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400000003

第3章 在善行中避祸招福

善恶到头终有报,多行善事的人必然会得到福报。而善行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与人为善、救人危急、成人之美等等。哪怕是最微小的善行,也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人,进而衍生出另一个善行,由此在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所以,一个人只要心怀慈悲之心,广施善行,便会积善成德。

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万事皆有因果,福祸亦如此,多多行善积德可以消灾、转运。积善养德乃福之根本。正所谓:人若好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人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已远矣。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语出《易经·讼》

语意:永,通“咏”,品评、评论的意思;小,通“稍”,稍微的意思。指不要一听到什么事就纠缠不放,但可以稍加评论。不要惹是生非,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处处顺利。

“讼”是一种人格类型,这种人凡事争先,多自负,他们虽然有与人合作的愿望,但往往傲慢不恭,好为人师,常会引发争端。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此类性格的人要管理好通往内心深处的耳朵。在生活中对复杂的是非之事,听听就算了,不要长篇大论地去加以品评,更不宜长久地纠缠不放。上帝造人的时候,让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听少说,宽和为上,这一条不仅是对“讼”型之人,也是对所有人的良训。

其实,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和是利人利己的根基。因为,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冲突,就有矛盾。面对矛盾和冲突,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化解。宽容与忍让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气度和德行。若处处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生活就难以有平安和愉快。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儿小事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大事,甚至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和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语出《论语·为政》

语意:一个人不讲信用,就难以办好各种事情。

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告诉他要做到三点,要“足食”,即有足够的粮食;“足兵”,即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又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难以办好。

一个“信”字,具有信任别人和对他人守信两重含义。人若能守信,凡事都能做好。为人处世,应信字当头。信用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之道,如果失信于人,必定会自取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语出《资治通鉴》

语意:生活的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人们能轻而易举地接受;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人就会很难适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贤文是指由俭朴节约的生活转变成奢华富裕的生活比较容易,而由奢华富裕的生活变成俭朴节约的日子会比较难。这是古人对治家的经验总结和教训警示,旨在教育我们做人要崇尚节俭的美德。

古人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此消彼长,而人类是这些物质的主宰者。人类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好,就要遵循自然规律,注意和谐发展。如果违背自然规律,浪费资源,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仔细思量,人类的许多罪恶都源于不知节俭。有些人本身天分不足或勤劳不够却要贪恋名利,结果是身心疲惫,甚至弄得家破人亡。有些官员为了邀功请赏或粉饰政绩,向大自然强取豪夺,巧立名目地向百姓收取各种税费,结果弄得环境恶化、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知节俭或违背自然及社会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例如人们开山造田造成了水土流失;超量采煤造成了矿难频发;超量饮酒导致了脂肪肝;过度纵欲导致了阳寿锐减……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比比皆是。所以,节俭应该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美德,只有每个人都形成节俭的意识,践行节俭的行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语出《山海经·海内南经》

语意:古时有一种蛇叫巴蛇,它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

就算蛇能把象吞下去,也一定会因为消化不良而胃胀死亡。贪心就好比是喝海水来解渴,越喝越渴,最后反受其累。其实,蛇是可以吞下大象的,但不能一口吞下,只有化整为零,把大象撕成一块一块,才能把它吞掉。

古时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救了一条有能力的蛇,但是无论蛇如何满足他的要求,都不能填充他的贪欲,他做了宰相还要做皇帝,这个人终于被忍无可忍的蛇吞掉了。由此可见,人要学会知足常乐。现实社会是残酷的,虽然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但也不能一味向前而永不知足,要知道生命的过程由无数个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都设定了一个成功的目标,为了尊重生命,我们应该为每一个目标的成功而庆贺,在每一个片段上知足而乐。为下一轮奋斗储备能量。要记住,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常赢。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语出《左传·宣公二年》

语意:谁能不犯错误呢?如果犯了错误但能将其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从来不曾犯错误的人。有了缺点或是犯了错误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也就成了体现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一个关键的标志。所谓正视自我和重塑自我,说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正视自我,既是认识缺点后的开诚布公,也是知道错误后的翻然悔改。这不仅是良知的一种体现,同时更是灵魂得以净化的最佳证明。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听进去那些逆耳忠言,心里能够容得下那些不顺之事,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后再加以改正并承担责任,而不是怀着犹豫和恐惧的心态,或是采取遮掩和躲避的做法,这就说明他敢于正视自我,具有纠正自身缺点和错误的巨大决心。反之,如果明知错误却不进行反省和改正,任自己一错再错。那么,他除了与错误和失败长久相伴之外,还会距离进步和成功越来越远,直至彻底失去了接近和获得真理的可能,最终被真理永远地抛弃。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语出《诗经·大雅》

语意:他送给我桃子,我拿李子回报他。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懂得知恩图报。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懂得礼尚往来,用真诚对待他人,才会得到真心的回报。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很多人不愿意先去付出,都抱着让别人先投桃的想法,总是等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再考虑为别人做什么。但是,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可能就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许,还会连带着阻隔或切断了其他社会关系。

一个自私的人不愿为别人付出,当他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很可能会遭到旁人的漠视。先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广种善因,这样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就好比空谷回音,你送出去的是什么,收回来的就是什么。

其实,“投桃报李”也是“舍”与“得”的关系。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得到了多少,却很少考虑自己付出了多少。因此,人们总是会失多得少,才会觉得生活是痛苦的。在与人交往中,要胸怀坦荡,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出《淮南子·人间训》

语意:塞翁失去了马,但是谁又知道这不是一种幸运呢?

