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52

第52章 佛教必须现代化

方教授接受我们专访时,亦提到佛教的现代化问题,他说:"现代的佛教一旦离开人间,离开生活,就没有路可以走。可以这样说,时代不同了,佛教也需要追随现代化。"

他提出: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化,香港现在也面对知识化转型的问题。现代化生活取代旧有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今天我们活在城市化的模式中,人与人的关系隔膜,弘扬佛法的方式亦需要有所改变,面对城市人,宣扬佛法的方式亦应该紧随时代变化,切合城市人的需要,加以调整。

教授还说:"今天,时代发展太快,我们固然要创新,不能死抱传统不放,但是我们也要继承传统,超越传统,要比传统更前进,但这些前进不是要割断传统。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恢复某些优良传统,继承优良传统,再加以创造性的转化,使其内涵结合时代的需要,赋予新的意念,来适应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帮助城市人解除痛苦

方教授认为佛教就有很多优良传统,特别是"慈悲"、"平等"的思想。"譬如说慈悲,是要我们做对大众有意义的事,要了解大众的痛苦,帮助他们化解痛苦,为大众带来快乐。由此我们就要考虑一下,目前应该怎样做?香港市民现在有哪些痛苦?失业、负资产、楼价下降是他们现在最大的痛苦;独居老人没有照顾,他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十分痛苦。这些痛苦,都不是古代社会所有的。古代社会以农立国,生活靠吃田里种的食物,并没有现代都市人遇到的失业等问题。古代父母和子女都住在一起,讲四代、五代同堂,也没有独居问题。如今现代人坐十几小时飞机就能飞到世界的另一端,所面对的痛苦内容和类型都变了。"

他深信佛教在帮助大家化解痛苦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认为佛教应该在帮助城市人解除精神上的苦楚这方面进行工作,譬如带动义工服务社群,帮助失业人士寻求工作等,安定人心的苦恼,其实都是佛教最能接引大众的方向。"

农禅并重的时代意义

以前佛教大德所提倡"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如何套入现代社会?"农禅并重"的思想放在今天,是把修行与日常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融入修行,而修行又高于生活,看看能不能做到,若果能做到,这个人就很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人间佛教"的理念也是这样,体现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最重要是解决现代化佛教的道路怎样走,佛教怎样发展,方向始终是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间,这方面佛光山提出了四个原则,就是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悲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大概就体现了当前佛教应走道路的内容。人间佛教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心灵、道德、智慧,但对人生的一些困难问题也需要帮助,在人间佛教的角度考虑,无论在家或出家人,都应该与非佛教徒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打成一片,影响非佛教徒,推动他们提高智慧,化解痛苦。若果佛教徒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推动世界和平;若能重视佛教学术研究,中国佛教就能创造和发展,唐代的八大宗派、近代的人间佛教,都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走出来的。"

佛教优良传统在教育

去年圣诞节前夕,香港文化中心遭受少数青年人狂欢地捣乱和破坏,方教授感慨香港新一代青年人未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道德价值观念模糊,不分是非、不加分析地破坏,对青年人成长、国家的稳定和进步都是不利的。

教授相信,如果青年人能够接受佛教的教育,在狂欢时为建设文化中心的劳动大众设想一下,感念到别人的辛劳成果,甚至考虑到香港社会、国家、民族的形象,想想这样做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印象,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

他说:"部分青年人缺乏道德观念,甚至法制观念,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年人若能关心公物,爱护公物,尊重别人劳动的成果,可以维护香港的良好形象。因为这是表现文明程度、香港的精神面貌的行为。香港的未来,是年轻人的,他们会以怎样的精神面貌、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来维护香港,需要通过教育来达成。"

"文化中心遭青年人狂欢破坏,原是不好的事,但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因为问题出现了,我们知道我们应该给青年人进行好好的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动员社会上有道德修养的人士,来处理和面对问题。通过教育,让青年人觉悟和认识自己做得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大家都来关心和面对这个问题,我对香港还是满有信心的。基于佛教自利利他的理论,如果青年人在破坏公物和涂鸦前,先来考虑别人的利益,乃至于自己生活在这社会上的义务和责任,就不会有不良的行为,此外,佛教在这方面也可以起着教化作用。"

佛教人生的三种关系

方教授指出,佛教是解决人生的三个问题:"一是人与自我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人类面对的最大矛盾,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宗教亦失去它的作用。"9·11"的人为灾难,足以说明人类仇恨的伤害性。如何能化解人的仇恨?佛教就有很好的教法,佛教主张和平、众生平等、自利利他,接受它的教法,人类自然能够和平共处。"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和自己的生活,"现代生活和人的精神灵魂可能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人会遇到多方面的考验:道德的考验、精神的考验,乃至生死的考验。人需要讲求道德、理想、价值,坚持道德的要求高于物质的要求,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才能够追求理想。人需要信仰,懂得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样就需要理想高于现实,但有些人没有理想。我们提倡人应该有理想,才能把人生调理好。这也是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譬如星云大师主张的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就体现出人的高尚精神"。

"佛教一个重要说法是破我执、无我。佛教的空不离有,空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如果有所执著,就违背了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是要实践道德、精神、心灵的修养。"

第二个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不是自我的孤立存在,而是要与整个社会生活在一起的,用佛教观点看,这也是一个缘起的关系,一种因缘和合。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别人包括了社会、民族、国家,具体说还有兄弟姊妹、父母、老师、朋友、同事、同学等等。

