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200000016

第16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下 (2)

火曰炎上,水曰潤下,今言腎主五液,上至頭出於空竅,俱作泣、涕、汗、涎、唾者何也?曰:病癇[1](癇:即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神志喪失、口吐白沫、肢體抽搐、醒後一如常人的病證。)者涎沫出於口,冷汗出於身,清涕出於鼻,皆陽蹻、陰蹻、督、衝[2](陽蹺、陰蹺、督、衝:屬奇經八脈中的四脈。)四脈之邪上行,腎水不任煎熬,沸騰上行爲之也。此奇邪[3](奇邪:奇經的病邪。跷四条奇经中取穴针治,以去奇经病邪。)爲病,不繫五行陰陽十二經所拘,當從督衝、二蹻四穴中奇邪之法治之。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现说肾主五液,上行于头部出于孔窍,都化为泪、涕、汗、涎、唾,这是为什么呢?答:如癫痫病发作时口吐涎沫,身出冷汗,鼻流清涕,都因阳跷、阴跷、督脉、冲脉四条奇经的火邪上行,肾水不耐火邪煎熬,蒸腾五液上行所致。这是奇经的病邪为病,治疗不一定受五行、阴阳、十二经脉的一般治法所约束,应当从督冲、二跷四条奇经中取穴针治,以去奇经病邪。

五臟外有所主,内無所受,謂無所受盛,而外主皮毛、血脈、肌肉、筋骨及各空竅是也。若胃氣一虚脾無所禀受,則四臟及經絡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則有所受而生榮,周身四臟皆旺,十二神守職[1](十二神守職:指十二臓腑功能正常。),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竅通利,外邪不能侮也。

五脏与人体外部组织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在内如得不到胃气的滋养,那么五脏及与其相合的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和各孔窍都失去营养。因此胃气一虚,肝肾心肺四脏及其经络因为无胃气的滋养都会致病,况且脾全凭胃气平和才能禀受其水谷精微的营养,周身四脏都旺盛,十二脏腑各尽其职发挥正常功能,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 外邪不能侵侮。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夫飲食勞役皆自汗,乃足陽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故汗出而小便數也。邪之大者莫若中風,風者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雖然無虚邪[1](虚邪:乘虚而入的邪,泛指四時不正之氣。)。則風雨寒不能獨傷人,先中虚邪,然後賊邪[2](賊邪:賊害人體的邪,指四時不正之氣。)得入矣。至於痿、厥逆,皆由汗出而得之也。且冬陽氣伏藏於水土之下,如非常泄精[3](泄精:冬令應寒反溫,精氣外泄。),陽氣已竭,則春令從何而得,萬化俱失所矣。在人則飲食勞役,汗下時出,諸病遂生,予所以諄諄如此者,蓋亦欲人知所慎也

凡饮食失节、劳役过度,都可出现自汗,这是由足阳明胃化燥生火,胃中津液不能保留而外泄,所以汗出多而小便频。病邪厉害的莫过于中于风邪,风邪是六淫之首,百病中首位的致病因素,行走快而变化多,虽然正气不虚则风雨寒等外邪不能单独伤人致病,因此必定正气先虚,然后有外伤乘虚而入。至于痿躄、厥逆等病证,都因汗出后外邪乘虚侵袭而得病的。况且冬天阳气伏脏于地下,如果冬令应寒反温,精气外泄,阳气先竭,那么至来春从哪里获得生发?这样万物都不能生化。在人体,由饮食劳役过度,时时汗出,外邪侵侮,诸病发生。我所以反复这样讲,想让人们晓得谨慎从事。

忽肥忽瘦论

《黄帝鍼經》云:“寒熱少氣,血上下行。”夫氣虚不能[1](能:音義均通耐。)寒,血虚不能熱,血氣俱虚不能寒熱,而胃虚不能上行,則肺氣無所養,故少氣。衛氣既虚不能寒也,下行乘腎肝助火爲毒,則陰分氣衰血虧,故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者,足陽明胃之脈衰,則衝脈並陽明之脈上行於陽分,逆行七十二度[2](度:周次。),脈之火大旺逆陽明脈中,血上行,其血衝滿於上,若火時退伏於下則血下行,故言血上下行。俗謂之忽肥忽瘦者是也。經曰:熱傷氣。又曰:壯火食氣[3](壯火食氣:壯火,此指亢盛的陽氣。食,侵蝕。氣,元氣。意謂亢盛的陽氣可以侵蝕元氣。)。故脾胃虚而火勝,則必少氣,不能衛護皮毛,通貫上焦之氣,而短少也。陰分血虧,陽分氣削, 陰陽之分,周身血氣俱少,不能寒熱,故言寒熱也。《靈樞經》云:“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此則胃氣平而上行也。

