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700000045

第45章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2)

一是以留学为名的浪人和间谍,除通过日常生活学习会话外,他们实际上并不学习任何书本知识,而是四处游历,调查地理地形、风俗人情、军事设施及军队编制。如1883年来华的田岛藏之助,十余年间携带少量药品杂货,各处漫游,据称18省中只有广西、云南两省足迹未到。1884年来华的外务省官费生中西正树,在学期间即擅自离开北京,用一年时间游历华北、华中、西北、西南7省。后来干脆加入荒尾精的汉口乐善堂。同年转为外务省留学生的横田三郎于1889年还前往蒙古旅行,据称为日本人首次踏足该地。他们无视中国政府的法律以及中日之间的条约规定,常常身着中国服装(因中国各地方言多歧,而中日人士外形相同,难以区别,1871年中日订立的《修好条约》第11条,应李鸿章要求,禁止日本人在华着中装。),利用各地的各种反清势力,千方百计挑起事端。一旦中日之间发生冲突,则立即投身军旅,或任向导,或为参谋,或干谍报。

二是学习汉语时文以及有关专业知识,以便于就业工作,外务省及公司银行留学生多属之。陆军参谋本部所派御幡雅文,留学期间外务省命其赴欧洲留学,因认为有必要研究中国而不奉命,继续在北京学习汉语。后长期任教,培养汉语人才甚多。(参见[日]葛生能久:《东亚先觉志士记传》下卷,134~135页,东京,黑龙会出版部,1936。)

三是对中国文化的经史文学抱有热忱,语言学习之外,喜欢结交当地的经生文士,甚至专程拜访名师。此类人为数不多,除井上陈政,还有山崎桂、吉泽善次郎、野口多内、丰岛舍松、森井国雄、宫岛大八等。他们或进入当地的义塾书院,或投入名师门下,如山崎桂在北京先从多位满汉人士学习,又进入梁家园义塾研修文学,丰岛舍松入上海正蒙书院,宫岛大八、野口多内入保定莲池书院。吉泽善次郎拜俞樾为师学汉文,野口多内师事吴汝纶,丰岛舍松师事院长张焕纶,森井国雄则先后在沪京津等地向宋恕、叶瀚、汪康年、张锡銮、贾景仁等问学,研究经史诸子百家、历代制度及晚近文学。宫岛大八师事张廉卿,7年间张先后长保定莲池书院、武昌江汉书院、襄阳鹿门书院,又转赴西安,宫岛一直紧随不舍。(参见《对支回顾录》下卷,705页。)丰岛舍松之父为金泽藩硕儒,他由与中国士林交往甚广的冈千仞介绍,从学于张焕纶。张不仅生活上予以优待照顾,还时与口笔交谈,以慰孤寂。当时丰岛舍松年轻气盛,每每毫无顾忌地指摘中国不振的原因,攻击孔孟之道,张则谆谆教诲,不厌其烦。如丰岛舍松以中国少年文弱为儒教经典之过,张答以非孔圣经书之罪,乃奉行之中国人之罪。两人笔谈关于清朝缘起、中日关系、东西异同等事,颇可见当时中日两国人士的态度差异:

生曰:敝邦相传,贵国朝廷,出于我源义经之裔。义经系于清和源氏,贵朝国号基于此。

师曰:此说为奇异。然敝邦始祖说亦窈渺,有谓自天女降生者,此盖附会。古来符瑞之说,与贵国说上世者同然。鄙意本朝起于和林,当是金裔耳。其始甚微,不过一匹夫耳。因有雄略,为众所推,渐为部落之长,辟地日广,遂成雄图。

生曰:敝邦与贵国,交通最久,彼此往来,不必论何裔谁系也。我两国人种既同,书亦同文。总之,敝邦与贵国为兄弟国矣。

师曰:左氏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日欧洲之人,真非我族类也。然以情理浃之,亦正无异。故孔说得最好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真圣人之言也。左氏之说,反觉不大。

生曰:真然。但西人其心不易测,是以难辄亲。

师曰:西人虽恶之,而不能不服之。何也?他实有足以胜我之道也。特我东方,人心散漫,须有一大学识而兼有大权力者,登高一呼,万山皆应,使天下聋者瞽者,精神一振。此愿不知何日可慰。

