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00000015

第15章 定慧品第四(1)

释品题:禅定,是体;寂而常照。智慧,是用。照而常寂,体用不二,谓之定慧。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九载,唐宣宗问荐福辨禅师:“如何是戒定慧?”答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鉴为慧。”定由慧而生,由定才能发慧,所以戒定慧是三无漏学。能持戒也可以得到无漏,能修定也可以得到无漏,能发慧也可以得到无漏。故要想得定,先要持戒。如何做呢?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这一品是记述六祖为大众开示定与慧体用不二的法义,故以“定慧”为品题。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①。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注释

①四相:关于“四相”之解释有三种。第一,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又作四有为、四有为相、四本相。属心不相应行法。第二,对有为法之四种观相。即自性相、著所住味相、随顺过失相、随顺出离相。第三,指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众生对个体心身所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据文中之义,当是指第三种“四相”,简释如下:(1)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此称为“识境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于取其所证,心执著而不忘,认之为我,此称为“智境我相”。(2)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此称为“识境人相”;比智境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识为我,尚待我悟之心,此称为“智境人相。”(3)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此称为“识境众生相”;比前智境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二相,尚存了证了悟之心,此称为“智境众生相”。(4)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之寿命,长短之一,因人而异,成就不断而住有分限,此称为“识境寿者相”;比前智境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了”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命根潜续于内,此称为“智境寿者相”。提示禅宗从定慧为本,尤其定慧均等双修,倘若偏于修定,而没有慧的相济相成,势将陷落于死水枯木顽石之定;倘若偏于修观,而没有定的相济相成,势将陷落掉举颠狂入魔之观。只有定慧双修,寂寂是惺惺的寂寂,惺惺是寂寂的惺惺,才是禅宗修持定慧法的本旨。宗下的行者,须只把定慧看作一个。若说“定后发慧”或“先慧后定”,这就成了两个。定即慧,慧即定。定不是慧是枯寂,死水不藏龙;故曰:“惺惺的寂寂是定,无记的寂寂非定。”慧而不定是狂慧,纷然失其心;故曰:“寂寂的惺惺是慧,而散乱的惺惺非慧。”由此而言,说定慧双修,都是加强语气告诫行者。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诌曲①、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②,却被维摩诘诃③。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④,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注释