《灵枢经·寿夭刚柔》篇说:“寒热、少气,血上下妄行。”大凡气虚的人不耐寒,血虚的人不耐热,血气均虚的人不耐寒热。胃虚水谷精气不能上输于肺,肺气失养,所以少气不足以息。卫气虚的不耐寒,脾气不升下陷于肝肾,助长阴火,伤及阴分,气衰血亏,所以出现寒热、少气。血之所以上下妄行,由于足阳明胃脉虚衰,冲脉之火从下焦并入足阳明之脉上行于阳分,逆行七十二周, 旺盛的冲脉之火逆行于阳明脉中,血上冲于上部,如火退伏于下部则血下行, 所以出现血上下妄行。对这种病理现象俗称忽肥(血充满于上)忽瘦(血从上部下行)。《内经》说,热则伤气;又说, 亢盛的阳火销蚀元气。所以脾胃虚而阴火盛的,必然出现少气,卫气不能护卫皮毛,贯通上焦之气,而气短少不足以息。阴分血亏,阳分气虚,阴阳周行的血气都衰少,不耐寒热而出现寒热证状。《灵枢经·决气》篇说:“上焦开发, 宣布水谷精微,达到温煦皮肤,充养身躯,润泽毛发,好像雾露一样灌溉全身。”这是由于胃气调和而上行的结果。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陰陽應象大論”云:“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1](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地, 指自然界。生與長、殺與藏,爲臨文避復互换使用的相對同義詞。意爲陽生陰亦生,陽殺陰亦殺,陰陽兩者協調統一,相輔爲用。)。”然歲以春爲首,正[2](正:農歷一月爲正,即正月。),正也;寅,引也。少陽之氣[3](少陽之氣:陽氣初生之時。泉下:即地下。)始於泉下,引陰昇而在天地人之上。即天之分,百穀草木皆甲坼[4](甲坼:甲,指草木的種子外殻;坼,裂開。少陰之火:運氣學説中的六氣之一,少陰君火主夏令,天氣暄熱。)於此時也。至立夏少陰之火熾於太虚[5](太虚:指天空。),則草木盛茂,垂枝佈葉,乃陽之用,陰之體,此所謂天以陽生陰長。經言歲半以前天氣主之[6](歲半以前天氣主之:運氣學説中司天之氣主管上半年的天氣變化,即從農歷大寒至小暑以前。),在乎昇浮也。至秋而太陰之運[7](太陰之運:運氣學説中六氣之一,運即運氣。太陰之運主農歷六月時節。)初自天而下逐,陰降而徹地,則金振燥令[8](金振燥令:秋令在五行屬金,在六氣屬燥。秋季燥氣流行。),風厲霜飛,品物鹹殞,其枝獨存,若乎毫毛。至冬則少陰之氣伏於泉下,水地坼,萬類周密,陰之用,陽之體也,此所謂地以陽殺陰藏。經言歲半以後地氣主之[9](歲半以下地氣主之:運氣學説中在泉之氣(即地氣)主管下半年的天氣變化,即從大暑至小寒節。),在乎降沉也。

“阴阳应象大论”说:“自然界中阴阳相辅为用,才有万物的生、长、收、脏。”一年之中以春为首,正月建寅,天气温和,少阳生发之气从地下上升天空,谷物草木都破壳发芽于这一季节, 到立夏少阴之火盛于天空,草木生长茂盛,垂枝布叶,这是阳气的作用和阴气的形质滋生,所谓阳生阴亦生,阳长阴亦长。《内经》说,上半年由司天之气主管天气变化,阳气主升浮的。到初秋时节,天气从上而下行,太阴之气转化为清肃之气下降到地下,秋行燥令,气候干燥,风厉霜飞,万物落叶,唯枝干独在,好像毫毛一样飘落凋零。到了冬季则少阴之气退伏于地下,水结成冰,地冻而裂,万物匿脏周密,这是阴气的作用,阳气潜藏于形质,所谓阳杀阴亦杀, 阳藏阴亦藏。《内经》说下半年由在泉之气主管天气变化,阴气主降沉的。