方教授说:"佛教要我们认识这些关系是众生平等的,以这样的理念来处理关系。众生都有佛性,不要歧视、轻视任何人,而是要尊重、关心任何人,关心他人甚至于超过关心自己。佛教认为,大善者是能够照顾别人的利益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毫无利己,专以利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这样做,就能够杜绝战争,乃至恐怖活动也便会自然消除。"

"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也括了人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就以上述所说青年人在文化中心的破坏公物行为为例,如果他们考虑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就不会有破坏行为。又或以现今香港特区政府与市民间的关系来说,两者虽然有矛盾,因为一个是管理者,另一个是被管理者。但其中的矛盾,只能通过彼此间的关照、协商来解决。政府要关心市民,市民也要支持政府。香港是一个民主社会,政府自然应体现市民的要求。但每个人若能设身处地考虑社会环境,为对方设想一下,亦不应做出对抗的行为。譬如公务员是否应该减薪,以佛教自利利他观点看,政府、公务员、一般香港市民,三方面都不应单为自己着想,应该为其他两者考虑一下,应该想想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和义务,和衷共济,才是渡过难关的方法。"

最后说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现代化出现的又一问题。科技的快速发展下自然资源日益短缺,水的短缺、沙尘暴的出现等,已经是人类很大的问题。人类如何能够保护自然资源,不再胡乱砍伐树木,实有必要认真对待。此外,滥杀野生动物、工业化污染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灾害。"保护环境生态方面,佛教也有很好的理论,那就是缘起因果的理论。人与自然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众生行为的报应为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人做任何事前都要考虑:我这样做,会为整个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只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权利。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只会为我们自己乃至子孙后代带来灾害。佛教所讲的众生平等,包括人没有权力杀害其他动物,而是应该珍惜、爱护、尊重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空间。"

方教授认为,能够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人间便是净土,这便是人间佛教的理想目标。

对香港佛教日后的发展道路,方教授提供了这样的看法:香港佛教的基础,是由大陆来的一批长老奠定的,以汉传佛教为主,所以基本上应该继承大陆佛教的优良传统,再汲取台湾佛教成功的经验,然后结合香港的特点,走出一条新路。

香港佛教如何能实践"农禅并重"的理想精神,把佛教结合到都市烦琐的日常生活中,在知识化转型的现代社会创出一条道路,仍有待于佛教中人的努力。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修行诸法:洗心禅3

    修行诸法:洗心禅3

    眼睛所见受物质世界限制,如何达到心所见而无所不及?何又为佛家“五”眼?如何禅坐,才能由身体的平静达到心灵的静谧?贤宗法师尽毕生修行所悟,引据佛家典籍,为读者们讲述如何看透尘世苦难,开阔心境,收获快乐人生。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陈立农不知何处奏箫声

    陈立农不知何处奏箫声

    星眸白衫少年容,风华正茂陈立农。切勿上升真人,谢谢配合。
  • 诫子

    诫子

    人间、恶鬼两界千万年来始终受到天道的制约,其中各方势力循规蹈矩,维护各方安宁。故事从一场现代战争开始,深入浅出逐渐的解开一阵阵谜团。这里有炮火连天的现代战争,也有酣畅淋漓的人鬼大战,更有感人心脾的爱情故事。诫子将带着读者开启一趟色彩斑斓的玄妙旅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桑榆传

    桑榆传

    流落在外的苦命林家女,本以为今生全无指望。却不想突然有了个疼爱自已的祖母、外冷内热的父亲、性格爽朗的嫡母,还有了性情不一的姐妹兄弟,这小日子这样过下去也不错。可一眨眼又碰上了个欢喜冤家,可我的青梅竹马怎么办?哪料到冤家路窄,青梅竹马靠边站。好吧!那就往后余生,“冤家”请多关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穿之妖孽帝君太难追

    魂穿之妖孽帝君太难追

    “何为幸运?”“浮生遇你”﹉他是至尊帝王人不识人间爱恨却在她裙下俯首称臣爱得认真。·端暮白:“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满盘皆输”乐忆夕:“夜是灯火不休,你是我爱至江愁”
  • 楚家的儿女

    楚家的儿女

    楚家七个儿女围绕着母亲、财产、亲情,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大战,他们贪婪、无耻,上演着一场闹剧。
  • 媚祸

    媚祸

    解身世之谜,夏侯明月代替姐姐嫁入东宫,一场比拼权谋智斗的棋局就此展开。神秘病弱的太子,身份迷离的贴身丫鬟,狠辣高深的王皇后,阴险狡诈的贤王,冷宫里装疯卖傻的齐妃……波云诡谲的皇宫,她该如何生存?若即若离的翩翩公子容慕熙,忽冷忽热的太子离殇,到底谁才能给她相濡以沫的爱情?她倾尽繁华一生,最终换来回眸一笑,还是叹息一声?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伊煜离殇

    伊煜离殇

    她撞破男友出轨网上聊骚对象后,被那个女人从背后捅刀,魂穿到从未听闻过的“礼秦王朝”。从9岁到36岁,从备受礼秦王朝德高望重的许丞相宠爱的小孙女,到天外仙人张云麓的徒弟,再到皇家钦点的煜王妃乃至皇后,若说评价她的一生,赫赫扬扬毫不为过。但也只是短短二十几年罢了,若说她最难过的事情,莫不过临薨前没有看到她与那个她爱着的男人的唯一血脉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