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100000066

第66章 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断想(1)

黄正建

日常生活史是一个新兴的史学流派,大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形成热潮。到90年代初,随着德国和意大利“日常生活史方法论”专集的先后出版,标志着这一史学流派在“正统”史学的批评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下站稳了脚跟,到1997年,“日常生活史学”在西方当代史学史专著《20世纪的历史学》一书中有了专章介绍。日常生活史终于从理论到方法到实践,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史学流派。(参见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1)。以下关于西方日常生活史研究的介绍均来自此文。)

日常生活史研究“日常行为”,“在小群体层面上探寻历史动因”,认为历史画卷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一笔笔描绘出来的,其研究特色包括:研究范围微观化、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力图重建“全面史”以及“他者”立场的解释等。从具体著作看,他们关注的重点在衣食住行。比如保罗·纽曼《中世纪日常生活》一书的内容就包括:第一章,饮食与烹饪;第二章,建筑与房屋;第三章,服装;第四章,卫生;第五章,消闲与游乐;第六章,武器与装备(这一点或与欧洲中世纪的生活特色有关——笔者);第七章,医疗。其他如社会结构、阶层、文化环境等都只作为生活的背景来进行研究。

但是在中国,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规模或形成学派,甚至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虽然我们也有关于衣食住行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孤立的、个别的、零散的。学者们分别从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风俗、文物、科技、历史地理等各种角度来研究它们,却恰恰很少将它们作为“日常生活”来研究。这些研究又大多以“物”为中心,其中没有“人”的“生活”痕迹。总之,中国的史学工作者还没有有意识地、自觉地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去研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现象。下面我们在唐史研究的范围内,就发表的研究论文作一个简单统计。

我们从唐史论著目录的分类入手,因为目录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分类则是“类例既分,学术自明”(郑樵:《通志》卷七一《校雠略第一》。)。通过分类,不仅能看出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而且能看出他们是从何种角度去进行研究的。

中国唐史学会的《会刊》几乎每期都刊登有论文目录。我们统计1996年到2002年七年的目录分类(统计结果详见附录),发现在1996—1998这三年的目录分类中,有关衣食住行、婚丧医疗等的论文,被分别归入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人物、宗教、历史地理、考古与文物各大类中。大概除了“史料与史学史”一类没有外,其他各类都有。当然相关论文的大多数还是被归在了“文化教育”类。1999—2000两年,目录编者在以前的“文化”类中加入了“习俗”或“民俗”,称为“文化与民俗”或“文化与习俗”类。衣食住行等大量被归入这一类,但其他类别中也仍然收有相关论文。2001—2002两年,目录的分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第一是在“风俗”前面加上了“社会”,成“社会风俗”一类;第二是将“社会风俗”与“文化教育”彻底分开了。当然,其他各类依然收有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论文。

这样,我们将1996—2002这七年唐史研究中与衣食住行等内容相关的论文目录分类的变化列表,

文化教育——文化与民俗社会风俗、文化教育

很明显,在目录编者或者在研究者的心目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先是泛泛地属于“文化”,后来觉得应该归入“习俗”,最后将它们归在了“社会风俗”一类中,这也反映出有关论文日益增多的现状。

我们再看方积六主编的《隋唐五代史论著目录(1900—198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以下简称为《方目》)和胡戟主编的《隋唐五代史论著目录(1982—1995)》(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以下简称为《胡目》)。在《方目》中,衣食住行、婚丧等研究论著被归入第六大类“思想文化”下第十二小类“风俗”,同时将涉及社会生活的论著又归入第十大类的“其他”中。这里的“社会生活”是笔者分析出来的,《方目》编者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一点。就编者而言,是把不好分类的论著放在了“其他”中。编者心目中还没有自觉地将“社会生活”归为一类。不过,将有关“社会生活”的论著与“风俗”分别归类,反映了编者的卓识;又将它们归为“其他”,则反映了学界当时的状况以及编者的局限。