生曰:听高论,佩服曷胜。愚意若贵国有其人挽回国政而远驾西人,则我东方诸国何必愧服西人,必将遂于近。敝邦朝廷亦锐意谋治,他日果驾西人,则贵国之于敝邦亦当如此矣。我两国素唇齿之辅也。

师曰:敝邦与贵国为唇齿,此就今日言之耳。今日外侮甚多,不得不辑和家庭以御之。然两国朝廷举动,尚未坦白冰心,鄙人深切忧之。今幸交冈先生及诸兄所说皆与鄙意相同,莫大幸事。他日我辈或有尺寸之柄,愿各勿忘今日之言。

生曰:我朝廷素有善邻之意,特派生等留学于贵国者,亦欲使交贵国大家名士,以通两国之意,固两国之好也。(《续对支回顾录》下卷,259~260页。)

可惜后来事态并未如此发展。每当中日之间发生冲突,特别是像甲午战争那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所谓中国通的人数不足,各类留华学生多被征召担任翻译,所起作用绝非有利于巩固和平。培育过日本留学生的保定莲池书院,先在八国联军时遭受严重破坏,经修复,再毁于日本侵华战争。不过,也不能因此就把这一时期的所有留华学生都认做间谍,尤其是后一种类型,成为20世纪“学问留学生”的雏形。

§§§第二节 学问的留学生

作为管理海外留学生的专职行政机构,日本文部省在19世纪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中国事务。在此期间,有关海外留学生的规则几度变化,1882年,将贷费生改为官费,由文部卿从东京大学毕业生中选拔。1885年又将选拔范围扩大到文部省直辖学校的专门科如师范科,所派人数甚少,每年约5—10人。此前还规定东京大学教员任满5年,可以所得薪水自费到海外留学,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参见《明治以降教育制度发达史》,第2卷,463页。)1892年颁布的《文部省外国留学生规程》规定,由该省所派留学生总数同时不得超过22人。(参见《明治以降教育制度发达史》,第3卷,666页。)以后逐渐有所增加,1896年定为35人,次年扩大到60人,接着又取消了定额限制。其原因是甲午战争前,日本政府财政开支极为窘促,通过战争获得大笔赔款,得以缓解。另外早期留学生待遇较高,贷费生时期除旅费外,每人每年1000日圆。改官费之初,每年为180英镑或1800圆,到1898年,减至年150镑或1500圆。(参见《明治以降教育制度发达史》,第4卷,460~463页。)

范围扩大和定额增加,为主要以培养师资为目的派遣留学生的文部省派人前往中国提供了可能。1877年东京大学成立时,共设法、理、文、医四个学部,其中文学部第一科为史学、哲学、政治,第二科为和汉文学。史学科因教授不得其人,于1879年废止。而和汉文学科应考学生也寥寥无几。校方担心国学、汉学中绝,作为权宜之计,于1882年设古典讲习科(国书课),次年设中国古典讲习科(汉书课),附属于文学部。汉书课继承日本汉学传统,教授史学、法制、考证等,历时两年即停止。

这时日本国粹主义逐渐抬头,汉学随之有复兴之势。1886年改为帝国大学,按照明治天皇的旨意,文科大学内单独设立汉文学科,以后哲学、史学科也增加有关中国的分支。(参见[日]五井直弘:《近代日本と东洋史学》,15~21页。)1896年,又动议创设京都大学。日本《东华》杂志载文《汉学再兴论》,分析汉学、国学、西学的变迁大势:“明治以前,汉学最盛,士人所谓学问者,皆汉学耳。除汉学则无有学问也。及政法一变,求智识于西洋,学问之道亦一变,贬汉学为固陋之学,如论孟子史之书,一委诸废纸之中,无复顾问者。然其衰既极,意将复变也。比年以来,国学勃然大兴,其势殆欲压倒西学,而汉学亦于是乎将复兴也。”“试观近十年来,东京学业情形,前则政治、法律之学,盛行于时,此等生徒,满于四方。其后学风一变,生徒修习文学者日众,而论其种类,虽分为日本文学、西洋文学,今将见有修习汉学者出焉。”预言“汉学再兴之机运将渐开”(引自《时务报》第22册(1897年4月)古城贞吉译文。)。

