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90

第90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3)

印度佛教神灵信仰在大乘佛教和密教时期达到了顶峰,佛、菩萨和罗汉成为广大信徒顶礼膜拜的神圣对象。这套信仰崇拜传入中国后,经过了不断的诠释、调适的过程。佛教传入前期,中国人以儒、道两家学说加以比附,如东晋喜佛的著名文学家孙绰就认为"体道"者是佛,还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喻道论》)后来禅宗对"如何是佛"作为参悟的重要话题进行了持久的追问,有"心即佛"、"无心是佛"等说,把佛与心沟通乃至统一起来。由此还一度演成呵佛骂祖、否定偶像崇拜的思潮。禅宗经过省思,后来又转而提倡禅教一致、禅净一致,修持念佛禅,为中国佛教的神灵信仰奠定思想基础。

印度佛教神灵信仰系统是由从低到高的罗汉、菩萨和佛三个不同层次构成的。其中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享有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但在中国民间其知名度远不如观音菩萨。"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虽被佛教徒时刻口诵,但其影响也远不如左胁侍观音菩萨,独自拥有浙江普陀山道场,享有旺盛香火。"华严三圣"主尊毗卢遮那佛虽端坐在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供人朝拜,但也不如其左右胁侍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深入民心,分别被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寺院奉为"本尊",名声显赫。唐中叶以来,在民间逐渐重组崇拜对象和朝拜中心,构成以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四大菩萨为主体的神灵信仰架构,进而形成了以崇拜菩萨为中心和以祈福求运为目的的中国佛教的信仰特色。四大菩萨之所以受到中国人的特殊青睐,是因他们的角色和职能接近平民百姓,适应平民百姓的心理需求。中国佛教徒当然追求成佛,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中国佛教徒也渴望来世有好报,但更为关注的是战乱、贫困、疾病、水旱灾害、饥荒乃至传宗接代等现实苦难、困惑的解除或解决。人们敬仰高高在上的诸佛,但心理上更为亲近的是能为之解决现实困难、满足现实需要、提升现实生活质量的菩萨。如观音菩萨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圣功能而深受民众欢迎。后来观音菩萨更与道教的"娘娘神"信仰结合,被塑造为"观音娘娘"、"送子观音",由佛道两教共同建"娘娘庙"供奉。在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观音连同文殊、普贤"三大士"的生平身世也被中国化了。《西游记》描写的"海岛观音"群像的雏形,进一步推动了观音形象的中国化。地藏菩萨也因其保护农业和防治百病的大愿而深受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崇敬。在民间更说地藏菩萨化身为阎罗王,为地狱的最高主宰。中国人视菩萨为慈悲救世、护佑众生的神灵,在菩萨身上寄托着祈求现世利益的厚望。在明代,中国佛教形成了地域分布比较均衡的"四大名山"说,确立了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峨眉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九华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智、行、悲、愿代表中国佛教的精神特质,四大菩萨成为中国佛教信仰的神圣象征。(弥勒菩萨信仰在中国民间也有广泛影响。梁陈间,傅翕自称弥勒化身,被尊为傅大士。五代时,布袋和尚契此,形体肥胖,笑口常开,因传说是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香火兴盛不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往无锡灵山大佛开光大典上的致词》中,提出四大名山四大菩萨是因行上的信仰,在果德上则应崇奉五方五佛。他说,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无锡)、南方天坛大佛(香港)、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和中央龙门大佛。可以说,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和五方五佛构成了当代中国佛教神灵信仰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国人尤其是下层平民的心理愿望、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信仰表现。

