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400000005

第5章 百家争鸣(1)

春秋战国是政治变革和军事争霸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的多元竞争时代。所谓"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各诸侯国国君为在激烈的吞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以礼贤下士相标榜,竞相招揽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适时选择相应学说来作为富国强兵之道。

新兴的阶层---"士"则纷纷开门立派,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奔走于诸侯之间,游思于天人之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的参与争鸣的各个学派,一般总称之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还有农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

一、老子、庄子和道家

道家在春秋时期为老子所开创,在战国时期由庄子发扬光大。这一学派以"道"为万物之宗,为天地之始,"道"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故而称为"道家"。

老子老子(约前600-约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史上有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因而其生年应较孔子稍早,为同一时代人。老子作过周王室的守藏史,守藏史是管理图书的官职,因而老子对于各种典章制度十分熟悉。老子晚年在陈国居住,后曾出关赴秦国讲学。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在战国初年由环渊整理而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与世传《道德经》编次稍有不同。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将"道"视为世界的本原,世间万物都是从"道"派生而出。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万物之宗。

老子还以"有"和"无"来解释"道"的形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所说的"无"就是指"道"。可见,老子所言之"道"显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处于虚无混沌状态的精神,这种精神充斥天地之间,决定了天地万物的生存变化。

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有矛盾的对立的两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表面看来相互矛盾的两面实际上是相辅相依、互不分离的。同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的两面总是在相互转化。老子的《道德经》中其实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老子的哲学中,天地有"道",人间亦有"道",老子尊崇"天道"而贬抑"人道"。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不争、不言、不骄,没有控物之心,与自然宇宙一体,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故而"人道"应效法"天道"。

与"道"的思想相适应,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遵"道"而行,顺其自然,天下就会大治。这实际上是将他主张的"天道"的自然特征运用于人类社会,使施政者具备不自以为是、能够体谅民心的品格。"无为"主要是指清除独断的意志和专断的行为,并非什么事情都不做。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他在《道德经》中描绘了这一美好图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遍地狼烟的春秋战国社会却与老子的理想背道而驰,老子的理想其实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安定生活的一种向往。

庄子老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为庄子(约前369-前286)所继承。庄子,名周,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对老子所提出的"道"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道"是超感觉的,"无为无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道"既生万物,也"自本自根",意思是说道既是万物本源,也是自身的本源。那么,怎样才能得"道"呢?庄子主张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可以悟"道",一旦得"道"就与之同体,我就是"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人生的苦恼、烦闷、祸福乃至生死均可解脱。可见,庄子所言的"道"与老子是有区别的,庄子给出了个人得道的途径,他所说的"道"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畅想自己如高飞的大鹏鸟一样,能够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苦痛,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在认识论上也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色彩。他认为对立事物的双方没有什么绝对界限,贵贱、大小、是非、美丑都不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认识者观察事物的主观体会决定的。

《庄子·齐物论》中记载一个故事说: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回到现实中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超越利害、仁义之辨,则无往而不快乐。这则故事写得空灵缥缈,充分体现了道家那种师法自然、物我两忘的心理状态,故常为后世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一般合称为"老庄"。在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老庄的思想过于消极,也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其学说中尊重天道和自然的思想却对后世影响很大。东汉末年,道教创立以后,仍尊老子为创始人,奉《道德经》为圣典。不过,道教是宗教派别,是以老子的"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不老为终极追求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融汇了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等多种元素,与道家学说有很大不同。

老子的思想在西方也得到广泛传播,《老子》一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今天,人类中心主义已经给自身造成了太多的伤害,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或许可以为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一些启示。

二、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

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西汉至晚清,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被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中国人的重要思想传统,影响深远。这里所说的儒学,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在春秋末期由孔子所创立,在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等加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之一,尚未取得独尊的地位。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至鲁国,成为鲁国人。孔子幼年丧父,曾任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看管牛羊的"乘田"。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掌管刑狱、纠察事务。从57岁起,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教育。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为《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是"礼"和"仁"。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所说的"礼",是周礼。孔子很早就专门研习周礼,并以知古礼而知名。孔子非孔子像常维护周朝礼制及由此确定的君臣之序,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对于诸侯、大夫及权臣的僭越、专权非常反感。

鲁国的权臣季氏曾经"八佾舞于庭",孔子知道了,认为是大夫僭用了天子的舞乐,是严重的越礼行为,他深恶痛绝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如季氏打算在鲁国推行按田亩征税的政策,这在中国历史上叫"初税亩",被认为是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开始,孔子认为这违背了"周公之典",表示强烈反对。并暗中示意他的弟子冉有加以阻挠,但季氏不顾孔子的反对,在公元前484年开始"履亩而税"。孔子得知后,非常气愤,斥责帮助季氏的冉有"非吾徒也"。面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局势,孔子认为单纯依靠政治手段是不行的,在"政"、"刑"之外,还须借助于"德"和"礼"。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行政和刑罚的手段虽然可以防止人民犯罪,但其认识并没有提高;如果用道德和礼教引导人民,人民就会自觉认识到对错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是提升内心认识和个人修养的方法。"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仁"字从人从二,从字面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孔子把"仁"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立意上引申到了兼善天下这一层次,强调要把内在的精神修养扩展出来,为他人、为天下作贡献。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他请教"仁"的含义,孔子答以"爱人",就是说对别人要爱。他解释说,仁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须推己及人,互相尊重。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张也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他所说的"五者"是指"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性。可见,在人性的层面上,仁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孔子还将"仁"推广到治世之策上来,主张统治者要爱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都是说主政者要爱护民众,广施德政。在与学生子张的一次讨论中,孔子进一步将仁政的具体方针概括为"尊五美、屏四恶",意思也是要推行仁政,教化民众。因此,"仁"应该是孔子最基本的治国主张。