至於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正氣之序也。故曰履端於始[1](履端於始:履,步;端,正;始,指正月一日。意思是時令按歷法準時起始。),序則不愆[2](不愆:不愆期。),昇已而降,降已而昇,如環無端,運化萬物,其實一氣也。設或陰陽錯綜勝復之變[3](勝復之變:運氣學説中的勝氣和復氣。一年之中,若上半年有太過的勝氣,下半年當有與之相反的復氣。例如,上半年熱氣偏盛,下半年即有寒氣以報復之。),自此而起。萬物之中、人一也,呼吸昇降,效象天地,準繩陰陽。蓋胃爲水穀之海,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周身,乃清氣[4](清氣:指自然界的清陽之氣。)爲天者也。昇已而下輸膀胱,行秋冬之令,爲傳化糟粕轉味[5](轉味: 食物經消化吸收,轉化爲糟粕。)而出,乃濁陰爲地者也。

至于春天气候温和,夏天气候暑热,秋天气候清凉,冬天气候寒冷,这是正常的次序。所以按历法准时起始,不会愆期,一年中气的消长升降变化,如环那样无始无终,运化万物生生不息, 其实是气的变化结果。阴阳的交错、胜复之变,也由此而起。人是万物之一, 呼吸升降,效法于自然变化,以阴阳为准则。因为胃为水谷汇合之处,饮食入胃,化生精气。通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肺气像春夏阳气布散那样,将精气宣布,以滋养全身,这是清气上为天的意思。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下输于膀胱,好像秋冬之气沉降,经过传化转为糟粕,排出体外,这是浊气下降为地的意思。

若夫順四時之氣,起居有時,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怒以頤神志,常欲四時均平而無偏勝則安。不然損傷脾,真氣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昇, 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於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久昇而不降亦病焉。於此求之,則知履端之義矣。

人如果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起居作息有一定规律,以避寒暑侵袭,饮食有所节制,不暴喜、暴怒,以颐养情志,经常保持心平气和,而没有偏胜,那么就平安无恙。否则,就可能损伤脾胃,真气下陷,或泄泻而不能升举,就好像只有秋冬沉降而没有春夏升浮,这是生长功能陷入肃杀之气,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或者阳气久升而不降,也可能致病。从这些升降浮沉的道理中探求,那么才真正理解履端于始的意义。

阴阳寿夭论

“五常政大論”云:“陰精[1](陰精:指地氣。)所奉其人壽,陽精[2](陽精:指天氣。)所降其人夭。”夫陰精所奉者,上奉於陽,謂春夏生長之氣也。陽精所降者,下降於陰,謂秋冬收藏之氣也。且如地之伏陰[3](伏陰:伏藏之陰氣。),其精遇春而變動,昇騰於上,即曰生發之氣;昇極而浮,即曰蕃秀[4](蕃秀:繁榮。)之氣。此六氣[5](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右遷:向右昇遷。)右遷於天,乃天之清陽也,陽主生,故壽。天之元陽[6](元陽:即陽氣。),其精遇秋而退,降墜於下,乃爲收斂殞殺之氣,降極而沉,是爲閉藏之氣,此五運[7](五運:指木、火、土、金、水五運。)左遷[8](左遷:向左下遷。)入地,乃地之濁陰也,陰主殺,故夭。

《五常政大论》说,“西北地高气寒, 得地阴之气奉养,气不妄泄而人易长寿,东南地低气热,承天阳之气下降,气常耗散而人易夭折。”阴精所奉,是地下精气升于天上,即春夏阳生阴长的气象;阳精所降,是天上阳气下降于地下,即秋冬阳杀阴脏的气象。而且如地下伏脏的阴精,遇春气变动,升腾于上,形成生发之气,升极而浮,形成夏天的蕃秀之气,这是六气依时令右迁升于天上,成为天之清阳之气,阳气主生发,所以当地的人多长寿。天之阳精,遇秋而潜退,伏脏于地下,成为收敛、肃杀之气,降极而沉,成为冬天闭藏之气,这是五运依时令左迁降于地下,成为地之浊阴之气,阴气主肃杀,所以当地的人多夭折。