(三)中国化的佛教伦理道德印度

佛教是追求出世解脱的宗教,主张严格区分王道和佛道。在世俗礼制方面,出家人见到在家的任何人都不跪拜,既不敬王者,也不拜父母,只合掌致敬。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僧人出家就不再过问世事,也不能娶妻生子。佛教把人的烦恼解脱、精神超越置于血缘亲情与社会责任之上,瓦解现实社会秩序。这都与中国专制宗法社会的结构秩序和忠孝道德直接相扞格,被认为不忠不孝,遗礼废敬,背理伤情,莫此之甚。这是佛教与中国儒家社会共同体及其纲常名教最为尖锐的矛盾,也是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冲撞最为突出的焦点。东晋时王朝曾诏令"沙门应尽敬王者",但因朝廷内部大臣意见不一,未能贯彻执行。南方庐山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又分别地提出出家沙门不必敬王者,而在家奉佛的信徒则要尽敬王者。北方北魏沙门统法果与慧远不同,带头礼拜皇帝,称"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释老志》,见《魏书》卷114。)。认为跪拜皇帝就是拜如来佛。南朝宋孝武帝强令沙门必须对皇帝跪拜,否则就"鞭颜皴面而斩之"(《叙列代王臣滞惑解》,见《广弘明集》卷6。)。此后,尤其是宋代以来,虽有僧人仍坚持不敬王者的立场,但总体说来佛教是屈服了。僧人上书皇帝以"臣"自称,以示忠君,尽君臣之礼了。面对中国普遍重孝的巨大压力,中国佛教调动多种舆论手段和工具,尽其所能编造重孝的"伪经",撰写论孝的专文,并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超度祖先亡灵,以及由和尚主持世人父母、先辈死后的追念法事,为宣扬传统孝道增加新形式。中国僧人高唱孝是天地的根本,宗密说:"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上,见《大正藏》卷39,505页。)《虚堂和尚语录》卷10云:"天地之大,以孝为本。"(《大正藏》卷47,1058页。)智旭宣扬孝是世俗社会和佛教出世法的共同宗旨,"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智旭:《孝闻说》,见《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4。)又说:"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智旭:《题至孝回春传》,见《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7。)中国僧人还认为孝是佛教戒行的宗旨,"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上,见《大正藏》卷39,505页。)。把戒与孝统一起来,以孝为戒,孝即是戒。中国僧人还在父母去世后,提倡"三年必心丧,静居修我法,赞父母之冥"(契嵩:《孝论·终孝章第十二》,见《辅教篇》下,见《镡津文集》卷3,见《大正藏》卷52,662页。)。由此,还张扬说:"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契嵩:《孝论·叙》,见上书600页。)甚至说佛教比儒家更尊孝。经过这样一番融通、阐发,中国佛教形成了以孝道为核心,以孝为戒,孝即是戒的独特伦理规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佛教伦理的民族特色。儒家伦理以家族为本位,突出宣扬对父母前辈尽孝,对朝廷皇上尽忠,相对而言,对中间社会大众的道德规范比较忽视。佛教面向众生的伦理道德,如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的"四戒"主张,弥补了上述缺陷。可以说,中国佛教伦理既丰富了古代专制社会的道德内容,又起到帮助维护儒家道德和巩固专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四)中国化的佛教文学艺术为了使佛法广泛深入民间,维系佛教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僧人积极与世俗相适应,采用平易通俗的文学形式为传教手段,日积月累,逐渐产生了佛教通俗文学。禅宗为了"绕路说禅",也采用中国文人学士喜爱的偈颂、诗歌形式,创作大量禅诗。通俗文学和禅诗是中国化佛教文学的突出典型。中国佛教通俗文学的基本类型有俗讲、变文、宝卷等。俗讲是以在俗者为对象的通俗的讲经法会,盛行于唐朝、五代。俗讲有一定的程序,有说有唱,所讲内容属于故事之类,既有佛教故事,也有世俗故事。俗讲底本"讲经文",又演变为纯粹以"说唱"故事为主、以神变故事为题材的更加通俗化的"讲经变文"。能说的散文和能唱的韵文结合是变文的标准文体。变文虽为民众所喜爱,但不能登大雅之堂,在北宋初俗讲被禁,佛教寺院讲唱变文之风熄灭。宋代,民间变文又演变为以唱为主的"宝卷",并盛行于明清两代。宝卷多以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题材以佛教故事居多,着重宣扬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通俗文学是中国佛教文学的一大创造。在中国,佛教文学的"俗"化,也就是佛教文学的中国化,与印度佛教及其文学是有区别的。

