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56

第56章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2)

(709-788)幼年出家,后到衡山结庵,整日坐禅。经怀让开导,豁然契会,侍奉十年,深入堂奥。后赴福建,再至江西,创建禅林,聚徒说法。因本姓马,后世称为"马祖",有"马驹踏杀天下人"(《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28页。)的传说。又因道一在洪州弘传慧能、怀让的宗旨,时称为"洪州宗"。道一是禅宗南岳一系的主要奠基人。与佛教平民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马祖在禅宗义理、接化方式和禅林创建等方面,都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新发展。道一根据慧能的性净自悟的学说,倡导"即心即佛"说。史载:"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28页。)马祖道一宣扬"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28页。)。又恐人落于知解窠臼,执著心与佛,而倡导"非心非佛":"僧问:"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同上书,129页。)相传马祖弟子法常有这样的故事,法常因听马祖"即心即佛"的说法而得悟,后到浙江余姚南大梅山修行。马祖为考察法常的领悟程度,特意派一个人去见他,说马祖近来义讲"非心非佛"了。法常回答说,任他讲"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那人回去面告马祖,马祖对大家说:"梅子熟也。"(详见《景德传灯录》卷7,见《大正藏》卷51,254页。)这说明"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是从表诠和遮诠两方面说明众生心性与佛性是相即无异的。道一从"即心即佛"思想出发,进一步认为佛道不用刻意修行,并提出"平常心是道"的命题:"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景德传灯录》卷28,见《大正藏》卷51,440页。)这段话意思有三:一是众生自性具足,不需另行修道,只要求不造作,不沾滞,也即不污染心性。二是众生若能了解道不用修,但莫污染的道理,不随名起相,起惑造业,如此众生心即是圣心。这种圣心是众生本来具足的。由此也可说,众生平常心也就是本来具足的圣心,平常心就是道。三是悟得"平常心是道",由此日常行事、行住坐卧、应机接物都是道,都是修道,无须别样修持。道一的这一思想,彻底地把寻常生活与禅修统一起来,强调在日常实践中去体会意义,发现理想,从而把禅引向了生活化、行为化,为佛教修持实践开辟了新途径、新天地,为平民在平常生活中禅修指明新路向、新方法,对后来修禅的人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禅宗修持史上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接机和教学的方式上,道一也有新的发展。他从教人返本还原、悟得本心的基点出发,运用打、喝、画地、竖拂等方法,截断学人的情执、知解,以求自悟。后人评论其机锋峻峭,变化多端,卷舒擒纵,杀活自如。此经弟子西堂智藏进而影响义玄,开临济宗风。道一在江西开辟荒山,创建禅林,开堂说法,声名鹊起,声誉日隆,四方禅者奔凑而来,学人云集,弟子有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等一百三十九人,后奔赴四地弘法,各为一方宗主,多有建树。慧能后,禅宗以道一的门叶最为繁荣,禅宗也由此而大为兴盛。相应地,佛教平民化的倾向也益趋显著。

四、怀海对禅林教规建设的贡献怀海

(720-814)出家后,修行严谨,阅藏多年。因闻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竖立南禅法幢,遂前往参学,为入室弟子,相传师徒间有"野鸭子"公案(详见《百丈怀海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31页。),又有"祖(道一)振威一喝,师(怀海)直得三日耳聋"(详见《百丈怀海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31页。)之说。怀海侍奉道一六年,得到印可。道一圆寂后,怀海曾补师位,接化学人。后至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弘法,世称百丈禅师。怀海继承道一的"平常心是道"思想,而在体用关系上,更明确具体地阐发了即用显体的南岳禅法心要,他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同上书,133页。)他认为众生心体(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污染,就能随事显现,与诸佛无异。据此他宣扬大乘顿悟法要是:"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百丈怀海禅师》,见《五灯会元》卷3,133~134页。)怀海的最大贡献是,糅合大小乘律,制定了《禅门规式》,后世称为《百丈清规》。《清规》为禅院确立了组织体制、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规定禅宗僧众不再住在律寺,别立禅院居住。禅院的最大特点是不立佛殿,唯设佛堂,表示以"法"为重。规定实行"普请"(集众作务)法,上下平等,协力劳动。怀海苦节高行,带头劳动,勤劳不息,后禅林流行有怀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同上书,136页。)的佳话。这对培育禅院内部的平等关系,养成热爱劳动以及勤劳节俭的习惯,都有重要意义。又规定设立住持,住在方丈,尊为长老。此外还有关于禅院事务的种种规定。可以说,怀海创立禅院,并初步完成了禅院的制度建设,从教规的层面推动了佛教平民化的发展。怀海弟子众多,其中杰出者有沩山灵、黄檗希运等。沩山门下出仰山慧寂,师弟共创沩仰宗。黄檗门下则出临济义玄,创临济宗。

五、小结

从上简述可知,慧能和怀让、道一、怀海诸禅师在教义、教规、修行方法、生活方式、寺院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为平民佛教奠定了基础。这种佛教平民化倾向奠基工程的主要特色是:

教义人文化:禅宗理论的核心是性净自悟,强调人心本性的清净、呈现;强调人人都平等地具有佛性,一旦佛性显现,即成佛道。"平常心是道",佛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人与佛的距离拉近了。这实质上是把佛教义理归结为人的主体心性学说,带有鲜明的人文化特征。信仰入世化:禅宗认为佛法不离世间,不能脱离世间寻求智慧和解脱,又鼓励在家修持,从而消除了在家与出家、世俗与佛国、此岸与彼岸的鸿沟,这大大淡化了佛教的出世主义色彩,增强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传统的协调。方式简易化: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以自悟、顿悟为修持方式,成佛与否,只在悟与不悟之间。修持人不用坐禅,不必读经,也不需拜佛,只要排除妄念,保持心性清净,体悟本有自性,当即进入佛地。这为广大平民提供了一种适应其心理需求和传统习惯,而又简便易行的修持方式。修行生活化:禅宗认为行住坐卧都蕴涵禅道,日常生活都充满禅味,修行者要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从中体悟禅意,显现自性,成就正果。这被洪州宗人视为禅师修行的基本轨迹。经济自给化:怀海提倡农禅生活,不仅把劳动生产与禅修生活结合起来,也为禅僧物质生活的自给提供保障。寺院经济基础的改变,也缓解了佛教与社会的经济利益冲突,有利于禅宗的发展。上述禅宗的特色适应了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变化,适应了平民社会的需要。与禅宗相近,同样富有平民化色彩的另一佛教宗派是净土宗。净土宗以其念诵佛号就可往生净土的宗旨,而对下层平民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在宋代,禅净两宗最为流行。朱熹描述宋代佛教信徒平民化的现象说:"不问大人、小儿,官员、村人、商贾,男子、妇人,皆得入其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26《释氏》,第8册,30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随着佛教从上层社会走向平民社会,不仅佛教信徒的重心由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转向下层平民,而且宋代佛教寺院和僧尼在数量上也比唐朝多,佛教更加深入民间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地影响民间习俗。佛教平民化与佛教世俗化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从禅宗的平民化过程来看,实际上又伴随着世俗化,这表现在随顺尘世、附和习俗等诸多方面,从而冲击了佛教固有的特质。一部中国禅宗史表明,佛教平民化与佛教世俗化几乎同步发展,佛教不做适度的世俗化变革,就难以平民化,而过度世俗化又必将淡化佛教的超越性、神圣性,也即淡化佛教的宗教性。如何把握世俗化的"度",如何协调世俗化与神圣性的关系,看来始终是关涉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大名士

    三国大名士

    游戏账号被盗的徐康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幸运的是他获得了魔兽中各个职业的绝招,于是他决心成为一代名士,并开始在这个时代搅动风云……本书集历史、穿越、游戏、变身、亲情、友情、爱情为一体,乃是帅鸦呕心沥血之作,值得一看!若是不好看,作者便吞翔自尽!
  • 快穿之宠妃嚣狂

    快穿之宠妃嚣狂

    云嫣然一朝穿越,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无是处的白痴。什么?太子退婚?屁大点事!给补偿就行。李氏找茬?胖揍一顿,扔大街。易凉引气二层?什么玩意?让他断子绝孙就好。太子云霜落在面前秀恩爱?......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公孙子卿是干啥?趔趄!看着像口香糖甩也谁不掉的人,云嫣然觉得一阵大头。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不管了三十六计,跑为上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尸变男尸之谜

    女尸变男尸之谜

    清朝光绪十三年,成都府华阳县令李威,清正廉明,执法如山。上任后旧案积重,新案不断发生,弄得他八方掣肘焦头烂额。这天早晨,他起床后衙役急急来报:“大老爷!今有东门外年丰巷的谢街正前来报案!”李咸一怔:“什么案?”衙役回禀:“人命案。”“真叫人没有片刻闲着哩!传谢街正!”衙役把瘦瘦高高的谢街正带了进来。李咸问:“谢街正,你所报人命案是怎么回事?”“禀大老爷!”便详细禀报了案情。
  • 庄生梦蝶奇侠传

    庄生梦蝶奇侠传

    本书专治各种无聊。主要讲述了从春秋战国开始名门望族的爱恨情愁,道义仁谋,以言情和玄幻为主,同时结合了历史,武侠,权谋,传记,搞笑等元素。可以孤篇独章,也可以前后相连。历史为骨,艺术为翼。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九逸天下

    九逸天下

    “我们九人一定可以打破现在,开创新的时代,改变我祖兵元界的气运兴衰!我要称帝,我要开祖!”夜君邪喊得面红耳赤。周围八人该干嘛干嘛,一个理他的都没有。“喂喂,你们的斗志呢?”“你称帝君临天下,我岂不是要辅佐你?!”八人异口同声得道:“我来称帝,你辅佐我!”闻言,九人大打出手扭成一团,场面乱的不可开交。
  • 糖心蜜意

    糖心蜜意

    总裁大大说我是甜品界第二傻,第二白,第二甜。我问总裁,第一傻,第一白,第一甜是谁呀?总裁大大摸摸我的头,朝我笑着说:傻孩子,第一当然是我呀。总裁大人,作为甜品界最萌傻白甜,我代表草莓蛋糕,樱桃蛋挞,香草奶酪,芒果甜甜圈一起说爱你!来,么么哒!嘤嘤嘤嘤,这个故事真的,好傻,好白,好甜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玩恋

    玩恋

    小哥哥小哥哥,网恋吗?我萝莉因。网恋,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世界上太多的渣男。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不好的,因为什么?因为她们容易上当,甚至分手后,那个情绪,是很难控制的就比如我,就是个例子
  • 那年一叶知秋

    那年一叶知秋

    医药世家的叶秋未在十二岁时,上山采药意外搭救了被绑架的跌落山谷的白氏药业少东家白言一。被救后的他迷糊间看见的小女孩手臂上白色的绷带,误将姐姐当成妹妹,知道了一个叫夏末的女孩救了自己。十年后,白家前来提亲,欲将夏末娶入白家。而真正的救命恩人秋末从未等到他的那一句“谢谢”。一次意外上山,白言一遇见采药的叶秋未,才恍然大悟,她才是当年救自己的那个小女孩……后来发现,原来她是一个自幼习武的女汉子,动不动就对自己拳打脚踢,还得理不饶人,另外一副行侠仗义的英雄主义……即使这样,白言一还是对她心动了,想要将她收入私囊,占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