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200000007

第7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上 (6)

藥禁者,如胃氣不行,内亡津液而乾涸,求湯飲以自救,非渴也,乃口乾也;非溫勝也,乃血病也;當以辛酸[1](辛酸: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鹹傷血”,“甘勝鹹”,“辛”應是“甘”。)益之,而淡滲五苓之類,則所當禁也。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發汗;咽痛禁發汗、利小便。若大便快利,不得更利;大便秘澀,以當歸、桃仁、麻子仁、鬱李仁、皂角仁,和血潤腸,如燥藥則所當禁者。吐多,不得復吐;如吐而大便虚軟者,此上氣壅滯,以薑、橘之屬宣之;吐而大便不通,則利大便,上藥則所當禁也。諸病惡瘡,及小兒斑[2](斑:斑瘡,即天花。)後,大便實者,亦當下之,而薑、橘之類,則所當禁也。又如脈弦而服平胃散;脈緩而服黄芪建中湯,乃實實虚虚[3],(實實虚虚:實實,實證用補劑,使實者更實; 虚虚,虚證用瀉劑,使虚者更虚。)皆所當禁也。

所谓“药禁”,譬如胃中元气虚弱不行,胃内津液损耗而干涸,患者欲饮水以自救,这不是实火引起的口渴,而是胃燥津枯的口干;不是热盛而是阴血亏虚;应当用酸甘化阴养胃法治疗,而淡渗利水的五苓散之类应当禁用。汗多的,禁用利小便;小便多的,禁用发汗; 咽喉疼痛的,禁用发汗、利小便。如果大便排出快利的,不得再用泻下通便药;大便秘结干涩难解的,用当归、桃仁、麻仁、郁李仁、皂角仁,养血润肠通便,如燥热则应当禁用。呕吐多的,不能再用吐法;如果呕吐而大便虚软不硬的,这是上焦气机壅滞,可用生姜、橘皮之类宣通气机;呕吐而大便不通的,应通泻大便,上述姜、橘等辛燥之药应当禁用。各种严重的疮疡及小儿斑疮后, 大便干结的,也应当用泻下法,而生姜、橘皮辛燥之药应当禁用。又如脉弦的, 为肝逆犯胃之征,误服平胃散;脉缓的, 为脾胃冲和之象,误服黄芪建中汤,这是使虚证更虚、实证更实,应当禁用。

人禀天之濕化[1](濕化:濕屬土,濕土之令的生化,稱濕化。)而生胃也,胃之與濕,其名雖二,其實一也。濕能滋養於胃,胃濕有餘亦當瀉濕之太過也。胃之不足,惟濕物[2](濕物:濕土養育的植物,此指食物。)能滋養。仲景云:胃勝思湯餅[3],(湯餅:古時北方民俗將麵粉做成的麵條、麵片、餛飩之類的飯食統稱作湯餅。)而胃虚食湯餅者,往往增劇, 濕能助火,火旺鬱而不通,主大熱,初病火旺,不可食以助火也,察其時,辯其經,審其病而後用藥,四者[4](四者:指時禁、經禁、病禁、藥禁。)不失其宜, 則善矣。

人禀受自然界湿土时令的生化而养育胃气,胃与湿名称虽然有二,其实均属于土是一致的。自然界的湿土之气能够滋养胃气,但若胃湿有余也应当输泻湿浊的太过。胃气虚弱不足,只有食物能够滋养。张仲景说:胃气旺盛就想食汤饼,而胃气虚弱时进食汤饼,往往难于消化使胃病加剧,土虚失运,滋湿助火,火旺湿郁不畅,主要表现为高热,初病火旺时,不可进食滋长胃火的食物,应该考察时令节气的更易,辨明六经病证的传变,审明病变的进退缓急,然后考虑处方用药,注意时禁、经禁、病禁、药禁四禁,就不会失去正确的治疗,那么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1](《内經》仲景所説脾胃:原著無,據目録補。)

著論處方已詳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無所考據,復以《黄帝内經》、仲景所説脾胃者,列於左。