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观点认为: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可能又为你开启了另一扇窗。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不管你走哪一条,未来会遇到荆棘还是漂亮的风景都是未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条路都是喜忧参半的。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必有所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须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即便是眼前发生了不幸,我们也不能立即判断出它对我们是利是弊,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看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是相反的变化。得与失,实在难以斗计,也无法丈量。因此,对于将要作出的选择,我们也不能根据当下来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要把它放在整个人生长河里审视,才能得到一个公正的答案。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语出《菜根谭》

语意: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的侠义精神,而在平日做人方面要保持一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素心”中的“素”,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申义为纯洁,“素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现实中的利益让太多人淡忘了最初的东西,因此说素心难求。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不断赞美那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之人,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就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可见,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更应重视道义之交,要有患难相助的侠义精神,要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与朋友肝胆相照。假如交友本着互相利用的目的,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要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不是一味地独善其身,而是要在平日的生活中行善济世,随俗而不为外物所染。

总的来说,人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趣相投、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一起为国效力。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语出《菜根谭》

语意: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凡是惹是生非,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犟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都在用人方面非常成功,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个人的力量再大,没有他人的支持和拥护,也不能取得成功。适度的圆滑表现为谦让、宽容、虚心。但是,做人又不宜太圆滑,圆滑过度就是奸诈了。

那些偾事失机的人则往往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长此以往他们终将一事无成。一旦失败,他们又会怨天尤人,不从自己的处世方法上找原因。其实,成事要有机遇,但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谁发现得早,谁就会抓得牢。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执拗及心中的定势所限制,因此适应不了外界的变化,更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结果必然会失败。

利欲未尽害心,……声色未必障道。—语出《菜根谭》

语意:利欲未必都会扼杀天性,只有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声色享乐未必都会妨碍人对宇宙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道悟德的最大障碍。

要想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我们除了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之外,还必须拥有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因为这种良好的品格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取之不尽的勇气和用之不完的力量;而那种不良的品格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击碎我们对于人生的所有憧憬和渴望。

人在自我修养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克服主观盲动,找到自己的思维盲区。常言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话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名利、欲望、女色等等,都是来自外界的引诱,是明显有害的东西,这些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只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被声色犬马所迷惑。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生厉鬼。—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内心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能看到万里晴空;一个邪恶的、欲念不端的人,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战战兢兢。

“心地本光明,念头勿暗昧”意思是说最可怕的敌人其实就在人的心里。大千世界可以引起人们的万端思绪,如果一个人平时不能加强自己的修养,很可能抵制不住邪恶的诱惑。而世界中的所有善恶、美丑、荣辱或是成败,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内心事物的一种反映罢了。每个人做事大都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心地邪恶的人往往难以正确地认识人生,还会把旁人的善行看做是恶意,把人家的正言看做是邪念。而心地光明的人什么时候都会影正行端,做事公平合理。

因此,人若在平日不注意修省心灵和道德,而任凭私欲横生,那么,遇事时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反应。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语出《菜根谭》

语意:君子虽然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却绝对不会终日忧心忡忡;可是在安乐悠游时却能知道警惕,以免坠入迷途。君子在遇到豪强权贵时决不畏惧,但是在遇到孤苦无依的人时却抱有同情心。

品德修养高的人不同于凡人的地方,首先在于他们有较强的意志力,能不为外物所扰而坚持品性。所谓贫富都是身外的境遇,君子能处患难而不忧,是因为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在他们眼中,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不是财富和权力,而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安贫乐道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活法与一种品德。它可以攻,亦可以守,所以,君子处患难时而不忧,同样,他们在享乐安然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强,故能防微杜渐。再次,由于他们有高深的追求并能领悟人生,故不屑权势更不惧权势。那些贫苦无助之人却能让他们动心,因为在他们眼中众生平等,推己及人的观念让他们能够伸出援手,对别人给予同情和帮助。

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语出《菜根谭》

语意:假如不再意识到有自我的存在,又如何再去以物为贵呢?

要想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更加从容淡定,就应该懂得凡事不可过于自我的道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人都把所谓的一个“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会根据自我的所思所想来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因此产生了各种烦恼。

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及无为的多,突出自我和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是提倡灭私欲而存大义。而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承认和拥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观点,这也说明了自私乃人类的天性之一。

战国时杨朱也提倡“为己”的观点,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但是,杨朱之所以倡导极端自私主义,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一些野心政客经常以国家和人民为借口发动战争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杨朱才认为:假如人人都为我而不为他,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杨朱的自私和现代人所说的自私,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且,现代社会所强调的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

无论如何,极端的自私自利都不足取。为人处世若太过自私,则在生活上难有朋友,在事业上难寻伙伴。个人私欲太强,还会带来物欲的不满以及无穷的烦恼。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令你扰心的琐事牵绊,一个人最可怕的灾祸就是凭空地疑神疑鬼。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或被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心如止水、宁静安详的人,才知道平白无故的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一个有为的人应当具备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这样就不会被琐事缠身,不会为闲言困扰。一生平安无事、没有祸端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所有的争端都是由多事而招来的,多事又源于多心。故此,多心是招致灾祸的根源。这正是所谓的“疑心生暗鬼”,很多人由于疑心过重而把事情弄砸,其道理就在于此。

古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地光明的人自然俯仰无愧,根本不用怀疑别人对自己有过什么不利的言行。只有庸人、小人、闲人才整天为闲事和琐事忙碌不停,为依附权势、争夺名利而奔波,为闲言碎语费尽心思地猜疑,可见他们的思想境界很低,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可悲,也难有机遇降临到他们身上。

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语出《菜根谭》

语意:既不可以过分讲究气派,也不能一味追求淡薄。

原句为: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意思是说,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大方,以至于凡事都极其讲究;一个欲望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至于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生活和爱好既不过分讲究气派以至奢侈,也不会过分吝啬以至刻薄。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应该讲究辩证的方法。宽厚与淡薄之间要有一个灵活的尺度。因为,宽厚过度就会流于奢侈,奢侈无度足以败身;淡薄过度就会流于吝啬,刻薄寡恩必将失人。所以待人处世的尺度一定要适中,做人才会合群。

