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800000015

第15章 宋代的“泸夷”(2)

再看甫望个恕,“近纳溪,以舟下泸不过半日”,势力已北抵长江南岸。其子乞弟退却后失掉了自己的老巢归徕州。州地不可详考,近代彝族学者余若瑔著《且兰考》认为,宋将林广所至,不过叙永、古蔺县境界。宋军未过赤水河,余先生之说可从。乞弟部虽然蒙受重大损失,但有生力量未被完全消灭,不过暂时“无所依止”而已,故后来仍能以一部自立。其退居之地即后来的“阿永蛮”地,在纳溪河源和上游地带,史籍多已明载。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三云:纳溪河“自阿永蛮部至江门寨,有横石中流,束水如门,故谓之江门”。前引吴昌裔《疏》中也说:“由阿永河可通泸水之江门寨。”此阿永河显然系纳溪水上游地区因阿永部所居而名之。元初修《元一统志》记道:纳溪“源有三,并来自阿永蛮徼外”赵万里辑《元一统志》卷五,中华书局,1966年,辑自《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泸州志》。《读史方舆纪要》卷七二引旧《志》也记说:纳溪“源出阿承番部”。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阿永部聚居在纳溪河上游以及河源地带,其先辈势力曾一度到达纳溪水的下游地区。

四、吕告、阿永二部与宋元王朝的关系

“吕告蛮”和“阿永蛮”是有史可考的,已很清楚。我们可以看到,吕告、阿永二部长期活动在今西南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并与宋元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臣属关系,在这个地区的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情况前面已谈到一些,下面再串联并补充说明之,以期对此二部与王朝的关系及其历史状况得到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神宗熙宁年间,北宋王朝统治者对于是否“以王命抚甫望个恕及晏子”发生了一场争论,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晏州六县夷”集结反抗宋王朝政府的压迫政策所引起的。其时,泸州长官李曼因政府军镇压少数民族作战失利,于是企图借助甫望个恕等乌蛮势力,使其“总制近边诸小蛮”。结果受到包括宋神宗在内的一些上层人物的指责,认为是“处置乖方”[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熙宁六年四月乙未。 。但是,王安石不同意这种看法,明确表示支持李曼的做法。朝廷后来经熊本实地考察认可后,采纳了王安石的意见,给活动在这一地区的乌蛮各部首领一一授予封号。这是一次值得纪念的事件,其中包括吕告、阿永二部的先辈在宋代第二次和中央政府发生政治关系。这两支独立的乌蛮集团,各据其地,互不相统,他们的历史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

沙取被称为吕告蛮的始祖,这是因为沙取之父晏子未受到宋王朝的诰命就死去,即前揭所谓“未及朝廷给降真命”而死。沙取于熙宁七年(1074)受封为“把截西南蕃部巡检”,后又“因朝廷差充统军,众蛮推服,并收反贼立功,特补礼宾使”。元丰年间,沙取曾协助宋朝政府“谕乞弟早降朝廷”,又受命“抚谕都掌等部族头领”《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四一、五之二九。 。总的来说,沙取是其部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又是其部首次受宋王朝封号者,故其九世孙在申请承袭世职时,以沙取为始祖。

沙取之后,鳌备、尧所、吕告、落祇相继承袭世职并时受新任。吕告是其部继沙取之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其后裔遂以吕告为号,前已言之,此不赘。落祇之后的两支,一支从沙取开始后的九世孙阿祥,于嘉定九年(1216)承袭为“西南蕃部都大巡检使”,另一支从沙取开始后六世孙判孺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充“西南蕃都大巡检使”,其子晓措于乾道七年(1171)补为承信郎。这两支在阿祥、晓措之后的承袭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在攻取云南的大理国后,接着便向四川、贵州等地进发。南宋统治者十分惊慌,企图动员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来抵御蒙古大军。《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四》载:理宗宝祐四年(1256)八月,有“西南蕃吕告蛮目宁名天兄弟”等“为国家御难”。宋军统帅李曾伯在其所上的奏报中也曾提到“长宁备吕告蛮”[宋]李曾伯:《可斋续稿》后卷三《边报事宜乞加备奏》。,向宋朝政府传递蒙古军队进军的动态情报。

