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300000034

第34章 天地心详解(6)

吕真人曰:此一节专就天地之真常而言。以天地真常而言其刚,实无有并其刚者。盖万物之生生化化,运转于五行,宰制于二气。合二气五行,而悉原于真常之固结,而握其枢机。所谓动静之宗祖,万物之源头。大风不能散,大雷不能摄,大暑不能伤,即至天地坏期而不少灭。其气实常伸于万物之上,何者得而屈制之?故谓之无物可屈。人能体天地之真以修持其心,造得真常应物,常伸于物之上,不坏不灭,直至体肤不存,而此真身自结凝而超举。何有轮回六道所能拘囿耶?三教圣人皆从此入手,亦从此了手。人何惮而不为?又自天地之真常而言其柔,实无有并其柔者。盖真常之团结,发之实流通于无外。举凡天象之斡旋,由此真常策之。地道之降升资生畜产,亦此真常使之。至于万物之布散流形,生化终始,又何一非天地之真常所鼓铸?故于其应物无遗,见为至柔,无一物不在镕铸中。谓之有物皆孚者,相感应之义也。人能固此真常,则一身之动静云为?二气五行,无不贴然从令,亦居然天地真常之柔而应物。此刚柔妙蕴,即河洛中动静生克。所谓阖辟之真机也。人欲修持真心以合天地,可勿详究诸?

疏:

此从”不坏“的角度加以剖析。

不变含至变之神,无无寓不无之用。

吕真人曰:此一节亦就天地之真一而言。何谓不变含至变之神?盖天地之真常,不坏不灭,无可屈挠,其本体寂然,可谓不变矣。然其真一之本体,虽寂然不动,而凡在天覆地载内者,其生生变化,迁流万能,无非此真一之气所默为主张,故以万物之生化流形,观之则觉其至变。自其主宰于真一之气言之,则统归于不变之妙谛。故曰不变含至变。自其变出之妙言,故曰神。易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是也。人能体天地而固其心之真一,百邪不夺,万魔不散,此心之真常,亦觉寂然安贞而不变。凡一身之聪明恭重,及内之二气五行自然流转,亦依然含至变之神焉。何谓无无寓不无之用?无无者,虚而又虚之谓,即所谓道也。盖天地之真常存乎杳冥,成于大虚,故云无无。即指真常之道。然道皆归本于太虚,无形无质,而其中自有可着手,即如万缘洗涤,此心还归于虚,从虚中自生出一点灵来,应物不倦,是所谓不无也。从无中下手,自然躍出灵妙,用之靡竭。人特患不守其虚室耳。能守虚室,真灵自生。太上所以云:无无不无也。庄氏所云:虚室生白,亦即此义。知天地之真心如此,便得修心之要领。此合体用而详言之,学者皆当细为究也。

疏:

此从”变化“、”应用“的角度加以剖析。

圆神方智,合五德而产人身。

吕真人曰:此节推言天地之所以赋予于人,以明修心可以合天地之本。何谓圆神方智?盖天地之真一,有一种活泼圆妙,周行运旋不落于迹象,并不滞于方隅。圆何如耶?举万化众生,繁而莫可纪,极其气化之源头,悉归于真元之一点。可见此点真一之气,遂可为万化之提纲。神何如耶?又自气化之分晰者言之。一物自布一物之化,此无妨于彼,彼不夺于此。彼此不相紊乱,井然有条。方何如乎?至于化育之昭彰,灿然莫掩。物物各异其宜,而气化无不翕然停当。智何如乎?天地之真常,既具方智圆神,其流出则有五德,五德即气之德也。合而赋予于人,故曰合五德而产人身。观此便可见人之赋予于天宝地灵,各具此真常于一心。无分智愚,皆各具足。不过既落于形质,稍有清浊之殊耳。无不可修而全之。人苟寻此真界以修治一心,不论儒道释,皆到真一凝固,正定完满而止。譬如行路,从此途可到那极处,从彼途,亦可到得那极处。但舍此而入于邪途,则不得耳。学者自当辨明,不可误入于歧途。斯则予之所厚望也。

疏:

此从”天地之所以赋予于人“中”天地“的角度剖析人可以修炼”天地心“。

受气成形,统三才而藏帝室。

吕真人曰:此节就人之禀天地真元具于一心而言,以见修心合天地之本也。何谓受气成形?盖人自诞降之初,皆各禀天地阴阳二气而为气,气禀于天地而即授于人,人先受此气,而后成此形。天地为积气之区,人亦为积气之区,有是气乃有是形,亦惟有是形,乃可载是气。舍形而气无可寄,舍气而形不能存。然二气又统括乎三才。三才者,即人身中之三元也。合二气三才,实统领于真一。真一独藏于心。谓之藏帝室者,以心为最尊,故曰帝室。帝室之真常不散,则生理固,而生机自畅发无已。真常一失,而气亦随之。盖理宰乎气,所以人之生理既尽,则气返而归,此乃生死亡之机关。人能固此心之真常,百炼弥坚,自成金刚不坏,无论形存,即形亡亦生也。苟失此真常,纵使形未坏,而心之本真已死,亦不得谓之生。世人不明生死二机,以为形在是生,形不在是死,殊不知千古来圣神仙佛,形何常在耶?究何曾死耶?举世梦梦,日就昏瞆,日流逸欲,不肯返本穷源,复其心之真常,无怪乎终于凡庸也。终日经营谋生,实终日寻死道,安得人共回头,一醒大梦?吁可慨已。

疏:

此从”天地之所以赋予于人“中”人“的角度剖析人可以修炼”天地心“。

天赋人而人即天,地养人而人亦地。

吕真人曰:何谓天赋人而人即天?盖天以真常主宰乎二气五行,以此全德赋予于人,则人之真常,即天之真常;人之五行二气,即天之五行二气。所以人天之全德,独为万物之灵。人之身中,实包含乎天之度数,而真元直符乎天,谓之人即天。举其最初者言也。何谓地养人而人亦地?万物本无土不生,亦无土不成。人独禀乎土德之全,故真常特厚。敛之则为无名之真一,发之则为信。于其真实之流露处见之,所以人赖土以养生,犹其浅也。具乎土德之真元,而人始异于庶物。谓之人亦地者,亦自其最初言也。大道无土不能启其端,无土亦不能归结。此中妙理,人实罕喻。试以其显者言之,自可恍言大悟。土之德是信也。信乃真实之谓。人欲体道,无真实何以有始?无真实何以成厥终?先天之大道,何莫不然?所以修心之士,虽贵养其静虚之体,尤患入于顽空,即此故也。观此节,而人得天地赋异之全可知。苟能不自暴弃,举天地之赋予于我心者,保而养之,使天地之真常恒为我心之真常,日新月异,积而至于极,诚无间,自是配天地功候。心之为用,岂浅鲜哉?吾愿学者虚心静求之。

疏:

此言天地人三位一体,即天人合一。总结全卷。

得其秘奥,自与天地同流;固此真常,可入佛仙胜景。

吕真人曰:何谓得其秘奥?此承上天地以真常赋予于人而言。秘奥者,即天地真一之奥妙。天地以此而永固,人亦以此而成道。圣人得之,贤者得之,即至平等凡夫亦同得之。初无彼此之别。但人得于生初,而丧于生后。百端情欲干于中,万种邪魔摇于内,日渐剥丧,得于亦如其未有所得,是以独让圣贤以造其极。缘上智之人,不落邪魔之阵,心地时觉清明,故上达之功,有加无已。中人以下,日即于滔滛,日失其本真,下达之事,亦有加无已。至于剥尽此心之真常,而心愈昧。遂谓圣神仙佛,非人所能为。殊不知人人同此心,心心同此道。苟能常保其生初之所同得,培养孔固,不为耗散,自然超凡入圣,与天地同德,即可以与天地相参。谓之同流。不亦宜乎?由是思之,天地之真常赋予于人,人可不求所以固与,真常何以固?斩断邪魔以固之,总不外存养省察功夫,做到纯熟,则真常不期固而自永固。此真常练到固时,即所谓金刚不坏之身也。观此便知古来圣神仙佛,皆从这点灵光地上,下手修去,自然克臻其极。谓之入佛仙胜景,非诳人也。儒则云圣神,释则云波罗密,道则云无边境界。名殊而实同也。圣神仙佛非有余,人亦非不足,已到者非阻人以不能,未到者当奋起大愿力以求。方寸地含无边境界,人何惮而不消遥于乐地耶?予曰望之。

疏:

此言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修炼的殊胜妙用。总结全卷。

心同即道同,立地顶天从此出。

吕真人曰:何谓心同即道同?盖人具此心,有生之初,天地特赋予以真常。论其本来,人人之心,皆与天地心相合无间。但有生以后,嗜欲累之,日渐消耗,则本同者或至不同。茍能放开万种尘欲,澄心独造,斯真常之失者,日以复。不固者,日以固。到得空洞而无所不包,粹然止于至善,则人心亦居然一天地之心。谓之心同。心者,载道之区。在天地一道之弥纶。人心即符天地,亦一道之固结。道亦乌乎不同?心即道,道即人。人自与天地合其德,藏之则具一浑沦太极。发而为用,其功施自有莫可穷,且有不能尽其形容之妙。然人合天地,即可补天地之缺憾,即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之意。至诚尽己性,以至尽人性,尽物性,亦此义。佛道所谓利益一切,灭度众生;道家所谓广法度人,皆同此功效之无边。谓之顶天立地,不亦宜乎?从此出者,言功施之无量,皆本此一之真常流出,舍此别无所施也。吾愿人心之本同天地,勿失其所以同。即失者,当力求复其所以同。又何道之不明于天下耶?