《胡目》延续了《方目》分类,但又稍有不同。这主要就是在第十类“其他”下又细分出六个小类,其中第三类是“社邑”,第五类是“服饰”,第六类是“其他”(包括有关社会生活的论著)。这其中最奇怪的是第五小类“服饰”。既然在前面第六大类第十二小类“风俗”中已有关于服饰的论著,且饮食、居住等论著也放在“风俗”中,为何又单将“服饰”提出来放在“其他”下独为一类?这种分类的混乱反映了在史学相关研究中角度、方法乃至理论的不明确。反映了学术界对“衣食住行”等研究应该归为哪一类的困惑。到底它们属于“风俗”呢?还是属于“生活”?或者二者都不是,只属于“其他”?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大问题,即如何看待“风俗”与“生活”。从以上目录可知,大部分目录都把日常生活比如衣食住行的研究归入了“风俗”。但实际上,“风俗”和“生活”是不同的。“风俗”不能概括、代替“生活”,“生活”则能包含“风俗”。风俗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附着于生活之上,但并非生活中的全部都与风俗发生关系。有些生活现象并没有成为风俗。因此,用“风俗”来代替“生活”是不准确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反映了我们的史学工作者没有有意识地去研究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他们只是孤立地去研究衣食住行等,仅仅在有些场合把它们作为“风俗”来进行研究。

从论著内容的统计也可证明这一点。从内容看,这些研究以“饮食”、“服饰”、“居住”和“婚姻”为最多,其中有些加上了“风俗”字样,而以“社会生活”冠名的很少,以“日常生活”命名的则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研究的观念问题了。我们的研究者心目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日常生活”的概念,没有关于“日常生活”的问题意识,因此他们自然不会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关注的也就只能是单个的“衣”或“食”或“婚姻”,顶多把其中的某一项归入到单个的“风俗”中去了。研究论著的现状如此,难怪论著目录的分类会如此混乱:不仅没有“社会生活”(更不要说“日常生活”了)一类,而且与此相关的论著还被分别归入了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文物的七八个小类中。

在西方,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日常生活史已是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最近西方出版的中世纪通史性著作中,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已成为必要部分。相比而言,中国就落后得太多了。这种落后,笔者想主要还是观念上的,即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对“日常生活”的研究。而没有这种研究,历史的画卷将不够丰富多彩,历史的活动将欠缺底层人物,历史的变化将缺少基础动力。当然,研究日常生活史特别是中古以前的日常生活史并不容易。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史料的缺乏。我们面临的史料不仅少而且零散。这往往会妨碍我们进行较深入较细致的研究并得出可信的结论来。另一个难处在于理论,例如日常生活史如何界定或定位?它与社会生活史、社会史的关系如何?与文化史、民俗史的关系如何?等等。但是这两个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史料虽少但也有相当数量,只要有心(包括扩大现有史料范围)就总能找到。日常生活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有足够史料支撑的课题进行研究。至于日常生活史的定位,西方的日常生活史学家已经作了大量工作,我们可以在借鉴他们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关键是要去思考去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我们自己的理论。笔者个人认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特点有三。一是生活的“日常性”,即重视重复进行的“日常”的活动。因此研究的重点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第二是一定要以“人”为中心,不能以“物”为中心。我们不能停留在对某一类服装或某一类饮食的具体研究上。重要的是研究“人”在“生活”中如何穿、如何吃。当然这“人”是社会中的人,是归属于某阶层或某团体的“人”。舍弃了“人”,就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日常生活史”,剩下的只是具体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设施了。第三是“综合性”。由于日常生活是一种综合性的日常活动,单研究某一种个别活动不能反映当时人的完整生活,因此对日常生活的研究一定要在单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这种研究不是单项研究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相互融合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的研究。(黄正健:《韩愈日常生活研究》,收于《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笔者的该文试验自己的想法,但仍未能将衣食住行有机地融进“生活”中。)

因此笔者呼吁加强对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既研究某一朝代例如唐朝的日常生活,也研究此一朝代与彼一朝代的异同,并把这种异同看作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日常生活史研究实际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研究领域。笔者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史学工作者特别是年青史学工作者来研究“日常生活史”,在探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前进,建立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史”研究队伍和研究学派,为唐史乃至中国史研究,也为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录

一、唐史论文中有关日常生活论文在《目录》中的刊载年代及分类与篇数:

1996年:经济1、文化教育10、文物考古1、民族3、人物1

1997年:政治1、民族2、考古与文物3、文化8、历史地理1

1998年:经济12、民族与外交2、考古与文物2、文化教育22、宗教1、历史人物1、历史地理2

1999年:政治制度与法律5、经济1、民族与外交1、哲学与宗教1、文化与民俗22、考古与文物2、历史地理2

2000年:经济8、宗教1、文化与习俗17、考古与文物2、历史地理2

2001年:政治法制2、人物1、历史地理3、民族及对外关系1、考古与文物2、社会风俗31

2002年:政治1、军事2、经济4、社会风俗19、民族与对外关系3、宗教1、人物2、文物与考古1、历史地理6、艺术2

二、唐史论文中有关日常生活论文的研究对象状况:

说明:

一、以上两个表格的数据来自《中国唐史学会会刊》第18期、20期、21期、22期。

二、所取论文主要是有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者。有些径以“社会生活”或“生活”命名的论文归入“综合类”。个别有关社邑或生活观念如“孝”的论文归入“其他”类。

三、此统计极其粗略,可能在文章选取、分类甚至篇数统计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只是给大家一个稍量化的、直观的参考而已。精确统计有待来日。

第1章对唐城市商人的思考——以《窦□》为例宁欣据统计,《太平广记》共收录作品约六千,其中专门描写商人的仅数十篇,涉及行业二十余种,《窦□》(《太平广记》卷二四三《窦□》,出《干□子》。作者温庭筠,大中初应进士,累年不第,后从事藩镇,卒于隋县尉,据《旧唐书》卷一九〇下《温庭筠传》。)一篇全文二千余字,是其中最长最完整的一篇。据载,窦□十几岁独闯京城,以习业为名借居于京中任高官的伯父家庙,出售亲识所赠丝履得钱半斤,以此为本,先后从事种植榆树待成材后出售、雇佣劳工制作法烛、西市买地填洼建旅店、加工玉器、木材加工、买卖官职经纪人、投资人等经营活动,行业涉及木材种植业、燃具加工业、旅店建造与租赁业、娱乐器具加工业、玉器加工业、经纪人、金融业,包括种植、加工、建筑、旅店、金融等行业,主要经营活动是在德宗至文宗开成初年。从上述记载看,窦并不是那种直接从事大宗商品的批发、零售、转输的典型商人,更类似于产销一体的投资型商人,在唐代长安市场中,似乎属于“另类”。即便是在经营买卖官职的过程中,也是先将李晟看中的一块地打造好,再以此地作为今后权钱交易的筹码。晚年似乎不再从事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以金融资本投入市场,或委托他人不计利经营,成为食利阶层,或为入股分红形式。窦经常被史家引以为适逢其会、富有经济头脑、成功商人的范例。

以往研究多将注意力放在窦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因具有灵活的经营头脑,善于抓住商机而致富。但唐朝城市市场并不是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进入城市市场的门槛与经营过程中的非市场因素,以及权力寻租在交易中的表现,在窦一文中都有反映,但往往被人们忽视。

同类推荐
  •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皇室家族的兴衰,既是相关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族人物,特别是君王、重臣的起伏生死,构成了国别史、地区史,乃至世界历史整个剧情中丰富多彩的场景片段。因此,皇室家族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继《中国食料史》之后的第一个个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说此前的杭州食料还泯然于江南传统的“饭稻羹鱼”,与周边地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带着自己的浓郁色彩粉墨登场,而且被一直延续下来。可以说“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现代所谓的“杭邦菜”就建立在这种“杭邦食料”的基础上。书中介绍了多种食料,内容丰富。
  • 一品白易

    一品白易

    韩白易穿越古代成为柳家一名杂役。他绝望之时,一个神秘仓库拯救了他!韩白易已经兴奋不已,道:“柳夫人!我有一款内衣名叫比基尼!”夫人道:“拿来看看。”“不错!提拔你为管家。”“诸葛先生,我有蓝色小药丸!”诸葛先生道:“拿来,我尝尝什么味道!”“县令缺人,你去当吧。”“公主!那文胸不是戴在头上的!妳先拿下来......”公主道:“那应该戴在哪里......过来帮我。”“陛下,我愿当急先锋!率领调教好的特种小队,拿了敌将人头!”陛下激动道:“准了!册封你为天策上将!”于是在这个搞笑的,奇葩的,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混乱时代,且看韩白易如何逆势而起!成为最大赢家!注:架空历史,轻松阅读,切勿较真^.^
  • 大明伪丈夫