吕告部后来归顺了元朝统治者。《元史》卷八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元朝官员昝顺报告说吕告等部“有向化之心”。卷一一又记:至元十七年(1280)六月,吕告蛮部首领阿济已受命前往“招谕罗氏鬼国”。元《招捕总录》这一政府文件也曾记载此事,说明吕告部是在至元十二年至十七年之间附元的。此后,“吕告蛮”之名未再见于史册。

甫望个恕及其后裔阿永部的势力似乎一直超过吕告蛮,与内地发生的联系也更多,这当然有地理上的原因。吕告部与内地之间有“淯井之阻”,而阿永部可沿纳溪水而下直抵泸州。甫望个恕去世后,其子乞弟承继了但后来又失去了归徕州地,乞弟子阿永于政和年间重新归顺宋王朝,这些史实已很清楚了。应予重视的是,阿永恢复了与宋王朝的臣属关系后,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泸南边界地区从此进入了长期和平安定时期。李心传在记绍兴三年阿永献马时追述道:“阿永所献之数,岁增不已。政和末,始立定额。每岁冬至后,蛮以马来州。遣官视之,自江门寨浮筏而下,蛮官及放马者九十三人,悉劳飨之,帅臣亲与为礼。诸蛮从而至者几二千人,皆以筏载白椹、茶、麻、酒、米、鹿豹皮、杂毡兰之属,博易于市,留三日乃去”[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四,绍兴三年四月戊申。 。这真可以说是一场民族团结的盛会,这些经济交往活动也得到了宋朝政府的鼓励。

阿永之后,乌蛮阿永部一直雄踞在纳溪河源和上游地区,即今四川叙永、古蔺等地。宋元之际,阿永部也归附了元朝统治者。《元史》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五月,元世祖降旨“招谕泸州西南蕃蛮王阿永”等,“使其来附”。又载翌年十二月,阿永部首领已受命“为西南番蛮安抚使”《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卷一〇《世祖本纪七》。阿永部后来有时也与元王朝政府之间发生某些摩擦,例如至元十九年(1282),元政府发都掌、阿永等民为兵,征答马刺,后又征亦奚卜薛,均遭抵抗,事见元《招捕总录·四川》、《元史·张万家奴传》等的记载。此事平息不久,阿永部酋长阿泥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觐,自言阿永邻境乌蛮悉隶皇太子位,愿依例附属。诏从其请,以阿永蛮隶宫府”《元史》卷六〇《地理志三》。阿永蛮有时直呼为阿永,有时又以阿永代其首领,这种多变的称谓法在元代史籍中往往有之,例如黔西北水西“亦奚不薛”,或作地名,或作人名,或作部族名参见史继忠:《亦奚不薛考》,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

阿永部所在的西南番安抚司,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为“西南番总管府”,又于至元二十五年改称“永宁路”《元史》卷一三《世祖本纪十》、卷一五《世祖本纪十二》。 。永宁路总管雄挫曾于大德五年(1301)二月“来朝献马”。这个雄挫《元史》卷二〇《成宗本纪三》。,正是两年后反叛元王朝的阿永部首领。根据元《招捕总录》的记载:大德七年(1303),黔西北、滇东北一带顺元、芒布等地的彝族先民聚兵反元时,阿永部雄挫藏匿各部反叛首领,事觉之后,遂率部“于赤水河作乱”。在元军的大举进攻下,阿永部雄挫一再表示本无反意,“使臣贪婪所致”,并于第二年“赴阙。原其罪,仍充土官”[元]佚名:《招捕总录》之《四川》、《云南》,丛书集成本。

“阿永蛮”之名最晚见诸记载是在明朝初年。明罗日褧《咸宾录》卷七载云:洪武五年(1372),傅友德军往征云南途中,在赤水河地“生擒阿容诸蛮”,此“阿容”显系阿永之异译。此后,史籍上未再直接见到“阿永蛮”的活动记载。五、吕告、阿永二部为后世彝族土司芒布、永宁先辈试证