因此,这种浓淡尺度的把握也成为影响人们成功与失败的两个因素。所以,待人处世时必须在自己的心里装备一把准确的尺子,以便掌握好火候,将事情办得恰到好处。

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语出《菜根谭》

语意:如果能够经常用事后的悔悟来破解事前的那种痴缠和执迷,那么做起事来就一定会意志坚定,行为自然也会合乎义理。

酒足饭饱后,再去想象那些珍馐佳肴,就会觉得所有的美味都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男女之事一旦过后,再去回味情欲的快乐,也会觉得鱼水之欢没有什么意思了。这是一种处世心法。

不过人不能每次都等到事后才想明白或是有所悔悟,人们常常把这种人称为“事后诸葛”,话里话外多少有些嘲弄和讽刺的意味。而仔细分析这种人的特点,最起码,他们就没有遵守遇事“三思而后行”的处世原则。如果凡事做不到在事前加以慎重考虑和仔细分析,而是轻易地采取盲目的行动,那么在事后自然也就只能选择“亡羊补牢”式的补救了。

人生在世,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定稳固的生活环境和事业发展的空间,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事后诸葛”那样既可怜又可笑的人。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没有事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躁。

人在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人如果能时时这样细查自己的身心,就会使不良的习气减少,最后渐渐地完全去除,这才是真正了解了做人的真谛。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闲居的时候最需要将飘忽不定的思绪收住。而人在忙碌的时候也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问题,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得罪他人。

人在得意时,常容易高估自己,而将他人看得一文不值。因此,真正有学问和修养的人,越是在得意的时候,越是言行谨慎,决不容许自己心中生出骄慢的念头,因为他明白骄慢对人、对己都无益处,反而容易招祸。同样,在失意时,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失意的原因无非是自己能力不足,或者客观条件不佳。如果是自己不努力,有何可怨?如果是客观环境不允许,怨又何益?学问和修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生命更圆满,凡是闲而妄想、忙而气躁、得意骄矜、失意怨尤的人,往往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会表现得过于浅薄。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速祸,将自得福。—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过分的追求福分,很容易促使祸事降临;安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祸事,自然能转祸为福。

求取福分是人类的普遍需求,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铤而走险,求福太过,反而会加速祸事的降临。正如气球,如果吹得合适,就会飘升而起,如果吹得太胀,就会很快爆炸。这正是“欲速则不达”的表现。躲避灾祸是人类的本性,然而当灾祸降临时,不能采取逃避的方法,只有冷静面对、泰然处之,才能将灾祸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甚至化险为夷。所以古人教导我们:“祸到休愁,要学会救;福来休喜,要学会受。”

因此,遇到任何事都要拥有平常心,无论福来祸来,都要处变不惊。这样做并不是不关心福祸之果,而是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以无化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语出《荀子·劝学篇》

语意:千里之途,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本句喻指人纵使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一步登天。正所谓“高山仰止”,你只能一步步地攀登,才会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你或许可以借助飞机直接到达山顶,但你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结果。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虚无的。就好比空中楼阁,总是虚无缥缈的。

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言,想治理天下的人必须有足以治理天下的能力和心态,而这种能力和心态是通过持续性地整理一小间住处而积累和培养出来的,整天只空想治理天下却连自己的个人、家务问题都治理不好,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语出《易经·屯》

语意:四马前进,则步调不一,但如果坚定不移地去求婚,结果必然会吉祥顺利。

当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寻找和发现毛病所在,并积极地处理。这是处世的明智表现,也是赢得人心之举,以此可以征求到更多的合作者。团队合作的好坏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他所处的团队就应该是一个极为和谐的团体,彼此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精诚合作。不管你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也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只要你的计划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那么就一定要在每一个成员的意识中培养出一个动机,而且这个动机要强烈到足以使他们同你进行完全彻底的合作。

合作可使人们获得双重的收益。一方面可获得生活的一切需要,另一方面可使内心获得平静,这是贪婪者永远无法得到的。贪心的人也许可以积聚庞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也很容易为了贪图一时的小利而丧失灵魂。

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语出《易经·师》

语意: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会被君王多次奖励,并被委以重任。

任何有抱负、有才能的人都会渴望获得举足轻重的职权,但这种极高的地位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即使能力足以胜任也不是每个人都可得到上司的赏识和提拔。人的职权越大,就越要小心。因为职权意味着地位和权力,而权力极易导致腐败。

被利己主义所控制的人,追求权力为的是以权谋私、结党营私。获得极高的权力后,他们更会无所顾忌地四处攫取,为所欲为。但是,这样的权力是不会长久存在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才华出众或身居要职,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事,不图虚名,做一名被下属、同事和上司所尊重的人。

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态度不可过于急切。

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个人情况,而不要被小人所迷惑,同正直的人团结在一起,这样就会获得好的境遇。

如果平日对你就抱有成见的人一改对你的态度,突然对你阿谀奉承,大献殷勤,那么,你一定要有所戒备,并要巧妙地予以应对。

如果对方是为了抛弃前嫌,以便为未来铺路,而与你化敌为友,你的反应就应该热情一些,切莫拒人于千里之外,忘记之前的过节儿,也是为自己开通途径。但是也需要记住对方的为人和行事作风,以作规诫。

总之,在立身处世方面,如果你遵行道义,谨慎行走,好运就会常伴你的左右。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人们都希望能过一种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然而一生都生活在温饱之中不经受饥寒的人,其精神志气会松懈懒惰,这样怎么能有所作为呢?人们都不甘心过着饥饿寒冷的生活,然而只有感受过寒冷和饥饿的人,才会精神抖擞,骨气坚强,敢于承担责任。

一切太圆满了,人就失去了追求与奋斗的目标。久而久之,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人的精神也会颓丧。

贫苦劳累对人的身心是一种考验。只有经历过饥寒的人,才会更加发奋努力,争取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方能成就大事。

其实,人的价值就在于发掘自身的潜力,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平凡中的奇迹。人天生有改善恶劣环境的本能,人拥有的越少,希求获取的范围就越大,而为之付出的汗水也就越多。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每一次挫折都是对自己意志与能力的考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