随着唐代禅宗的创立和流传,也形成了禅诗创作的热潮。禅诗是抒发禅理、禅趣、禅味、禅悦、禅境的诗作。如被称为"诗佛"的王维作《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远山的人语衬托着深山的空寂,黄昏时分落日余晖返照在深林的青苔上。这是依据禅宗的"返照"、"空寂"的禅理,通过描绘鹿柴深林中傍晚的景色,表现空寂的禅境。又如白居易的《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诗文通俗直露,饱含寂静空灵的禅味。禅诗"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发展了参禅的新形式,推进了诗歌的新意境,禅与诗交相呼应,相得益彰。禅诗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佛教文学的一束奇葩。

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固有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发生变化。大约到了隋唐时代,中国佛教艺术实现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转折,也就是把外来佛教艺术融入到本土的传统艺术之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艺术。

例如,在佛教寺院建筑方面,始建于前秦或北魏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寺,多仿照印度佛教的石窟塔庙,在洞窟中建塔,后壁雕刻大佛,石窟前空地建寺院。隋唐时代,佛寺建筑逐渐改变过去以塔为主的布局,而以佛殿为中心了。许多寺院不建塔,若建塔则置于寺的前后或两侧。宝塔的建造虽来自印度,但也受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有中国的艺术创造,如塔下地宫是受中国深葬制度影响而产生的,高大的塔基则与中国古建筑传统重视台基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塔的建造还结合了实际应用的需要。例如,西安大雁塔是为藏书防火而建的;开封铁塔也是军事上的瞭望台,以保卫北宋王朝首都的安全;杭州六和塔上挂有灯笼,则是为进出钱塘江的船只起导航作用,等等。雕塑和绘画是佛教视觉艺术的重要内容。如体现在造像方面,敦煌早期洞窟中塑造的东王公、西王母,就是早期佛教融合中国道教的艺术的特殊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佛教神灵的形象也逐渐还原为人的形象,唐代的造像就多富有人情味和亲切感。菩萨的形象和装束大致是面作女相,体态健美;少着僧衣,衣饰华丽,实是印度贵族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时装的混合。可以说是以唐代贵族妇女为模特儿,实现了菩萨外在形象的中国化。正如史载:"宣(道宣)律师云:"造像梵相,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相。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释氏要览》卷中,见《大正藏》卷54,288页。)

同类推荐
  • 洞见·无常与新生

    洞见·无常与新生

    幸福人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不是通过听讲习得的,却可以通过打开心量,专注当下,本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理解人生这些具体的实践来达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试一试,便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改变。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热门推荐
  • 我的二次元男神老公

    我的二次元男神老公

    废柴大小姐遇到赛车手的故事,世界之大,等你回家。
  • 银河奖、晨星·晋康科幻奖得主作品精选(套装10册)

    银河奖、晨星·晋康科幻奖得主作品精选(套装10册)

    本套书包括《天意》《决战奇点(上)(下)》《人机战争》《超能脑波》《上帝之手》《海豚人》《拉格朗日墓场》《养蜂人》《替天行道》《终极爆炸》共10册。
  • 课外读物:探险故事

    课外读物:探险故事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鸾鸟之三非茶坊

    鸾鸟之三非茶坊

    三界六道的人都以为她死了,却不知她入了鸾山,成了陆安。可她怎甘心被他抹杀于三界六道,又怎甘心背负骂名苟延残喘这一生。她要夺回这一切,将他拉下他心心念念的位子,让他知晓何物为悔!自此,荒芜万年的鸾山上有了一位新主,开了一间三非茶坊,多了一位神秘的白衣女子和一位清贵少年,孤寂万年的鸾山也因着神秘的三非茶坊变得空前热闹!她以三非坊主的身份行走红尘谋篇布局,笼络三界六道势力人心,他以千城城主的身份白衣翩跹清俊雅贵,陪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 终是一生唯有他,将所有给与了她! 该书以鸾山为主线,以八个单元故事为支线,讲述女主如何一步步完成复仇,到最后心事了,万念淡,终与心上人逍遥三界的故事……
  • 梦境之无缘