疏:

此言”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基础是”心道一体“。总结全卷。

道泰则心泰,参天两地以是几。

吕真人曰:何谓道泰则心泰?道者,即天地真常之至道。天地以此赋予于人。人苟培养孔固,则内蕴之真常,油然自适,故谓之道泰。真常不昧,则此心仰不愧,俯不怍,有天君泰然之乐,谓之心泰。在儒者,无入而不自得。释道则圆寂之候,无无不无之境也。人何不洗涤妄虑,寻着当来旧主,以其与道合真耶?果能造到心随道泰,自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一心包举乎天道,自可与天同其光大。谓之参天,参者,并立之义。以一心蕴蓄乎地道,可与地同其含宏,谓之两地。两者,有对待之义。合参天两地,而皆原于心与道一,便可恍然于人心,为修持要地。能从此修持,则可进乎大明之上。不从此修持,则入于污下,圣凡之判,实判于此。功力所争,亦争在此。人可勿于此加之意乎?

疏:

此言”心道一体“是参悟天地的基础。总结全卷。

妙在行间,直泄苞符妙中妙;玄寻言下,且寓一身玄外玄。

吕真人曰:妙在行间者,指此篇内逐节推演而言也。始从天地之真心,究明见天地之心无异于人,再从人之所得于天地赋予发明,而见人心直符乎天地赋予发明,而见人心直符乎天地。合天地与人,其真元一以贯之,此为修治一心者,发明真种。凡合天符地之奥妙,无不寓于逐节推演之内,故曰妙在行间。但语归平淡,人视之必以为浅近而忽之。自吾视之,淡而弥旨,特患人不肯静心玩索耳。果能澄其心以玩味,则今日看之见为浅,明日看之便见为深,愈看愈觉意味之内含。举天地苞符秘奥,实一一泄论于篇内。谓之妙中妙者,以妙义有表里之殊,愈究而愈出也。人非尽昧,吾非自矜,愿学者按次参玩,便有恍然大悟之期。玄寻言下者,玄即真常之玄理。今既泄论于篇中,凡欲究修心玄要旨,自不待他求,可于言下求之,日久自然有得。盖知天地真常之玄奥,自可返而归于心中。未明者求其明,未证者求其证。即证而未完满者,求其几于完满;完满而未坚固者,求至于坚固。奥实千层,不一而足,无不于言下寓之。故曰寓一身玄外玄。吾自得遇于钟离,亦即把此玄奥修持,迄今不知几历春秋矣。自明尤冀共明,自证还思同证。是以笔之于书,不惜支分节解之劳。亦欲体上皇度人救世之苦心,俾有夙缘畸士,得所从入云尔。世当共谅之。

疏:

此数句是全卷的线索,宜注意。

此总结全卷之线索。

秘密难传今已传,深造先求其放;精微未到终必到,贞恒定底于成。苟能达兹,岂不懿欤?

吕真人曰:秘密者,即天地之秘机。盖天地秘机,无声无臭,本来莫罄形容,中人以下,未可与语,语之易启迂笑。必上知之士,语之乃觉易晓。本来难以传授,然举世蒙昏,又属堪悯。故今特承上命,不惜劳瘁,详为分剖,而难传者传矣。人苟得其秘密之头绪,非可浅尝辄止,得一而足也。道之细微,愈入而愈深,必用深造之功,勿忘勿助,造到完成,方可了手。但用功之初,首在求其放心,将万缘放下,使此心常定,然后知从入之径路。若不先求其放心,则猿马奔放,终无可人之期也。然世有一种半途自画之徒,得半而自限,又安能得其源头?盖道途有层级,历一程更有一程之未至。苟能不自暴弃,虽精微之极功,不能一蹴可到,终亦无不可到之理。惟在人贞其心而不惑于歧途,恒其力而不衰于未路,则入一境忘一境,积而弥高,安有成效之不可几耶?所以古来修心入道之士,首贵立起大愿,只以大道为归。一切世境之荣枯,置之度外,有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之心,未闻有不成功者。有志之士,特患不知心学何在,致欲从末由。今既著为是书,果能参究求妙理之明达,则修途显道之归宿亦了然。此书自足为求道之阶梯。人人可由此直上,岂非吾辈矢愿度世之美事乎?

