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77

第77章 黄金纽带可融冰

2007年4月,樱花盛开的时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此行被媒体称为"融冰之旅"。5月,北京已是郁郁葱葱,温家宝总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与师生们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与方立天教授谈到了中日佛教交流。6月,初夏的阳光无处不在,本刊记者前往方立天先生住所,就中日佛教交流对先生进行了专访。

赵朴初重新开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刚出电梯,就看到先生家的门已经打开,谦和儒雅的方先生和师母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客厅里靠墙立着一排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大藏经》。沙发对面的墙上,挂着赵朴初先生写的一幅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记得温总理在人大的图书馆里参观时,曾经问方老师:"赵朴初很有名,你和朴老很熟悉吧?"方老师说:"朴老造诣很高,我很尊敬他,他还给我写过字。"难道就是墙上这幅?

方老师含笑点点头,说:"朴老很关心学界,也很尊重学界的意见。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台湾访问归来,他很关心,一定要找我去谈谈。我竭尽所知向他报告了台湾佛教界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朴老听后很高兴。对台湾的一些佛教书籍,朴老也相当感兴趣。后来,我向他求了一幅字,就是现在挂在我的客厅里的这幅。"

今年是赵朴初诞辰100周年。20世纪50年代初,方老师在华东的一个财政干部学校学习、工作,进入北大求学和开展中国佛学研究还是数年以后的事情;而当时的赵朴初,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已经开始迈出了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步伐。

1951年,赵朴初代表中国佛教界主动送观音像给日本佛教界,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随后,日方有了回应,日本佛教界发起了护送中国二战时期在日殉难烈士骨灰归回祖国的活动。一衣带水,望眼欲穿,归去来兮骨成灰,对此如何不泪垂。这个活动拉近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由于历史问题造成的距离,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这次交流为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打下了民间的群众基础,意义很大。"方老师如是评价。

作为一位有智慧的长者,朴老曾经概括出中国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对外交往。而在对外交往这一条里,他又提出了一个十分睿智的概念——"黄金纽带"。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中、日、韩三国之间佛教关系的。方老师说:"黄金,贵重之物;纽带,联系之物。佛教,因其共同的价值观、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将三国联系起来,促进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在中日之间,这根黄金纽带历史悠久,从南北朝开始一直维系至今,尽管其中偶有间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很多佛教宗派都传到了日本,其中的黄檗宗竟是一直由中国僧人主持寺院,直到第14代之后才交给日本僧人。

黄金纽带唤醒我们共同的回忆

黄金纽带的概念我们早就听说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人像方先生这样如此细致地对我们进行解说。首先,黄金纽带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佛教的理论、教义,也包括它的外部表现,如制度、文字等等。实际上,我们能从中看出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过程,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这一点,许多日本人也是认同的。

其次,黄金纽带的是互动的、双向的。不仅我们传到对方,对方也对我们有推动作用。比如普陀山的观音道场的形成,就跟日本人有关。日本高僧惠萼迎请观音菩萨回日本,到普陀山时,风大浪高,船走不成。无奈只有把观音留在了普陀,这就有了"不肯去观音院"。从另一方面说,中国以前有很多经书,后来许多遗失了,在中国很难找到。五代时期,吴越王钱俶就派人去高丽和日本请回国内遗失的经书和典籍。近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杨文会在日本学者南条文雄的帮助下找回了很多佛教书籍。这些对中国佛教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黄金纽带也是有层次的。方教授说,起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佛教界本身的交流,这当然是主要的方面。第二个是学界专家的学术交流,因为佛教还涉及人文、哲学、伦理等内容,所以还和佛学研究有关系。除了这两个层次以外,方教授还说,两国的政府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两国政府都有推动佛教文化交流的愿望,就能够更有力、有效地维护和发展这条黄金纽带。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佛教对于构建中、日、韩三国的和谐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是,这条黄金纽带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到底是什么特质使它从公元6世纪起至今一直发挥着作用呢?方先生耐心地为我们解答:黄金纽带确实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第一,超越性。它追求人的解脱,提倡普度众生,这种理念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平等性,易为人们所接受。第二,神圣性。因为它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旦佛教为三国人民接受,他们就会认同此信仰、信念,也就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信念、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念。第三,亲缘性。有韩国、日本僧人到中国来求法,也有中国僧人如鉴真去日本传法,收了很多弟子,所以它有一种特别的亲缘关系。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情感,这种情感一般是牢不可破的,由此黄金纽带也就相当稳固。第四,群众性。因为佛教深入民间,有大量信徒,如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信仰佛教的,这体现了佛教强大的群众基础。佛教作为黄金纽带有这么多特性,所以它能在三国之间架起构建和谐关系的桥梁。