因果报应之说虚无而荒诞,而从社会的立场来看,凡是多做善事的人家,必为许多人所感激,子孙即使遭受困难,人们也会乐意帮助他。反之,多行恶事的人家,怨恨他的人必然很多,子孙将来遭人迫害的可能性更大,更别谈困难时有人帮助了。其实为福为害,都依赖于教育,积善人家教导子孙以善,子孙必然多正直,发达自可预期。积恶之家教子孙以恶,子孙必多奸邪,其倾败自然也可以预知。

物质财产与精神财产不同。即使贤能的人拥有丰厚的资产,也容易受物质的迷惑,甚至耽于逸乐,意气消沉。至于愚昧的人有了金钱,更容易去从事非法的勾当,甚至危害大众。倒不如钱少一些,才没有“力量”造成什么大的过失。由此可知,遗留财富给子孙,无论子孙贤与不贤,都是有害而无益,倒不如留德给子孙,使福报更为绵长。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有权有势的人,即使在至亲好友的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殊不知权势是不长久的,就像烟消云散一般容易。

至亲好友原本是每个人最亲近的人,君子若得志,必然对自己的亲戚好友全力给予帮助,使自己所关心的人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小人则不然,他们不但在乱世乘势作乱,就算在清明太平的日子里,也会无端地做些危害他人的事。小人一旦得势,首先感受到他嚣张气焰的便是这些至亲好友。小人对亲友或颐指气使,或施小惠而辱其人格,这都是小人得势的丑态。但是,任何事到了巅峰之后,接着必定是下滑之势,何况是权势落在一个没有仁德的小人手中呢?这种权势不容于国法人情,所以,小人的权势通常是不会长久的,很快便会烟消云散,瞬间不见踪影。到那时,连最亲近的人都要唾弃这种人了,这是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

因此,人在拥有权势时,绝不能骄傲自满,而要谦虚待人,这样福禄才会长久。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脾气性情怪僻或是执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可以断定他没有什么福分。

脾气怪僻、执拗或是横暴的人,不能得天地平和之气,由于其心理不能平衡,就容易做出伤人伤己的事,也容易自绝于天地。社会上有很多人过着痛苦的生活,他们生活上的不幸来源于心理的不平衡。因此,人要注重调整自己的心理,使之达到健康的状态。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会活得十分辛苦,因为他们没法做到心无挂碍、自由自在。所以,倒不如一些不思不想、凡事不计较的人有福。

多思虑的人,终日为思虑所缚;过于尖刻的人,终日为利害所缠。这些人身虽悠闲,内心却不安逸。即使将天下最甘美的山珍海味放在面前,他们也无法享用。这种人怎么会有福气?为人处世宽厚一些,自然会多福多寿。

一言足以招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不敢胡乱讲话,以免招来杀身毁家的大祸。

人有两耳两眼两鼻孔,唯有一张嘴。这就是要人多听、多看、多分辨,而少开口。在社会交往中,适时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很重要,但这不等于逢人便大放厥词,或者信口胡言,因为,言多必失。

当然,话的重要性也因人而异。医生说错话可以害死病人;君王失言可以毁掉国家;凡夫俗子说错话也不能小看,战争时,一句泄露机密的话足以导致全军覆没。所以言语有时会引来灾祸。无谓的言语还是少说为妙,所以古人才会守口如瓶。就像歌声动听的鸟不会一天到晚地歌唱,只有乌鸦终日聒噪,却惹人讨厌。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把读书当做是终生事业的人,就该懂得如何从读书中找到乐趣。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到善人的名声。

古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读书人把读书当做追求功名的手段,但能一举成名的毕竟不多,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倒比比皆是。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如果将它视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就会为了达到目的而逼迫自己,因此做起事来多半会很辛苦。许多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读书的人就是如此。读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乐趣,而是压力和痛苦。

传统文化中历来对“为善不欲人知”的人特别嘉许,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地奉献出爱心,才温暖了这个世界。也正是那份基于同情的心思,才令人感动。他们并不想被推举为好人好事的代表,只是想把心中的善念转变为善行。如果他们只想图取名声,这种善行也不会长久的。因为,那时心中可贵的善念,早已变成庸俗的名利心了。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他们只是为助人而助人,否则,行善便成了牵绊人的事了。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来祸害,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谦虚恭敬地自处,才不会发生灾祸;一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约俭省,才能使福禄更加长久。

所谓“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财富易使人起贪心,并引人嫉妒。若为富不仁,或是仗势欺人,便是将他人的嫉妒和贪心,助长为忌恨心及谋夺心。地位显贵又喜欢到处示威的人,对其上面的人物在无形中也造成了威胁,从而加快了自己的失势。只有富而仁厚、贵而谦虚的人,才能获得大家的敬重,保住地位而无大患。

一个人一生的福禄是否有定数很难讲,但再多的财富也经不起长久的奢靡浪费。正因为家财万贯,所以更该想到世上有许多一贫如洗的人在等待着别人的救援。所以,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训示后代子孙要以俭约持家,才能永享福禄。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身体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这是上天不曾亏待我;若是我的学问没有增长和进步,我又有何颜面去面对苍天呢?

做人要常存感激之心。无灾无病、不冻不饥便是幸福。如果在此基础上,还不能力求上进,不能报答父母和反哺社会,岂不惭愧?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即便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在我们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善良的人,给予我们真诚、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来回报社会。只有心存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丽;只有心存感恩,快乐才会不期而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甘愿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的人;自认为聪明的人,终究是糊涂的人。

天下没有心甘情愿受人欺侮的人,真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除去无知无觉的人之外,大概只有圣人和胸怀大志的人了。圣人如耶稣,人唾其左脸,他把右脸也一并送上,因为在他心中早无计较之意。佛家亦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是何等的修为和胸襟,换了平常人,早就互相打得头破血流,闹出人命了。至于韩信受胯下之辱,后全身而退,正是其大智大勇之处,他能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岂是偶然?

