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300000011

第11章 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2)

(3)《二十唯识论》,也称《唯识二十论》。世亲作,唐玄奘译,1卷。异译本有北魏菩提流支译《唯识论》(一名《破色心论》),1卷;南朝陈真谛译《大乘唯识论》,1卷。

(4)《三十唯识论》,也称《唯识三十论》,又称《唯识三十颂》。世亲著,唐玄奘编译。

《成唯识论》就是此书的注释。《成唯识论》简称《唯识论》。古印度护法等十大论师对世亲的《三十唯识论》各作注释,玄奘回国后本拟分别译出,后按弟子窥基的建议,改为以护法之说为主,糅译其他各家的注释,集成此书,共10卷。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思想。

《二十唯识论》和《三十唯识论》两书,都是用心、识来说明唯识理论,宣扬识生起以后有一种作用,即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成为心的对象,由此而推论出“三界唯心”、“唯识无境”的总结论,是为无著、世亲学说的最高峰。两书中,《三十唯识论》对瑜伽行派的全部哲学作了系统的说明,因此,该书的注释《成唯识论》也成了瑜伽行派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5)《百法明门论》,全称为《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简称《百法论》。世亲作,唐玄奘译,1卷。此书着重论述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学说,是研究佛教宇宙观要素论的重要资料。

(6)《集量论》。陈那著,唐义净曾译出,但不久即亡佚。现存金铠、信慧与宝持护、狮子胜两种藏译本。近年法尊法师编译了汉文《集量论略解》一书。《集量论》系佛教因明即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重要著作。

(7)《因明正理门论》,也称《正理门论》、《理门论》、《大论》。陈那著,现存唐玄奘和义净两种汉译本,各1卷。

(8)《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小论》。陈那弟子商羯罗主作,唐玄奘译,1卷。

以上两书均对佛家的逻辑规则和认识原理有所论列,而中国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窥基大师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则是关于因明学的最具权威性的论著。

(9)《解深密经》。此经是瑜伽行派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全书以抉择的形式,对于大乘经的凡属深奥隐秘的义理都加以解释决定,进而系统地论述了唯识无境、三自性和三无性等宗教哲学问题。此经由唐玄奘译出,5卷。异译本有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5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1卷。

(10)《楞伽经》。此经着重阐发了世界万物由心所造,认识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的唯心论系统。通行本为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异译本有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1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7卷。此外还应当提到,东晋法显著的《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以及唐玄奘述、辩机编的《大唐西域记》和唐义净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都是作者赴印度求法取经期间所记述的有关历史、地理、宗教的实际情况,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十分珍贵的资料。尤其是《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138个以上的国家、城邦和地区的情况,不仅保存了公元7世纪中亚和南亚等地区的大量的古代史、中外关系史的珍贵资料,也保存了佛教史的重要资料。由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等校释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出版),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校勘和注释,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校释本。

我国西藏古代著名佛教史家布敦著有《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多罗那他撰《印度佛教史》,胜巴著有《如意宝树史》,也都是研究印度佛教哲学史的重要著作。布敦的《善逝教法史》成书于1322年,是论述印度佛教和西藏佛教的史书。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成书于1608年,系统地叙述了印度佛教特别是密教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一直被推崇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权威性著作。

§§§第三节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中国佛教哲学著作,主要是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三大宗派的论著,同时在汉至宋明期间,其他一些佛教学者也间有佛教哲学著作问世,同样也值得介绍。

一、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佛教哲学著作

(1)《理惑论》,全称为《牟子理惑论》,也简称为《牟子》。传为东汉末年牟子作,见《弘明集》卷一。全书阐发佛教原理,并广引《老子》和儒家经典,宣扬佛道儒三家一致的观点。

(2)《肇论》。后秦僧肇著,系僧肇的佛教论文集,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著作,书中《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论文,系统地阐发了佛教中观学派的宇宙观、动静观和认识论。

(3)《沙门不敬王者论》、《三报论》和《明报应论》。东晋慧远作,见《弘明集》卷五。

前一文宣扬神不灭论,后两文结合中国传统观念,着重阐述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

(4)《辨宗论》。南朝宋谢灵运作,见《广弘明集》卷二十。全文会通儒佛两家的思想,以论证和发挥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说。

(5)《神不灭论》。南朝宋郑鲜之(道之)作,见《弘明集》卷五。全文直接发挥神不灭论的思想。

(6)《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南朝宋宗炳作,见《弘明集》卷二。全文以神不灭为理由,宣扬人定可以成佛的观点。

(7)《出三藏记集》,简称《录》。南朝梁僧所著佛教经录,15卷。“出”即翻译,“三藏”指经、律、论,“记集”即记载东汉至梁所译三藏的目录、序记和译者传略等。书中收经序和后记120篇,集中体现了此阶段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的理解,具有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料的重要价值。

