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00000035

第35章 附录 北宋明教契嵩撰《六祖坛经赞》

赞者,告也;发经而溥告也。《坛经》者,至人之所以宣其心也。何心邪?佛所传之妙心也。大哉心乎!资始变化,而清净常若;凡然圣然,幽然显然,无所处而不自得之。圣言乎明,凡言乎昧;昧也者变也,明也者复也,变复虽殊而妙心一也。始释迦文佛,以是而传之大龟氏,大龟氏相传之三十三世者传诸大鉴,大鉴传之而益传也。说之者抑亦多端,固有名同而实异者也,固有义多而心一者也。曰“血肉心”者、曰“缘虑心”者、曰“集起心”者、曰“坚实心”者,若心所之心益多也,是所谓名同而实异者也。曰“真如心”者、曰“生灭心”者、曰“烦恼心”者、曰“菩提心”者,诸修多罗其类此者殆不可胜数,是所谓义多而心一者也。义有觉义有不觉义,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别其正心也。方《坛经》之所谓心者,亦义之觉义,心之实心也。

昔者圣人之将隐也,乃命乎龟氏教外以传法之要意,其人滞迹而忘返,固欲后世者提本而正末也。故《涅槃》曰:“我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矣。”天之道存乎易,地之道存乎简,圣人之道存乎要。要也者,至妙之谓也。圣人之道以要,则为法界门之枢机,为无量义之所会,为大乘之椎轮。《法华》岂不曰“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华严》岂不曰“以少方便疾成菩提”!要乎其于圣人之道,利而大矣哉!是故《坛经》之宗,尊其心要也。心乎若明若冥若空若灵若寂若惺,有物乎?无物乎?谓之一物,固弥于万物,谓之万物,固统于一物;一物犹万物也,万物犹一物也,此谓可思议也。及其不可思也不可议也,天下谓之玄解、谓之神会、谓之绝待、谓之默体、谓之冥通。一皆离之遣之,遣之又遣,亦乌能至之微?其果然独得与夫至人之相似者,孰能谅乎?推而广之,则无往不可也;探而裁之,则无所不当也。施于证性,则所见至亲;施于修心,则所诣至正;施于崇德辨惑,则真妄易显;施于出世,则佛道速成;施于救世,则尘劳易歇。此《坛经》之宗,所以旁行天下而不厌。彼谓即心即佛,浅者何其不知量也?以折锥探地而浅地,以屋漏窥天而小天,岂天地之然邪?然百家者,虽苟胜之,弗如也。而至人通而贯之,合乎群经断可见矣;至人变而通之,非预名字不可测也。故其显说之,有伦有义;密说之,无首无尾。天机利者得其深,天机钝者得其浅。可拟乎?可议乎?不得已况之,则圆顿教也,最上乘也,如来之清净禅也,菩萨藏之宗也。论者谓之“玄学”,不亦详乎?天下谓之“宗门”,不亦宜乎?《坛经》曰“定慧为本”者,趣道之始也。