1899年,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助教授服部宇之吉以研究汉学为目的,由文部省选派到中国和德国共留学4年,当年9月,服部宇之吉赴北京。(参见《本会员の海外留学》,载《史学杂志》,第10编第7号(1899年7月)。)1900年4月,拟建中的京都大学以法学部讲师名义派狩野直喜作为文部省留学生来华留学,以便归国筹办该校文科大学。(参见《狩野直喜博士年谱》,载《东方学》,第42辑(1971年8月)。)然而,这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京津地区,北京城内对外国人的态度渐趋激烈。服部宇之吉和狩野直喜本来住在东四牌楼北六条胡同旧公使馆的陆军武官官舍,后因形势严重,移到使馆区内,经历了两个月的“北京笼城”。义和团运动与国际汉学界似乎有某种机缘,服部宇之吉、狩野直喜后来分别为东西两京中国学界的领袖人物,同时被困的东京日日新闻社特派员古城贞吉,也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元老之一。而在法国公使馆,则有后来成为西方汉学泰斗、巴黎学派领袖的伯希和。除了两位文部省留学生,还有外务省留学生野口多内,正金银行留学生小贯庆治,西本愿寺留学生川上季三以及留学生大和久义郎、竹内菊五郎等。他们编成义勇队,由以自费留学名义来华的陆军大尉安藤辰五郎为队长,参与作战以及辅助行动。8月中旬,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使馆之围解除。9月中旬,服部宇之吉、狩野直喜奉文部省之命归国。(参见[日]服部宇之吉:《北京笼城日记》,见[日]大山梓编:《北京笼城记他》,113、135页,东京,平凡社,1965。)

文部省派服部宇之吉来华,本来目的不是留学。而是鉴于中国的维新改革,原文部大臣外山正一和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矢田部良吉等主张派人到中国帮助养成教育人才,推荐服部宇之吉为候选人。此举既能培养中国的亲日倾向,缓和甲午战争以来的紧张关系,又可进而争夺控制中国的教育权。文部省接纳了这一主张,但中日两国政府尚未就此正式交涉,因而以留学生名义派遣,目的却是指导中国的教育界。不过服部宇之吉来华时正值戊戌政变后清政府趋于守旧排外之际,想通过结识达官名流以影响中国教育的尝试大都遭到回避逊拒,允诺见面的只有袁昶一人,只好转而专门研究中国的民族性和一般国情。他后来转赴德国留学,1901年9月,因清政府重开新政,日本政府急电召其回国,接着应清政府招聘,赴北京出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参见《续对支回顾录》下卷,744~746页;《服部先生自叙》,见《服部先生古稀纪念论文集》,13~16页,东京,富山房,1936。)

狩野直喜则于1901年再度来华,留学上海3年,住在日本人所开的旅馆,到在华外国人士有志于中国研究者组织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北华分会图书馆读书,并周游江南,与张之洞、罗振玉、沈曾植、郑孝胥、陈毅等人交往。(参见《狩野君山先生と支那の学人》、《狩野先生と中国文学》,见《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7卷,243、257页。)1902年11月26—28日,狩野直喜与冈幸七郎到沪见郑孝胥、陈毅、陈善馀、陈衍。(参见《郑孝胥日记》,第2册,852页。)首次留学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民众激烈的排外情绪,甚至有人当面向他们显示不怕死的精神。但在使馆被围之前,服部宇之吉、狩野直喜等人还曾去琉璃厂的书肆访书。(参见[日]狩野直喜:《清国谈》,见《支那学文薮》,308页;[日]服部宇之吉:《北京笼城回顾录》,见《北京笼城记他》,201页。)这一成为后来被吉川幸次郎称之为“学问的留学生”通例的举动,表明他们毕竟不同于此前的同类。

经过庚子事变的惨痛教训,中国朝野清楚地认识到普及新式教育的重要性。而日本则乘此机会,扩大对华交往和影响。1901年4月颁行的《文部省外国留学生规程细则》规定,留学生学资分为三等,到欧美各国、清国、韩国分别为每年1800、1200和1000圆,另有支度费200、150和100圆。两年后又补充规定来华单程旅费为140圆。(参见《明治以降教育制度发达史》,第4卷,465、469页。)尽管一般倾向仍是留学欧美,毕竟为有志于中国研究者提供了正式的机会。