    大明伪丈夫

    天顺八年,天子驾崩,大明历史上首位宅男皇帝朱见深即位了。不久,民间讹传天子选秀,一场闹剧拉开帷幕......而此时,来自另一时空的宅男王宽,不幸卷入这场风波,走上了一条混吃等死抱大腿的不归之路......大丈夫生于盛世,当守十年寒窗,一展平生抱负?不不不,我只想做个安静的……伪丈夫。
  • 开局一个碗儿

    开局一个碗儿

    这是一个用一个碗开始发家,然后经商赚钱,买官,练兵,争雄最后称霸天下,吊打全世界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司马懿吃三国2

    司马懿吃三国2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带着洪荒开发大宇宙

    带着洪荒开发大宇宙

    “不好了!大事不妙了,地球人来了!!!”探子一路连滚带爬冲进帝国议事厅。“什么?地球人!来了几个?”帝王一听,浑身止不住的颤抖,指节掐得皇座发白。“三个!”探子带着哭腔绝望道。“天啊,三个!!!”帝王一听,面若死灰,急忙慌张收拾细软:“传我命令,帝国崩了,大家逃命去吧!”不久,三个旅游的地球人看到全球混乱的逃命,满是无语:“王大人声名远扬,宇宙各族闻风丧胆,现在出球的旅游体验极差。”
  • 公会公会大作战

    公会公会大作战

    天啊,天啊,竟然还有人不认识黑羽?一个臭名远扬的游戏玩家,依旧回到那个自己热爱,又令自己身败名裂的游戏里,迎接他的,即将是新的开始,还是失败的征程?
  •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一部都市心灵启迪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去追寻和解答了一个容易使人迷失的问题——人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我也不会放弃。努力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作者由内而外地从自我认知、心灵体验、努力方法、自律程度、处世态度等等方面,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韧而清晰的自我实现过程。全书语重心长,铿将有力,犀利而温暖,写给都市中忙碌而迷茫的人们。
  • 汉末英杰逸闻录

    汉末英杰逸闻录

    退伍文青因抓猫从千年汉柏上摔下,因缘际会穿回到了东汉末年,原以为就要开始他战张角、挑吕布、斗曹操、召孔明的装逼之旅,却没曾想只是变为一个十二岁的废柴纨绔官二代。世道还没大乱,主角还是正太,从起点上看来的招人招兵种田征服天下的常规套路无从施展,这可怎么办?陶应只能逆来顺受,当好孝子、结交轻侠、忽悠士族、勤习武艺、搞搞小发明、拜个好师傅、撬撬三国大佬们的墙角,开始他的养望发育之路。让我们来一起喊口号:“头可断,发型不可乱。”呃,错了,应该是:“天下可以乱,发育的节奏不可断。”
  • 东阳夜怪录

    东阳夜怪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包括中国著名道教名山和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两部分。
  • 唯一之阳光

    唯一之阳光

    唯一的希望是他,可是到头来,竟是一场骗局唯一:若有来生,我不想再爱上你……慕容修晔:对不起……
  • 三界主宰

    三界主宰

    比武魂?我拥有逆天武魂!比功法?我拥有无上古法!比妖宠?我拥有最强神兽!比经验?我拥有两世记忆!秦帝重生,快意恩仇,镇杀皆敌,征服绝色,主宰三界!
  • 灵兮,灵犀

    灵兮,灵犀

    灵兮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修仙门派太虚宫的内门小弟子,有着“太虚小魔王”之称,也是最受宠爱的内门弟子,自记事起就被掌门授予“天命”。她在下山历练期间,邂逅了将门之子祁绥安。两人从相遇、相知,再到相恋,单纯美好。但一边是门派家族,一边是放在心尖上的恋人,他们该何去何从,他们又将会有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