定也者,静也;慧也者,明也。明以观之,静以安之;安其心可以体心也,观其道可以语道也。“一行三昧”者,法界一相之谓也;谓万善虽殊,皆正于一行者也。“无相为体”者,尊大戒也;“无念为宗”者,尊大定也;“无住为本”者,尊大慧也。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夫妙心者,戒定慧之大资也;以一妙心而统乎三法,故曰“大”也。“无相戒”者,戒其必正觉也。“四弘愿”者,愿度,度苦也;愿断,断集也;愿学,学道也;愿成,成寂灭也。灭无所灭,故无所不断也;道无所道,故无所不度也。“无相忏”者。忏非所忏也。“三归戒”者,归其一也;一也者,三宝之所以出也。说摩诃般若者,谓其心之至中也。般若也者,圣人之方便也,圣人之大智也。固能寂之明之权之实之,天下以其寂,可以泯众恶也;天下以其明,可以集众善也;天下以其权,可以大有为也;天下以其实,可以大无为也。至矣哉般若也!圣人之道,非夫般若不明也不成也;天下之务,非夫般若不宜也不常也。至人之为以般若振,不亦远乎!“我法为上上根人说”者,宜之也。轻物重用则不胜,大方小授则过也。“从来默传分付”者,密说之谓也;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证也,真而密之也。不解此法而辄谤毁,谓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者,防天下亡其心也。伟乎《坛经》之作也!其本正,其迹效;其因真,其果不谬。前圣也,后圣也,如此起之,如此示之,如此复之,浩然沛乎!若大川之注也,若虚空之通也,若日月之明也,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妙而得之之谓本,推而用之之谓迹;以其非始者始之之谓因,以其非成者成之之谓果。果不异乎因,谓之正果也;因不异乎果,谓之正因也。迹必顾乎本,谓之大用也;本必顾乎迹,谓之大乘也。乘也者,圣人之喻道也;用也者,圣人之起教也。夫圣人之道莫至乎心,圣人之教莫至乎修;调神入道莫至乎一相;止观轨善成德莫至乎一行三昧。资一切戒莫至乎无相,正一切定莫至乎无念,通一切智莫至乎无住。生善灭恶莫至乎无相戒,笃道推德莫至乎四弘愿,善观过莫至乎无相忏,正所趣莫至乎三归戒。正大体裁大用莫至乎大般若,发大信务大道莫至乎大志。天下之穷理尽性莫至乎默传,欲心无过莫善乎不谤。定慧,为始道之基也;一行三昧,德之端也。无念之宗,解脱之谓也;无住之本,般若之谓也;无相之体,法身之谓也。无相戒,戒之最也;四弘愿,愿之极也;无相忏,忏之至也;三归戒,真所归也。摩诃智慧,圣凡之大范也。为上上根人说,真说也;默传,传之至也;戒谤,戒之当也。夫妙心者,非修所成也,非证所明也,本成也本明也。以迷明者复明,所以证也;以背成者复成,所以修也。

以非修而修之,故曰“正修”也;以非明而明之,故曰“正证”也。至人暗然不见其威仪,而成德为行蔼如也;至人颓然若无所持,而道显于天下也;盖以正修而修之,以正证而证之也。于此乃曰“罔修罔证,罔因罔果”,穿凿丛脞,竞为其说,缪乎至人之意焉。噫!放戒定慧而必趋乎混茫之空,则吾末如之何也!甚乎含识溺心而浮识,识与业相乘,循诸响,而未始息也!象之形之,人与物偕生,纷然乎天地之间,可胜数邪?得其形于人者,固万万之一耳。人而能觉,几其鲜矣!圣人怀此,虽以多义发之,而天下犹有所不明者也;圣人救此,虽以多方治之,而天下犹有所不醒者也。贤者以智乱,不肖者以愚壅,平平之人以无记惛。及其感物而发,喜之怒之哀之乐之,益蔽者万端,暖然若夜行而不知所至。其承于圣人之言,则计之博之,若蒙雾而望远:谓有也谓无也,谓非有也谓非无也,谓亦有也谓亦无也,以不见而却蔽固,终身而不得其审焉。海所以在,水也;鱼龙死生在海,而不见乎水。道所以在,心也;其人终日说道,而不见乎心。悲夫!心固微妙幽远,难明难凑,其如此也矣!圣人既隐,天下百世虽以书传,而莫得其明验;故《坛经》之宗举,乃直示其心,而天下方知即正乎性命也,若排云雾而顿见太清,若登泰山而所视廓如也。王氏以方乎世书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斯言近之矣。《涅槃》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者,示法非文字也,防以文字而求其所谓也。曰“依法不依人”者,以法真而人假也。曰“依义不依语”者,以义实而语假也。曰“依智而不依识”者,以智至而识妄也。曰“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以了义经尽理也。而菩萨所谓“即是宣说大涅槃”者,谓自说与经同也。圣人所谓“四人出世护持正法,应当证知”者,应当证知故,至人推本以正其末也。自说与经同故,至人说经如经也。依义依了义经故,至人显说而合义也、合经也。依法依智故,至人密说变之通之而不苟滞也。示法非文字故,至人之宗尚乎默传也。圣人如春,陶陶而发之也;至人如秋,濯濯而成之也。圣人命之而至人效之也,至人固圣人之门之奇德殊熏者也。夫至人者,始起于微,自谓不识世俗文字。及其成至也,方一席之说而显道救世,与乎大圣人之云为者若合符契也。固其玄德上智,生而知之,将自表其法而示其不识乎?殁殆四百年,法流四海而不息;帝王者圣贤者,更三十世求其道而益敬。非至乎大圣人之所至,天且厌之久矣!乌能若此也?予固岂尽其道!幸蚊虻饮海,亦预其味,敢稽首布之,以遗后学者也。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姑娘,你是魔鬼吗?