(8)《弘明集》。南朝梁僧编,14卷。选辑从东汉末到南朝梁代颂扬佛教的论著,以及少量反对佛教的论著。后来,唐道宣续编成《广弘明集》30卷,选辑自南北朝至唐代有关佛教义理和佛道之争等的著作。这两部书保存了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以及儒佛道三教的关系的大量思想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哲学著作(一)天台宗天台宗的重要著作有所谓“天台三大部”,即此宗创始人智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其中又以后两种尤为重要。此外,《小止观》,亦称《童蒙止观》,则是比较简明的读物。智的后继者也续有创作,其中有的也是哲学著作。《法华经》是本宗的宗经,也在此附带略作介绍。

(1)《法华玄义》,全称《妙法莲华经玄义》,简称《玄义》。智讲述,弟子灌顶笔录,10卷,或作20卷。此书详释《法华经》的经题,概说此经的要旨,反映了智对于《法华经》的最成熟的思想,具有天台宗学说的概论和导言的性质。

(2)《摩诃止观》。智讲述,弟子灌顶笔录,10卷,或作20卷。系论述天台宗禅观学说的主要著作,其中阐发了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禅法,表述了天台宗的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3)《金刚》。湛然作。全文为了反对华严宗的只主张有情有佛性的说法,特别强调无情之物如草木瓦砾也有佛性的主张。

(4)《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印度佛经,后秦鸠摩罗什译,8卷。此经的中心思想是:依据“般若”智慧,采用中道正观的方法,以求得一切现象的真实相。再一重要思想是,宣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花经》,7卷。

(二)三论宗此宗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创始人隋吉藏的《大乘玄论》和《三论玄义》两书。《大乘玄论》,5卷,阐述了二谛、八不和佛性等哲学理论。《三论玄义》,1卷,主要是阐发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三论的大义,以宣扬一切事物和现象性空(无自性)和非有非空的中道之理。

(三)法相唯识宗主要哲学著作是唐玄奘弟子窥基所著的《成唯识论述记》,也称《成唯识论疏》,略称《唯识述记》,10卷,或作20卷、60卷。此书系根据唐玄奘编译《成唯识论》的注释而成,着重阐发《成唯识论》的宇宙万有唯识所变的思想。此外,窥基所撰《大乘法苑义林章》,亦颇重要。

(四)华严宗华严宗人的哲学著作比较丰富,其中以法藏和宗密的几部著作最为重要。对于作为此宗宗经的《华严经》,这里也略作介绍。

(1)《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简称《五教章》。唐代法藏著,4卷,或作3卷。全书除全面论到各教派的地位(即“判教”)之外,主要是阐发华严宗的“无尽缘起”说的原理和内容,具有颇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2)《华严金师子章》,简称《金师子章》。唐代法藏著,1卷。此书以金师子为比喻,着重阐述“无尽缘起”的思想,宣扬宇宙现象大调和的理论。

(3)《华严原人论》,简称《原人论》。唐代宗密著,1卷。此书对儒道佛三教进行全面的评判总结,并对世界和生命的起源、社会对立的根源提出了新见解。

(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阐发宇宙中一切事物互相贯通渗透,互为因果,毫无窒碍,万物大圆融;还宣扬佛土无尽,佛法无尽,世界是毗卢舍那佛的显现的“法界缘起”论。此经还大力赞叹菩提心,宣扬唯心论。译本有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的60卷本,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的80卷本,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经》;唐般若译的40卷本,称《四十华严》或《贞元经》。

(五)禅宗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度著作较少。但后来也重视文字宣传,有不少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哲学著作。

(1)《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重要典籍,被尊为禅宗的宗经,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经的主旨是宣说“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版本有四:敦煌写本,全称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慧能弟子法海集记,1卷,是《坛经》的最早版本;日本兴圣寺本,题为《六祖坛经》,晚唐僧人惠昕改编,2卷,南宋晁子健翻版,流传于日本,由兴圣寺再行刻印;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1卷,2万多字,字数超过敦煌写本一倍;元代僧人宗宝改编本,题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1卷,此为明代以来常见流行本。

(2)《禅源诸诠集都序》。唐代宗密撰,4卷。宗密既是华严宗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系的禅师。他为调和禅与教的矛盾,而编《禅源诸诠集》100卷,现仅存“都(总)序”。“都序”内容是,将禅宗和禅宗以外的宗派,加以分类比附,力主禅教一致。全文以心性本觉的论点为主导,以心统一禅教各派的说法,阐发了佛教心性哲学思想。

(3)《五灯会元》。宋代普济编,20卷。所谓“五灯”是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共150卷。因语多重复,普济乃删繁就简,会五为一,并以灯灯相传、光明灿烂为标榜,故名。全书以语录形式,汇辑历代各派禅僧的言论,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4)《古尊宿语录》。宋代赜藏主集,48卷。广集禅宗南岳怀让以下40余家唐宋禅师即所谓“尊宿”的语录,其内容多为《景德传灯录》所未载,是研究南岳以下禅宗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三、其他著作