1906年,筹办已久的京都大学文科大学终因日俄战争的胜利解决了经费来源而成立,师资虽多来自东京帝国大学,风格主张却不相同。由此形成的中国学派,与东京的东洋学相并立。以后随着日本政府的鼓励和教育的发展,大学增多,专门和高等学校水准提高,研究中国的专业人员日益增加,赴华留学成为专业化趋势。开始还是零星个别现象,学习语言则自请教师,钻研经史文学则投拜名师,有的四处周游,拜会学者,查访书刊,游览名胜,凭吊古迹。1907年至1909年京都大学的桑原骘藏为研究东洋史,作为文部省留学生来华留学,东京帝国大学的宇野哲人也以文部省留学生名义来华。1910年初松崎鹤雄到长沙拜叶德辉、王闿运为师,学习《说文解字》、《尚书》等典籍。同年底又有三位日本人前来拜王为师,其中毕业于日本善邻书院的小平总治欲治元史。王因自己完全不通蒙古语,告以宜访沈曾植和曾广钧。是年由文部省派遣的盐谷温从欧洲留学归来,按预订计划还须到中国留学,也前往长沙投入叶德辉门下,学习词曲,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1912年8月才归国。(参见王闿运:《湘绮楼日记》,见吴相湘主编:《中国史学丛书》,第4种,938、954、971页;[日]盐谷温:《先师叶郋园先生追悼记》,载《斯文》,第9编第8号(1927年8月);《先学を语る:盐谷温博士》,载《东方学》,第72辑(1986年7月)。)

进入民国时期即日本的大正时代,以文化取向转为东亚中心和对华利益扩张为背景,日本朝野日益重视中国问题,各教育机构的中国研究显著增加。为了提高水准,推动研究,除文部省继续提供资助外,一些民间财团也出资设立奖学金,鼓励留学中国。如东京有岩崎奖学金,京都有怀德堂奖学金、上野育英会奖学金等。怀德堂的钱本来是给内藤湖南私人,仅5000圆,岩崎、上野则资金雄厚。上野为大阪实业家,出资10万圆在京都大学设立基金,规定由研究中国文史哲的教授协商,选派研究生赴华留学,原则上每次一人,为期两年,对京都大学的中国研究影响甚大。(参见《先学を语る:冈崎文夫博士》,载《东方学》,第70辑(1985年7月)。)这一时期先后由文部省派遣来华留学的有1916年铃木虎雄,1921年藤冢邻,1922年羽田亨,1925年和田清、青木正儿;岩崎奖学金所派有1920年诸桥辙次,1921年竹田复(后转为文部省研究员);由上野育英会所派有1919年冈崎文夫等。

同类推荐
  • 好名好运:最新起名宝典(修订本)

    好名好运:最新起名宝典(修订本)

    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科学证明,任何一种学术都是有其规律可寻的。姓名学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幅人生轨迹图。一个人名字的好坏,关系到人一生的荣枯成败,那其他各行各业的命名、运作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很有意思吧?那么,您对自己的名字满意吗?是否也想为自己的宝宝或企业起个顺风顺水的好名字呢?还等什么,赶快翻开《好名好运:起名宝典》这本有讲究、有方法、有搭配、有特色的专业起名宝典吧!
  •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苗族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等,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它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论女性

    论女性

    《论女性》一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作品。在米什莱的早期作品中,贞德代表了以救世为天职的女性,米什莱希望借贞德这一形象呼吁法国人民热爱祖国;在女性研究中后期,米什莱的关注力转向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此时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通过母性照顾丈夫和孩子,并与丈夫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米什莱把亦男亦女视为理想的性别,把兼具男女优秀品质的人视为完整的人,男性与女性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质,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合作。本书即米什莱女性观的集成作品,既充分表现了米什莱的女性观,又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背景下的女性状态。
热门推荐
  • 吸血十字夜

    吸血十字夜

    一群不知名的生物来袭你会觉得可怕,不是的,这里讲的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生死契约,与子携手,即使我们不是人类!
  • 情剑魔刀生死决

    情剑魔刀生死决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江湖上又将引起一场以刀剑之争的生死劫,杨轩手握上古神器,脸色憔悴,看着站在他跟前的这个女人,他对她只有恨,一种彻骨的恨不得恨
  • 白雪皑皑

