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700000148

第148章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三首之一)

郑光祖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这首曲子描写作者在梦中与所爱之人欢会,醒来后难以忘怀的心情。

“半窗幽梦微茫。”,开篇切题,点明是在做梦。“幽梦”、“微茫”,先声夺人,绘出了朦胧、悱恻的氛围。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句勾起读者的好奇与兴趣。作者做的什么梦呢?作者紧接着描述:“歌罢钱塘,赋罢高唐。”,它仿佛是苏小小在向情郎献歌,又仿佛像巫山神女迎接襄王。两个“罢”字,表明梦影残存,中间包含着无限怅惘之情。

前面三句都是表现了似梦非梦,半醒不醒,接下来“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三句,则开始过渡到觉醒,迎接作者的是一片现实世界的凄清。微风潜入,吹动着罗帏,窗棂中透进了深夜的阵阵清凉,皓月当空,银色的清光洒向了纱窗。“罗帏”、“疏棂”、“纱窗”,同风、爽、月这样清晰的意象搭配在一起,反衬梦的“幽”,暗含了作者独处、独眠的孤独与寂寞。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缥缈的梦境中出现了她的幻象,有着梨花般素净的淡雅仪容,散发着兰香麝香般的缕缕芬芳。“梨花淡妆”、“兰麝余香”,竭力形容梦中所会的女人之美,补出了“半窗幽梦”的内容,足见作者对幽梦的眷恋与多情。“缥缈”、“依稀”表现了醒后的追忆与梦境的感受存在着偏差,更不用说凄凉的现实了作者不露声色的平静叙述,言外却隐藏着无限的怅惘。

最后“唤起思量”不言而喻,“待不思量”是因为思量太重太苦,作者故作强硬,“怎不思量”言这份爱恋的深重。这三处“思量”,经历了一个“有—无—有”的曲折过程,把一个人的欲罢不能的矛盾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妙笔入神,表现了作者的一往情深和愁绵恨长。

此曲标题是“梦中作”,实则是作者出梦后的回忆。由于一往情深,相思过度,留梦心切,眼前出现了幻影,所谓“直道相思了无益”,作者把这种幻觉归之于梦。曲子清新婉丽,借幽梦写情愫,处处压抑内心的痛苦,深情感人。

同类推荐
  • 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地下鲍勃·迪伦与老美国

    本书是美国著名乐评人、作家格雷尔·马库斯的代表作,以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为入口,以迪伦及其乐队在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为主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异的老美国的故事。本书除了详细、深入地剖析了美国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及其乐队1967年的地下室录音带中的珍贵歌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深刻意义,更耐人玩味的,莫过于透过这些鞭辟入里的解析,使读者得以一窥1960末期作为另类文化偶像的鲍勃·迪伦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古老而奇异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的暗涌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作者消除了音乐、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疆界,以机锋处处的精准之刃,描摹了迪伦所处的动荡时代,也映照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 呼伦贝尔记忆

    呼伦贝尔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一级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散文集《大河遗梦》《最后的野象谷》《飘逝的绝唱》《绿色天书》等。其小说译有英、美、法、日、俄等国外文版本。作品曾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及最佳编剧奖,《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等。人类的记忆常是文化的记忆,人类的历史也靠文化的链环得以衔接和赓续。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井冈山的答卷

    井冈山的答卷

    一部全方位叙写革命老区井冈山在全国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率先脱贫摘帽奔小康的报告文学。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交给人民的答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凌翼深入井冈山乡村,地毯式实地采访了120多个村组,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细节全景式勾勒出井冈山精神谱写的新时代史诗性画卷。
  •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本书精选作者主题散文,分别包括《拾叶者言》、《大浪淘沙》、《寻找快乐》、《卖书记》、《母亲的酒》、《耕耘者说》等。
热门推荐
  • 这火没法传