疏:

此言学者当深细求之,勿轻慢待之。

南海潘敬穆初校

新会李逢弼复校

同类推荐
  • 专家诊治子宫肌瘤

    专家诊治子宫肌瘤

    这是一本从专业角度为您讲述子宫肌瘤相关问题的书籍;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是一本有关科学养生方面的畅销书。作者试图解决人们提出的“怎样养”的问题,力求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和最佳效果。可以说,只要您掌握了怎样养生的方法,也就掌握了通向未来长寿之路的金钥匙。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本书遴选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在医疗改革上有代表性的20个国家(地区),从现代医疗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展示这些国家(地区)的医疗改革背景、过程、分析其医疗改革的得失成败,是一本集众多医改素材于一身,数据权威、信息准确、材料丰富、分析有据的关于医疗改革的万宝全书。国内系统介绍国外医改的材料鲜见,如本书整合全球主要国家的医改经验更属首次。可帮助国内各界人士,特别是医疗系统人士了解、比照其他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情况,从而助益于我国自身的医疗改革实践。
  •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十大种类。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热门推荐
  • 冷血女人

    冷血女人

    你离开的那一刻,我在心中咒骂你冷血。然而,也许这一切都是我无法理解的。
  • 万仙劫灭

    万仙劫灭

    生来不在五行中,六界八荒自逍遥。万仙以我为妖孽,我自发劫屠万仙。姬氏一族惨遭仙帝毒手,四代皇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以生命为代价封印了仙界。主角姬无道为了替族人报仇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屠仙弑神的不归路。
  • 槐树花开

    槐树花开

    本书讲述了一群少男少女成长的故事。在人人艳羡的重点高中里面,成绩一般,个性内向且有些自卑的女主角在这里成长,有死党好友,也有背叛,在槐树花开又谢,属于那个青春年代的悸动、心跳,关于青涩爱情的迷茫、洗礼。
  • 全家福养生菜

    全家福养生菜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认为根据四季节气的变化,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生活上、饮食上,也要随着节气相应变化,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这就是中医“因时”养生的观点。不仅如此,老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不同人群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也是中医的养生观点之一。将中医“因时养生”、“因人养生”的观念,与家常美食相结合,融入营养、饮食、养生知识,再加上节气故事,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本《全家福养生菜》,贯穿春夏秋冬四季,适合一家三代使用。这样一本集饮食、养生、文化于一身的养生菜谱,为您的家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一份来自编者的祝福!
  • 辣个影后不好惹

    辣个影后不好惹

    (排雷!本书更新佛系,非常非常非常慢,宝贝们路过就好,请别入坑,推荐新书《影帝大人是我爸爸粉》,喜欢的可以去加个书架哦!) 【女主她又美又撩,男主傲娇忠犬,甜宠欢脱,1V1】 都说顾家大少凉薄淡漠,不近女色,谁知——家里养了个小妖妃,怼天怼地,持美行凶!一朝重生,她,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顾先生。“顾先生,请签收你的小可爱!”“顾先生,我,想你了!”“我是你的夏夏,一直都是。”“我患了一种病,思你成疾。”“夏长欢只想撩顾言城,从始至终。”“我也没办法啊,就是喜欢你。”……头条头条!新晋国民女神夏长欢霸气质问顾氏总裁,“你说,我们是什么关系?”“合法夫妻,此生挚爱。”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我是高高手

    我是高高手

    赵不住意外来到了异界,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帮主。在这里是一个属于武侠的世界,江湖乱世,高手如林,表面上有七十二个诸侯大国,实则内有佛道二圣,八方风雨。万宗林立,强者无数,诸侯争霸。在这里有慈悲为怀的师太,还有红尘练情的仙女,更有嫉恶如仇的女侠,看赵不住这个小人物如何搅动天下风云。
  • 踏破诸天

    踏破诸天

    “天若欺我,踏破便是!!!”一代兵王洛凌风重生青霄大陆,身负绝世双生神武灵,横扫诸天万界,成就万古至尊。
  • 绝斩天尊

    绝斩天尊

    莫问天,天莫问!天若问必斩天,宇内我为王,八荒我为尊,杀神莫问天陨落在满天雷霆中,在最后的一霎那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带着遗憾又回到了他人生的起点,这一世他是否能冲破命运的枷锁,逆斩苍穹呢!
  • 崩坏救赎

    崩坏救赎

    在这无底之渊般的崩坏中,或许,没有救赎,只有绝望…(崩坏3rd世界观,再加上个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