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8800000017

第17章 第九行军篇

【原文】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林木、蒹葭、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

【译文】

大凡宿营和观察敌情时,应该穿过山地,依傍有水草的谷地,面向开阔地带,在高处宿营,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带兵的办法。穿过水域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可在水域中迎击,而要让它渡至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才较为有利,如果要同敌人交战,不可贴近水边列阵,面向开阔地带,在高处宿营,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水域带兵的办法。穿过盐碱沼泽地带,必须快速通过,不可逗留,如果在这里同敌军相遇,那就必须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带兵的办法。在平原上要在开阔地域宿营,右翼和背面要依托高地,前为死地,后为生地,这是在平原地带带兵的办法。这四种带兵办法的好处,就是黄帝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大凡军队宿营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而避开潮湿的洼地,看重阳面而避开阴面,靠近资源丰富的地区休整人马,军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必胜的保证。在丘陵堤防行军,一定要占领它们的阳面,并把右侧和背面背靠着它以做依托。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方法,是地形的帮助。上游下雨,激流浊沬滚滚而下,如果要涉水,应等待水势平缓以后才可以。凡是遇到或通过“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些地形,一定要迅速离开,不可接近。要使我方远离这些地形,而使敌人靠近它们;要使我们面向这些地形,而使敌人背靠它们。军营附近如果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灌木、芦苇和茂盛的草丛,务必要细心地反复搜索,这些地方往往都是敌人埋伏奸细的地方。

【解析】

此处列举了在行军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地形,面对不同的地形怎样宿营,怎样获取资源,怎样涉水等。还重点提到了六种很危险的地形,必须马上远离,以及容易藏匿敌人探子或细作的场所。

【故事一】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慌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国君派大将成得臣率兵伐宋,侵入宋国本土。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兵,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宋国大司马公孙固知道宋国远不是楚国的对手,于是劝宋襄公道:“楚国是大国,土地辽阔,兵多将广,我们一个小小的宋国哪里能与它相匹敌呢?还是跟楚国议和吧!”宋襄公却不以为然,说:“楚军兵力有余,但仁义不足;我们宋国虽兵力不足,但仁义有余,仁义之师是战无不胜的。大司马为什么要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公孙固还想争辩,宋襄公说:“我意已决,不要说了!”随后便命人将“仁义”二字绣在旌旗上,高高地竖了起来。

战斗开始,楚军呐喊着强渡泓水,向宋军冲杀过来。宋将司马子鱼看到楚军一半渡过河来,一半还在河中,就劝宋襄公立即下令进攻,宋襄公却说:“寡人一向主张‘仁义’,敌人尚在渡河,我们趁人之危,还算什么‘仁义’?”于是楚军全体平安渡过了河,开始从容布阵。司马子鱼又劝宋襄公:“楚军现在立阵未稳,我们趁现在攻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却指着迎风飘扬的“仁义”大旗,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敌人布阵未稳就发起进攻呢!”宋军仍然按兵不动。楚军布好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宋军杀来。宋军不敌,楚军乘势掩杀,宋军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宋襄公本人也被一箭射中大腿,“仁义”大旗则成了楚军的战利品。

宋襄公大败,自己也受了伤,又气愤又不解,对司马子鱼说:“仁人君子作战,重在以德服人,敌人受了重伤,就不应再去伤害他;看见头发花白的敌人,也不应抓他做俘虏。敌人还没有摆好阵,我们就击鼓进军,这不能算是堂堂正正的胜利。”司马子鱼长叹一口气,说:“我们宋国国小力弱,兵微将寡,本不是楚国对手,不应该跟楚国交战。可是大王您却非要与他们打仗。一旦下定决心作战,就应抓住时机,您又拘泥于‘仁义’,错过战机。打仗本就是生死搏斗的事,你不杀他,他就杀你,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仁义’啊?如果讲‘仁义’,那就干脆不要打仗了,这不是更‘仁义’吗?”宋襄公无言以对。第二年五月,宋襄公便因伤势过重,久治不愈去世了。

敌人渡水而来,本应趁其半渡而击之,然而宋襄公迂腐不化,在两军交战中还坚持“仁义”作风,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所说的有关仁人君子作战应该如何如何的那段话,可以同王翦答秦王为何伐楚需要六十万军队的话语参看,只不过王翦的时代比宋襄公的时代变化更大,打仗中的“君子”作风也愈来愈淡。秦汉以后,人人都认识到“兵不厌诈”这条铁律,那之后就很少再出现像宋襄公这样打仗的人了。