    白雪皑皑

    如果没有奶奶的存在,我是必定要怀疑父亲是不是我的生身父亲、母亲是不是我的生身母亲。好在,奶奶不会是假的,自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也不会是假的了。但是,即便这样,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路边捡来的孩子依然占据了我不多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个困惑了许久的问题,我从很早就开始了“偷窥”父亲的行径。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大约从他读高中开始,他喜欢记日账的习惯则是他成家后开始的。我第一次偷看到父亲的日记那年六岁,那时候家里订有《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对了,还有《知音》《海外文摘》和《故事会》,当然,还有报纸,从上到下的各种日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马急疳真方

    走马急疳真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凰王妃

    凤凰王妃

    他因为要借用她家特有的兵种对敌娶了痴傻的她;她呆的彻底,傻的无救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身为一境之主的他;只是,据说他早有了心爱的青梅竹马…只是,在大婚的前一夜她早已不是她…江山如画,美人如花男人的万里江山,女人的痴缠踩踏谁能用兵如神,使得南蛮北疆闻风而先生惧怕?谁能孤城一座兵临城下而不动声色饮茶?他想要抓住的,除了这万里江山,是不是还有一个她?她想要逃避的,除了那你踩我压,确实还有一个他。【小剧场】他看着身下面庞酡红,紧闭双眼,气息微乱的绝美女子,只觉得下腹更加的紧绷,竟似是带了一丝笑,轻声自语道“这般痴傻的呆子,身子竟美成这样,真叫人欲罢不能,小月儿,你真该庆幸自己什么都不懂。”男子终于按捺不住的覆身上去,叫嚣的欲望让他没有发现身下的女子在听到他的话时身子一僵。【二】稚嫩漂亮的男孩嘴角带着弯弯的笑意“爹爹,你说我聪明吗?”祈月停下夹菜的动作,看向对面的男孩“自然,三岁识字,四岁已经可以作诗,很聪明。”男孩晶亮的眼睛也染上了笑意“那爹爹可不可以不要说娘已经死了?”祈月放下筷子,笑道“为什么?”男孩嘟着嘴道“因为天儿很喜欢娘,不管她什么样子,天儿都喜欢,不想听到她被说成死了。”她叹息了一声,早知道会有今天,只是比自己预想的要早,点点头,对着对面的孩子笑道“好。”此文一对一,恋很用心的在打造,希望喜欢的大人们给个收藏,嘻嘻
  • 萌宝娘亲闯天下

    萌宝娘亲闯天下

    一朝穿越,她成了相府大小姐,还附赠一对儿天才萌宝,穿一送二,值了!but,俩娃一个是花痴,一个是财迷,这不坑娘嘛!哪个挨千刀留的活宝!纳尼?孩儿他爹是个高富帅and官二代?!走开好咩!她带着萌宝闯天下,美男挨个儿送上门,忙还忙不过来呢……
  • 弃妃当道王爷别傲

    弃妃当道王爷别傲

    重生前,她被继母渣妹欺压,被所谓的好姐妹耍得团团转,最后给了自己一碗毒药。重生前,她被误了终身,苦苦相恋的人从不爱自已。重生后,她从地狱回归,血债血还,上一世欠得,拿血还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蚀骨缠欢:总裁大人你别撩

    蚀骨缠欢:总裁大人你别撩

    养母把她当礼物,但是为什么莫名其妙这尊总裁大人就带着自己去领证了?“沈先生,我喜欢这道菜。”这菜的厨师第二天成了家里的厨师。“沈先生,我喜欢这家的包。”这家的设计师以后只为她一人设计。“沈先生,我出门你以后能不能不要跟在我身后?”她走在街上,凝眉望着那高大的男人,以及身后数百名保镖,露出尴尬神色。沈奕拍拍胸膛,认真回答:“保护你啊!”可是这么大的排场,出去会吓到人的啊!从此,她被他缠上。婚前的她想着怎么结婚,婚后的她想着怎么离婚。“沈先生,到底怎么样你才能放过我?”“若是按照正常恋爱顺序,你和我十六岁就应该认识,你足足迟了2年。从现在开始,你就按照一天三次还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