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65

第65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6)

然而,佛教与儒家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分歧,决定了彼此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深刻的。这种矛盾又主要是由儒佛两家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根本不同而引起的。儒家提倡成就理想人格——圣人,为此主张珍视人生,重视人体生命格局的开发,而这种生命格局的开拓,就是生命活动凭借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诸人际关系,以实践其理想,立功、立德、立言,以贡献于社会,从而成就崇高人格。从这种人生理想出发,儒家十分重视人间关系的结构架设,如三纲五常等。佛教却不同,它认为人自身的思想、言论和行为造成了人生的痛苦,而人生理想则在于解脱。人应该采取一套解除痛苦的修持方法,以超脱世俗世界,进入涅槃境界。所以儒家重人事,重现实;佛教重解脱,重出离。佛教伦理观念的泛滥,势必对儒家的伦理观念起一种腐蚀、瓦解作用,从而危及儒家的社会理想结构。这样,自佛教传入后,儒家学者就不断地从伦理道德角度发起对佛教的攻击,主要是抨击佛教徒违背中国传统礼仪、不敬君父、不娶妻没有后嗣违反孝道等。佛教内部则有一些人出来辩解,像慧远、契嵩等人,采取或调和、或妥协的态度,论证佛教理论实际上是不违背中国伦理的。

在儒家的所有攻击中,关于佛教违背"孝"道的攻击是最为猛烈的。"孝"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家族伦理的轴心,是维持家族组织结构和维护封建秩序的基本杠杆。面对这个问题,佛教基本上是采取妥协的方法,以维护佛教的地位。佛教一方面发掘原有佛经如《盂兰盆经》、《六度集经》中关于孝亲的内容,另一方面还专门编造伪经、撰写论著来大力宣扬佛教的孝道论。著名的伪经有《父母恩重经》,论著有契嵩的《孝论》、智旭的《广孝序》等。

佛教在调和儒、佛伦理学说矛盾的同时,也以它独特的理论对中国伦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佛教的佛性论,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的理念。后来受此影响的如禅宗、天台宗等派别进而发展了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丰富了中国伦理道德的内容。

(四)佛教与中国文学

随着佛典在中国的翻译和流传,僧人与文人名士交往的增多,寺院讲经方式的普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方面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方面,无论是体裁还是内容,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印度佛经重形式上的布局和结构,如《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普曜经》是长篇故事,《须赖经》是小说体作品,《维摩诘所说经》、《思益梵天所问经》是半小说体、半戏剧体的作品。这些形式、体裁在中国唐代以前基本上是没有的。唐代僧人创造变文,用"俗讲"的方式来说唱佛经,同时也说唱世俗故事,这影响了唐人的"说话",而"说话"后来发展为宋代的"话本",进一步发展成为章回体小说。佛教还为我国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提供故事来源。如《搜神记》、《幽明录》、《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小说的内容都包含了大量的佛教因素。

在音韵学与诗歌方面,佛教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齐梁时代文学家沈约、王融,以及与沙门昙济过从甚密的周颙,在梵声的影响下把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沈约一派的诗歌创作,体裁短小,十分重视声律,史称"永明体"。"永明体"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的重要转折。魏晋时期,在大乘空宗一切皆空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佛教学者借着以玄学入诗的步调,创造了一种优游自得、寂静恬适的诗境,由此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了佛学渗入诗歌领域的新局面。到了唐代,禅宗兴起之后,佛教理论,特别是禅学对诗歌的作用变得空前巨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即把禅意、禅味引入诗中,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即以禅宗的观点(禅理)论诗。

在说唱文学方面,佛教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南北朝以来,佛教为了进一步在民间吸引信徒、扩大影响,开始推行经文的"转读"、"梵呗"和"唱导"三种宣传教义的方法。"转读"也叫"唱经"、"咏经",即诵读佛经,使人听懂。"梵呗",佛教歌赞,是用声音感人。"唱导",宣唱开导,讲经说法。这些方法是把佛教深入地传到民间去的路子。由于有诵读、讲说、歌唱、赞叹,有说有唱,说唱结合,因此不仅开佛教"俗讲"的风气,还导致了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等通俗说唱文学的产生。

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方面,佛教的"言语道断"说、"顿悟"说为严羽的"妙悟"说和王士禛的"神韵"说提供了理论基础。王夫之以佛教因明学论诗,发展了"现量"说。佛教关于"境界"的理论,影响到了后人如王国维等所标榜的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境界"说。

