一句也没骂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说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女孩心里一动,这天晚上彻夜难眠。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晚归了,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从内疚到不安的变化,对家长的说教感到不耐烦、反感,甚至被逼急了,他还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假使家长担心只批评一次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换一种角度和说法进行批评,缓解孩子的厌烦心理和逆反情绪。

其实,在职场中,我们在批评别人或者告诫别人的时候也要保持一个度,不要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你可以给别人提意见,但一定要就事论事,而且要密切关注别人的反应,考虑其接受情况,才不会啰唆不止、超出限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改进工作、降低错误、提高效率。

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被领导批,本来心情就不好,你再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个没完,势必会激发他的逆反情绪,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下属已经不是小孩了,你提点一下,他就知道了,也许,你的这种批评方式还会让他感觉到你的宽容,以后不仅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还会更加卖力工作。

肖凡是某文化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次,他下去检查员工的工作时,发现有几个人在听MP3,按照规定,员工在工作期间是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当时肖凡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批评他们,但是,他感觉到了员工们的紧张情绪,他们立即把MP3收起来。

肖凡和他们聊了一下工作情况,聊着聊着,肖凡说:“听听音乐其实也挺好的,可以放松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压力,最近都流行什么歌啊?其实,我也挺喜欢听歌的……”这时候肖凡感觉到他们放松了很多,并很开心地和他聊起了音乐的话题。

肖凡继续委婉地说:“音乐是个很好的东西,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听听,这样大家可以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工作上。如果你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了,你可以看看跟工作相关的书,进一步拓展业务知识,这不是很好吗?”大家微笑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肖凡再也没有发现员工上班听MP3的情况了。

在批评下属的时候,千万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要声嘶力竭。下属做错事情,难免会让你生气,但是做领导的怎么也得表现出你的度量和涵养。否则下属会认为你只是个会发脾气的疯子,以后再犯错,人家也不把你当回事了。

你永远要记得,批评一定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而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更不要因人家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他的过去全盘否定。

我们在批评时需要把握一个度,那么赞美是不是就多多益善呢?当然不是,赞美也要有个度,适当的赞美会让被赞美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赞美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听众对你的赞美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总之,在工作中,不管是给予他人批评,还是给予他人赞美,都要秉着适度的原则,凡事过犹不及。

心理学智慧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对方逆反心理的现象,就被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往往会导致对方心里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在职场中,我们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批评过度。你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谁也不喜欢被批评,点到为止,别人还能欣然接受,但如果你唠叨个没完没了,对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能接受你的批评,还会产生对抗情绪,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批评下属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超限效应而适得其反。

3.重要效应:让下属觉得他是不可替代的

“小赵,你能帮我把这篇稿子翻译一下吗?这个星期五就要!”一位部门经理问他隔壁部门的一位小职员。

“以前都是小吴帮我翻译,她翻译得很好,效率也高,不过今天她请假了。你们部门的小李也不错,就是他手头上的活太多了,没时间帮我弄。”部门经理看似很无奈地说。

“这个星期?我恐怕要跟你说声对不起了,下个礼拜一我有个会议,得准备一下相关材料,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小赵爱理不理地把头扭过去了。

“算了,不求你了,我自己想想办法吧!”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一位富豪想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办公楼,但在资金上还缺500万元,他跑了好几家银行想贷款,但都是失望而归。

现在他手头上的钱仅够一个礼拜花,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约了一家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他镇定自若地向银行主管说:“我还需要500万元,明天我必须拿到这笔贷款。”

“你真会开玩笑,我们银行从开始至今没有在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样的事。”银行主管振振有词地说。

“其实,我也认识不少在银行工作的人,但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除了你,没有人可以在一天之内办妥这么大的事,所以就来找你了。”富豪非常真诚地说。

这位银行主管愣了愣,然后微微一笑,说道:“你可真是把我逼上梁山了啊,我只能帮你试一试,但结果如何还不敢确定。”

就这样,富豪第二天就顺利地把贷款拿到了。

同样是求人办事,一个由于不知将心比心,不懂得别人的心理,所以原本可以办到的事情却没有办成;一个由于懂得以心攻心,深刻了解别人的心理,所以近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竟然顺利办成了。

为什么两个故事的结局相去甚远?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除了你,没有人可以在一天之内办妥这么大的事”这句话极大地满足了这位银行主管的虚荣心。

其实,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眼里是最重要的,是特别的、唯一的。像这些“除了你,没有人能办得到”、“只有你才能把这件事做好”等字眼,往往会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让他产生一种被给予某种特别优待的错觉。

正是因为这种错觉,一个人的自尊心被激发了,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虽然知道对方是在奉承自己,是在拍自己的马屁,但还是愿意听。这也是为什么那个银行主管这么积极主动地去为富豪做事的原因。

在职场中,如果要想说服下属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妨大方地使用这些字眼。比如,你在分配一个特别艰巨的任务给下属,下属有点胆怯而不敢接时,你不妨有意无意地强调一下他的能力是无人能比的,说“我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你才能办得到”,要强调一下“非他莫属”。

你要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在你有心设计的“特别”的光环中,“特别”为你办事,帮你办成“特别”的事。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物。世界上,没有一个不想成为重要人物的人,一个人即使再没有雄心,再没有自信,再谦虚,也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