【故事二】公元47年,武陵蛮人叛乱,东汉光武帝先后派刘尚、马成前去剿灭,结果都失败了。开国老将马援在病中得到消息,遂主动请战。光武帝认为他年纪大了,不适合再领军上阵,马援一再请求,在皇帝面前飞身上马以示身体强健,于是光武帝就准许了他的请求。公元49年,马援率军出征,一路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当官军到达下隽时,眼前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水路,路程较短,但是需要渡过水势凶险的河流;另一条是陆路,路程较长,但沿途比较平坦好走。汉将耿舒建议走陆路,避免耗时费粮,马援则主张走水路。两人的意见上奏朝廷,光武帝赞同马援,于是大军选择水路,向壶头行进。

然而途中水流湍急,官军战船无法上行,又时值盛夏,南方潮湿闷热,许多军士染上疫病死去了,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而蛮人则倚仗凶险的地形死守关隘,官军徒劳无功,最后连马援也病死在军中,官军不得不停止进攻。

依照孙子的说法,不熟悉的、凶险的地形不可靠近,应尽快离开,以免受地形之害。然而马援却舍弃平易的陆路,走比较凶险的水路,加之又对当地地形、水流、气候状况估算不足,导致军队无法有效发动进攻,后世不得不引以为戒。

【原文】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車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敌人离我很近而毫无动静,是依仗它占据着有利的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却向我挑战,是为了激我前往;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是因为对它有某种好处;树丛枝叶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之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制造的假象;群鸟惊飞,是下面有埋伏;野兽骇走,是有突袭;路上尘土高而尖,是有战车开来;路上尘土矮而宽,是有步兵行来;路上尘土散而呈条状,是敌人在拖着树枝行走;路上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在安扎营盘。敌人使者口气谦卑却又在加强准备,是要进攻;口气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架势的,是要撤退;轻车率先出动部署在其两翼,是要列阵;无端而来讲和,是另有阴谋;急速奔走而排列阵势,是要集结部队约期与我决战;半进半退,是企图引诱我军;士兵倚着兵器站立,是饥饿的征兆;打水的人自己抢着先喝水,是干渴的征兆;见到好处却并不来争夺,是疲劳的征兆;鸟雀集中在军营上方,是空营的征兆;半夜惊呼,是恐慌的征兆;军中惊扰纷乱,是将领失去威严的征兆;旌旗摇动,是队伍混乱的征兆;军吏发怒,是全军疲倦的征兆;杀马吃肉,是粮食短缺的征兆;悬挂器具、士兵不回营舍,是陷入绝境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是敌将失去人心;频频犒赏士卒,是敌将陷于窘迫;频频惩罚部属,是敌人处境困难;先态度粗暴而后又畏惧部下,是极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送礼谢罪,是打算暂时休兵息战。敌军怒火熊熊同我对阵,但久久不肯交锋,又不肯撤退,一定要谨慎地观察他的意图。

【解析】这段讲的是对敌方情状的观察,透露出的种种形迹,可以教我方清晰判断出敌营的虚实,以及敌军真正的打算——敌军是要撤退呢,还是要进军呢?还是想引诱我军?孙子详细分析了种种情况,对识破敌人诡计、看清敌人真实打算有莫大帮助。

【故事】公元前575年,晋国联合齐、宋、鲁、卫四国攻打郑国,郑国的盟友楚国立即出兵支援,晋楚两国的部队在鄢陵遭遇。其时宋、齐、鲁、卫的军队还没有赶到,楚、郑联军便想趁此机会先一举将晋人打败,于是楚共王下令大军在晋军大营附近列好阵。