    这火没法传

    基于黑暗之魂背景的穿越小说,讲述主角穿越至异世界后挣扎求生的故事
  • 我们的价值观:小学低年级教育

    我们的价值观:小学低年级教育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反映出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海贼之B叔无敌

    海贼之B叔无敌

    倒霉的主角:为什么这氪金手游如此坑爹?郁闷的主角:为什么我的颜值没了?兴奋的主角:我的外挂终于上线了!弟控的主角:我愚蠢的欧豆豆啊!!最后的主角:来吧,命运之子!今天之后再也没有大海贼时代了!!!备注:封面是穿越前的主角建个QQ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938850353
  • 风之队

    风之队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足球小说:不同的人设,不同的场面,与都市小说接近……年轻的教练林海涛千辛万苦找寻他心目中的那十一名风之队的人选……
  • 弃女多谋

    弃女多谋

    穿越弃女,记忆尽失,为求报恩,重操旧业,潜入敌府,美人心计,却不知,局中局,套中套,相互试探,迷了谁的心智;一朝敌对,愤而落崖;再见面时,佳人已成翩翩公子;“学生杜明,见过翟大公子。”
  • 西游之悟净传

    西游之悟净传

    一盏碎琉璃,两世缘此身!某公司部门经理沙亮奉老总之命于拍卖会竞拍一个人形琉璃盏,不料变故突生。琉璃碎、血月当空,再醒来已是天庭卷帘大将。恰逢猴子闹天空,不慎下琉璃再碎。一朝贬下凡,流沙河中暂栖身;平静既难得,那就争出个道果来!待到一路逆行,流沙河妖,佛门金身罗汉,琉璃菩萨,东方琉璃光王佛,天庭东极青帝,大罗金仙,凡此种种俱是我相,这是段缘起琉璃的故事。
  • 历代词话

    历代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学课儿策

    医学课儿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异老公是三胞胎

    怪异老公是三胞胎

    在她十六岁生日这天,“很爱”她的父母送给她一份超级大礼。。。。。。片段一: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男女合校的大学,为何只有她一个女生?哦,不,是为何只有她们两个女生?这不是羊入狼窝吗?片段二:只有两个女生也就算了,校长大人竟然以“学生太多,宿舍不够用”为由,让她们这仅有的两个女生跟另外两个男生同住一个寝室。这个校长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片段三:跟她同住一个寝室的两男一女竟然是三胞胎。除了眸色跟性格不同外,其他方面简直是一摸一样,而且都是俊男美女。相较于他们三个而言,她可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丑小鸭”了。片段四:天呐!。。。。。。为什么他。。。的口中会冒出两颗长长的尖牙?为什么他。。。的耳朵会突然变长?为什么她。。。的双腿会消失不见?谁能告诉她,跟她同住的三个家伙到底是什么怪异品种啊?本文前半部分属于轻松小白的校园生活,后半部分则是——秘密!亲们不要问兔子结局是一对一还是NP,兔子只是想告诉亲们,请大家耐心地看下去,兔子一定会带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局。喜欢这篇文文的亲们可以点击下面的“投票推荐”和“放入书架”哦,谢谢大家。
  • The Pickwick Papers(I)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The Pickwick Papers(I)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 better known as The Pickwick Papers published serially in 1836–37, is the first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Few first novels have created as much popular excitement as The Pickwick Papers–a comic masterpiece that catapulted its 24-year-old author to immediate fame. Readers were captivated by the adventures of the poet Snodgrass, the lover Tupman, the sportsman Winkle &, above all, by that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Quixote, Mr Pickwick, & his cockney Sancho Panza, Sam Weller. From the hallowed turf of Dingley Dell Cricket Club to the unholy fracas of the Eatanswill election, via the Fleet debtor's prison, characters & incidents sprang to life from Dickens's pen, to form an enduringly popular work of ebullient humour & literary invention. Its rousing success launched his lasting fame. This narrative of coach travel provides a vivid portrait of a world that was soon to vanish with the coming of the railro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