有时候,人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而在乎你重视他们有多少。当他们得知,你很在乎他们时,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升高了,这时候你再请求他们为你办事就容易得多了。虽然领导要下属为自己办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面对一些棘手的任务、比较艰巨的任务,或者下属不愿意接的任务时,我们不妨给他高帽子戴戴,一定会很管用的。

当然,要想下属忠诚于你,真心地为你做事,你不妨让他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让他知道了这一点,他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多多拥护你的。其实这也是做管理的一种心理策略,让每个下属都认为他在你眼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

同类推荐
  • 绅士的品格

    绅士的品格

    哈佛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这里走出过8位美国总统,近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哈佛将人才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哈佛的绅士精神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去到哈佛学习的机会,接受哈佛的绅士教育。本书立足于绅士品格普及教育,汲取哈佛绅士教育课堂中的经典理论及成功案例,从性格、精神等多方面入手,多层面剖析解读,为我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绅士培养课,使我们足不出户,修成人见人敬的绅士。
  • 修好心,成好事

    修好心,成好事

    心若迷,性难见,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品读明心智慧,手持心灯一盏,在疲惫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处,在喧嚣里找到静心之地。
  •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这本书阐明了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除了像华盛顿那样的伟人,世上还有许多像克罗伊斯王那样的人,庸庸碌碌地了结此生。
  •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许多人说,人生是一段苦难历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伤感。只要掌握了在苦与乐、坚持与放下之间进退、选择的学问,就能品出人生的味道。本书围绕“坚持”和“放下”来阐释人生的哲理,为读者提供了在人生道路苦难与挫折的策略。成功从来只青睐人生中的种种负累,比如名和利及以往的成功与荣耀,只要淡然面对,你就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如何说话、怎样把话说好是每一个想要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的女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成功完美的女人必然是精于说话之道的人,她们懂得如何把好听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如何把难听的话说到对方的脑子里。字斟句酌,怎么说都受欢迎,自然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一共分为11大章,涵盖了女性朋友在职场、家庭、朋友、爱情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说话问题,提出了69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沟通方式,帮助女性用“说话”打造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全面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掌控人生结局!
热门推荐
  • 那里有个江湖

    那里有个江湖

    不过除了一个恶势力而已,江秋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被冠上了凶残之名,而且还愈演愈烈。既然道理不好使……那就用实力说话吧。剑锋所指,万人噤声。谁敢说我是恶人?
  • 异世医仙

    异世医仙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如梦仙途

    如梦仙途

    黑暗光明两位大神密谋控制人间势力而开发一款游戏《神战》,主角因缘得到东方五行修仙者真传,拜师学艺!游戏中穿越到异界再次王者归来,游戏中叱咤风云,大战黑暗光明神!却不料背后还有更大的主,只有想不到!
  • 痞味修仙

    痞味修仙

    面对比你弱的人,永远不要放松,因为他有可能大叫一声然后逃跑。一个屌痞在修仙界翻云覆雨的故事。
  • 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内容介绍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患于未然,日本警方特设立“安全地区”,并派“和平警察”驻守。同时在多处安置摄像头,监管地区内居民的衣食住行,一旦发现可疑人物,便立刻实施逮捕,甚至处刑。此法令一出,普通百姓顿觉安心。然而,当有一天,和平警察深夜来访,抓走了你信赖的邻居、朋友或亲人,你心中会不会产生怀疑?正义的天平从来没有平衡过;助人为乐终害己;流言总比实话传得快。这样的世界是不会变好的,如果你不爽,那不然……你搬去火星住啊。
  • 木子洋你是我扛不住的喜欢

    木子洋你是我扛不住的喜欢

    扛住了柴米油盐的麻烦,扛住了朋友聚会的调侃,扛住了世俗生活的刁难,却扛不住,对你的喜欢-阿肆《喜欢》
  • 蔷薇一色

    蔷薇一色

    关于爱情、友情。你 是我的 在劫难逃; 我一直以为爱情一定是轰轰烈烈任何人也不能阻挡的两厢情愿。 又名《1243的信息》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沒有女人的男人们》是海明威发表于1927年的短篇小说集,中文版权威译本首次完整呈现原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汇集了海明威最有名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如《杀手》、《白象似的群山》等,代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成就。简单直接的白描,更是开创一代文风,充分体现了其“冰山理论”,影响了许多现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用同名小说向大师海明威致敬。
  • 欧洲战史

    欧洲战史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 我的胞兄刘绍棠

    我的胞兄刘绍棠

    刘绍棠是我的长兄,兄弟相差十二岁,整整一旬。新中国诞生之初,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哥像运河乡旁、篱边路畔一朵饱含泥土芳香、顶着晶莹露珠的鲜花,绽放在五十年代的文坛。他十三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独具风格的小说,以清新的“山楂村歌声”,欢快热情地讴歌年轻共和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展露出文学才能的尖尖角。于是,声名鹊起,大哥被人或善意或恶意、或褒或贬捧为“神童”“天才”而红遍全国。那时的我正处蒙昧未开的孩提时代,对大哥的“大红大紫”没有半点儿记忆,更没有沾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