晋厉公率众位将领登上高地观察楚军的阵势,并让大家商量如何应对,晋国将领看到楚军势大,一共有兵车五百三十乘,兵士九万人,而晋军只有兵车五百乘,兵士五万人,于是纷纷建议先不要作战,坚守以待其他诸侯军队赶来会合。唯独新军副将郤至在仔细观察敌阵后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楚郑联军有六个致命弱点:第一,楚军人数虽多,却大多是老兵,这些人行动不迅速,战斗力差;第二,郑国军队乱哄哄的,到现在还没有列出整齐的阵势,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良好训练,根本就不堪一击;第三,楚、郑两国的部队喧闹不已,没有一点临阵的紧张严肃氛围;第四,据我所知,不单楚、郑两国军队协调得不好,就连楚军内部也不和睦,中军将子反和左军将子重关系不好;第五,随楚军出征的蛮军不懂阵法;第六,楚军在晦日(六月二十九)布阵,正是用兵所忌的日子,大不吉利。如果我们抓住机会立即出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晋厉公听了这番分析,认为有道理,于是立即发动进攻。晋军将领中的苗贲皇原本是楚国人,知道楚军的军队布置情况,他说楚军精锐在中军,晋军应先打垮他们的左右二军,再合力进攻中军,楚军必败。这个意见晋厉公也接受了,遂命晋军先攻打楚右军和郑军。战斗从晨至暮,十分激烈,楚共王被晋军射瞎了一只眼睛,而晋军则有一位将领被楚军杀掉。当天夜里,晋人故意放走楚军俘虏散布消息说鲁、卫援军已到,加之楚军内部子反与子重不睦,于是当夜楚军就撤退回国了。

这是观察对方阵地以判断敌人强弱的实例。

【原文】

兵非贵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用兵并不是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恃武冒进,能够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胜利,也就足够了。唯独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冒进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尚未获得兵士的诚心拥护就惩罚他们,那么他们必定会不服,不服就难以用来作战。兵士已经诚心拥护而惩罚不能执行,那样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仁爱宽厚使他们团结一心,用法令纪律使他们合乎规范,这样就叫做必胜之道。命令一贯得到严格执行,用来训练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命令若一贯得不到严格执行,用来训练士卒,那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命令一贯能得到严格执行的,是因为将领和士卒的关系十分融洽。

【解析】治军既要仁,又要义,法度和仁爱都不可或缺。试想一个不爱惜士兵、自己高高在上、锦衣玉食、不与士卒同甘苦的将领来带兵,士兵们会有作战的积极性吗?而另一方面,如果将领只会一味循士卒所好,放纵士兵,军队中毫无纪律可言,这支军队还能上战场吗?所以,一个出色的将领治军,必定是二者兼顾,不可缺一。有了出色的将领,才会有出色的士兵,这才能组成一支出色的部队。

【故事】李晟是唐代中期的有名将领,他治军一向严明,令行禁止,途经各地秋毫无犯,被民众赞为仁义之师。

一次,李晟率军攻打占据长安的叛军,攻城之前他下令全军进城后不准侵害百姓、抢劫财物,违者立斩。等到李晟部队打败叛军入城后,他得到报告说大将高明曜收取了城内一名妓女、一位将领及一名士兵,私自占取了叛军的马匹。李晟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城中百姓见这支部队纪律如此严明,都敬佩不已,而军中将士则再也没有人敢违反军令擅取财物了。

除了严的一面,李晟还有仁的一面,与士卒同甘共苦。有一年时值炎夏,李晟部队正同叛军作战,军队的夏装一时没有供应上,士兵们在大夏天还穿着冬装,李晟身为主将,却坚持与普通士兵一样穿着棉衣。虽然天气炎热无比,但士兵们见李晟与自己一样穿着厚厚的衣裳,就不以为苦了。

李晟正是践行了孙子所说的“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之道,故而部队纪律严明,士兵服从命令而毫无怨言。

同类推荐
  • 鏖兵台儿庄

    鏖兵台儿庄

    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调兵遣将,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策定津浦线防御战;他下令处决韩复榘;他同李宗仁及台儿庄前线各高级将领保持密切的电报联系;在台儿庄最危险的时刻,他亲临前线巡视;在举国欢庆台儿庄大捷时,他通电全国,告诫军民保持清醒头脑,“闻胜勿骄”。
  • 特种兵之勇者为王

    特种兵之勇者为王

    (最真实感人的军事小说,强烈推崇)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本性怯懦的兵,被送进特种部队磨砺,经历着魔鬼般残酷的特训,见证着英雄和王者的崛起。与强敌争锋,于战场搏命,一步步成长,悍勇成王。ps:本书系作者继《特种兵之特战狼牙》《特种兵之战狼出击》后第三部特种兵故事,人品保证,欢迎入坑。
  • 必争之地