方老师讲到这里,想了想,又微笑着说,其实今后我们还应该考虑不断地发挥、提升和推进纽带的作用。我觉得起码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个就是要继续办好中日两国之间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佛教界的文化交流,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术界的交流。

从1985年至今,"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已经举办了十届。这个会议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中国或日本举行,中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协办。鉴于这种交流模式取得的瞩目成果,方老师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日佛学研讨会"。这个讨论会是小规模高层次的会议,每次大概有六七位顶级的日本学者和相应人数的中国学者参与主要讨论。由于日方条件还不太具备,现在这个会议由中国的主办方承担。这也是学术界在维系黄金纽带方面做出的努力。

学术研讨会这种交流形式固然有效,然而毕竟只能覆盖学术界,对于信徒和普通大众而言,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以应用的形式呢?

方老师提出,一个是可以考虑迎送佛教圣物供佛教徒瞻仰。法门寺珍藏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于1994年赴泰国供奉和2005年赴韩国供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有利于两国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另外,还可以考虑举行大型的有政府支持的会议。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的杭州和舟山举行,在全世界的影响都很大。

方老师很认真地说,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1500年来中日韩三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不要忘记我们之间的交流给三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益处,不要忘记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多样化、宽泛的交流形式,能够唤醒三国现代的年轻人对历史的回忆,吸取以往的经验,珍惜文化传统。当然,这些也需要佛教界、宗教部门和相关领导来共同思考。

延伸黄金纽带与构建和谐世界

唤醒我们共同的回忆,珍惜宝贵的文化传统,这也是发展中日两国之间佛教交流的伟大使命。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两个大的国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两国乃至对整个亚洲都非常重要。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举,而今年,温总理访日是"融冰之旅"。那么,我们开展佛教文化交流在其中有何意义?

方老师说:"我认为中日佛教之间的交流很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做,文章要做得好,是有难度的,但不是不可以做的。温总理跟我说,佛教是可以交流的,他这次去日本就跟创价学会交流得很好。我觉得,总理的话表明,他对佛教文化交流是持肯定态度的。"

在整个东北亚,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共处,都可以发挥佛教的作用。佛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纽带。在西北方向,蒙古、俄罗斯都有信奉藏传佛教的信徒。蒙古国成立以后甚至一度以佛教为指导思想。再往西,中亚一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等国家也有许多佛教徒,中国的华严宗的创始人就是乌兹别克的侨民后裔法藏。中国的很多佛教宗派是由不同的民族来创立、倡导的,挖掘它的历史文化之源有利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再往西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在历史上也都信仰佛教,和中国有着密切关系。同样,东南亚也有很多佛教国家,他们和我国的云南省傣族地区所信仰的佛教是一样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

可见,在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交往中,佛教也是一条联系的纽带,对内它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它有益于构建和谐世界。这是因为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不仅没有发动过战争,而且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大融合、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因为佛教讲缘起论,认为事物互相之间缘起共生,互相依存,互为因果。如果消灭他人,就意味着消灭自己,所以它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讲和谐的。它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提倡和谐的。

记者手记:我们以前都没有听过方老师讲课,这次采访弥补了我们的遗憾。方老师讲话思路连贯,自成体系,使我们在成稿的过程中省却了不少气力。可以想见,正是多年的学术生涯成就了方先生严谨的思维、渊博的学识和极高的声誉。所以,在人大图书馆里,温家宝总理会说:"哦,方立天,这个名字我记得。"也由于此,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方老师关于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的阐述会赢得好评和回应;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这样一个领域里,方老师能够与我们分享他的感悟和经验。黄金纽带可融冰,希望在学界、教界和政界的共同努力下,黄金纽带会为中日两国乃至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带来一个温暖和煦的未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其实时光易老

    其实时光易老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血气方刚,敢爱敢恨,初中,高中,大学!唉时光,旧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远去,我们不在那么冲动,我们可是怀疑,背叛,互相伤害,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狗——其实,时光易老:我们,不再是我们,却还是我们。
  • 超神学院之鳄霸

    超神学院之鳄霸

    宇宙诞生137亿年,神河早已布下星网!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智慧生命!我们正座落在100亿年的节点上!可是这的短暂的37亿年历史,也随着神河文明的毁灭而消亡!天使和恶魔的战争已经白热化!曾经锋芒万丈的烈阳日见腐朽!卡尔的阴谋不断展开!未知的三角体,即将来临的虚空时代!一切都变了,平凡的生命饱受摧残!宇宙在崩坏,文明在倒退!既然战争无法避免,就让我这个迷失的生命终结这一切!寻找历史中失落的文明!作者实习中,更新随缘!
  • 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