“吕告蛮”在元初、“阿永蛮”在明初的汉文史籍中失载以后,作为两支独立的少数民族势力集团,是否就在历史上消失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们在此后以何种面目或名称出现在祖国西南地区的历史舞台上呢?前面已经确认汉文献上记载的吕告部、阿永部分别为北宋时期两支乌蛮集团首领晏子、甫望个恕之后,下面进一步证明:他们分别为明代彝族土司芒布、永宁二部的先辈。前者属古代彝族默部两大支系之一的芒布部,后者属古代彝族恒部两大支系之一的扯勒部。

许多老彝文历史文献都记载了彝族古代“六祖分支”的传说。故事说,彝族的共同祖先笃慕避洪水后居于云南东川某地,妻三房,有子六人,是为“六祖”,由此分居各地,向四方发展。武、乍两部,分布于云南中、西、南部地区;糯、恒两部向滇东北、川南发展;布、默两部则定居在云南东部和贵州地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区域划分。各地的彝族历史调查材料对这个传说都有相当的反映,证实了这个传说的可靠性以及在彝族古代发展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笃慕时代虽然难以确定,但据彝族传世谱系,笃慕传至水西安坤共八十四世,安坤在康熙四年(1665)被吴三桂俘获。每代若以二十年到二十五年计算,则笃慕以及六祖在世时很可能在战国初至西汉末之间。我们的理解,远祖笃慕可能是部落联盟酋长,是彝族古代的一位杰出领袖。六祖,也就是各部落的首领和始祖。宋代泸州地区的乌蛮三部,正是彝族六祖之后。

前面已阐明,吕告部自宋以来一直聚居在南广河的发源地带,实即今云南威信、镇雄两县地区。而这一地带正是古代彝族先民默部中芒布的世居之地。《天下郡国利病书·四川五》引《图经》云:“芒部广袤二百七十里,东南俱抵乌撒,不及三十里,以阿赫关为界,至乌蒙界二百四十里。北至珙县二百二十里,以安乐山为界,至成都可千里。”反过来说,这也正是吕告部聚居的地方。那么,吕告部与芒布是一是二?它们之间的关系,已见端倪。

芒布远在宋代之前就已居于南广河之源。《大定县志·水西安氏本末》据彝谱谓:从默部始祖慕齐齐开始后的第二十四世阿妥之子孟布就已居此。孟布即芒布,或作茫部,译写不同而已。从慕齐齐开始的第六十六世霭翠元末明初为水西首领,由此上溯四十余代的芒布自然应在宋代之前。汉文史籍的记载证明,至迟在唐代初期,彝族先民“昆明”部势力已到达这里《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已载咸亨三年(672)昆明十四姓二万户内附,地在戎州西面至南面三五百里之间,今云南东北威信、镇雄两县(南广河源地区及附近区域)应在其内。

《元混一方舆胜览》载说:“茫布路,本名易溪部,祖芒部,宋封西南藩部巡检。”茫部是由水西部(属默部)分出的,易溪即水西,又名“亦溪不薛”。明代曹学栓《蜀中广记》引《通志》云:镇雄“古为屈流大雄甸,昔乌蛮之裔阿统与其子芒布居此地,其后昌盛,因祖号芒布。宋置西南番都大巡检司。元至元中置芒布路,隶乌撒乌蒙宣慰司。入本朝,改为芒布府”[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三六《镇雄军民府》。阿统即阿妥。此文所记阿统、芒布事与上揭《水西安氏本末》合。值得注意的是,稽之宋代汉文献,宋朝政府与今四川长宁、兴文、珙三县之南地区,即后来的芒布路,亦即再后的镇雄军民府,发生过政治联系的,只有晏子及其后裔吕告蛮部。前已介绍过,晏子之子沙取即被封为“把截西南蕃部巡检”,沙取之子鳌备(鳖弊)曾授为“西南部都大巡检使”,鳌备之孙吕告也曾被授为“西南蕃都大巡检使”,其后裔们相继承袭此职。吕告部与芒布部实即为一,应该是比较清楚了。

再者,芒布路之设是元代至元年间的事,而“吕告蛮”最后一次见诸汉文正史记载也在此间,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芒布路是在吕告部的基础上设置的。