    必争之地

    残破的城垣、荒凉的小岛,如果不是战火的燃烧,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些荒凉之地。繁华的城市、阳光明媚的海滩,忙碌和安逸的背后谁会想到这里曾经的寸土必争?走进一段历史,感受曾经的金戈铁马;踏入曾经的战场,了解什么叫必争之地。
  • 解放兖州

    解放兖州

    1984年6月至7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部在津浦路中段战役中,对据守兖州的国民党军的一次攻坚战。攻克兖州,切断了国民党军济南、徐州间的陆上联系,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的豫东战役,使鲁中南、鲁西南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的国民党军。6月20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包围兖州,激战至25日,扫清了外围,并攻占西关。7月1日山东兵团再度包围兖州,在完成各项攻城准备后,12日17时发起总攻。第7、第13纵队向兖州西关攻击,鲁中南纵队向东南助攻。经一昼夜激战,至13日19时全歼国民党守军2.7万余人。
  • 从符文之地开始

    从符文之地开始

    一个从诺克萨斯角斗场走出来的青年,一位来自艾欧尼亚的传承者,一尊与虚空抗争的神!
热门推荐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爱人请回答

    爱人请回答

    故事以MH370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短暂的却影响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初恋故事,然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二十年前,一对年轻男女(萧山盟与云锦书)坠入爱河却遭锦书闺蜜横刀夺爱及山盟母亲棒打鸳鸯,山盟与锦书闺蜜结婚生子,锦书远走他乡;二十年后,这对曾是初恋情人的中年男女在吉隆坡机场偶然重逢。压在心底多年的困惑在等机过程中娓娓道来,真相终于大白,而那依然如初恋般炽热的情感在短短的深情对望中重燃,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再次走入爱情之中了。
  • 一诚斋诗存

    一诚斋诗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医妃:逆天大小姐

    绝世医妃:逆天大小姐

    天雪,二十一世纪喋血特工,隶属联合国特工总部,智慧超群,武艺高强,带领手下四名队员纵横国际十几年,从无败绩,最终引起公愤,惨遭多方势力联合反击报复而亡。再次睁开双眼,已是沧泽大陆护国将军府大小姐北堂天雪。重活一世,天雪发誓: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得肆意潇洒,快意恩仇,不枉此生。朝堂纷争,风起云涌,江湖恩仇,血雨腥风,七国皇室,野心勃勃,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时势造英雄,当一切尘埃落定,北堂天雪站在大陆的顶端,回头一望,迎来的是那风华无双的男子始终温柔的笑意和不变的深情。锦绣江山,盛世繁华,有你陪伴,不枉此生。
  • 成都,今夜你将谁遗忘

    成都,今夜你将谁遗忘

    白富美让我给她拍写真,还给我很多钱。可我们是专业的摄影师就算是再漂亮的模特,都不能泡的。除非,她不给钱……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
  •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而今纔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一篇属于忌敏的民国爱情小短文。
  • 余有此生唯不负君

    余有此生唯不负君

    都说锦城洛家大小姐洛君沐人狂性子傲狂?狂到几乎把上流圈子的纨绔子弟揍了个遍。傲?傲到被千万人不明是非的骂时还在家里KTV。她十八岁不顾所有人反对的说是想要演戏进了娱乐圈。没有谁知道他是为了追男人。到了二十岁她火到整个锦城都拿她笑点。她爹一生热血奋为,却让她丢尽了老脸。所谓的黑料女王不过如此。与刚出道时公司为她安排的温柔善良敬业的人设差了不知道几个世纪。可这位还作死地说:“早说让你们按真的来,这玩意儿我真装不了”她老爹为了管住他说给她找了一个未婚夫,帅的掉渣不说,大腿粗的够她一家抱。此刻这位洛小姐回想起跟那个所谓的未婚夫第一次见面,还真是“帅得掉渣”可是她心里只想MMP呀!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6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6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精选柴静、迟子建、张晓风、梁实秋、刘慈欣、季羡林、黑鹤、刘瑜、落落、老舍、余光中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都德、V.M.希利尔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林彦俊之故乡的清风不如眼前人

    林彦俊之故乡的清风不如眼前人

    ?禁转载?短篇甜文?我厌倦这小小的村庄,渴望去大城市闯荡。可是你站在我的故乡迎着风大声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又像爱你一样爱上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