“根於外者名曰氣立[1](氣立:氣化之所立。),氣止而化絶;根於内者名曰神機[2](神機:生命活動的概括。),神去則機息。”皆不昇而降也。地氣者人之脾胃也,脾主五臟之氣,腎主五臟之精,皆上奉於天,二者俱主生化以奉昇浮,是知春生夏長皆從胃中出也。故動止[3](動止:作息。)飲食各得其所,必清必淨,不令損胃之元氣,下乘腎肝及行秋冬殞殺之令,則亦合於天數[4](天數:自然賦予人類的壽命數。)耳。

“根源于事物的外部因素,有如气化之所立,名曰气立,气止则生化断绝; 根源于事物的内部因素,有如神之发机,名为神机,神去则生化之机即停止。”这都是阳气不升而下降的缘故。天之地气,在人为脾胃之气,脾主养五脏之气,肾主藏五脏之精,阳气、阴精都上奉于心肺,以主生发,于此可知春生、夏长都从胃气生化而出。所以人之活动、休息、饮食应顺应天时,保持清净安宁,不让损伤胃气,不使元气下乘肝肾而像自然界秋冬行肃杀之令,这样也能顺应自然规律,活到天赋的寿数。

五脏之气交变论

“五臟别論”云:“五氣[1](五氣:臊、焦、香、腐、腥。)入鼻,藏於心肺。”《難經》云:“肺主鼻,鼻和則知香臭。”潔古云:“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辯而溫暖。”此内受天之氣而外利於九竅也。夫三焦之竅開於喉[2](三焦之竅開於喉:咽喉爲三焦所主水津出入的通路,故云。),出於鼻,鼻乃肺之竅,此體也,其聞香臭者用也。心主五臭[3](五臭:即上述五氣。)舍於鼻,蓋九竅之用皆禀長生[4](長生:指相生的意思。)爲近,心長生於酉,酉者肺,故知鼻爲心之所用,而聞香臭也。耳者上通天氣,腎之竅也,乃腎之體而爲肺之用,蓋肺長生於子,子乃腎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聽音聲也。一説聲者天之陽,音者天之陰,在地爲五律[5](五律:五種音律的樂器。),在人爲喉之竅,在口乃三焦之用。肺與心合而爲言,出於口也,此口心之竅開於舌爲體,三焦於肺爲用,又不可不知也。

《素问·五脏别论》说:“五气入鼻,贮脏于心肺。”《难经》说,“肺气通于鼻,鼻和则可知香臭。”老师张洁古说:“视听明晰,是耳目清凉的表现,香臭明辨,是鼻窍畅通温和的表现。”这些都是人体九窍与外界的联系。喉为三焦之窍,鼻为肺之窍,属体,能闻香臭,属用。心主五气,通过鼻的功用来体现。九窍的生理功能禀受于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如火生金,心能生肺,所以鼻闻香臭为心之生理功能的体现。耳上通天气,为肾之窍,肺金能生肾水,耳能听音声为肾之体、肺之用的体现。又有一种说法,声属自然界之阳气,音属自然界之阴气,取材于地制成五律乐器,通过人之喉窍发声,人之口体现三焦之生理功用。肺与心的功能相合成为言语,出于口中,舌为心之苗窍,三焦之气通过肺的功用,发出声音,这些生理联系不可不知。

肝之竅通於目,離爲天[1](離爲天:離爲八卦之一,象征火和太陽。),能耀光而見物,故分别五色也,肝爲之舍,腎主五精[2](五精:五臓精氣。),鼻藏氣於心肺,故曰主百脈而行陽道。經云,脱氣者目盲,脱精者耳聾,心肺有病而鼻爲之不利,此明耳、目、口、鼻爲清氣所奉於天,而心勞胃損則受邪也。

肝开窍于目,离为太阳,其光辉照耀,能看见各种物体,分辨五色,目赖肝所藏之血而能视物,肾主藏五脏精气,鼻吸纳之清气藏于心肺,心肺主百脉而行于上焦阳道。《内经》说,气脱出现目盲,精脱出现耳聋,心肺有病可致鼻息不利,这表明耳、目、口、鼻诸窍功能由清阳之气奉养于上,如心劳过度,胃气受损则会受到外邪侵犯。