    姑娘,你是魔鬼吗?

    高中时期,近二百斤的青春整日惹事生非,见到帅气小哥哥就走不动路,当然也包括许于申,他有毒,不管他说什么,青春都会情不自禁地听话。大学时期,青春每天都在沉迷男色与荒废学业中度过,今天和声乐系的小哥哥吃个饭,明天跟表演系的小鲜肉喝个酒,简直快乐无边。可是再次遇见许医生之后,就是她噩梦的开始。青春想哭,一千多公里,怎么又遇上了他,她是不是命不好啊?“林青春,你当年死缠烂打,坑蒙拐骗的本事哪去了?”青春委屈,“我骗你什么了?”不就是骗他当自己男朋友,还没骗成功吗?知难而退,深谙此道的青春早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她当初是疯了吧,才去惹人家许医生!
  • 魂南记

    魂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梦传

    长梦传

    我叫辰风,是一名大学本科生,本想平凡渡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一场梦境,将我带入了一个修炼世界。梦境的不断更新,让我活在现实与梦幻两个世界,然而梦里的人物频频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使我陷入谜团,自己为何要做这样的梦,这场梦又与现实有什么关系,一切的未知,似乎平静的都市已经暗涌波涛。正邪之争历经万年仍然没有结束,一场浩劫即将拉开帷幕,而我,见证了这一切,世人,又何以登封天道,一个无知的天选之人,又何以改变苍生。我叫辰风,想做一个平凡的人。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极品战牧

    极品战牧

    黑暗与光明同时降临,宿命会将他带向何处?命运之门被打开,权利,财富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影响?凭借着强大的战斗意识,层出不同的超强控制手段,他带领着团队不断前进……他,一个网游新手,究竟会达到怎样的高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 蚀骨沉沦:秋少,别逃

    蚀骨沉沦:秋少,别逃

    清安岁月,炎凉苍生,卿歌翎月,湛雨怜明,兰羽织柏,帝本为芜,明本为光,暗属为夜,炎凉知否,心系于此,倾心于暗墨翎秋这一生从未想过,她会爱上一个人,可偏偏上天就这么安排了这么一个人,护了她半生,可他们却本并无交集,却只因为她种的善,结了果,生根发芽她轻吻上了他的唇,漫不经心的抬眸,眉眼带笑,望着他怔愣的样子,却只是挽起袖子,露出了一节白皙的手臂,揽住了他的脖子,唇齿交缠大抵真的那般的可笑,可偏偏却醉在了那人,迟来的醒悟太过于晚,苦尝尽了,终嗅到了那半分甜来之不易,她也变得小心翼翼她轻轻的松开了他,折扇抵在他心口,白皙的手漫不尽心的抚过唇间,痞里痞气的道“味道不错”
  •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大燕国,第一钱庄。偌大的厅堂里,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拍卖会,数件珍宝统一用精美的盒子包装起来,整整齐齐摆放在展台上。拍卖厅分三层,一楼是寻常客人,二楼雅阁是有拜贴的常客,三楼雅阁是金贴贵客,能得金贴的客人要么是皇亲国戚,商富巨甲,要么江湖高手,隐世高人。叶飘飘坐在三楼的雅坐里,顺手拉开纱帘,向楼下望了一眼,展台前,站着一名红衣美人,身材极是惹火,曲线窈窕,纤指指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上神不知意

    上神不知意

    流云战神司容止养了只九尾红狐,听说那只狐狸可得上神意,不管走哪儿都带着这只小狐狸,小狐狸得意的连天君都赶戏弄……某仙问:“流云战神,你可知你这小狐狸戏弄了天帝?”“我自然是知道,我惯的,你有意见?”某战神傲娇的抱着狐狸走开。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