事实上,自谓聪明的人往往见不到自己的糊涂处,因为他太过自信;而自谓糊涂的人,往往比那些自称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的糊涂处。历史上的杨修若能在曹操面前装糊涂,也就不致招来杀身之祸了。

一念收敛,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语出《呻吟语》

语意:一个不好的念头收敛了,则万种善良的思想都会前来赞同认可;一个邪恶的念头放纵恣肆了,则各种邪魔和鬼祟都会乘虚寻衅侵害。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很多好人好事。一位老翁在路上摔倒,一个青年赶忙上前将其扶起,老翁连声道谢并向人称赞:“我今天遇到了好后生。”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一个顾客购物时退还了商家多找给他的钱,商家说:“你真是个大好人。”这是提升对方人格的道谢。现在社会上做这些微小善事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大事。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最后使人跌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

人的心灵时时都在善恶间摇摆,我们只能不断地调适自己,修正错误行为,日臻完善。人不可做恶事,哪怕是最小的恶;人要多行善事,虽然是最小的善。这是修身修德与自我提升。善心的培养是由内而外的修炼,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便会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语出《呻吟语》

语意:眼睛里边不能容许有一粒灰尘,牙齿中间不能容许有一片草芥,就因为那不是我自己本来所有的东西。那么,我们自己的心灵又怎么能够容纳得下那么多的荆棘丛榛呢?

眼睛里边钻进了一粒沙尘,我们就会流泪,要赶紧把它揉出来;牙齿缝中藏了菜饭,我们就会觉得难受,一定要用牙签把它们剔除干净。同样,我们的心灵更是如此。它本来是空虚无物的,只要无所牵绊,那么就一定能够应付得了外界一切不利的事物。

世人由于有了凡心,心灵中塞满了爱情、欲望、名利、金钱、地位、富贵、荣华等等。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的心变得混浊不清,反而被这些东西所主宰。既然我们主宰不了这些身外之物,又何必将这些东西藏在心中呢?灵台无物谓之清,人的心灵必须要清静无为,才能够应物随心而灵明自在。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语出《呻吟语》

语意:祸患灾难的到来,都是从开心快乐的时候开始的。所以,君子在得意的时候就会感到忧虑,遇到喜事就会感到恐惧害怕。

要想真正保有既得的利益,最好是懂得谦虚退让,凡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因为心中一旦高兴,就会出现疏漏,容易让人乘虚而入,灾祸便会降临。所以,那些真正的君子会在得意的时候,想到失意的人会痛苦或者怀恨在心,甚至等待时机反扑过来;遇到喜事的时候,则会想到那些小人随时都在与自己为敌,甚至在处心积虑地要围攻自己。

所有灾难与祸患的到来,都是开始于心中痛快的时候。所以,君子在得意的时候会忧虑,在喜悦的时候会恐惧。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是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是要努力适应别人,进而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社会的各种要求,否则就只能被社会所排斥或者抛弃。

恶恶太严,便是一恶;乐善甚亟,便是一善。—语出《呻吟语》

语意:厌恶那些丑恶的东西达到了十分严厉的地步,也就是一种丑恶;喜欢那些善良的东西到了很积极的地步,便是一种善良。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立的,没有善也就没有恶,没有恶也就没有善。要消灭恶就得消灭善,要消灭善也得消灭恶。绝对不会有善或恶独存的世界。真正的和谐是去掉善恶分别。没有了善恶的概念,也就不会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选择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痛苦与烦恼了。

然而,我们毕竟处在一个有争斗、有善恶的社会里,因此要维护善良、惩治丑恶。至少,要在社会上树立起人人向善的风气,让正气压倒邪气,社会才能够正常发展。对待丑恶的东西也不能太过严厉,否则易把他们推向绝境,或许对正面的因素更加不利。因此,恶恶太过了,也就是一种罪恶了。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对于善良的事情给予关注和赞美,即使是我们无法自己亲自去做,那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因为我们的心灵是美好的。

为恶惟恐人知,为善惟恐人不知。这是一副甚心肠,安得长进?—语出《呻吟语》

语意:做了罪恶的事情,却害怕人们知道;做了善良的事情,却又唯恐人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心肠,怎么才能够有所长进呢?

善良与罪恶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以这两个概念来判断对与错。善良的就对,罪恶的就不对;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反对。如果做了恶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恶和不良,却将其掩盖,这样的人格自然就无法得到改进,也许还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对自己的人格完善没有任何益处。如果自己做了一点儿善事,便只怕别人不知道,到处宣扬,目的是要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人,并且从中得到名声和利益,这就更为糟糕。

掩恶是为了欺世盗名,扬善也是为了争名夺利,两者起点都是名利。因此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怎么做才能够抛除名利,做一个高尚的人呢?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心肠善良了,大公无私了,才能得道多助;得到大家的支持后,其公众影响力也自然比别有用心者大得多,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七情总是个欲,只得其正了都是天理;五性总是个仁,只不仁了都是人欲。—语出《呻吟语》

语意: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总是一个欲望,只要让它们都正直了,也就都是上天的道理了;仁、义、礼、智、信五种本性,总是一个仁在主张,只要不是仁了,也就都是人的欲望了。

天理与人欲,向来都是理学家所强调的人格判断标准。理学家继承了儒家的基本思想,想使人人皆成尧舜,所以常以天理对抗人欲。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我们毕竟是人,再怎么样也摆脱不了人欲。如果我们要的都是天理了,那么也就不会再生存于人间了。