阴阳升降论

易曰:兩儀生四象[1](兩儀:指天地陰陽。四象:指春夏秋冬四時。),乃天地氣交, 八卦[2](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名爲乾、坤、震、巽、坎、離、艮、兑,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是也。在人則清濁之氣皆從脾胃出,營氣營養於身,乃水穀之氣味化之也。

《易经》说:天地阴阳演变为春夏秋冬四时,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四象演变为八卦。在人体清阳、浊阴之气都出于脾胃的生化,营气能营养周身,由水谷气味化生而成。

同类推荐
  •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并称为“四书”。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为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因辑录书法家王羲之笔迹不同字一千个,因而出名。《千字文》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邵帅宠妻成瘾

    邵帅宠妻成瘾

    夏之意怕邵瞿怕的要死。邵瞿却爱夏之意爱的要死。他为她进军校时说:等我五年。五年后回来时,却是她婚礼被抛弃,遁入空门。他一拳揍在新郎俊朗的脸上:我放在心尖尖上的女人,却成了你随意抛弃的物件,找死。邵瞿回来了,夏之意开始颤抖了。
  • 姑逢引

    姑逢引

    从前有座山,姑逢。山上有棵树,冥灵。树下有群崽,怪物。她是姑逢山,人见人厌人怜的异类,是怪物中的怪物。天生无忆,半月而无,周而复始。他是九天上,人见人惧人避的公子,是翘楚中的翘楚。冷峻酷厉,固守天道,不近人情。情牵三世,那一袭雪地上的红衣,那一缕冰花中的黑气,到底是谁,迷了谁的眼?
  • 幻想Boss

    幻想Boss

    时空动乱,数百年来异世界的召选不断降临,以幻想药剂的魔力,成就临皇。
  • 盛世宠婚

    盛世宠婚

    【宠文】推荐新文《婚色撩人:陆少,一宠到底!》 公司濒临破产、父亲中风倒下、未婚夫一家落井下石,她一改往日温柔娴静变得冷艳凌厉,走高冷女王范。 没想女王次次狼狈不堪都被这个男人撞见……“苏岚,我正缺个老婆,看你挺合适的,不如咱两明天去领证吧。”这个男人说得理所当然,苏岚无语凝噎,在路边求救喊了一声老公,就真的要跟他去领证结婚?!什么?他是顾氏地产总裁?是首都赫赫有名的顾家第三子?苏岚深吸一口气,小心肝颤的厉害,看着从浴室出来的男人:“顾乔北!领证的时候你怎没告我你背景这么雄厚!”男人微微一笑,眼底闪过一丝光亮:“怎么?现在知道了想要悔婚?可惜……晚了!”
  • 明伦汇编交谊典趋附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趋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本书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对体育课教学设计的建议,介绍了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及教案编写的要求,以提高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撰写教案的能力。
  • 解读《素书》

    解读《素书》

    《素书》问世于公元前约230年秦未汉初,而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公元317年—419年的东晋年间。《素书》与《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孙子》等古籍经典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园中的瑰宝。《素书》全书文字不多,总共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大部采用看似通俗简易而内涵又十分精深的格言警语,对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善始善终等,作者在对《素书》的解读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引经据典,旁证博引,逐字逐句,深耕细作,耐心细致地进行挖掘,竭力恢复原作原意。通过解读,作者再次掀开了《素书》研究的幕幔,对广大读者,以及素书研究者正确理解、深入研究、广泛应用素书内容,或许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本书深入浅出,文字顺畅,史实充足,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一部值得广大读者,以及热爱历史研究者阅读的佳作。
  •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什么是古代?什么是现代?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和祖先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那么,请跟随这本书,沿着机器和齿轮的轨迹,回到前世,回到古代,回到历史。从石器时代的弓箭,到青铜时代的轮子,人类开始从工具到机器的旅程。当人类发现时间并驯服时间,人类最终被时间驯服;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文字却泄露了上帝的秘密。钟表和印刷机成为关于机器和现代最神秘的隐喻。钟表创造了时间,印刷书消除了时间。印刷书的到来引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从200年前开始,纺织机和蒸汽机为我们打开了工业时代的大门,火车和轮船打破了空间的区隔,天朝走向没落,美国成为现代国家的典范。战争释放了人类的狂热,人类却遭到机器无情的屠戮。电灯消除了夜晚,电话消除了空间,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一个数字化的地球村。从汽车到电脑,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机器,同时也重新塑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本身越来越像机器,直到被机器取代,这就是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