再说阿永部。宋元时代阿永部势力范围在纳溪河上游及发源地区,在宋为泸州之南境,元为永宁路,明为永宁宣抚司和赤水卫地。《读史方舆纪要》记其沿革为:“宋为泸州南境,元置永宁路,寻改军民宣抚司。”[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三《永宁宣抚司》。阿永部至少从北宋以来,就一直是这个地区最有势力的少数民族集团。如前所述,阿永之父乞弟于熙宁年间授为“把截西南蕃部巡检”,阿永于绍兴初年已有“泸南夷界都大巡检”的身份,元初称为“泸州西南番蛮王阿永”、“西南番蛮安抚使”,元大德年间阿永蛮酋雄挫为“永宁路总管”。明洪武“阿容诸蛮”被擒时,“云南诸郡邑皆震”[明]罗日褧:《咸宾录》卷七《南夷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第175页。,可见阿永部在明初仍然是一支很有影响的势力。在此数年后的洪武八年(1375)正月,在元代“阿永蛮”任总管的永宁路设立了永宁宣抚司,并且“以土酋禄照为宣抚使”《明太祖实录》卷九六,洪武八年正月甲子。 。此后,阿永部的活动就不再直接见于记载。那么,这个“土酋禄照”和阿永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

禄照是汉、彝文史籍所载的彝族扯勒部首领,这是没有疑问的。近代扯勒彝族学者余若瑔在《且兰考·历代世系考》中记载:扯勒部“四十三世龙更龙之,妻日奢节。四十四世日龙之阿举,妻日奢苏。奢苏,明永乐时人也。入朝,请增置赤水宣抚使”。《明太宗实录》所记与此略同:永乐五年(1407)十月,“永宁宣抚司故土官阿摄妻奢苏等来朝贡马”《明太宗实录》卷七二,永乐五年十月戊子。以此考之,禄照应即为《且兰考》所记的扯勒部四十三世“龙更龙之”,“禄照”即“龙之”的异译。《明史·四川土司传二》所载“禄照子阿摄”,应即为《且兰考》上的“龙之阿举”。

根据现有可查的彝、汉文材料,历史上在今四川古蔺、叙永一带长期稳定地保持相当势力的彝族家支(血缘集团),就是扯勒部,这种历史状况早在禄照之前就业已形成。所谓“土酋”,土著民族之酋长也。《西南彝志》载:恒部之祖慕雅卧开始后的第十九世德额奋即扯勒部之祖,“到各的哈垮,住柏雅妥洪”,译者多次注明,“各的哈垮”和“柏雅妥洪”都是四川古蔺地带的彝文音译见《西南彝志选》第二章第六节《恒氏源流》之五《扯勒珍藏》之注释。若此译不误,则到明初禄照时,扯勒部已在此地居住了四十二代,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也就是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扯勒部迁居于此。清黄星斋《大定志·水乌世系通考》有“辉当晋世”之说(毕节民委印《相氏家谱》引),此“辉”指德赫辉,也就是扯勒部的始祖德额奋。又,据《且兰考·历代世系考》说:德赫辉“依鳛水而居,因自号为鳛部。……德赫辉,妻奢谦,系东汉桓、灵时人,为鳛部之始祖……十二世曰墨者扯勒,妻曰宣赫。扯勒在晋末,授令长之职。……扯勒所居之地,为赤扯戛,即今川黔今界之赤水河是也”。若依此说,则扯勒部迁居古蔺地为更早。

《且兰考·历代建置考》在记明初禄肇(即禄照)内附时注云:“禄肇之先,自□(按:有缺字)汉以来,世长其部。至宋元,始受王官,亦属羁縻。”作者在此透露出一个模糊的信息,但如前所查证的汉文史料,在禄肇之先宋元时期扯勒部的聚居地古蔺叙永地区,“始受王官”的彝族先民,除了甫望个恕及其后裔阿永部之外,岂有另者?这个信息不是变得很清楚了吗?由此有理由推定,“阿永蛮”实即扯勒部在宋元时代的汉称。