在文学语言方面,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了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常用的稳定的基本词汇。比如世界、如实、实际、觉悟、彼岸、因缘、三昧、烦恼、解脱、方便、平等、相对、绝对、知识、功课、一针见血、三生有幸、三头六臂、五体投地、隔靴搔痒、拖泥带水、本地风光、唯我独尊、不可思议、快马加鞭、皆大欢喜、表里不一、大千世界、痴人说梦等等,都是日常不能离开的语言。

(五)佛教与中国艺术

艺术是佛教宣传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佛教的宣传重视调动艺术上的形象思维,塑造佛、菩萨等的艺术形象,以期引起人们的惊奇、畏惧、崇敬和信仰。这往往需要采取艺术夸张的手法,把佛、菩萨等的形象给以极度的神秘化、理想化,如所谓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使人们对佛产生无限庄严伟大的神秘感和美感。

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寺院建筑为中心,以雕塑、绘画和音乐为辅助的整体艺术环境。寺院建筑包括佛殿、佛塔和经幢,其表现力求形式宏伟庄严、精美华丽,并与周围的山水自然环境相协调。佛教雕塑是指寺院和石窟中雕刻、塑造的尊像,以及各种金、石、玉、木、陶、瓷等雕刻的器皿或艺术品。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雕塑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佛教传入后,中印不同的艺术形式冲撞融合,发展出以表现佛、菩萨等佛教信仰为主题、技巧精细圆熟、风格庄严富丽的新雕塑艺术。代表性的作品为敦煌、云冈、龙门的石窟造像。佛教绘画艺术传入中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家吸取佛教绘画的技术,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至隋唐时,佛教绘画臻于鼎盛。这一过程中,还涌现出顾恺之、吴道子等大家。佛教音乐是伴随着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这些传入的佛曲和中原地区的语言及音乐传统不相适应,不能配合用汉语译出或创作的歌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僧人就采用民间乐曲或宫廷乐曲,来改编传入的佛曲,或者是直接创造新佛曲,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的佛教音乐。长期以来,佛教音乐一直吸收、利用民间的乐曲来充实自己,这样,它不仅丰富了自身俗讲、变文、诵经等活动,同时也对保存和发展民间音乐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六)佛教与中国民俗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两千多年来绵延不绝,各类民间风俗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它的影响。首先是各种民间的节日。如,腊八节,据佛教说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举行盂兰盆会;藏族人民以"萨格达瓦节"活动纪念释迦牟尼涅槃成佛;傣族人民以"泼水节"活动纪念佛祖的诞辰和成道日。其次,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轮回转生等观念也对民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以烧香拜佛、供奉果品、布施斋僧、修建寺庙、塑像造塔、刻印佛经、广做法事、许愿还愿等方式来表达对佛、菩萨的景仰和崇拜。此外,佛教的某些制度也在民间习俗中体现出自己的影响力。比如,放生就来源于佛教,佛教的火葬对中国丧葬习俗也发生了有益的影响。还有,佛教因禁断肉食而发展出来的美味素食、由于坐禅需要及过午不食规定发展而来的佛教茶道,也被融入了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中。

四、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特有的内涵和方式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在我国宗教研究领域中,佛教研究起步最早,研究人员最多,研究热度最高,研究范围最广,研究成果也最为丰硕。

我国历来具有重视撰写僧传教史的传统,当代学术界承此传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成为20世纪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心所在。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该书方法细密,考证精审,论述严谨,文字精练,创见迭出,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好评,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汤氏的又一著作《隋唐佛教史稿》系大学讲义,勾勒出了中国佛教鼎盛时期的轮廓架构。陈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和《释氏疑年录》三书,也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已出三卷,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比较充分地吸收利用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和考古发现,内容充实丰满、富有新意。由杜继文主编的《佛教史》是中国学者对佛教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史金波的《西夏佛教史略》,填补了唐代以后佛教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地方性佛教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涌现了《福建佛教史》、《江西佛教史》、《杭州佛教史》和《长安佛教史》等一批著作。至于谢重光、白文固合著的《中国僧官制度史》、张弓的《汉唐佛寺文化史》和郝春文的《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则是在僧官制度、佛教寺院和僧人生活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二十多年来,藏传佛教与密教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出现一些论著,重要的有王森的《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再有吕建福的《中国密教史》、索南才让的《西藏密教史》和班班多杰的《藏传佛教思想史纲》,均引起学界的关注。在上座部佛教研究方面,有刘岩的《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张公瑾的《贝叶文化论》等。

