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400000035

第35章 共和新生(1)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编年史上,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载入史册的。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梦想,即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还面临着众多的考验,也注定会经历很多曲折。在建国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发展遭遇严重挫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方向,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也使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散发出现代魅力。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已指日可待。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开始筹建新的国家政权。

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响应社会呼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是一个具有临时立宪性质的会议。会议邀请了民主党派、社会贤达、解放军、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宗教界代表共638名,"精英荟萃,胜友如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新政协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国家权力机构及确定建国方针方面的开放态度。

会议最为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这是个类似临时宪法的文件。它规定了新国家的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还有军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

关于国家政权性质方面,《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一个"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国家政权属于人民。新国家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为行使各级政权的机关","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同时规定,人民依法享有选举及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关于经济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允许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促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关于民族政策,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学、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大会还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后,政协会议作为参政机关将长期存在,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大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没有确定国歌,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代替(后定为正式国歌)。

1949年9月30日,大会选举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其中,李济深、张澜、宋庆龄为非共产党人士。另外,周恩来等56人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全体委员在首都北京宣誓就职。同日,在天安门举行有30万军民参加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0月1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在全中国境内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中央政权,政府机构中所有负责人员的选定,都经过各方面的充分酝酿。它包括了中国各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表现出团结国内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统一战线政权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合作建国的诚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与顿挫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最为急切的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启动国家建设的步伐,尽快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中央政府成立之时,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东南及沿海诸岛负隅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最后的决战,追剿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各地的土匪恶霸,解放了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只有台湾、香港和澳门仍然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土地国有。同时,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系。这样,到1953年,中国新政权基本得到巩固,国民经济也迅速得到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经济上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农业生产萎缩,交通梗阻,物资匮乏,民生困苦。在经过恢复时期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离工业强国的目标还十分遥远。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个工业发展与政治改造相结合的发展方案,目的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来实现工业化。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真正获得独立和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夙愿。按照苏联经验,中国开始编制国民经济的五年发展计划。1953年至1957年为"一五"计划实施时间,重点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确立了一百多项重点基础建设项目。

同时,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农业合作化,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等私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全面展开。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经济体制有助于进行集中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农业均有大幅增长。"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数十年,增长速度同世界其他国家同一时期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国家在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进一步健全了新中国的民主制度。

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建设之时,还在理论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9月,中共召开"八大",正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应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还应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反对搞个人崇拜。这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

但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却逐渐偏离了"八大"的正确方向,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思想路线、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

195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一激进路线过分强调速度,盲目追求数量指标,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建设总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起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跃进"和全面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速度、高指标为特征的"大跃进"是从农业开始的,后扩展到工业领域,掀起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人民公社则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搞"穷过渡"。

从1958年底起,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指导思想上进行纠正。到1960年,因自然灾害、苏联单方面停止对华援助,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经济建设领域"纠左"。

但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左"倾错误却继续再度发展,其顶峰是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给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暴露出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及产量都有了巨大提升,建立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都得到较大进步,核武器、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高端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人造卫星。

三、共和国初期的国际关系

二战后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基本是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基本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整个国际关系的主轴是这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对抗,即所谓的"冷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确立了三条外交方针:一是"另起炉灶",即按独立自主原则,经过谈判,与外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在平等的基础上,只有等外国改变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并断绝与国民党的外交关系后,才与其建交;三是"一边倒",即坚定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首先获得苏联承认并与之建交,随后,相继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建交。到1950年10月,又与印度、瑞典、丹麦、瑞士、印度尼西亚建交,一年之内建交国家达到17个。毛泽东、周恩来还访问苏联,在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在短时期内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继续承认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1950年6月,美国发动对朝鲜的侵略,威胁新中国;10月,中国组建人民志愿军,赴朝抗击美军,保家卫国。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同时,美国想把台湾变成它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洋务运动》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全书充满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人细节,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 谁的红颜,谁的江山

    谁的红颜,谁的江山

    爱江山更爱美人。红颜?江山?作者将为你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红颜究竟是祸水还是美丽的邂逅,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有红颜的存在还是某种虚设,这些问题都会在本书中为您揭晓。
  • 大晋太宰