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人的本性,都是善良健康的一面。而其中以“仁”最为根本。仁者爱人,只要能够爱人,就一定会有义气、礼貌、智慧、信用四种品性。所以,只要没有了“仁”,就很容易做一些对他人不利的事,那么其他四种善良的本性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能违己矣,违众何难?—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要想违背众人的意愿和志向并不难,难的是违背自己的意志。若能够违背自己的意志,要违背众人的意志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人们往往有一些共同的标准或者法则,这样才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却有不少人想要摆脱这种法则或者标准,而进入自由的状态,希望生活得潇洒一些,让别人能够听从自己的主张。其实,要违背众人的意愿也并不难,只要能够违背自己的心就行。然而个人的内心往往是狭隘的、自私的、片面的,所以必须经常调整。秦始皇一开始励精图治,使天下国富民强,似乎代表了历史的潮流,所以人民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而跟随他。但到了天下统一以后,他违背不了自己的私欲和妄想,大兴土木,苦役天下黎民。这个时候,天下人便不会甘心于违背自己的愿望了。所以等到秦二世时天下人便群起而推翻他的秦王朝了。

同样,一个人只要能够克服自己的私欲和妄想,行得正直,立身不苟,自然也就可以率领天下之民拼死奋斗。所有的王朝开创者,都曾经克服过自己的私欲而树立表率,所以天下人都会跟着他舍生忘死而克服自己的欲望。但是一旦建国之后,这些帝王却都逃不出自己的欲望之圈,因此会被人民所推翻和打倒。

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门户。有城池则不出,有门户则不纵。—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的心灵要有一座城池,口头要有一道门户。有了城墙和沟池,则心灵就不会攀援出去;有了门扇和窗户,则心灵便不会放纵了。

人的心灵大多喜爱远离正道,以求得更多的享受和刺激。可人们是否想到,心灵须有清净的法门才会安宁下来。这就叫做心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有心得,所以《西游记》中唐僧要心猿牢拴而意马收缰。同样,心灵中有了城池,就不会乱跑乱动,欲望也自然不会放纵了。

很多人爱谈论是非,却没有想过言为心声,说得多了便“言多必失”。在言谈中,我们的心灵便随之而去,逐物而生,自然无法收束。如果说,我们建立了一座城池来安顿心灵,那么心猿也就不会到处乱动了;如果在自己的口头上建立一道门户,平常不打开,那么我们的心灵也就不会放纵了。俗语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心灵的图画,为自己的口头加一个门户,也是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宁静的空间。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语出《呻吟语》

语意:血气最忌讳的是过盛,心胸最忌讳的是满足,才华最忌讳的是显露。

年少的人血气方刚、阅历尚浅、智慧不足,做事情不懂得深思熟虑,没有顾忌和恐惧之感。而且,他们总以为自己本领很大,无所不能,所以容易意气用事。遇到不平的事情时,血一往上涌,便要挺身而出。因此常出现问题或者差错。

显露才华就是要表现自己,就好像那处在囊中的锥子一样,时不时地就要冒出尖来。可是这尖一定会扎人的。人们爱才,但却又怕“才”把自己给伤着了。有些人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最终失掉了在他人心中的威信。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心满气盛、卖弄才华其实是待人处世的大忌。所以说,有才华的人要想在社会上得到发展,就要少一点儿牢骚,不要抱怨什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类的话。如果能够把才华收起一点儿,用浑厚的风格来表现,与人相处就可能融洽一些。这样一来,才会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支持,而自身的才华也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一生最大的罪过,就是自以为是和自私自利。

自私是一种病态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首先表现为不讲规则,他们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看得重,却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次就是嫉妒心太强,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他们便会感到难受,进而想方设法为难他人;另外还表现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

克服自私心理是一件难事,因为持这种心理的人已经形成了惯性,要想完全摆脱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相应的方法。比如可使用内省法。通过自我反省,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到危害和问题,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另外要培养利他行为。从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开始,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健康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获得乐趣,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立身行己是我主张。此三者,不相夺也。—语出《呻吟语》

语意:吉利与凶险、灾祸与幸福,这都是由上天自然主管的;诋毁与赞誉、给予与夺取,这都是由他人外力决定的;安身立命与实现自我,这却是由自己来主张的。这三件事情是不会互相剥夺的。

人在社会中生存或行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与地利很重要,比如说古代行军打仗,要周全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包括近期天气状况、地形地势等等,这都很关键;人和也是重要的。有了众人的支持,自然会得到很大的便利。而这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要想转危为安,或者化险为夷,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人有的时候会迷茫,有的时候会做一些错事,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在这时要学会缓解压力,超越自我。一个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有良好的心理、伦理、哲理思维,同时又能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道德责任。这就是所谓安身立命的根本。合乎了规律就有了意义和价值;不合乎规律,就会带来人为的灾难和痛苦。上天与他人的意志,我们是主宰不了的。而我们自己的行为与立身方式,却一定得由自己来做主。

闻世上有不平事,便满腔愤懑,出激切之语。此最浅夫薄子,士君子之大戒。—语出《呻吟语》

语意:一听说世间发生了让人心理上不平衡的事情,便表现出满腔的忧愤和烦闷,并且喊出激烈热切的话语来。这就是那些最浅薄愚陋的莽夫的行为,而士大夫和君子却以此为内心的极大警戒。

在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事件时,抱怨或说一些过激的话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仅仅抱怨与空喊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是阿猫、阿狗、留声机都能做到的。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以示内心的不满。很多人都不满于现状,常抱怨社会,抱怨老板,抱怨同事,久而久之,成了愤愤不平的祥林嫂,这样的人最终只会招人烦。当你不满现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去创新?你只是有想法但没有行动,那么抱怨是没有用的,你或者在公司干出更好的业绩让领导赏识,或者跳槽,总之你要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人要学会正向思考和积极行动,这是消除不良情绪及摆脱困境的良方。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语出《呻吟语》

语意:消灭我的人,只能是我自己。人如果自己不灭亡自己,谁还能够灭亡他呢?