对佛教义理、思想及其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是近百年来佛学研究的重点。早在1919年谢无量推出了《佛学大纲》,后来诸如蒋维乔的《佛教概论》、黄忏华的《佛学概论》、王恩洋的《佛学通释》、印顺的《佛法概论》,以及笔者的《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在佛教思想史类著作中,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两书极具功力。前者系统论述了印度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和晚期大乘佛学,后者论述了中国佛学的传译、典籍、师说、宗派、传播区域及思想渊源等,穷原竟委,条分缕析,学术价值甚高。

对于宗派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的研究,在本世纪也屡次兴起热潮。胡适是现代禅宗史研究的开先河者,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他先后发表《禅学古史考》、《楞伽宗考》、《菩提达摩考》等文章,对早期禅宗史提出了独到见解,有力地推动了禅宗的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从印度到中国禅》,杜继文、魏道儒合撰的《中国禅宗通史》,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吴立民、徐荪铭等撰写的《禅宗宗派流源》,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也都对禅宗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对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唯识宗,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对佛教人物的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如对慧远、僧肇、智、法藏、慧能等佛教史上重要人物的研究,均有专著问世。撰写佛教高僧评传的态势方兴未艾。

佛教文献的整理、考辨、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如南京金陵刻经处选编的《藏要》、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吕澂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石峻等编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方广锠主编的《藏外佛教文献》及其著作《敦煌佛教经录辑校》与《八至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以及陈士强的《佛典精解》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大陆"传统文化热"相生相伴,佛教文化研究也出现了热潮。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著作,一时如雨后春笋,佳作迭出。

佛教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不少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当前佛教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研究人员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研究工作缺乏开拓性;对佛教研究中的难点迄今尚无显著成果;对宋代以后的佛教、西域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律宗、三阶教、唯识宗、净土宗、居士佛教、女众佛教、大众佛教(民间佛教)、修持佛教,以及当代佛教等领域的研究均比较薄弱,且至今尚未写出一部系统、全面、深刻的中国佛教通史。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佛教研究工作者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付出更多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法句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 卷1,日本高楠顺次郎等编,199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见《大正藏》卷8。

《法华经》,见《大正藏》卷9。

《大方广佛华严经》,见《大正藏》卷9、10。

《佛说阿弥陀经》,见《大正藏》卷12。

《大般涅槃经》,见《大正藏》卷12。

《解深密经》,见《大正藏》卷16。

《那先比丘经》,见《大正藏》卷32。

《大乘起信论》,见《大正藏》卷32。

《佛地经论》,见《大正藏》卷26。

《中论》,见《大正藏》卷30。

《唯识三十论颂》,见《大正藏》卷31。

《异部宗轮论》,见《大正藏》卷49。

(后秦)僧肇:《肇论》,见《大正藏》卷45。

(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见《大正藏》卷48。

(唐)法海:《法海集》,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

敦煌本《坛经》,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

(梁)僧祐撰,苏晋仁、萧炼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北京,中华书局,1995。

(梁)僧祐:《弘明集》,见《大正藏》卷52。

(梁)慧皎:《高僧传》,见《大正藏》卷50。

(唐)道宣:《续高僧传》,见《大正藏》卷50。

(宋)赞宁:《宋高僧传》,见《大正藏》卷50。

同类推荐
  •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本书汲取佛教禅门精华,指导人们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修炼智慧生命,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我们的心灵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就会看到晴天丽日。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意,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把我们这面灵魂的镜子,擦拭得更亮。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侠在末世

    侠在末世

    元龙的新书《折寿修仙》已经发布,望看官们支持!“天不生李知行,末世万古如长夜!”白帝城外丧尸如海,无边无际。城中救世军与武林高手率百万民众浴血半年,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在也支撑不住。正当救世军最高统帅决心捍卫人类文明的尊严引爆氢弹时,碧空远处飞来翼展千米的巨鹰,鹰背之上黑点纵身跃起,背负重剑的青年自平流层踏空而来!“第一戒,安静!别开火!丧尸、怪兽对火药味和超过60分贝的声音极度敏感。枪、炮、坦克,现代武器决不能用!”“第二戒,末世命如草芥,学好武功!”丧尸横行,江湖再现,隐世高手纷纷出世,各门派纷争四起。且看少侠李知行怎么闯末世……
  • 绝代宠妃0a

    绝代宠妃0a

    一颗改变命运的紫禁星,一个对外高冷,对内执垮的摄政王,一个身心高洁,重情重义的大王爷,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二王爷,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隐居山林的隐士...“本王的女人,任何人都窥视不得,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若再有下次,我不介意沾上人命”“我从来都不想让你参与官场的纷争,若是可以的话,我想保护你...”“我以为得到了天下就会得到她...”“空有一身庙堂技,可我只想做个江湖人”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 我在八十亿年后晒太阳