    梦境之无缘

    自天界三圣归位,万世生平。主圣颜姬感慨世间之事已超出自己的掌控,万般变化如梦似幻。
  • 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从哈佛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青少年从平凡走向卓越!
  • 快穿:跟着BOSS毁灭世界

    快穿:跟着BOSS毁灭世界

    绑定了一个反派系统,季晚不是在作死,就是赶去作死的路上。论主线任务发布的正确姿势。系统:“弄死女主。”“弄死女主!”“请不遗余力的弄死女主!”季晚:“能换个任务不!”某系统:“……弄死男主!”季晚:(╯‵□′)╯︵┻━┻谁家的系统这么没文化,快带回去!
  • 创新的赢利模式

    创新的赢利模式

    本书精选以商业模式制胜的八个案例,包括领跑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皮鞋制造商奥康、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还有新兴行业——中文搜索排头企业百度、网游鼻祖企业盛大、小企鹅承载大梦想的腾讯,以及书写创意神话的新媒体企业分众传媒和开辟蓝海的太阳能产业皇明太阳能。它们身处不同行业,经营着千差万别的业务,却有着相同的成功基因,即选择了正确的商业模式。本书就是分析它们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在,为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 录随笔

    录随笔

    短篇随笔,生活日志,随笔散文,读书笔记,杂谈
  • 少东的冷媚爱人

    少东的冷媚爱人

    她方心瑶是方氏集团主席的掌上明珠原本实力雄厚的方氏一夜之间破产,宣布清盘,父亲不堪重荷,病发进医院,从此她从成万人瞩目的顶峰摔了下来!未婚夫的退婚,亲戚朋友避如蛇蝎,父亲昂贵的医药费让她不得不低下头,回到那个5年前被自己抛弃的男人身边。从此,她成了他为期一年的私宠情妇。那一晚,她承受着他带给自己的屈辱,卑躬屈膝的忍受着他的践踏。事后,他丢给她一张载满她尊严的巨额钞票,留给她一个冰冷的背影后,消失在房间里他阎曦诺,阎氏集团总裁,5年前他用所有的真心去爱她,结果被她无情的抛弃,当他放弃尊严去找她时,她却告诉他,她和有钱的小开订婚了!从此他便发誓,即使倾尽所有,他也要报复她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结果他成功了,方氏集团被他一夜之间瓦解了。他再次拥有她,他要用尽所有的欺辱她,折磨她,让她为5年前所做的事情后悔。本文虐心,偶尔温馨,情节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绝对不俗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附加:如果大家感觉更新的太慢,或者想完结再看,可以先移步去看看沁已经完结的两个文《小小宫女很极品》AND《蛇王饶了我》《小小宫女很极品》简介:她不就是教妃子看看春宫图,勾引皇上。顺便躲在衣柜里偷看了下他和妃子的那个啥啥过程被当场抓住了吗!再过分也只是客串跳了场钢管舞而已!瞧暴君那德行。啥,说她是他的女人,要她做他的皇后,她才不稀罕呢!做一个嚣张的小宫女多好啊!“只要你做朕的皇后,朕可以废掉整个后宫!”啥!咱才不稀罕呢!“只要你做朕的皇后,整个国库都是你的!”虾米,口水开始泛滥了。还是很矜持的摇摇头。“只要你做朕的皇后,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啥!好像还挺吸引人的,虽然如此想,但是她还是摇摇头。“那你到底要怎样才嫁给朕”语气里有着无奈与乞求。“除非你把全天下的美男都赐给偶!”眼睛变成了红色爱心,口水一发不可收拾的往下流。某男脸色难看到极点,而某女嘴角流着口水,沉醉在幻想里。可惜,幻想永远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地址:※※※※※※※※※※※※※※※※※※※※※※※※※※※※※※※※※※※※※※※※推荐沁完结的文:《小小宫女很极品》地址:推荐沁完结的文:《蛇王饶了我》地址:好友凤舞阁主的文:《重生之傲睨天下》地址:凤舞阁主完结的文:《夫君个个很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