①谄曲:谄,巴结奉承;谄媚。《春秋公羊传·隐公四年》:“公子翚谄乎隐公。”曲,与直相对,就是不直。《礼记·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谄曲,即是谄媚不正的意思。②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出生时以眼似舍利鸟,乃命名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谓“舍利之子”。又名优波底沙或优波提舍、优波帝须等,意译为大光,即从父而得之名。据《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舍利目连因缘品》载,舍利弗自幼形貌端严,及长,修习诸技艺,通晓《四吠陀》。年十六即能挫伏他人之议论,诸族弟悉皆归服。年少之时,与邻村之目犍连结交,尝偕伴赴王舍城外祇离渠呵之大祭,见众人混杂嬉戏,顿萌无常之感,即剃除须发,投六师外道中之删阇耶毗罗胝子出家学道,仅七日七夜即贯通其教旨,会众二百五十人皆奉为上首,然舍利弗犹深感未能尽得解脱。其时,佛陀成道未久,住于王舍城竹林精舍,弟子阿说示(又称马胜比丘)著衣钵,入城中乞食。舍利弗见其威仪端正,行步稳重,遂问所师何人,所习何法。阿说示乃以佛陀所说之因缘法示之,令了知诸法无我之理。舍利弗旋即与目犍连各率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时诣竹林精舍皈依佛陀。据《十二游行经》载,舍利弗归佛后,常随从佛陀,辅翼圣化,为诸弟子之上首;复以聪明胜众,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据《众许摩诃帝经》卷十一、卷十二、《贤愚经》卷十《须达起精舍品》等载,舍利弗并通晓外典,屡以超绝之辩才摧伏赤眼婆罗门等外道;而须达多长者之皈依佛陀,捐建祇园精舍等事,亦为舍利弗撮合接引所致。据《四分律》卷四十六、《十诵律》卷三十七等所载,佛陀晚年,提婆达多唱五事非法,欲破僧团,并率五百比丘遁入伽耶山中,舍利弗乃与目犍连共至彼山,令五百比丘自悟其非,复归佛陀。舍利弗一生为僧伽长老崇敬,且屡为佛陀所赞美。后早于佛陀入灭,七日后荼毗,葬遗骨于祇园,须达多长者并为建塔。《法华经·譬喻品》所载,舍利佛得佛陀之记莂,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华光如来。现存之《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舍利弗阿毗昙论》三十卷,相传系舍利弗所讲说者。宴坐: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为“坐禅”之代名词。③维摩诘诃:维摩诘,人名。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据《维摩诘经》载,彼尝称病,但云其病是“以众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令文殊菩萨等前往探病,彼即以种种问答,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我国关于维摩诘与文殊问答情况之雕画颇多,如唐段成式之《塔寺记》、长安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之《维摩变》壁画皆是。维摩诘之居室方广一丈,故称维摩方丈、净名居士方丈。诃,大声斥责。维摩诘诃,是据《维摩诘经·弟子品》的记载,佛陀欲派遣舍利弗去向维摩诘问疾而舍利弗不敢去,其因是舍利弗在林中宴坐树下,受到维摩诘“不必是坐为宴坐”的斥责批评。④颠:通“癫”。指精神错乱或行为放荡不羁。元稹《厅前柏诗》:“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提示“道须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行者必须牢记此话,菩萨是“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唯凭一念正直之诚,举足下足,都是道场净土。那些矫揉造作教相以秘传侍法的人,自以为只此便是真佛教、真奇特,不知这正是自缠自缚,正是禅修的最大错误之道路。一行三昧者,唯专一行,修习正定。宗下重视的是“理的一行三昧”,除《坛经》外,其他的经论亦可证明:1《文殊般若经》下说:“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河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2《大乘起信论》说:“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诸佛法身与众生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故一行三昧即一相三昧,又名真如三昧。若常坐不动以及念佛三昧,则为“事的一行三昧”,非宗下所用。昔者禅宗二十一祖宴修盘头尊者,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为,为众所归敬。二十祖阇夜多尊欲度之,先问彼众曰:“此伪行头陀能修梵行,所得佛道耶?”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阇夜多曰:“尔师远道矣。苦行虽历尘劫,皆为虚妄之本。”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也?”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离食;我不知足,亦非贪欲;一无所希,名之为道。”此即六祖所示“心不住法,道即通流”的“理的一行三昧”。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①,人性自有利钝②。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业,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③。

同类推荐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无锡县志

    无锡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综漫之弱小的反派

    综漫之弱小的反派

    因为动漫之神的一个失误,在被选中时意外身亡。以皮拉夫的身份冒险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得知了穿越的真相,选择重塑身体,重置时间。以逍遥之名,继续着一个又一个动漫世界的冒险开始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企业团队管理的最新力作,遴选大量的一手案例,详实展现了在商业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实际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教训,必定能对于后来者产生非常有益的帮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精选必读!
  • 快穿之娘娘不好惹

    快穿之娘娘不好惹

    从将门之女到王妃,而后战死沙场,灵魂飘荡。偶遇一不靠谱的系统,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快穿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控神魔

    武控神魔

    世家子弟遭人陷害,父亲残废忠仆身陨;巧获大罗天经,重修五脉再锻筋骨!一朝出世,斩尽仇敌霸绝天下!神以天威凌众,魔以妖邪乱世,岳凡却能洞悉诸天之密操控神魔,以神为奴,以魔为婢,凌驾诸天之上……
  • 同人文0a

    同人文0a

    逍遥门里有四大真传弟子,分别是脑子有坑的大师兄,喜欢三师妹的二师兄,痴汉大师兄的三师妹和喜欢脑补的小师弟。修真界第一门派玄铭宗出了个风流成性的大弟子东方芜穹,路痴的三弟子龚常胜。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正在玩游戏,玩着玩着掉“坑”里了......
  • 万道魔尊

    万道魔尊

    “恭喜宿主,斩杀未来**宗宗主,此宗门衰退一百年,获得五万点恶魔点数。”“恭喜宿主,成为**宗宗主,得到**宗掌控权,获得十二万点恶魔点数。”“恭喜宿主,击杀气运之子,毁灭**道统,获得一百万点恶魔点数。”系统附身,化身大魔头。这一世,有我无敌!
  • 青少年情商培养故事全集

    青少年情商培养故事全集

    《青少年情商培养故事全集》讲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机遇对谁都是公正的话,那么情商水平高的人,获胜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都是情商在起作用。情商高的人,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人们都喜欢同他交往,他们也总是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另外,人际关系也是重要资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有专家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职场中,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