孔子对自己的仁学抱有极坚强的信念,矢志不渝。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追求"仁",即使献出生命也毫不犹豫。

在孔子的思想中,"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没有"仁",礼乐只是虚有其表。"文之以礼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说,仁以礼成,如果能够恢复礼制,整个天下就能够归心了。

孔子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开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孔子一生讲学授徒,据记载"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主张学习要"多闻阙疑",要多听多看,敢于怀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对不懂装懂;孔子教导学生要虚心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教学需要,他以毕生精力整理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文献。因《乐经》失传,故称其余五部书为"五经",这些都是儒家的基本经典。

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认识到"民"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提倡"王道"政治,认为"以德行仁者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国君只有行仁政、施王道,才能使天下归心。

孟子如孔子一样,也曾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德",即仁、义、礼、智,"仁"是四德之首。孟子提出,个人必须靠修养,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统治者如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体会老百姓的痛苦,就能以德服天下。

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思想家。尝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约公元前264年,荀子西游入秦,以为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又曾赴赵国,被拜为上卿。继受春申君之邀赴楚国,复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述收入《荀子》一书。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均为其入室弟子。《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同类推荐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师表:回忆谢希德

    师表:回忆谢希德

    谢希德(1921—2000),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七届上海市政协主席。她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本书集纳了谢希德同志的学生、同事、家人、朋友所写“三亲”文章,讲述了谢希德的丰富人生、顽强精神、爱国情怀和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 济南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济南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济南历史绵远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史话》分七章,言简意赅,从市情概览,建制沿革,历史风云,名士风采,地方文化,景观名胜,现代风貌,全方位地介绍了济南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是了解济南历史的百科式小书。
  • 绽放三国

    绽放三国

    汉末三国,是我们最耳熟的一个时代。我们因三国的光辉而喜爱三国这段历史,却忽略了隐藏在光辉影子里的是无数的痛苦与悲伤。自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天灾与人祸使得人口锐减三分之二。好不容易天下归一,却只和平了十来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紧接着的就是“五胡乱华”……一觉醒来,回到一千八百年前的郑望,首先看到的不是文臣猛将的风采,也不是名士美女的风骚。而是这个时代的日常:天灾与人祸……PS:十年读者生涯,不喜无脑套路。打脸要有风格,装壁要有内涵。主配智商在线,龙套不设下限。平时幽默搞笑,高潮热血王道。双PS:新人入坑挣扎,不足在所难免。对眼投出票票,急眼留下意见。焚寂怒气爆发,骂骂可以理解。文明和谐社会,请勿涉及亲友。
热门推荐
  • 随机伪装

    随机伪装

    灵气复苏,强者辈出。叶城靠着随机伪装系统探修真大道,只是这玩意儿随机性太强,不好控制,叶城很头大!正向伪装:伪装成目标亲近之人。反向伪装:伪装成目标仇恨之人。别名:《我有一座灵兽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本书从8个方面揭示了大马哈鱼以百折不回的信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实现心中理想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竞争的压力,挑战自我,赢得辉煌的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烟姿柳:才女鱼玄机

    烟姿柳:才女鱼玄机

    她曾是美丽多情、风华绝代的才女;她竟是争风吃醋,戕杀女婢的囚女……是谁让她背上风流债,又是谁把她送上断头台,是温庭筠、李亿、陈韪、裴澄,还是她生命中的所有男人,亦或是她自己……
  • 朕有帝皇之气

    朕有帝皇之气

    推荐本人新著《超级枪王》,拉票中……——他远支旁庶一脉,家族落魄,举家迁回山村;孤身一人,进京入太学,才华横溢,蟾宫折桂,文韬武略,骁勇善战,他集文官、武将、皇族后裔于一身;遥看祖宗基业毁于一旦,皇室一夜崩塌;他当仁不让,黄袍加身,成为开国皇帝;面对异族入侵,国运之战,他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中,收复山河,恢复文明……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步踏乱世

    步踏乱世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历史系学生,温文尔雅的暖男,意外之下穿越到了异界,面对森严的等级制度,本来想要安稳度日平凡一生的他却被一步步的逼迫着往下走,直到最后终于站到了最高处。
  • CRATYLUS

    CRATYL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杂俎

    五杂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