    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

    海尔是一本书,是一部创业、改革、发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书,一部企业文化专著;海尔是一个故事,有着艰辛的过去,辉煌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海尔是一个谜,它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奇迹。
  • 快穿:Boss,你找错人了

    快穿:Boss,你找错人了

    听说凌家小小姐为了寻回以身殉道的三小姐要穿梭无尽时空,归期不定。某人坐不住了。自家媳妇儿那么可爱,万一被人拐跑了怎么办?!于是……万千世界,千里追妻。“媳妇儿,你忘记带上你家夫君了。”某人不要脸道。凌夜:“……boss,我们不熟,你找错人了。”
  • 你我皆有来历

    你我皆有来历

    浪漫主义文学“最后的骑士”、《最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最经典散文集。我是把散文当诗写。散文跟诗近一些,小说跟戏剧近一些。我希望我的散文,“闪闪发光,沧浪作响”,这八个字,是郭小川对诗的语言的要求。——高建群。我把每一件作品都当作写给人类的遗嘱。我经历过很多事,我受过很多苦,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大世界,我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我常常觉得,不把自己这些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写出来,告诉世界,告诉给未来的人类,而自己就撒手长去了,那真是一种可惜……——高建群。什么是佛?佛是开悟了的众生;什么是众生?众生是还没有开悟的佛。人生的悲或喜,在于你看世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如何?
  • 帝女凉灼

    帝女凉灼

    “公子,你认错人了,我并不认识你,更从未去过你说的地方,”凉灼无视了眼前这个气势强大的男人眸色之中的沉痛复杂,轻描淡写地转身离去。认错人?从未?一句话,字字皆是伤人的字眼。三千年的执着找寻,岂是一句话就可以了结的?不可能。他给了她无底线的宠爱,她却转身轻易离弃。他为她弑杀寒凉,冷冽无情,她却淡然一笑,“你看,强加给本姑娘的罪名,虽然于本姑娘无碍,本姑娘也并不是什么斤斤计较之人,可却伤了你身边之人,所以,宸执……我不愿当这替罪羊,你明白吗?”只是,这隐隐作痛的心口又是怎么回事?(绝世宠文,欢迎入坑!)
  • 我是你的不二之臣

    我是你的不二之臣

    “他们说我天煞孤星,命里克夫。” “我不怕。”“说我水性杨花,勾三搭四。” “我不信。”“狼心狗肺,爱上我会很苦。” “我不苦,”男人薄唇轻掀,神色认真,“其他人怎么说,我不在乎,因为那是别人。我只在乎你,因为你是顾长欢。” 后来,她浑身浴血,拉着他的手:“薄慕寒,我病了,控制不住我的手,你救救我好不好。” 他说:“欢欢别怕,我帮你擦干净。” 你是我的光明,亦是我的天上人间。
  • 从零开始学演讲

    从零开始学演讲

    本书从演讲内容(即演讲的基础知识训练)、编排故事(即演讲观点和内容的创新训练)、把握技巧(即演讲的效果和艺术提高训练)等几部分出发,详尽地介绍了演讲的知识经验和经典案例,围绕演讲中最关键的要素重点论述,帮助读者稳扎演讲语言基本功,提高演讲内容说服力,升级演讲艺术感染力,扩大演讲口才影响力,从而轻松自如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演讲场合。无论你是零基础的“菜鸟”,还是已成功出入多种公众场合的大物,都能从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希望通过本书的指导和点拨,让读者实现语言的突破,成为口才出众、演说水平一流的超级影响力人士。
  • 我的叔叔余乐

    我的叔叔余乐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我的叔叔于勒》,写这篇文章的人叫“莫泊桑”,我记得他还写过一篇叫《项链》的小说。我怎么在这么多年以后,突然想起一篇课文了呢?这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叔叔。莫泊桑的“叔叔”叫于勒,我的叔叔叫余乐。有意思吧?听起来差不多呢。于勒在游轮上做下等事,潦倒到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愿意上前相认。我的叔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虽然叫余乐,可是他的一生一点都不快乐。他不快乐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他娶了一个美女做老婆。——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不,绝对不是。
  • 心向所致

    心向所致

    向长归知道,当他遇到苏忆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完了。苏忆是谁?整个江城的人都知道是向小公子的掌中宝。有时候苏忆自己也很懵向长归是谁?搞了半天人家苏小姐根本不认识向小公子不行,向小公子郁闷了:我长得那么帅,她不可能不认识我。然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苏忆每天赶公交都能遇到一个长得不错的小帅哥,不管车上有没有空座都要给她让座,让她不得不多花些钱打出租每次逛街苏忆总感觉有人在跟踪她。她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又舍不得买的,第二天总能收到搞得苏忆换了三次房子。很久之后向小公子不满了,我就这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