如果说,一个人的处世为人,都能够合乎君子的要求,能安贫乐道、忘我无私,自然就不会招来横祸。古人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上天给我们造成了横祸,只要我们能够修身自省,调整心态,也许就能够摆脱困境而转危为安;如果自己犯下了过错却不知悔改的话,那是谁也拯救不了你的。

曾经有一个人捉到了一只跳蚤,他把它放在了一个带盖的玻璃杯里。最初,跳蚤不停地尝试逃离这个透明的牢笼。但一次又一次都撞到了杯盖上,每一次都撞得晕头转向,修复伤痛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当人把杯盖拿掉的时候,跳蚤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它不再往上跳,而且显得异常平静,就像它从来没拥有过跳跃的本能一样。这就是“心死”的后果。古人常说:“自重则重,自轻则轻;自生则生,自亡则亡。”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内心。

蜗以涎见觅,蝉以身见粘,萤以光见获。故爱身者,不贵赫赫之名。—语出《呻吟语》

语意:蜗牛因为自己的涎迹而被人跟踪发现,知了因为自己会发音的身体才使人想去抓住它,萤火虫因为自己的光亮而被人捉获。所以,那些爱惜自己身体的人,绝对不会把那显赫的名声当做宝贵财富。

小孩要逮蜗牛,就会沿着蜗牛留下来的涎线去寻找,总能够找得到。可以说,是它自己的涎线害了它。蝉声嘹亮,许多小孩便用那粘竿去粘它。蝉就因为会发出声音的身体害了自己。萤火虫也是一样,因为本身发光,所以很好玩,这就使小孩不停地捕捉。可以说,是它们自己的光害了自己!

现实社会中的人也是如此,他们一心追求财富和功名,最终却受其牵绊。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武林人士,他们都是打败了英雄而后又被他人打败。他们出道的时候,便要去寻找那些驰名天下的人物挑战,之后又被层出不穷的新秀挑战,最终为名声所累。

因此,那些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一生追求的只是淡泊平静的生活,绝对不会贪图那显赫的名声。

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的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的人。—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生在这天地之间,就要做一个对世界有益处的人,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反之,即使没有这样的觉悟和本事,也不能做对世界有损害的人。

世界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源于许多善良人的努力。如果人们都为了自己而去破坏大自然的风景和色彩,这个世界一定会千疮百孔,让人一看就心中作痛,哪里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所以,世界的美是要众人共同来维持的,一旦有人要破坏,那么他一定是与人类为敌的人,也一定会受到惩罚的。但是,现实社会中却有许多人竞相掠夺大自然,无节制地开发资源,从而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无疑是一种错乱而疯狂的行为。

作为人类,就应该为了整个世界的安宁与和平而努力,让世界完善而和谐,这也是造福后代。古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来自于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母亲那样对待地球和自然。这样的话,人类才能生活在安详美好的生态环境中。

上吐下泻之疾,虽日进饮食,无补于憔悴;入耳出口之学,虽日事讲究,无益于身心。—语出《呻吟语》

语意:如果得了上吐下泻这样的疾病,即使整天饮水进食,也没法补救身体的憔悴;从耳朵听进来,再由口中说出去,这样的学问,虽然整天去研究讲习,也对身体和心灵没有裨益。

这里所讲的是关于学习和致用的问题。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学识滋养身心,以至于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后世法则。小人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哄骗别人,他们只是从耳朵听进来,再从口里讲出去,所以,其目的只是装饰外在言辞,却对自己的身心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学而优则仕”及“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论调是历代古人读书的动力和目标。然而,这样的学习对身心无益。而且,很多老师照本宣科,按照教条讲些大道理,对学生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说是“误人子弟”。从这种教育制度下走出去的学生,几乎都无法适应现实社会。因为,他们学到的东西几乎都是虚无的、天真的,是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

在现代社会,西方先进国家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就是四个字—学会生存。而我们则应该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视伦理和道德的教育,使得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柱,然后去面对社会。真正具有伦理道德的学生,怎么能够不爱自己的父母家乡,不爱自己的祖国和土地呢?这样的学生日后也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这一生,如何说话是最大的难事。

人在很多时候会感到说话很难,难就难在心口不一。如果心口合一,我口言我心,那还有什么麻烦呢?就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拿出一副假面来与人交流,我们不得不去猜测别人的心理,所以也得让别人来猜测我们的心理。大家都认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讲给了别人,不让别人费心疑猜,我们自己也就显得太浅薄了。所以,对任何一句话都要前思后想、斟酌沉吟,然后才能说出来。这样说话,能不难吗?

当然,在生活、工作、社交等各种环境里,讲话的声音、语气、腔调、感情等都使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够让人接受,从而办好事情。否则,不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不加考虑,难免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没有对语言运用的深刻体会,也同样说不出恰到好处的话来。在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掌握好与人交谈的技巧,才能在社会交往中无往不利。

同类推荐
  • 工作那么好,你为什么选择放弃?(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8)

    工作那么好,你为什么选择放弃?(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8)

    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问题。很多人一旦遇到瓶颈,就想着放弃——我再换一份工作吧!再换一份工作就能解决问题吗?也许,换了工作,同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所以,仔细分析一下你现在的工作,也许,不是工作出了问题,而是你出了问题。那就让我们努力解决它们吧!
  • 人生精进三部曲(套装共3册)

    人生精进三部曲(套装共3册)

    遇到复杂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成长区跨越到高成长区;让自己冷静下来后,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的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 精英心理学

    精英心理学

    精英是一个群体,也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标志。精英的影响力、掌控力能够伸展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每一个选择。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道路也千差万别,但所有的精英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大的心理。心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不懂他人。
  •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缺少的并不是各种人生的梦想,而是帮助自己应付这个世界的各种手段,缺乏做事的方法和技巧,所以终究还是成就不了梦想。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你只不过徒有满腹经纶而无所用;如果你不懂应变之道,那么你也只能处处碰壁;如果你只知争强好胜,不懂屈伸进退,那么你也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你总是心直口快,不加掩饰,不知用晦于明、藏巧于拙,那么你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凡此种种,都是不善于处世的表现。不会处世,痛失良机的是你,四处碰壁的是你,功亏一篑的是你,扼腕叹惜的也是你。
  • 女人要懂点好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好玩心理学