(1)《大乘起信论》。传为古印度马鸣著。现存汉文译本有两种,一是南朝陈真谛译,1卷;另是唐实叉难陀译,2卷。前者较为流行。自隋代始就有人怀疑此书的作者和译者(真谛),而将其列入疑惑之部。近代日本一些著名学者曾就《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辩论,中国学者也对此书进行考证,然结论不一,有的坚持是马鸣作,真谛译,有的则认为是中国人的托名之作。《大乘起信论》提出“真如缘起”说,认为世界万有都是真如本体的显现,真如随缘而生起世界万有,从而与法相唯识宗的“唯识缘起”,即世界万有都是阿赖耶识种子的变现的理论相对立,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颇大。

(2)《辅教篇》。北宋契嵩撰,3卷。此书系针对唐代韩愈排佛言论而作,其特点是集中阐发佛儒一致的理论,包含了重要的佛教道德哲学内容。

(3)《佛祖统纪》。南宋志磐作,54卷。此书系着重记载天台宗传法世系的佛教史书,但其中31和32两卷的《世界名体志》却集中讲佛教的宇宙结构论,是研究佛教宇宙观的重要思想资料。

(4)《法界安立图》。明代沙门仁潮编集,3卷。此书系汇集佛典中关于世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结构学说而成,全书配有图解,集中地阐发了佛教的宇宙结构论,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价值。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热门推荐
  • 林晓芳的回忆

    林晓芳的回忆

    本书简介:林晓芳读初中时成绩非常优秀,理想是考上大学,今后当一名医生,父亲突然被检查出吸尘病,林晓芳不得不辍学去工厂顶班。进入工厂,遇见了油嘴滑舌,能说会道的胡利,一见钟情并以身相许。随之,工厂又招进大批美女,胡利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想找一位正式女工做媳妇,上升为要找一位坐办公室的媳妇,狠心与林晓芳分手。林晓芳经历了失恋的痛苦,到再次和成涛恋爱及其结婚后生了孩子与婆婆之间发生的无数矛盾,又经历了下岗后的艰苦生活,终于找到工作定居A镇后,成涛经不住生活的诱惑提出离婚,让林晓芳彻底醒悟,不能太依靠男人,感情是脆弱的,无论多么好的感情都有变质的时候,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最终,林晓芳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 幻想系统之魔神道

    幻想系统之魔神道

    一个为了复活挚爱,和系统勾心斗角没心没肺的少年。一个腹黑霸道,却只为他好的系统。在异界会闯下怎样的神话。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索命的镖谣

    索命的镖谣

    飞狐侠梅平和仆人巴孩骑着马踏进凤阳镇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昨晚,梅平正在夜读,突觉窗外人影一晃,紧接着一道寒光透窗而入。梅平双指一捏,将一只三寸长薄如纸亮如雪的柳叶飞刀牢牢抓在手中。梅平不及多想,跃出窗外一看,星稀月朗,哪儿有半个人影?梅平号称飞狐,以身手快捷头脑机警扬名江湖,能在他面前施刀偷袭并快速逃匿,足以说明此人武功亦非泛泛之辈。这个人会是谁呢?梅平回屋,见飞刀上绑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生死一线间,速去凤阳镇。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若爱已逝

    若爱已逝

    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茫茫人海中,能与他相识,相爱,是否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相濡以沫固然万般美好,可是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一种失去后的归宿。她是一个安静中带着些许倔强的女孩,一生不追名逐利,却深深地爱上了他这个桀骜不驯,集名利于一身的男人。他当初只把她当作一道熟悉的影子。当知道曾经的最爱至始至终都在骗自己之后,他又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她?若爱已经逝去,独留下躯体,他们的感情又何去何从?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反面的谜底

    反面的谜底

    事实上,宇薇第一次走向林森和小楠的房间就感到有些紧张。新买的高跟鞋不太跟脚,上楼的时候,每走一步她的前脚掌就要多用一些力气,这使得宇薇平日里挺拔利落的身影有了些犹犹豫豫的姿态。楼梯狭窄而漫长,每上一层都必须转过两道弯,宇薇已经转得晕头转向。在中间她停顿了一下,调匀了呼吸,定了定神。从扶手之间的狭窄空隙向下望去,楼道里阒寂无人,视野所及之处只有每层扶手边缘的一点点灰黑色楼梯,丝毫没有欧式建筑中螺旋形阶梯圆滑的线条和纵深的美感。宇薇关闭想象,继续迈开脚步。楼道里的窗户敞开着,风儿鼓动着宇薇的白色风衣,宇薇像一只白色的大鸟在黑暗的隧道里踯躅独行。
  • 甲戌公牍钞存

    甲戌公牍钞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泣魂强者之路

    泣魂强者之路

    在岚风大陆上,人们都以学武为主,这个世界的气以灵气为主,只有修炼了灵力才能长生,更有甚者有移山填海之大能,所以形成了人人崇尚实力的文化,要想问鼎世界的巅峰,唯有强大的实力;要想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唯有有强大的实力;要想斜眼看世界,也唯有强大的实力。且冷泣魂如何体验人生百态,又将如何斜眼看世界,又如何走上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