关于处方用药的讨论已详述于上, 但恐怕或许有人不了解其理论的本源, 而缺少依据,就再引用《黄帝内经》、张仲景有关脾胃的论述分列于下。

《太陰陽明論》云:“太陰陽明爲表裏,脾胃脈也,生病而異者何也?岐伯曰:陰陽異位[2],(陰陽異位:陰指足太陰脾經,陽指足陽明胃經,兩經的循行部位不同,故曰“異位”。)更虚更實,更逆更從[3],(更虚更實,更逆更從:楊上善注:“春夏陽明爲實,太陰爲虚; 秋冬太陰爲實,陽明爲虚,即更虚更實。春夏太陰爲逆,陽明爲順;秋冬陽明爲逆,太陰爲順也”。)或從内、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帝曰:願聞其異狀也? 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 主内。故陽道實,陰道虚[4]。(陽道實,陰道虚:張介賓注:“陽剛陰柔也。又外邪多有餘,故陽道實;内傷多不足,故陰道虚”。)故犯賊風虚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5]。(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臓:虚邪賊風從陽經(表)而傳入六腑,飲食勞傷易損陰經(裏)而傳入五臓。言病邪不同,侵犯傳播的途經不同,所造成病變亦各异。)入六腑則身熱,不得卧, 上爲喘呼;入五臟則脹滿閉塞,下爲飧泄[6],(飧泄:指完穀不化的泄瀉。)久爲腸澼[7],(腸澼:指大便夾有赤白膿血的下利。)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8],(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高世栻注:“喉司呼吸,肺氣所出,故喉主天氣;咽納水穀,下通於胃,故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9]。(陽受風氣,陰受濕氣:張介賓注:“風,陽氣也,故陽分受之;濕,陰氣也, 故陰分受之。各從其類也。”)陰氣[10](陰氣:指足之三陰。)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11](陽氣:指手之三陽。)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太阴阳明论》说:“太阴和阳明两经为表姜相关,也就是脾和胃的经脉,但所主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二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中虚实交替、顺逆交替,其疾病的发生,或从内生,或从外入,所以病名也就不相同。黄帝说:我想听听生病后的不同表现。岐伯回答说:属阳的,有如天气,主卫护于外;属阴的,有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外邪致病多有余,为实证;内伤致病多不足,为虚证。因而当虚邪贼风侵犯时, 阳经先受邪;饮食失节,起居没有规律,阴经先受病。阳经受邪则传入六腑,阴经受邪则传入五脏。邪入六腑,则出现全身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喘急;邪入五脏,则出现胀满痞塞不通,下而大便泄泻,完谷不化,日久成为肠澼病。所以喉司呼吸而主天气,咽司受纳水谷而主地气。所以阳经易受风邪侵袭,阴经易受湿邪侵袭。三阴经脉之气由足上行至头部,再向下行循臂至手指之端;三阳经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部,而向下行至足部。所以说,阳经感受病邪后,先向上行到顶端的头部之后再转向下行;阴经感受病邪后,先行到下部再向上行顶端的头部。所以伤于风邪的,上部先受病;伤于湿邪的,下部先受病。”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氣於胃,而不得至經[1],(至經:《太素》作“徑至”,直接到達的意思。)必因於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黄帝说:脾病而四肢不能正常活动,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四肢都是承受胃气的濡养而发挥作用,而胃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依靠脾的运化,四肢才能得到胃气的濡养。现在脾发生病变后不能将胃的津液输送出去,四肢就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濡养,到达四肢的水谷精气一日比一日衰减,导致脉道不通利,筋骨肌肉也得不到胃气的濡养,所以四肢也就失去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黄帝说:脾不能主旺在一个季节,是什么原因?岐伯说:脾在五行属土,在五方主中央,它在四季中分别旺于四脏主治之时,所以为四脏之长,它寄旺于四季中每季末的十八日,所以脾不单独主一个时令。脾脏能贮脏胃的精气,以营养全身,好像自然界中土能养育万物一样,所以它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输布水谷精气,而不专主一个时令。”

《陰陽應象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1],(喜怒傷氣,寒暑傷形:喜怒概五志,寒暑概六淫。五志由内發,故先傷五臓之氣;六淫從外入,故先傷在外身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2](厥氣:即逆行之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人格剑格

    人格剑格

    名剑现世,江湖重启。易安酒楼的小伙计行川的日常生活被打乱,与寻剑的墨家小姐冷月一起踏上寻剑的征途……
  • 剑客在诸天

    剑客在诸天

    一个现代国术大师,在诸天中超越自我,武侠中流过他的影,仙侠中传过他的名,玄幻中他是万族共主……让我们一起见证他的传奇
  • 万千繁花不如你

    万千繁花不如你

    小时候,夜黎贪玩走丢,顾安把他背回家,夜黎当时以为他是温柔小哥哥。长大后,夜黎才知道原来是腹黑小哥哥。这三世都被他圈的死死的。顾安:“我当年既然把你背了回来,那你便是我的人了,既然你把手镯给了我,那我便是你的人了,所以你是要当我的人还是我当你的人呢。”夜黎:“……”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人夏天怎么驱蚊?怎么擦屁屁?一个月挣多少钱?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超过400万次点赞、1.3亿次播放的抖音大号“讲历史的王老师”作品。5大类主题,60多个话题,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带你看清真实的古人。作者翻阅大量参考书,确保每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东北人的幽默天赋,把每一个问题都写成一个段子,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翻开《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
  • 大清第一镖师

    大清第一镖师

    草根之悲,悲在稻粮谋;草根之欣,欣在身自由。无常大于有常,偶然多于必然,晚清风雨飘摇,他,入镖行,建镖行,参公选,如何脚踢南北一十三省,享誉武林?道光过寿,他护送七禽图,为何被誉为“大清第一镖师”?获圣誉,被人嫉,遭暗杀,他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惧身陷囹圄?老年回乡,办武学,开武堂,仍被朝廷盯视威胁……他如何再次命由己造?经历大悲大喜大痛大难,人生一路景致谁见?这枚草根是谁?听亘古一照娓娓道来!
  • 狼妃出没,请轻宠

    狼妃出没,请轻宠

    重生归来的她看着眼前的男人,咬咬牙,这个人,心狠手辣,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十足的小人,而那个将自己推到他身边的,正是自己的未婚夫,这两人,没一个好人,她决定远离他们,做回自己,在宁府倒塌前安置好弟弟和娘亲,再设计一出戏,永远逃离这里。计划很完美,现实很残酷。当这个心狠手辣,冷血无情的男人突然化作绕指柔,宁莹终于明白,原来,缘份真的是天注定。当这个小人丈夫将满腔的柔情化作绕指柔,她才终于明白,原来她与他的缘份早就注定了。
  • 追风随笔

    追风随笔

    随想随记,记录生活中点滴小事,期待执仗之年,有些许回忆!
  • 开天武祖

    开天武祖

    一代剑尊李苍然遭遇数大势力的联合截杀最终自爆丹田转世重生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