    大晋太宰

    留下羊车望幸典故的晋武帝司马炎撒手人寰,司马衷登上帝位。诸侯王蠢蠢欲动、门阀世家筑起壁垒,内附胡人待机而动。此时、四帝共治的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蓄势待发。此时、南亚大陆上,笈多王朝庇护的婆罗门教扭转颓势,重新占据主流。此时、萨珊王朝将要开启波斯第二帝国的黄金之世。此时、司马季还在躲避过分热情的燕王府侍女……他强任他强,老子诸侯王。
  • 运镖三国

    运镖三国

    穿越到三国没金手指,那你混个屁啊!《运镖三国》游戏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爆笑!升级!打怪!一个都不能少。你四世三公,声名显赫?那也得乖乖同我镖局签约;你仁义满天下,刘皇叔威武?少一分钱也不给你运!乱世奸雄曹操,最爱就是你,你手下的寒门谋士、出名大将,都跳槽来我这里打工了……这是一个带着运镖游戏系统,将整个三国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那个主角,很可能就是你。
  • 帝国之河(人文与社会译丛)

    帝国之河(人文与社会译丛)

    《帝国之河》是一部讲述水与对水的征服的历史。作者力图通过两个途径来破解既有的美国西部神话:一是发现、分析自然,特别是自然中的水,在西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二是超越西部,在一个远为宏阔、久远的时空中理解西部的水与人类的关系,考察水与水控制的历史。这两个途径在流淌的水中“合入其流域的独圈”,映现出横亘于西部大大小小的水坝、沟渠上方的主题:通过技术与资本成就的对自然的主宰,与掌握技术与资本的人对其他人的控制相始终。本书自出版以来,即引起极大争议。赞誉者将之视为环境史与新西部史学的绝妙之作,批评者则往往认为其论点过激。然而无法否认,此书无论文字还是论述均属上乘,迄今为止仍是环境史、西部史以及其他美国史学者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佛说末利支提婆花鬘经

    佛说末利支提婆花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巷:戴望舒诗选

    雨巷:戴望舒诗选

    本书节选了戴望舒各个时期最著名的诗。其中以《雨巷》为代表。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先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历程。
  • 封神双龙传(8)

    封神双龙传(8)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
  • 春桃

    春桃

    《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作品集。春桃与李茂成亲那天,由于乱兵的冲击,两人在逃跑中离散。后李茂参军,双腿伤残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春桃流浪到北平以捡破烂为生,与伙计日久生情。李茂巧遇春桃后,被春桃背回去。后春桃成了李茂和向高的媳妇,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空”的观念。
  • 做最棒的店长

    做最棒的店长

    本书针对目前加盟连锁门店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培训及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卓越店长的个人修炼方法、门店经营中的实战技术、标准化销售模式、店务流程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及门店人员管理技巧等实战技能,是专为企业组织培训及店长、经理个人提升量身定制的实用教材。
  • 游侠郭解·剧孟

    游侠郭解·剧孟

    本书收录了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的两部武侠小说《游侠郭解》和《剧孟》。《游侠郭解》1958年9月9日至11月14日在广东《羊城晚报》连载,全,有赵崇正插图27幅。《剧孟》1957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闻日报》连载,有董天野插图数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有董天野插图八幅,扉页书名下标有“游侠列传之一”。
  • 囧神来了

    囧神来了

    朱浩天拿着定魂珠,差点笑出声来。他非常肯定,这颗充满魔力的珠子,将会帮他成为一名王者:睥睨天下,有钱有势,坐拥香车美女无数……“喵~”忽然,一声凄厉的猫叫在耳边响起。朱浩天受到惊吓,手上随之一抖,竟将定魂珠抖落到地上……“啪!”朱浩天简直不敢相信,这颗要帮他成为王者的定魂珠,拿在手里还没捂热,就特么摔碎了……摔碎了…………这是一个“囧”态百出的爆笑故事,也是一个“天意弄我,我必弄天”的热血故事。请谨慎阅读,可能会上瘾哦~
  • 疏星入河汉·兽瞳

    疏星入河汉·兽瞳

    他流徙异星,陷身奴隶角场,为活着沥血厮杀。他率部叛逃,啸聚为盗,零落星涯。彷徨的少女,独在茕茕无依的星球,默默成长坚强;为爱人守候,为未来相望生与死的搏杀,血色迷离的远方,重回星空的期望
  • 千年策

    千年策

    千年策载千年天地涅槃众生之始众神之衰诸神乱诸灵战数年谋黑手现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