    生活要有趣味,人生才会快乐。在心理学的世界中,女人收获的不仅是心理学知识、技巧,还有生活的趣味。在玩中走进心理学,把握自我心理,学会用心理学技巧改变生活,这才是女人学习心理学的至高境界。《女人要懂点好玩心理学》精选了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讲解,把女人带到一个趣味盎然的心理学世界。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等,这些新颖有趣的心理学案例,都能让女人体味到趣味性,带给女人一种其他心理学读物没有的新鲜感。
热门推荐
  • 蟾宫图 上

    蟾宫图 上

    《蟾宫图》故事横跨民国时期,至今约八十个春秋,覆盖关中、甘南等地,历经萧氏祖孙、庞族六代和秦氏五辈托秘、传秘、守秘、补秘和归秘的艰难历程,还原了大西北一个历史阶段的侧影和现实生活,展现了秦岭渭水、洮河和甘南高原的民情风俗,塑造了多个民族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把普通百姓的生活生存、迷茫希望和抗争奋斗置于民族解放和中华振兴的背景之下,揭示了克诚克真、恒德恒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魂,红色底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选择。作者把洗礼自我一生的执着托予布满磁韵的笔触,诚之切切言之凿凿,朴素而不失匠心,纯净且兼顾诙谐。
  • 废柴弃妃也倾城

    废柴弃妃也倾城

    穿越成将军府庶出的三小姐,世人只知她胆小怯懦,一无是处,却不知那名动京都的朗月公子就是她。她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个囚笼。因为身世之谜,她被指婚给那温润如玉之人,努力想要守住自己的心,却还是在相处中一步步沦陷,明明知道他已有心爱之人却还是为了他将自己置于那万劫不复之地。他是大周八王爷,生于皇家,却在险境中谋求生存,以为她只是自己的一枚棋子,可为什么见她掉下悬崖之时,痛彻心扉……楔子是我新加上的,是后面的一个小高潮,不过人物出场有些多,如果大家不喜欢就直接跳过楔子吧~
  • The Kings County Distillery Guide to Urban Moonshi

    The Kings County Distillery Guide to Urban Moonshi

    A new generation of urban bootleggers is distilling whiskey at home, and cocktail enthusiasts have embraced the nuances of brown liquors. Written by the founders of Kings County Distillery, New York City's first distillery since Prohibition, this spirited illustrated book explores America's age-old love affair with whiskey. It begins with chapters on whiskey's history and culture from 1640 to today, when the DIY trend and the classic cocktail craze have conspired to make it the next big thing. For those thirsty for practical information, the book next provides a detailed, easy-to-follow guide to safe home distilling, complete with a list of supplies,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and helpful pictures, anecdotes, and tips. The final section focuses on the contemporary whiskey scene, featuring a list of microdistillers, cocktail and food recipes from the country's hottest mixologists and chefs, and an opinionated guide to building your own whiskey collection.
  • 最强重生管理者

    最强重生管理者

    (无敌爽文,不喜勿食)仅仅是穿越重生?NO!陈长风穿越重生,获得‘重生管理者’系统。万年来,高武大陆,所有的重生者,都要接受陈长风的管理。某重生者已经是九品武神却作恶多端?收了他的修为!有重生者已经是世界首富却为富不仁?收了他所有的财产!在陈长风面前,所有的重生者,都要匍匐在地上称臣!
  • 发现最美

    发现最美

    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新闻专题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地市级网站来说,不仅是至高的荣誉,也是巨大的鞭策。基于烟台“最美女孩”刁娜舍身挡车救人事件而策划发起的“爱传百城”活动,与全国百家城市网站联动,挖掘出各地众多的“平民英雄”,实现了一城传百城,让“最美之花”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该书与获奖新闻专题同名,共分发掘最美、礼赞最美、传承最美、感动最美、践行最美五个篇章,重新梳理了在发掘、放大刁娜这一典型人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
  • 无限见稽古

    无限见稽古

    见稽古,能够看穿森罗万象的究极之眼。无论是什么东西,是书面的文字,武器的使用,还是各种奇异的武术、甚至是体质,像是其他种族的遗传能力,只要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只要亲眼看过一遍,便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熟练使用。是一种近似怪物般的技术。某一天,这双眼睛的主人收到了一封来自主神空间的邀请函。世界线: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落第骑士英雄谭-弑神者-恶魔高校DXD-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书友群:796242765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道之王者

    王道之王者

    一个乱世英雄的时代!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从一个普通士兵到一代帝王,只是一夜间的事就改变了一切,从此他走上了一条王者之路,东征西战号令天下的绝代王者,“轩武大帝”一个如神话般的人物,他将怎么样上演他的一生了。
  •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从中世纪论述到当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而重点突出。二是改变以往的《法国文学史》以每一百年作为一个文学发展时期来讲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为每一章的划分标准,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采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和荒诞派”等分章,打通了这两个世纪的文学,也就是说,以文学发展现象作为横向划分的依据,重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艺术特点,以展示文学发展的概貌,让学生总体把握这些文学流派。四是不仅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注重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五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援引一段作品,并附原文,让学生获得实感。
  • 惊天绑架案

    惊天绑架案

    安徽省最北部的梨乡县城。一处新开发的小区豪宅前。外墙上已装上了四台空调,第五台正在安装中。一名空调安装工站在竹梯上,用冲击钻在往墙上打眼。他西装革履,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三十多岁,外表英俊。在小区的道路上,他边走边打量小区内的住户,目光果然落在了这栋最豪华的三层上。他径直奔三层豪宅走了过去,站在附近看了一会儿空调安装工人施工,然后在冲击钻不响时,走过去故意问那名工人:“这是不是什么单位的办公室?”