    我在八十亿年后晒太阳

    穿越到八十亿年后,林天涯就是想每天晒晒太阳,无惊无险过一生。但残酷的现实,却一把把他推入波澜壮阔的生活中……注:这是一本主角被失误魂穿,为了活命,无奈崛起,在星际争霸的大时代中,活成一个传奇,不小心在历史书中,留下一系列痕迹的都市向未来文。
  • 薄少你踩着我尾巴了

    薄少你踩着我尾巴了

    小九第一部已经出来咯~书名《萌狐娇妻,甜甜哒!》主要讲述小九跟大魔王的前世!“老公,她们说XX家炸鸡超级好吃~!”某男头也不抬吩咐:“把那家炸鸡店买下来。”“老公,她们说我很适合那部剧女一号~!”“把那个剧组承包下来。”“
  • 娇涩弃妃很倾城

    娇涩弃妃很倾城

    【◇◆逝忆】新婚之日,他与别人亲亲我我,怨恨难消,既是最爱亦是最恨,一夕之间,她成为慕容家的大小姐,昔日容颜不改,而他竟是冷峻的大皇子,身边女人无数,娶她却又将她当作妓女一般蹂躏,看到肮脏的自己,对他的恨意油然渐生,封离城,这个亲手毁了她的一生的人,令她家破人亡,却在她失去一切的时候重新爱上她,潇然梦下,为了皇位为了女人,争权斗势,输赢不定。
  • 错过是余生

    错过是余生

    新书《非常厨娘》于2.1号发布,请大家多多关注呀!!
  • 腹黑贤妃不好惹

    腹黑贤妃不好惹

    重生了?!回到最初的开始!灭族之恨,杀身之仇!如何能不报!……东宫太子,当朝皇子,且一一为我所用!候爷夫人,皇后娘娘,世子,小妾,欠我的都给我还回来!……倾城绝世重情重义的他,前世无知错过,今世一定牢牢抓住。……只尘埃落定,眼看幸福在望时,却不料,一个穿越而来的她,会成为她和他幸福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无妨,你是穿越,我是重生。且看重生女如何PK穿越女。****女主的话****为奴怎样?亦可风华万千!无盐怎样?亦可冠盖京华!且看重生之后的她,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倒命运的车轮!*****推荐自己的完结V文******《二品嫡女》*****推荐好友的文*******夜初《悍妾当家》南湖微风《一等弃妃》诺诺宝贝《青梅王爷竹马妃》一栗红i尘《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木木夕雨《嫡女不打折》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贤妃不好惹》
  • 特种兵之世界最强兵王

    特种兵之世界最强兵王

    穿越特种兵世界,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男人!他,是华夏的守护神!他,是敌人的梦魇!他,更是无数女人的梦中男神!这是一个用武侠制霸世界的故事……
  • 不悔录

    不悔录

    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一位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从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部队作家,突然因意外情况转业,而成了地方作家协会的领导。用主人公自己的话说,论当兵,部队是正规军,地方是民兵,而论当作家,部队是民兵,地方才是正规军。本书以第一人称自叙传式的写法,描写了主人公柳直正值“不惑”之年,由“民兵”转而为“正规军”的特殊经历,及其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作品大胆,真实、冷峻而又细腻地揭示了这位特殊知识分子,在自己人生转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心电图式的心灵独自,其中既有个人与工作交织着的复杂矛盾,又有与之交错的复杂家庭矛盾,以及激烈的婚外感情纠葛。
  • 卿本佳人之长明灯

    卿本佳人之长明灯

    本文讲述了柳如烟在遵从父命北上幽州进献途中遭遇了一场雪崩天灾,她的灵魂去了地狱转世投胎,同时遇难的马兰花借尸还魂,成为了假的柳如烟,她每夜子时必为恶梦纠缠,恶疾无医可治。她与青梅竹马自幼婚约,后来在万年长明灯幻化而成的长存公子锲而不舍的情爱攻势下二人深深相爱。最后因千年妖娥的强行介入,导致二人分崩离析,乃至阴阳殊途。为救回柳如烟,长存不惜上刀山下火海,逆天而为篡改生死簿……魂魄归位,柳如烟肉身腐胔,长存前往鬼域天山换取圣药,不料鬼域雪姬提出苛刻条件……还魂归来真的柳如烟面对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呢?山盟海誓、生死虐恋、矢志不渝、虚以委蛇、波谲云诡、尔虞我诈……巅峰对决,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