同类推荐
  • 宁宋

    宁宋

    穿越而来,当代大学生岳霖成功成为南宋岳飞三子,却不幸身陷囹圄。牢狱冷酷中,他笑对酷刑,坚强不屈;淑女倾慕时,他侠骨柔情,海誓山盟;朝堂权谋间,他机智多变,从容不迫;异族铁蹄下,他挺身而出,蹈锋饮血。穿越无悔,潇洒人生,一个凄惨、垂危的南宋正在悄然崛起……
  •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但在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很多历史真相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还原。未解之谜无处不在……
  • 唐朝书圣

    唐朝书圣

    书生意气,白衣卿相,鲜衣怒马,烈焰繁花,从前所追寻的红袖添香已是浮云,愿为佛前青莲证道天地之间,一剑惊破天地,一剑怒斩苍龙。从前触怒我大唐者死,如今我大唐剑指八荒,又有何人敢拦。剑锋所到,山河尽碎。
  • 莲花渡之草根英雄

    莲花渡之草根英雄

    说的是清末道光年间,九州大地,内忧外患,天地垂泪,日月无光。大清国朝纲不举,乱像环生,外有番夷扰境,船坚炮利,无地不克,内有遍地饥民,揭竿而起!
热门推荐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世界,森罗万象。万千种族,谁领风骚。平凡人生如何踏上争霸之路,成功则功成名就,失败则烟消云散。
  • 网游之风月传说

    网游之风月传说

    一个惊世的游戏一位普通的玩家一腔不灭的热血一段永恒的传说一位失业青年,无意间进入一个游戏,于是神睁开了眼睛……
  • 快穿之女配系统要上天

    快穿之女配系统要上天

    某女一直觉得自己活得还不错,直到被某个系统绑上,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某系统:“宿主,你想活吗?想活就和本系统绑定,绑定以后好处多多,变成白富美,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某女淡淡地瞥了某二货系统一眼,道:“我只是自己想活,不用和我扯这些没用的。”某系统的显示屏上滑下几条黑线,“……”当初选这个宿主是对是错?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青春往事1

    青春往事1

    青春是一生里最美的时光吧,过往云烟,那些青春的斑驳已经不复存在,如若时光倒流。想再牵一次你的手,想再听一堂课,想再打一次篮球,想再吃一次校门的炸串,向往那种稚嫩,也同样渴望那种简单。曾经桌上的一支笔,一张纸,一块橡皮,都会成为毕生的念想。年轻时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肺。而长大后成熟,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青春,总需要一些伤疤证明曾经年少过。
  • 亡国赋:妃常决情

    亡国赋:妃常决情

    转世重生的她,沦为亡国公主,生活颠沛流离。几度生死,掉入温柔的陷阱,等待她的是万丈深渊。狠心离去,诀别一切,血红双眸扫过所有。五年后,手握重权,再度踏入这方土地。欺了她的都给还回来,负了她的都给讨回来!男人又算什么,儿子才是硬道理!她皇甫梓筠,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 绝宠通缉令:暗帝,嗜妻如命!

    绝宠通缉令:暗帝,嗜妻如命!

    初次相遇,她是一个小乞丐,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一双锃亮的男士黑皮鞋映入眼帘,随手往她碗里扔了一张银行卡。她看向男子,从下往上打量了一番,当她的小脑袋几乎仰到了九十度的时候,我……我靠,纯正的美男子啊!她抑制不住心里的洪荒之力,连忙站起身凑了过去,眨着星星眼。“美人儿……你好像我家的一个亲戚!”“……”“我爸的女婿!”谁人不知凌家的大小姐失踪数月,回来时毫发无损还不知道从哪拐来一个野男人,怀里还抱着一个三岁大的娃儿?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野男人”被她扑倒在床,女上男下,嘴里还嚷嚷着:“本小姐来教教你正确的造娃方式!”“野男人”眸色幽暗,唇畔笑意张扬而性感,悠悠开口:“我很期待。”
  • 谢相逢

    谢相逢

    一本白色的书上什么都没有。……渐渐地,奇怪的书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诗话。:“庄周晓梦迷蝴蝶,”“极宴娱心意,”“冉冉孤生竹,”“穷且益坚,”“生年不满百,”“月有盈亏……”……无头无尾,不知所云。而故事的序幕已经拉开……观高低起伏,深深浅浅,便是阅尽了人生。
  • ACROSS THE PLAINS

    ACROSS THE PL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